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向亚郎  汤良科  杜国波   《四川医学》2022,43(10):1052-1054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头痛2月”于2020年8月就诊。2月前持续右侧头痛,阵发性加重,主要位于右侧额部、顶部、枕部、颞部,伴右耳流液,呈黄色黏稠状,伴恶臭,偶有右侧耳鸣,当地医院对症治疗疗效不佳。近1月症状加重,到我院就诊。CT示右侧慢性中耳乳突炎,右侧外耳道内小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耵聍?或其他(见图1)。MRI平扫示右侧外耳道内高信号影(见图2)。耳鼻喉科诊断为右侧中耳乳突炎。2020年9月1日在全麻下行右乳突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外耳道成形+听骨链松解+颞筋膜切取+耳廓软骨取骨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先天性外耳道闭锁(CAA)的诊断价值.方法 21例CAA患者采用MSCT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组.结果 21例患者中共有23耳闭锁,其中骨性闭锁21耳,膜性闭锁2耳;伴外耳道畸形4耳,鼓室发育异常19耳,听小骨畸形9耳,内耳畸形3耳,耳廓结构异常20耳.结论 MSCT可明确外耳道闭锁类型、乳突气化情况和鼓室、听小骨、面神经管、卵圆窗、圆窗及内耳结构发育情况,能为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临床分型、手术适应证的确定及术式选择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1981年以来,我们应用耳后皮下蒂皮瓣修复耳廓外耳道皮肤缺损23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6例,女7例。年龄11~56岁。缺损原因:良性肿瘤切除14例,恶性肿瘤切除2例,外伤2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5例。缺损部位:耳廓内侧面8例,耳廓外侧面10例,外耳道5例。皮瓣面积:2.5cm×1.5cm~5cm×4cm,其中多数为3cm×2.5cm~4cm  相似文献   

4.
耳后带蒂皮片修复治疗外耳道闭锁狭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 ,以手术治疗为主 ,我院自 1 999年 4月— 2 0 0 2年 2月共收治患者 7例 ,采用直入式径路外耳道鼓室成形术 [1] ,应用耳后带蒂皮片修复治疗术后皮肤缺损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患者中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1 0~ 41岁 ,平均年龄 2 3.5岁。其中双耳闭锁 2例 (均择单耳手术 ) ,单耳闭锁 3例 ,单耳狭窄 2例。全部病例中合并耳廓畸形 6例 ,按 Marx分级法 级者 2例 , 级者 3例 , 级者 1例。均未发现全身其它器官和系统有明显畸形。 CT示乳突硬化…  相似文献   

5.
白霞  沈毅  许军 《浙江实用医学》2004,9(5):356-357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合并外耳道闭锁行耳廓和中耳一期成形术的疗效.方法耳廓成形术:取自体肋软骨作支架,患耳颡部超薄皮瓣及皮下组织瓣包裹软骨支架形成再造耳廓;鼓室成形术:根据鼓室畸形情况作鼓室成形术,外耳道再造,用全厚皮片移植.结果10例术后随访1~5年,全部病例外耳道宽畅,除1例未行鼓室成形术外,其余9例成形鼓膜完整,语言频率听阈降低均达到应用水平,再造耳10耳成活,外形满意.结论一期整复术是治疗外耳、中耳畸形和外耳道闭锁并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及其它异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2例先天性外耳道病人的CT扫描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患儿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22个月(1个月至6岁).采用全身螺旋CT扫描机扫描整个颞骨.层厚1 mm,层间距1 mm.结果 CT证实外耳道闭锁14耳,外耳道以骨样密度组织代之,1 cm以上厚度3耳,小于1 cm厚度4耳;外耳道呈线样狭窄5耳;无骨样组织仅为软组织密度1耳;外耳道前壁缺如1耳;同时伴随中耳结构的异常,如:中耳鼓室狭小变形10耳;上鼓室变形5耳;锤砧骨发育小且形态异常8耳等,内耳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HRCT能准确显示先天性外耳、中耳、内耳畸形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地正确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病人,27岁,男。1.5月前不慎钢水溅入右耳内,伴听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耳外伤”,予抗感染治疗,但听力未见好转。查体:右耳廓正常,外耳道口瘢痕形成,外耳道闭锁。外院中耳薄层CT示外耳道外1/3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右乳突气化良,鼓室及乳突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无缺失,但形态异常。纯音测听示右耳混合聋,平均45dB,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3岁,右耳闷胀感伴听力下降1个月入院.入院后检查,颜面外观无畸形,双侧对称,右外耳道正常鼓膜完整,轻度内陷.纯音听阈测定右侧呈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CT检查示:右侧翼腭窝内3.0 cm×4.0 cm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37.6Hu,其内密度均匀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楚,其上方骨质略有吸收,骨皮质变薄.MRI:右侧翼腭窝区5.0 cm×5.0 cm×7.5 cm团块状病灶,边界清,附近的鼻咽腔侧壁略受推移,与邻近的脑组织分界清楚.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体检时胸部X线片发现右侧第4肋侧后肋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无肿胀、疼痛,无午后低热及盗汗,于2004年8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右侧后胸壁局部未触及肿块.胸部CT平扫检查示右侧第4肋侧后部局部骨质破坏(图1),考虑骨巨细胞瘤可能.于2004年8月17日在全麻下行右第4肋骨切除术,术中选右腋下横切口进路,切开并分离胸壁软组织,显露右第4肋骨,见肋骨骨膜完整,未发现骨膜外肿块,右第4肋腋后线处触及-1 cm× 2cm椭圆型骨皮质缺损,距缺损边缘两端各4 cm处切开骨膜,完整截取肋骨.病理检查见病变段肋骨稍膨大,锯面示肋骨骨髓腔内充满淡黄色软组织,镜下淡黄色软组织为脂肪组织及少量骨小梁(图2),病理诊断为肋骨骨内脂肪瘤.  相似文献   

10.
1990年 1月至 1998年 9月 ,作者采用直入式径路行外耳道鼓室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并发中耳畸形 12耳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12耳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7~16岁 ;双耳畸形者 4例 ,仅先行较重侧耳手术治疗 ;单耳畸形8例 ,其中左耳 5例 ,右耳 3例。全部病例均并发耳廓畸形 :其中小耳廓 3例 ,丘状耳廓 7例 ,在仅有耳垂而耳廓缺如者 2例中伴小下颌畸形者 1例。术前均拍摄乳突X线 (许梅氏位 )及颞骨CT检查 ,颞骨CT检查均采用冠状位、水平位 ,扫描层厚 2mm ,骨窗扫描窗宽 2 5 0 0、窗位 35 0。乳突气化分…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40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4 h于2011年2月1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既往吸炯史15年,平均20支/d,间断饮酒。查体:右侧肢体肌力Ⅲ级,余神经系统未见阳性定位体征。头颅CT示:右基底节、右额叶深部腔隙性脑梗死;头颅磁共振成像(MR)示:右基底节、右额叶深部陈旧腔隙性脑梗死;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图1 A、B)示:两侧颈内动脉、基底动脉显示较细,颈内动脉虹吸段显示不清,右侧大脑前动脉及右侧大脑后动脉似可见显影,其余血管均无清晰显示,代之以较多细小侧支循环血管,形态走形均不清晰,呈烟雾状。诊  相似文献   

12.
巨大颈静脉球体化学感受器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因右面瘫,听力丧失15年,右外耳道肿物反复出血10年,于1987年4月2日入院。检查:右周围性面瘫,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右三叉神经功能障碍,右咽反射消失,右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右上颈部触及猫喘感,该处及右乳突部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右外耳道被暗红色搏动性蚓团状肿物填塞。X线示右外耳道壁、岩锥及颈静脉孔区骨质广泛破坏。CT:右岩骨后缘不规则高密度影,四脑室左移。CAG:右外耳道后闭块状血管染色。入院后局麻下暴露右颈外动脉,穿刺后注入每  相似文献   

13.
鼓窦径路48例先天性外耳道、中耳畸形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的效果及重建耳道再闭锁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8年8年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且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病人48例(54耳),所有病人均采用鼓窦径路重建外耳道,鼓室成形术,其中Ⅱ型45耳、Ⅲ型9耳,术后随访18个月以上.结果 54耳均顺利找到鼓窦,开放鼓室行听力重建,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廓和听骨链畸形,听骨链畸形最多见于锤、砧骨(40耳),其次为镫骨上结构(12耳),伴面神经畸形者占23耳.术后1年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提高20 dB以上者45耳(83.3%),提高25 dB以上者25耳(46.2%).结论 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具有易掌握、安全、效果可靠等特点,保持术后重建外耳道的宽度及防止鼓膜外侧愈合是提高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在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的MSCT图像。6例均行平扫及增强容积扫描,并将重建的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使用多平面重组(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进行观察。结果 MSCT显示2例为Ⅰ型,2例为Ⅱ型,2例为Ⅳ型。伴发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体肺侧支、右旋心、主动脉弓右位、主动脉骑跨、房间隔缺损、永存左上腔静脉。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能准确显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征象及并发畸形,可作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5 7岁。因腰腿痛 10余年 ,周身痛伴恶心呕吐二月入院。查体 :贫血外观 ,右侧甲状腺可触及一小结节 ,压痛阴性 ,右肋凹陷 ,脊柱侧弯。辅助检查 :骨密度 2 2 35 .5m s。全身骨片均显示骨质疏松 ,纤维囊性骨炎。肋骨、肱骨可见骨折线 ,胸椎楔形变。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右侧叶实性占位。ECT呈“凉结节”。胃镜示 :食管溃疡 ,萎缩性胃炎 ,伴返流。肾脏B超示右肾结石。生化指标 :血钙 2 2~ 3 2mmol L ,血磷 0 .5 4~ 0 .80mmol L ,碱性磷酸酶 95 0U L ,尿钙 7mmol 2 4h ,尿磷 7.6mmol 2 4h ,甲状旁腺激素 …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2 6岁。因右外耳道肿物 2月收入院。患者 2月前挖耳时无意中发现右侧外耳道有一肿物 ,无红肿热痛 ,不伴头疼、耳鸣、耳闷及眩晕 ,无脓性及血性分泌物 ,逐淅增大。查体见右侧外耳道狭窄 ,峡部前部及上部皮肤局限性隆起 ,无触痛 ,未见瘘口及分泌物附着 ,鼓膜未能窥及。纯音电测听示听力无损失。耳部CT示右侧外耳道峡部上部皮下软组织占位 ,骨质未见破坏和增生。局部浸润麻醉下 ,于右外耳道峡部前上部隆起最明显处切开皮肤 ,分离皮下组织 ,见一表面光滑软组织肿物 ,境界清楚 ,未侵犯神经及骨组织。沿被膜完整分离并切除肿物 ,约 2cm×…  相似文献   

17.
患儿黄××,女,3个月,因右胸壁包块就诊,无发烧,触之无压痛,固定.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类似疾病的家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呼吸平稳,右胸壁腋中线第5肋间处可触及3cm×3cm×2cm的硬块,不活动,触痛(一).胸片示:右侧7、8、9肋骨,左侧第8肋骨显示不同程度的膨大改变,骨皮质变薄,部分硬化增生,右侧第8肋骨膨大部分显示不规则骨嵴分房改变,骨密度减低,呈毛玻璃样改变,左侧第8肋呈环状钙化影,致密硬化.随诊2年9个月,患儿无明显自觉症状,胸壁畸形,膨出,硬.X线示右侧第7-8肋呈膨胀性分房状囊性改变,呈毛玻璃状,左第8肋轻微囊性变.血钙2.4mmol/L,血磷1.6mmol/L,碱性磷酸酶2.36ukat/L.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32岁,因行为异常伴癫痫就诊,门诊以器质性精神疾病收入院。脑CT:定位片示牙齿排列不规则,平扫示额骨部分缺损,前卤未闭合,矢状缝分离,乳突蜂房呈板障型,脑沟增宽。胸部X线片示:右侧锁骨中段缺损,胸廓呈上窄下宽,肋骨倾斜,双侧肩胛骨发育较小,胸1椎体见隐性脊椎裂。查体:身高148 cm,眼距增宽,额宽见皮肤凹陷区,鼻梁低,手指短小,无类似家族史。影像诊断:颅锁骨发育不全。讨论颅锁骨发育不全又称Hulkerantt骨形成不全、  相似文献   

19.
病人,女,55岁,体质量54 kg.2年前始反复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恶心、呕吐、头痛等.1月前症状逐渐加重,1 d 前出现停止排便、排气.CT示:右侧腹膜后混合性占位病变.B超示:腹膜后右肾上方一囊实性占位病变,大小13.7 cm×8.6 cm×11.4 cm,边界清,可见包膜,形态规整,回声欠均,右肾上腺未显示.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手术治疗(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曼莉  陈慧等 《医学文选》2000,19(6):881-882
我科自1991~1996年对12例外耳道闭锁的患者根据病变程度、范围施术,行耳廓再造,外耳道及鼓室成形术。其中行1次手术8例,2次手术4例,经随访1~3年,再造耳廓外形满意,外耳道口宽畅,实用听力提高15~35dB,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6~26岁,平均13.8岁;10例为单侧闭锁(左耳4例,右耳6例),2例为双侧闭锁,7例耳有小耳畸形,2耳伴耳前瘘管,1耳伴半面瘫及面神经麻痹,1耳伴附耳;术前纯音测听均为传导性聋,骨气导间距25~40dB5耳,45~60dB9耳;1例病史中母亲妊娠2月时发烧服药(药名不详)。1例母亲妊娠5月时服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