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流体智力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流体智力变化特点,探讨HLD患者流体智力变化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102例HL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影像学有无异常分为CT/MRI阳性组(70例)和CT/MRI阴性组(32例X另选正常对照组30例。记录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SPM)总分和分项结果。结果:3组间比较在R’SPM总分、知觉辨别、系列关系及抽象推理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R’SPM比较推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T/MRI阳性组在R’SPM总分、知觉辨别、系列关系及抽象推理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R’SPM类同比较、比较推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MRI阴性组比较,CT/MRI阳性组在R’SPM系列关系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叭),在总分、知觉辨别、抽象推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阳性组R’SPM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CT/MRI异常HLD患者存在流体智力缺陷;基底神经节器质性破坏及大脑广泛性萎缩可能是HLD患者流体智力缺陷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成人智力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成人智力发展的特征。方法以中国成人智力量表常模样本(16~64岁)为基础,对智商(IQ)、两个能力量表分(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和四个智力因素量表分(语言一理解因素量表、数学一逻辑因素量表、知觉一组织因素量表、注意一分辨因素量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IQ均值在21~25岁组最高,61~64岁组最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2.85,P〈0.01);两个能力量表分和四个智力因素量表分变化与IQ基本相似;各智力统计值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并不完全一样;IQ和年龄、教育程度呈显性相关。结论成人智力及其组成因素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各年龄段变化存在差异,教育程度对智力发展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防治。方法对342例脑性瘫痪患儿(足月儿209例,早产儿133例)的高危因素、并发症、临床类型、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窒息、HIE(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黄疸。临床分型以痉挛型为主,其次是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和不随意运动型。痉挛型双瘫早产儿组高于足月儿组(χ2=41.845,P〈0.05),肌张力低下型(χ2=18.655,P〈0.05)和偏瘫型(χ2=9.290,P〈0.05)足月儿组高于早产儿组。脑瘫患儿多合并智力低下、听视力障碍、癫等,足月儿与早产儿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84.21%有头颅影像学异常(CT/MRI),早产儿组脑室旁白质软化(PVL)较足月儿组高(χ2=69.957,P〈0.05)。结论脑瘫患儿多有高危因素,并发症和影像学异常,早产儿与足月儿临床特征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CTP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发病24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CT平扫与CTPI检查,计算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峰值时间(rTTP)、相对峰值增强(rPE)的灌注参数及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结果 CT平扫显示脑缺血性改变29例,其中为责任病灶21例,未见异常16例,未见责任病灶24例;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46.67%(21/45),特异性为72.41%(21/29)。CTPI显示灌注异常44例,均为责任病灶;灌注正常1例,后经头颅MRI证实为急性脑干梗死;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7.78%(44/45),特异性为100%(44/44)。CTPI较CT平扫对急性脑缺血性病灶更敏感(P〈0.01)。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各个灌注参数相对值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CTPI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CTPI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智力干预对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对92例3岁脑瘫患儿(干预组)予以早期智力干预及综合康复治疗,采用标准化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CDC)进行评定,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的32例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7%,9.3%,P〈0.01);平均MDI值干预组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智力干预能改善脑瘫患儿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血清循环抗原(CAg)与神经影像学(CT、MRI)的关系。方法根据诊断脑囊虫病的四个标准,对确诊的36例脑囊虫病病人行CAg定量测定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并分期。结果根据神经影像学检查,36例脑囊虫病人在活虫期、变性死亡早期、变性死亡后期及钙化期之间的CAg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CAg的含量与脑囊虫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具有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871。结论(1)脑囊虫病人循环抗原与神经影像学(CT、MRI)表现具有相关性;(2)血清循环抗原的检查可用于对脑囊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脑结节性硬化的临床、CT和MRI表现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报告30例脑结节性硬化。临床表现以皮质腺瘤、智力低下和癫痫发作为主的三联征(但三不一定同时出现)。其中头部CT扫描25例,MRI扫描5例。主要发现有室管膜下结节、皮质结节、白质异常和脑萎缩。并将本病的临床特征、CT和MRI表现及诊断进行献复习,并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足月中重度HIE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49例和非干预组36例,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均于出生后3,6,9,12月龄对两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评估。结果干预组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高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平均运动发育指数(PDI)除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点均高于非干预组(P〈0.05),非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对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智力发育,改善预后,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58例临床特点与CT、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警惕性,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58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相关血生化指标,脑CT和MRI检查情况及误诊情况。结果58例中内脏型29例,脑型18例,混合型11例。K—F环阳性率87.9%。血清铜均提示铜代谢障碍。脑CT阳性率56.2%,脑MRI阳性率82.1%。早期误诊率93.1%,误诊病种多样,误诊时间半月~32年不等,早期确诊预后较好。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尤其对儿童不明原因的肝损害、锥体外系病征者应及时作K—F环、CP及脑CT和MRI等检查,早诊早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学习成绩不佳儿童的具体智力水平,对68名该类儿童的C-WISC测量分,以“C-WISC分析系统Ver4.0”软件处理,所得结呆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组儿童的各项分测验的量表分均值、三个IQ及因子分均值都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十分显著;同时VIQ>PIQ,晶体智力高于流体智力;多因素分析显示其数序列能力、听觉序列心理转换能力、信息再编码能力、长时记忆及集中注意明显不佳;研究组儿童父亲的受教育年限与儿童IQ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RI阳性的学龄期儿童Lennox-Gastaut 综合征( LGS)患者切除性手术的疗效,并分析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学龄期LGS儿童患者14例,其中左侧大脑半球切除术1例,单脑叶切除术9例,多脑叶切除术4例。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MRI显示局限性异常6例,广泛性异常8例。病理灶全切除9例。术后1年和3年的癫痫无发作率为64.3%和57.1%。其中病理灶全切除和MRI显示局限病理者术后3年无发作率分别为75%和83.3%。术后较术前QOL改善者11例,术后IQ改善者9例。术后3年总体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6.07%±12.66%。满意度与术后无癫痫发作有明显相关性( P=0.001)。术后使用AEDs较术前显著下降。结论切除性手术治疗学龄期儿童合并病理灶相关的LGS癫痫控制效果良好,QOL和IQ显著改善,安全性高。 MRI显示局限性病理灶的患者应当优先考虑切除性手术,完整切除病理灶疗效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CT、MRI和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CT、MRI和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统计CT、MRI和EEG阳性率检查结果。结果137例全部检测分析。(1)CT的检出阳性率16、8%,MRI为76.4%,EEG为85.12%;(2)MRI与CT比较,两者检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65.56,P〈0.005),EEG与CT比较栓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81.55,P〈0.005);EEG与MRI比较检出阳性率无差异(x^2=0.34,P〉0.05)。结论MRI和EEG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较大,病毒性脑炎做CT无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2周末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B)中的连线测验A、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言语流利性测验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结果:治疗前焦虑抑郁因子分与总记忆商数(MQ)分显著相关,迟滞因子分与WCST完成类别数、智力显著相关;治疗12周末焦虑抑郁因子分与总智商(IQ)显著相关,迟滞因子分与WCST持续反应数、言语IQ、操作IQ显著相关,猜疑因子分与WCST持续反应数显著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46例脑性瘫痪(CP)儿童及34例正常对照儿童红细胞唾液酸(SA)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表明,CP儿童红细胞膜SA含量和AchE活性明显下降,并与病情程度有关,以中、重度组下降显著;而且,AchE活性与SA含量的下降呈明显正相关。认为这种异常对CP一系列监床表现如运动障碍、智力低下和脑电活动异常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均为中青年患者。临床表现:头痛14例(87.5%),癫发作8例(50.0%)。9例腰穿显示脑脊液压力增高。CT显示脑静脉窦异常4/10例(40.0%);MRI显示脑静脉窦异常7/16例(43.8%)。MRV显示脑静脉窦异常15例(100%);DSA显示静脉窦异常2例(100%)。患者均予抗凝和脱水治疗,部分予溶栓治疗,好转15例,未愈1例。结论:CVST的临床特点是中青年人发生率高,以头痛等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MRI+MRV及DSA确诊率高;应及时予抗凝治疗,重症患者可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恋物癖儿童脑电地形图、智力与个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恋物癖儿童脑电地形图(BEAM)、智力和个性的特点。方法:对53例恋物癖儿童测查BEAM、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本(WISC-R)、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并与20名正常儿童对照。结果:恋物癖儿童的BEAM异常率为81.1%,言语智商和EPQ的E分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恋物癖儿童的BEAM、智力和个性有一定特点,提示应结合其特点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下丘脑错构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总结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0例下丘脑错构瘤,男:女=1.35:1;发病年龄为2个月至51岁,中位数为12.5个月。15岁以下儿童32例(80%),成人(18岁以上)4例(10%)。其临床主要特点为痴笑样癫痫和性早熟,少数还有其它类型癫痫、智力低下或合并先天畸形;其中单纯性早熟者19例(48%),性早熟合并癫痫者14例(35%),单纯癫痫者7例(18%)。CT、MRI显示脚间池或垂体柄后上方有等信号(等密度)病变,注药无强化,手术治疗27例,除1例采用经纵板入路外,均采用经翼点入路切除错构瘤;γ刀治疗8例;药物治疗1例。结果 全切14例(52%),其中10例为单纯性早熟者,均治愈;大部切除13例,症状明显好转,手术有效率为975;单纯γ刀治疗的5例中有效1例,余4例观察时间尚短,而难以判断;药物治疗性早熟有效,但对痴笑样癫痫及其它类型癫痫无效。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讨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对43例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病人进行了脑部CT、血清和CSF囊虫抗体检查(ELISA法),32例CT无典型脑囊虫病改变的患者做了脑MRI检查。结果11例(25.6%)CT表现为多发圆形低密度灶,部分间有点状钙化,为脑囊虫病的典型改变,余32例改变不典型或无异常改变。血清囊虫抗体阳性37例(86.0%),CSF囊虫抗体阳性32例(74.0%)。27例(84.4%)脑MRI可见典型脑囊虫病改变,5例为非特异性改变。认为脑囊虫病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改变综合分析,MRI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MR)合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48例MR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智商(IQ)≥50和IQ≤49分为两组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并与48例智力正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结果 MR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IQ≥50和IQ≤49两组间临床差异无显著性(P≥0.05);MR合并精神分裂症组与正常智力精神分裂症组的一级症状[1]、逻辑推理障碍、妄想、情感平淡、思维贫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MR合并精神分裂症一级症状明显减少,有助于临床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脑梗塞CT表现及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患儿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特点相结合进行CT分型,共分6型:Ⅰ型,腔隙性梗塞型(42例);Ⅱ型,单脑叶型(6例);Ⅲ型,多脑叶型(4例);Ⅳ型,挫伤出血型(混合型)(6例);Ⅴ型,小脑型(1例);Ⅵ型,脑干型(1例)。结果根据GOS标准评定预后。良好48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6例。Ⅰ-Ⅱ型疗效较好,Ⅲ-Ⅴ型病情严重,死亡率与病残率增高,Ⅵ型死亡率极高。结论儿童外伤性脑梗塞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