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脑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为新型中药脑靶向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解释了血脑屏障的生理结构特点,介绍了常用的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方法;通过了解脑靶向制剂的给药方式及新剂型研究(β-环糊精包合物、前体药物、脂质体、纳米粒、微乳、原位凝胶),阐述了中药经鼻腔给药发挥中枢治疗作用的优势和可行性,认为中药在脑靶向给药方面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血脑屏障与脑靶向给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芝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05-108
本文对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生理特点、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以及目前脑靶向给药的主要途径进行全面介绍,以促进脑靶向给药以及脑部疾病的治疗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PLA)-α-细辛脑纳米粒,并与静脉注射给药比较,研究PLA-α-细辛脑纳米粒鼻腔给药后药物的体内分布及脑组织的靶向性。结果显示:鼻腔给药和静脉注射后的脑靶向系数分别为1.65与1.16,PLA-α-细辛脑纳米粒鼻腔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4.2%,脑靶向效率为142.24%,鼻-脑传递百分比为29.83%。荧光标记法显示,PLA-α-细辛脑荧光纳米粒经鼻腔给药后,香豆素-6在脑组织中的荧光强度最大,达到脑靶向给药的目的;PLA-α-细辛脑荧光纳米粒静脉注射给药后,香豆素-6在肝组织中的荧光强度远高于鼻腔给药,表明PLA-α-细辛脑纳米粒经鼻腔给药可降低药物导致的肝毒性。此外,PLA-α-细辛脑荧光纳米粒经鼻腔给药后,香豆素-6在肺组织中的荧光强度较弱,解决了气流粉碎法制备的α-细辛脑干粉经鼻腔给药到达肺部量较多的缺点。体内研究表明:与静脉注射相比,PLA-α-细辛脑纳米粒鼻腔给药后的脑靶向性优于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4.
经鼻脑靶向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经鼻脑靶向理论及其制剂的研发现状,为开发中药鼻腔脑靶向药物提供依据。以经鼻给药、鼻腔给药、脑靶向等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文献51篇。通过解释鼻腔生理结构的特点,分析药物经鼻脑靶向转运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经鼻脑靶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实例;通过了解经鼻给药新型制剂(原位凝胶、脂质体、微球、纳米粒制剂),并结合中药鼻疗法,阐述了我国中药现有经鼻制剂的应用及开发中药脑靶向制剂的可能途径,认为中药经鼻给药脑靶向制剂具有广阔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柴胡皂苷经不同途径给药后血药及脑药动力学,评价柴胡皂苷治疗癫痫的最佳给药途径。柴胡皂苷经不同途径给予小鼠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和全脑,以乙腈-甲醇(9∶1)沉淀血浆蛋白质,采用UPLC-MS/MS测定SSa在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浓度,用Kinetica程序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并计算脑靶向系数(Re)和药物脑靶向指数(DTI)。鼻腔给药后脑药Re为142.17%,DTI为3.06,要显著高于注射组。灌胃组DTI为1.25。柴胡皂苷鼻腔给药后脑靶向性要高于注射组和灌胃给药组,显示出鼻腔给药"引药入脑"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向燕  龙宇  谭裕君  李楠 《中成药》2020,(4):991-995
近年来,脑部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传统给药途径因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肝首过效应等障碍的存在,药物难以到达脑部发挥疗效。鼻腔和脑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鼻腔内丰富的鼻黏膜都为药物经鼻入脑发挥作用奠定基础,但鼻腔体积有限,为了使药物可靶向脑部发挥作用,新技术和新剂型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中药在治疗脑部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故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对可应用于鼻脑靶向给药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概述,以期为脑部疾病相关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给药的途径之一。 方法 :通过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的建立、脑内药物浓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说明鼻腔给药的优越性。 结果 :鼻腔给药可以提高药物在脑内的浓度,达到脑靶向给药的目的。 结论 :脑靶向给药存在的问题仍是对血脑屏障的认识不够深入,随着对血脑屏障的转运机制、脑部与鼻腔的结构相连优势、脑内发病机制认识以及靶向药物在脑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的深入研究,脑靶向给药研究必有突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石杉碱甲二元醇质体温敏凝胶大鼠鼻腔给药药动学及脑靶向性.方法 U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石杉碱甲含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及脑靶向评价参数.结果 与温敏凝胶鼻腔给药及石杉碱甲注射剂静脉给药比较,二元醇质体温敏凝胶鼻腔给药大鼠脑组织AUC0~t升高(P<0.01),MRT0~t延长(P<0.05...  相似文献   

9.
灯盏乙素麻醉大鼠鼻腔给药脑内靶向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灯盏乙素利用鼻腔嗅觉区的鼻-脑通道进行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方法:以注射给药为对照,于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一定时间用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采集大鼠脑脊液,股动脉插管取血,125I标记法测定其在大鼠脑脊液、脑组织和血中药物含量,梯形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以AUCbrain/AUCplasma为指标评价脑靶向性。结果:大鼠鼻腔给药后灯盏乙素的脑内分布具有组织差异,经鼻腔吸收后5~15 min,嗅球即达峰值,在30~60 min时其在各脑组织中的药浓均达到峰值,其中,嗅球(574.8±205.9)ng.g-1、嗅区(323.4±128.3)ng.g-1、脑脊液(123.2±29.3)ng.g-1。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的脑部药浓分布如下:嗅球嗅区脑脊液小脑延髓大脑;相等剂量给药时,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嗅球、嗅区、CSF的AUC0~240分别为静注的5.54,5.07,5.51倍,其他脑组织的AUC0~240均大于静注。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各脑组织的AUCbrain/AUCplasma均显著高于静注给药,5 min时嗅球、CSF、大脑的AUCCR/AUCplasma值分别是静注的56.93,30.45,6.14倍。结论: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后可能经以下吸收通路直接转运入脑:经鼻腔嗅黏膜吸收进入蛛膜下腔的嗅球,然后相继进入嗅区、CSF、大脑、小脑等部位,嗅球是药物分子经鼻腔入脑的必经之路。与静注给药相比,灯盏乙素鼻腔给药具有明显的脑靶向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川芎嗪(TMP)为指标成分,评价芎冰微乳经大鼠鼻腔给药的脑靶向性,探讨鼻腔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以灌胃、静脉注射给药为对照,结合血液和脑部微透析采样技术,连续收集3种给药途径大鼠血液、脑纹状体中的透析液,HPLC测定TMP浓度,经回收率校正后,用DAS2.1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以脑靶向指数(DTI)为指标进行脑靶向性评价。结果 灌胃给药TMP在血液、脑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鼻腔、静注给药均符合二室模型。灌胃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F)为(41.89±5.16)%,TMP在脑内的t1/2、MRT0-∞与鼻腔给药接近,但cmax、AUC0-∞显著小于鼻腔给药,DTI=1.00;鼻腔给药的F为(86.60±2.02)%,脑内的AUC0-∞与静注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延长了t1/2、MRT0-∞,分别增加了1.16、1.24倍,DTI=1.13。结论 鼻腔给药后TMP在脑内的AUC0-∞与静注给药相似,部分药物可直接转运入脑,具有一定的脑靶向性,且药物在脑部的驻留时间更长,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