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考察了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解释了二者相互作用机理,修正并验证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性聚合物相互作用模型,认为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除了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关以外,还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电离程度有关,并提出了粘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胶束电离度之间的相关公式,所提出的模型与实验数据能够很好的相符。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在各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合体系,探讨了添加SDS后PVA溶液粘度行为的变化。(1)加入SDS使PVA溶液粘度增大,最初SDS浓度较小时粘度增幅较小,接着粘度增幅变大,最后粘度增幅变小至粘度基本不变。(2)PVA/SDS溶液的ηsp/C-C基本呈线性关系,但在低浓度区却偏离线性,而且PVA/SDS溶液比PVA溶液线性偏离程度更大些。(3)加入SDS使PVA溶液特性粘数增大,PVA分子尺寸增大,均方末端距最多约大1.50倍。  相似文献   

3.
羧甲基壳聚糖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从配伍稳定性、表面张力、粘度等方面研究羧甲壳聚糖(CMCHS)与四种典型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情况。研究显示,羧甲基壳聚糖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两性表面活性剂C12BE配伍稳定性较好,而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及C16RyBr复配时则在一定的浓度区会产生沉淀。羧甲基壳聚糖可使SDS表面活性升高,而DS则使羧甲基壳聚糖比浓粘度下降;CTAB可与羧甲壳聚糖形成复合物,从而使表面张力曲线产生两个转折点,即使在沉淀区仍有较好的表面活性,而溶液的比浓粘度则大幅度下降;TritonX-100和C12BE与羧甲基壳聚糖的相互作用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4.
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与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SB12)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及理论计算,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粘度和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聚乙烯醇(PV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无机盐NaCl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VA可与SDS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体系表现出典型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而NaCl对体系粘度性质的影响与无机盐对聚电解质的影响类似.  相似文献   

6.
罗丹明B对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纳(SDS)、十二烷基苯磺酸纳(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π-10)所形成的胶束水溶液中,测定了加入罗丹明B(RB)前后溶液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RB与各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由于RB是阳离子染料,它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静电作用比较强;RB的加入对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较小,但是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却很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混合体系粘度、紫外、红外及DSC谱图 ,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 )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PVP/HPAM混合体系的增比粘度比单一体系增比粘度的简单加和大得多 ,并且PVP的加入增大了HPAM的抗盐性 .光谱结果显示 ,在溶液中二者通过静电力可形成超分子复合物 .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A6/PVA复合纳米纤维.分析了不同质量比的PA6/PVA共混纺丝溶液的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并探讨其静电纺丝效果.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面张力仪等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成分相容性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纺丝电压为19kV、纺丝距离为20cm、丝液流量为0.2mL/h的条件下,共混溶液质量比为12%∶4%时的静电纺丝所得纤维具有良好的形貌,复合纳米纤维中PA6与PV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有效地克服了纯纺PVA纳米纤维在水溶液中出现的过度溶胀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相间传质实验过程中,分析CTAB在油水之间的相间传质行为及其与原油中酸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水相pH值、原油酸值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及其对碳酸盐岩表面的润湿性反转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羧酸与CTAB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对,能促进CTAB在油水之间的传质与分配,且随着水相pH值的增加,CTAB在油水相间传质能力增强;原油羧酸-CTAB相互作用形成的离子对成为油湿表面的有效亲核,可使碳酸盐岩表面的润湿性转变为水湿,而且浓度高于CMC的浓度时,润湿反转作用更强,因为CTAB溶液中胶束的存在有利于岩石表面羧基化合物的解离.  相似文献   

10.
检测体系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表面张力、电导率等,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盐酸普鲁卡因(PCN)与酸性形态中性红(NRa)的相互作用.中性红能降低SDS的临界胶束浓度.在SDS稀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减弱NRa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的强度.随着SDS溶液浓度的增大,NRa的光谱强度增大.NRa吸附于球状胶束表面,定位于棒状胶束膜相较深处.在SDS胶束体系中,随着PCN的加入,NRa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1.
实验证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由于高分子聚合物的增黏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聚合物溶液中的运移速度明显降低,使得界面张力的稳定时间变长;同时,由于聚合物分子和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竞争吸附,通常情况下二元共存时的界面张力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时的界面张力高。此外,对于不同的二元体系,二元共存时的溶液黏度与单一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也可能不同。首先对聚表二元共存时的界面张力和溶液黏度进行了测试,然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到了聚表二元共存时的界面张力表征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在数值模拟模型中进行了编程求解;最后以五点法井网的四分之一为研究对象,对比了聚表二元的相互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锥板粘度计和旋滴界面表张力仪研究了丙烯酰胺 ( AM) - N-乙烯基 - 2 -吡咯烷酮 ( VP) - 2 -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 ( AMPS) ( AM- VP- AMPS)共聚物水溶液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C18H2 9Na O3 S)及中性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 OP- 1 0 )的相互作用以及该复配体系与原油之间界面张力 .研究结果表明 :AM- VP- AMPS共聚物水溶液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会降低水相 /油相界面张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C18H2 9Na O3 S)会引起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的下降 ,而中性表面活性剂 ( OP- 1 0 )对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流变性及其聚表体系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的研究,发现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NAPs与表面活性剂SDBS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协同效应,聚表体系的体相粘度在某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出现最大值。聚表相互作用使它与模拟油之间出现最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且界面张力要高于单独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3种不同亲水基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alkyl benzene sulfonate,AB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十二烷基羧酸钠(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SDC))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的复配体系的性能,考察复配体系的相容性、泡沫量、泡沫稳定性、接触角、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研究结果表明,阴阳离子复配体系在摩尔比接近1∶1时,整个体系的泡沫性能下降,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趋于最大值,接触角趋于最小;在SDC-CTAB体系中,当w(CTAB)=10%~30%时,复配体系和胜利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Ti(C,N)基金属陶瓷的纳米混合粉末在添加不同分散剂的水溶液中的分散行为及分散机制.使用一组10mL试管研究了混合粉末在分散液中的分散行为,并采用Zeta电位和FTIR等研究手段分析了混合粉末在分散液中的分散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VA的分散效果均明显优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H3(CH2)11OSO3Na,CTAB和PVA的混合液比单一的CTAB或PVA的分散稳定效果要好.含有15g/L聚乙烯醇(PVA)和10g/LCTAB的水溶液中具有最好的分散效果.在纳米粉末分散过程中,静电排斥作用和空间位阻作用都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6.
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对酸液助排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表面张力和润湿性影响的差异,研究了酸液表面张力、润湿性与助排率的关系.研究中通过测定非离子、氟碳和阳离子三类表面活性剂对酸液表面张力、酸岩接触角和助排率的影响,证明表面张力降低和接触角增加对酸液助排率的影响同样重要,并建立了相应的定量关系式.将上述研究结论应用于高性能助排剂的开发,优化实验表明FX-2、CTAB和OP-8质量比为1∶2∶2复配时,使用质量浓度为800 mg/L,助排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对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氟碳表面活性剂(FSO)与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铵盐溶液(SMA)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中性墨水黏度、表面张力、粒度和书写性能的影响.考察了OP与FSO的复配效应.结果表明:添加OP与FSO复配的表面活性剂不但可以将中性墨水的表面张力调节到适当范围,而且改善了中性墨水黏度的稳定性.此外墨水中颜料炭黑颗粒粒度分布也较为均匀,墨水灌制成笔后划线书写线条饱满.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二元复合体系黏度及界面张力稳定性开展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 500万分子量聚合物和3 500万分子量聚合物,在前7天黏度均降低较快,15天之后体系黏度渐趋稳定,但是后者抗老化能力明显比前者强;体系界面张力值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先降低,然后再升高,逐渐平稳的趋势,15天之后体系界面张力渐趋稳定;老化时间和表活剂浓度一定时,聚合物浓度越高,体系黏度越大,体系的界面张力越大;当老化时间和聚合物浓度一定时,二元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黏度略微增大,界面张力值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300.2-308.2K温度区间内,用表面张力仪测定了正丁醇稀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其浓度的变化.应用热力学方程计算体系的表面过剩熵,表面过剩焓,及Gibbs吸附量和正丁醇分子的平均截面积.同时讨论了正丁醇与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原理,并希望能为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