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金钼集团职工医院32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导致误诊的原因,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误诊误治。方法对32例被误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胃镜及PPI诊断性治疗试验确诊后,通过分析其病例资料,讨论误诊原因。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临床表现多样,32例患者中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2例,支气管炎4例,慢性咽喉炎8例,支气管哮喘8例。因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临床上极易出现误诊。因此,对于长期表现为胸痛、咽部不适、咳嗽、哮喘等症状,且原因不明,不易控制的患者,应把胃食管反流病列入鉴别诊断行列。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使患者能够及早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58例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盛宜 《当代医学》2011,17(2):101-101
目的探讨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的原因及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咳嗽、哮喘、胸痛等食管外症状,经胃镜检查、24h食管pH值测定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3.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全面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知识及开阔临床思维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畅  贾树雅  唐勇 《西部医学》2009,21(7):1178-117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的原因及确诊方法。方法分析36例误诊为慢性咽炎、心绞痛、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并采用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炎症消除。结论临床医生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和基础知识的认识,是避免和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本院72例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资料,对诊治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典型表现者54例(75.0%);非典型表现者10例(14.9%);特殊表现(哮喘、咽喉炎、肺炎等表现)8例(11.1%)。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病心绞痛并存7例漏诊胃食管反流病4例,与支气管哮喘并存6例漏诊胃食管反流病5例;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6例、支气管哮喘4例、咽喉炎3例、肺炎1例。结论深入认识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非典型表现、特殊表现、误诊误治、漏诊情况及其几种疾病同时并存等问题,才能正确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对69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咽部不适、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 经胃镜检查2、4 h食管pH值测定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69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86%。结论:部分胃食管反流病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应仔细鉴别胃食管反流病,行胃镜检查或24 h食管pH值测定及其他寻找胃食管反流证据的检查、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24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平喘治疗2周后,给予抗返流治疗。结果:患者单纯平喘治疗2周后,20例病例症状改善不明显,4例病例症状略有改善。平喘治疗联合抗返流治疗3~5 d,24例患者症状均出现改善,2周后23例患者咳嗽、喘息症状基本消失,1例患者有所改善。结论:平喘联合抗返流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为减少误诊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17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冠心病患者的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策略.结果 17例患者均误诊为冠心病,误诊时间最短为1个月,最长达2年之久.正确诊断后,经抗反流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13例,2周后症状缓解率达94.1%.经维持治疗6个月,14例患者中症状完全缓解并无复发8例,复发6例.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该类患者的首发症状是以胸痛为主,应提高认识、全面检查,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吗丁啉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80例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常规对症治疗和口服吗丁啉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胃食管反流症状、支气管哮喘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胃食管反流积分、ACT积分、FEVI占预计值和P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加上吗丁啉药物治疗,可快速缓解患者诸多症状,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平喘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猴头健胃灵,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哮喘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胃镜检查后观察组处于0级和Ⅰ级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可以改善患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赵昕 《肇庆医学》2010,(1):12-1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抑酸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及抑酸治疗效果。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以烧心及反流为主要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抑酸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食管外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行胃镜检查减少误诊,及早使用抑酸治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发现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消化道外症状日益增多,国内文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多有报道痰气交阻或痰气郁结胸膈的类型,表明胃食管反流病,常伴有呼吸病及咽喉病症状,由于相当数量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临床胃食管反流表现不明显,没有典型的烧心、反酸等反流症状,且胃食管反流病有食管黏膜上皮结构改变(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e上皮化生)者为34%,常易漏诊胃食管反流病,影响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中医对哮喘、咳嗽、咽喉痛的治疗,经验丰富,疗效颇佳,对这类患者,尤其是常规治疗疗效不明显的,一定要考虑同时存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选用抑酸剂及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同时加用对哮喘、咳嗽、咽喉痛有效的中西药,以提高疗效。本文介绍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呼吸系病及咽喉病的现状及中医对它们的认识,旨在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不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2.
李俊交 《吉林医学》2011,(21):4462-4463
目的: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误诊分析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分析3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误诊的过程。结果:本组32例误诊患者均停用原有治疗,经过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对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54例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予以哮喘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兰索拉唑60 mg,每日1次,莫沙比利5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 ①治疗组对哮喘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53.8%,治疗组对哮喘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②治疗组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26.9%,治疗组对GERD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不仅能明显改善反流症状,也能明显改善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抗反流药物西咪替丁联合莫沙必利对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患者哮喘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哮喘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抗反流药物西咪替丁联合莫沙必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哮喘症状。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症状控制效果更好,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PEF、FEV1测定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西咪替丁联合莫沙必利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的哮喘症状,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呼吸道表现,即胃食管气道反流(GEAR)的临床特点,分析易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45例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咽部异物感、憋气及喘息等,曾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及哮喘等,均经胃镜检查和(或)食管24 h p H监测诊断为GERD,且所有病例均经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缓解。结论以呼吸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GERD,往往无烧心、反酸、反胃的典型症状,因此临床上极易误诊,对于这类患者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与哮喘都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哮喘患者中有50%~80%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本文介绍胃食管反流病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反流促发哮喘的机制,其中包括反流物被吸进肺内引起哮喘、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引起反流加重进而促进哮喘的进一步发展、反流物引发神经反射造成肺支气管收缩从而引发哮喘和反流物浸入气道使其处于高反应状态。通过分析本病的具体机制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指导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胃食管反流源性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学术导读     
药物抗反流治疗对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患者哮喘症状影响的荟萃分析 为了分析药物抗反流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哮喘)伴胃食管反流患者哮喘症状的影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刘映霞等纳入对合并胃食管反流的哮喘患者行抗反流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抗反流治疗干预要求使用双盲法,样本量大小、匹配方式不限,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与哮喘都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哮喘患者中有50%~80%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本文介绍胃食管反流病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反流促发哮喘的机制,其中包括反流物被吸进肺内引起哮喘、使用支气管扩张药引起反流加重进而促进哮喘的进一步发展、反流物引发神经反射造成肺支气管收缩从而引发哮喘和反流物浸入气道使其处于高反应状态。通过分析本病的具体机制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指导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胃食管反流源性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贾建华  柴宪辉 《中外医疗》2008,27(25):173-173
目的 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原因.方法 对2002年至2007年的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心饺痛老年患者324例进行回顾性描述性临床研究,时出院时更正诊断胃食管反漉病者进行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其型病例分析.结果 有27例老年霄食管反流病临床误诊为冠心痛心绞痛,误诊率为8.3%,误诊时同3d~1.5年不等.结论 对胸痛的老年患者,应全面综合分析,对具有反酸、烧心等症状者,应想到是否同时存在胃食管反流病,尽早做质子泵抑制剂实验治疗,如条件许可应及时行胃镜等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抗反流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哮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50例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哮喘药物治疗的同时加服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对照组加服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抗反流治疗后治疗组每天哮喘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功能指标FEV1、PEF及PEF变异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对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哮喘患者进行抗反流治疗,可改善哮喘症状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