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炼厂生活污水的水质特点,利用絮凝除磷试验、旋转挂片腐蚀试验、静态阻垢试验,正交试验、动态模拟等多种试验手段,为生活污水回用于循环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生产建设及开发规模的逐年扩大,基层站点生活污水量越来越大,长庆油田第十采油厂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管理要求,从2010年开始研究探索解决站点生活点污水处置问题,通过4年多现场试验、改进与应用,探索出了一套运行成本低,符合油田生产生活实际的生活污水处置工艺集成技术,解决了生活废物处置难的问题,实现了生活废水的再利用,提升了华庆绿色生态油田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田采出污水外排的问题,开展了污水稀释聚合物驱油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暴氧、提高聚合物浓度及采用超高分子聚合物,可有效提高污水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是保证污水注聚的有效手段。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聚驱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1.生活污水的现状目前我公司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生活污水中含有较高的悬浮物、BOD_5、氨氮和病菌,附近农村多用此水灌溉,将使农产品严重污染。非农灌的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淄河,因淄河是沿断裂发育的河流,俗有“十八”之称,排入淄河的污水随同河水渗漏地下,于是对地下水也造成污染。因此,生活污水在排放前,应进行必要的治理。我地区生活用水量很高,1985年调查数据3.83万吨/日,按现有53,200人计算,每  相似文献   

5.
新型固定生物床处理炼油厂含酚污水工业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减少炼油厂含酚污水的污染,从生活污泥中培育出噬酚菌,以生物陶粒作为填料,用新型固定生物床对含酚污水进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含酚污水COD小于500mg/L,酚浓度小于130 mg/L的条件下,含酚污水仅需经过2~3 h的处理,就可使酚的降解率大于85%,COD的降解率大于60%,出水酚浓度小于20 mg/L,COD小于200mg/L.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研究了生活污水治理回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 SE-Ⅰ型絮凝剂絮凝—1227杀茵剂杀菌—砂滤的处理流程,并对处理过程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节约新鲜水,回用净化污水,是解决水源和环境保护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回用净化污水,我厂成立了由科研、设计和生产单位参加的三结合试验小组,进行了净化污水回用试验。我们在污水处理场改装了快滤池,并在  相似文献   

8.
大港油田南部油区生活污水水质分析表明,生活污水与生产用清水的差别在于CODcr、悬浮固体含量和含油量较高,CODcr平均含量为353.8 mg/L,悬浮固体含量平均为57.6mg/L,含油量平均为8.8 mg/L。根据南部油区生活污水的实际产量和水质状况,研究制定了南部生活污水回用的处理技术方案,即加入80~100 mg/L的絮凝剂PAC与1 mg/L的助凝剂PAM进行絮凝处理,通过沉降处理后可使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含量小于10 mg/L,达到回注水C3级的要求,其直接处理成本约为0.73元/m3。将处理后的南部生活污水以混注的形式全部用于油田生产,每年节约费用约203.7万元。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经验,含油污水经处理后用于油田注水,是解决含油污水出路行之有效的方法,清污水混注是解决含油污水综合利用的一个较理想的方案。从1975年6月到1978年10月我们完成了清污水混注室内试验,两次现场试验,取得了清污水混  相似文献   

10.
固定生物床处理炼油厂含酚污水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减少炼油厂含酚污水的污染 ,从生活污泥中培育出噬酚菌 ,选择多面球作为填料 ,利用新型的固定生物床处理炼油厂含酚污水 ,试验获得良好效果。在炼油厂汽提净化水的COD不大于 5 0 0mg/L ,酚浓度不大于 13 0mg/L的条件下 ,采用这种新型的固定生物床处理工艺 ,污水中酚的去除率不小于 85 % ,COD的去除率不小于 60 % ,出水酚浓度不大于 2 0mg/L ,COD不大于 2 0 0mg/L。这种技术已在某炼油厂进行工业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1.
用油田回注污水配制水基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陕北油田压裂施工用水短缺的问题,研究应用油田回注污水配制水基压裂液。在分析陕北油田回注污水水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回注污水pH值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试验、回注污水与压裂液添加剂的配伍性试验及用回注污水所配制压裂液性能的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回注污水与压裂液添加剂配伍性较好;用回注污水配制压裂液时,回注污水的pH值应为7~8,稠化剂加量不小于0.5%,稠化剂与水混合时间不小于20min;用回注污水配压裂液的使用最佳时间在配制好后8h以内,回注污水压裂液与清水压裂液相比除破胶快外,其余性能指标基本相当。陕北油田应用油田回注污水配制的压裂液进行了20余井次的压裂施工,施工效果表明,该压裂液能满足陕北油田低温地层对压裂液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中论述了含氰污水的处理方法,由于腈纶污水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和高浓度的硫酸盐,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难题.在水气厂污水车间进行了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含氰污水的中试试验,确定了试验水质水量标准、工艺流程及主要运行参数,说明了中试运行情况和成本,对中试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然沉降除油试验、温度比对试验、调整混凝剂投加位置等手段,研究了哈拉哈塘油田哈六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除油效果较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哈六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中压力除油器体积较小,混凝剂反应后污水中絮凝物沉降时间不足是造成污水含油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将加药点调整至污水沉降罐前,利用污水沉降罐体积大、沉降时间较长的特点,有效解决了联合站污水除油效果差的问题,使污水水质有了很大改善,提高了污水回用率。  相似文献   

14.
陶瓷滤料过滤油田污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陶瓷滤料的化学组分和性能,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过滤性能,为陶瓷滤料用于油田污水过滤提供了试验依据。在胜利油田辛一污水站进行的中间试验表明,陶瓷滤料具有过滤阻力小、过滤油污和悬浮物效率高、过滤性能稳定、抗污染能力强、再生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适合油田污水过滤,为设计和改造油田现有过滤器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前,油田边远变电所的生活污水处理一直停留在化粪池简单生化处理的阶段。这种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氨氮和磷等物质,破坏水体生态平衡。针对此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微型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该装置采用Q生物转盘法,集成了生活污水各个处理功能于一体。经该装置处理后,某变电所生活污水水质指标COD、BOD_5、SS、NH3-N、TP、TN可降到52、515、11、12、0.6、16 mg/L,达到了国家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大港油田近年来开展了污水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研究攻关,并在配注聚合物所用污水处理工艺和污水聚合物配注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解决了现场新鲜污水中一些活性物质对聚合物产生降解的问题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矿场污水聚合物驱先导性试验以及扩大性试验均取得了成功.因此,污水聚合物驱油技术已成为大港油田继清水聚合物驱后又一项较为成熟的可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的三次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腈纶污水处理场采用复配过渡金属离子、紫外光催化臭氧高级氧化和微曝气活性滤池工艺进行中试试验,确定了试验的水质水量标准。结果表明,多相催化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和强化生物膜技术对腈纶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组分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处理后的腈纶污水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油田稠油污水水质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分析 ,提出了为实现该油田污水达标外排的生化处理方案 ,并进行了稠油污水生化处理的室内小试试验和现场试验 ,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膜水解酸化 -生物膜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该油田稠油污水 ,其出水水质完全可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上油田的开发,海洋平台上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为实现平台生活污水"零排放",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洋平台的生活污水循环利用工艺流程:首先将平台黑水分别经过管道破碎、厌氧预处理,然后进入生物膜反应器,最后经微电解处理达到中水指标,处理合格后回用冲厕。该工艺流程可以减少平台上淡水或海水的使用,同时避免生活污水外排,目前已经在渤海油田得以应用,运行效果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中加阻垢剂进行污水防垢处理时存在药剂作用距离有限、效果受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问题,提出了电化学诱导防垢的技术思路,并开展了试验研究。设计了室内评价装置并进行了试验,重点考察了诱导防垢处理前后污水中Ca2+、Mg2+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加工了现场小试装置,并在FM污水处理站进行了评价试验,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水中阴离子、阳离子含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室内试验,优化了电极材料、极板间距、阴极面积、水流形式等电化学诱导防垢参数。现场试验结果显示,FM站污水经诱导防垢处理后,水中Ca2+质量浓度下降了18.2%、HCO3-质量浓度下降了23.6%;Scalechem 3.1垢化学分析软件预测显示,污水理论结垢量下降了43.4%。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诱导防垢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成垢离子,从而起到较好的防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