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关于菲律宾、地震考察组访华概况,主要介绍了该考察组在华期间的学术考察活动情况以及对中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南极地震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归纳总结了在南极开展地震学研究中的各种主要方法及其研究成果,较全面地介绍了南极地震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首先对南极地震活动性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介绍了利用面波和体波研究地壳上地幔结构的主要成果,最后从地震各向异性的角度归纳介绍了南极大陆部分区域面波方位各向异性及剪切波分裂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表明,南极大陆地震活动性较低、地震强度较小,仅在横贯南极山脉区域、维多利亚地、阿黛利地、威尔克斯地等有较明显的地震活动; 横贯南极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东南极和西南极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区域,东南极地壳和上地幔地震波速度偏高,西南极则偏低;上地幔各向异性较为明显并普遍存在,且西南极各向异性强度稍高于东南极克拉通.   相似文献   

3.
应新西兰国家研究科技部邀请,以国家地震局人事教育司司长李裕彻为团长的中国地震代表团于1993年10月10-20日访问考察了新西兰。本文介绍了这次访问考察的概况,并根据访问期间了解到的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新西兰的防震减灾工作、防灾减灾机构及其职能、防震减灾研究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极长城地震台与地磁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云芳  贾国强 《地震学报》1989,11(2):213-219
我国于1985年2月20日在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西南端,胜利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常年越冬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的正式建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工作的新阶段.在国家地震局大力支持下,经南极考察委员会批准,地震和地磁列入了中国第二次南极科学考察项目,确定在南极长城站建立中国南极长城地震台和地磁台,积累极区及全球性的地震地磁资料,为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首次南极考察期间,我们对哨声和VLF发射进行了37天的连续观测。本文首先对观测设备作了介绍,在对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哨声类型、发生率、色散特征等作了描述,然后重点对磁暴期间两天的哨声活动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并由此推求出其传播途径上的电子浓度变化。观测到了磁暴期间等离子体层的倒空现象和其后的回填过程。计算表明,倒空的速率为109el/cm2·s,向上的回填通量为5x108 el/cm2·s。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9,(10)
正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我国南极科考事业走过了35个春秋。作为一项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南极科考站的中国科考队员用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创立了南极精神,以卓越成就向祖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截止到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涵盖空基、岸基、船基、海基、冰基、海床基的国家南极观测网和"二船四站一基地"的南极考察保障平台。中国用实际行动,成为南极国际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南极科学探索的有力推动者、南极环境保护的积极践行者。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7,(8)
<正>南极特殊的地理、地貌、气候等环境特征,使其具有过渡性、脆弱性和敏感性等特点。南极大陆沿海地带是南极海、陆、冰的交集带,它同时受到来自海洋、大陆冰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环境因子复杂多变,因而成为南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环节。与地球上其他地区相比,南极除了严酷的气候条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少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2000年6月13~24日中国地震局青年科技代表团赴土耳其、希腊进行了地震工作考察,文章介绍了这次考察的概况,并根据考察其间了解的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和土耳其地震研究工作,希腊的地震研究和雅典中强地震;欧洲工程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及地震学实验场;科林斯地震预报实验场,以及土耳其和希腊两国的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9.
综合报道了中国和新西兰首次合作开展地震研究的活动情况,首先介绍作者于1981年10月访新西兰概况,提到此次合作研究的中心课题是:①地震活动图象,特别是震群活动特征及其与大地震的关系;②断层与地震的关系,文章并概述了对这两个课题所取得的一些不同程度的新的认识或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重力预报地震的概况。文章介绍了中国的重力观测现状,包括海城、唐山、龙陵、松潘等几次大震前后的重力变化及理论解释;还介绍了日本、苏联等国在一些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情况,以及有关的理论模型;最后,略述了中国重力预报地震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国家地震局地震台阵技术考察组于1986年9月赴挪威和联邦德国的考察概况、挪威地震台阵和挪威区域地震台阵系统以及联邦德国格拉芬堡宽频带地震台阵等一般情况,文章还介绍了联邦德国联邦地学与自然资源研究院的重要研究计划和所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项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联合资助下,依托中国第29次(2013年度)南极科学考察平台,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地震台构建了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南极长城站地震台的实时远程监控,并对发生在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地区的地震事件进行了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3.
侯茂生 《地震学刊》1999,(B02):12-19
介绍了世纪全球地震灾害概况,中国地震灾害概况和江苏省地震灾害概况,并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地震灾害情况作了比较,进而阐述了江苏省近年来防震减灾对策和成效,提出了新世纪防震减灾工作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技术考察团访问美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和借鉴美国地震研究和地震监测的成果、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技术考察团于2001年7月12-25日赴美进行了学术考察和交流活动。文章介绍了这次考察活动的概况及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帕克菲尔德地震实验场和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等科研单位近期的研究工作和计划,重点介绍了即将在帕克菲尔德进行的深部钻孔计划、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的地球透镜计划及美国地质调查局即将建设的先进的国家地震系统。  相似文献   

15.
第七篇文章是关于朝鲜地震考察团访问中国的概况,介绍了该团在北京、唐山、成都、上海和苏州等地参观访问和进行学术活动的情况,文章最后简介了朝鲜地震研究工作和研究机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国代表参加意大利第五次全国地质学家代表大会及顺访概况;文章还简要地介绍了意大利的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研究及一些地震研究机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运城震群活动的基本情况,叙述了这次震群活动的现场监视预报、宏观考察、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工作和从现场工作中获得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第27次和2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完成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地震台的重新选址、重建和台站升级工作,恢复了我国在南极的地震观测,新台站运行稳定,背景噪音低。并在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我们完成了长城站地震台数据传输系统建设,实现了对长城站地震台的实时远程监控,并对发生在南极地区的地震事件实时监测这一目标。在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除了完成常规任务,还进行了法尔兹半岛浅层速度结构探测实验。通过近期长城站地震台积累的高质量地震资料,我们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地震学会和辽宁省地震局科技监测处于1987年10月8日,举办了南极考察学术报告会.邀请了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赴南极考察的光荣参加者林云芳同志作学术报告.辽宁省地震局有关处室和地震大队的地震科技人员和领导同志八十余人听取了报告.  相似文献   

20.
应泰国气象厅的邀请,固定地震局派遣了由郑斯华、叶洪组成的中国国家地震局专家组,于1994年8月17日至9月4日访问考察了泰国。访问期间,泰国地震专家们向专家组介绍了泰国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工作现状;专家组访问了泰国Chulalongkorn大学的土木工程系,了解了泰国地震工程研究的情况。本文介绍了泰国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以及泰国的地震工作现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