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据业务的爆发性增长,对LTE时代网络的覆盖和容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提升LTE(长期演进)无线网络的竞争力、用户业务需求,未来室外网络部署的演进方向一定是F+D多频段网络。文章根据D频段、F频段的特点,从TD-LTE小区重选和切换的原理出发,分析F/D协同组网下不同的频率优先级策略,并给出参数配置建议。同时,针对未来的部署策略,探讨载波聚合下F/D混合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2.
FDD LTE是目前中国电信高速数据业务承载的主要网络,由于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用户黏性快速增长,网络的深度覆盖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室分与室外站点采用的是1.8G和2.1G不同频段,也带来了异频重选及切换的问题,合理地设置异频重选、切换策略,有助于提升网络的覆盖能力,提升用户感知.本文总结出3个典型异频组网场景的规范参数设置,在避免室外异频小区间乒乓切换的同时,确保用户进入室内及时占用室内信号.  相似文献   

3.
在800MHz频段现有CDMA网络共站升级2.1GHz频段LTE FDD网络。以密集市区站间距500m场景为例,首先分析2.1GHz频段天线下倾角对LTE FDD网络覆盖性能和容量性能的影响,给出相应的最优天线下倾角配置原则;然后通过与800MHz频段网络最优天线下倾角进行比较,给出跨频共站升级方案天线下倾角的优化策略。跨频共站升级LTE FDD网络方案天线下倾角优化策略的研究,可为4G网络的升级与部署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当前Vo LTE(长期演进语音承载)终端空闲态待机策略,连接态异频切换策略,并针对不同的策略机制,对传统的数据业务以及Vo LTE业务进行独立承载,从而实现语数分层。除此之外,本文还研究了不同话务负荷场景下终端重选、切换机制,实现了话务均衡,解决了网络拥塞,提升了业务感知。  相似文献   

5.
2/3G互操作网络优化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GSM与TD网络的融合代表了2G和3G混合组网的必然趋势,而要实现混合组网,关键在于解决好它们之间的互操作,如网络驻留、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切换以及用户接入控制和转网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互操作的策略,包括系统间小区重选的策略(如TD与GSM相互间小区重选的原则及相关参数的设置);系统间切换的策略(如TD与GSM系统问相互切换的原则、测量事件及相关参数的设置等).提出在TD建设中.,2/3G的互操作应成为一项长期的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TD-LTE网络在高铁覆盖场景下的组网,分析了其对TD-LTE系统产生的影响及网络覆盖要求。针对高铁覆盖场景下的多普勒频移、小区频繁切换、高穿透损耗三大难题分别提出解决方案:频偏补偿克服多普勒频移、合理站址布局克服车体高穿透损耗、多CP组网方式克服小区间频繁切换。文章最后介绍了高铁专网测试中开启9:3:2特殊时隙配比提升业务下载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TD-LTE网络在高铁覆盖场景下的组网,分析了其对TD-LTE系统产生的影响及网络覆盖要求。针对高铁覆盖场景下的多普勒频移、小区频繁切换、高穿透损耗三大难题分别提出解决方案: 频偏补偿克服多普勒频移、合理站址布局克服车体高穿透损耗、多CP组网方式克服小区间频繁切换。文章最后介绍了高铁专网测试中开启9:3:2特殊时隙配比提升业务下载速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和网络的不断发展演进,目前中国移动单频段网络已经不足以支撑容量和业务的增长以及用户感知的稳定,F+D的多频段组网必将成为趋势。为了充分利用F+D多频点组网的优势,解决热点区域容量以及部分深度覆盖问题,文章从覆盖和负荷两个方面着手,对重选、切换、负载均衡策略及互操作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实际测试验证,按照文章策略的组网方式对分担网络流量,改善深度覆盖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WCDMA高层建筑室内覆盖异频组网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WCDMA系统高层建筑物无线网络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了室内分布异频组网方案。通过对不同场景进行异频切换和重选优化,测试数据表明室内分布异频组网方案用于解决WCDMA系统高层建筑物网络质量问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高频段是未来5G网络的主要频段,在5G的热点高容量典型场景中将采用宏微异构的超密集组网架构进行部署,以实现5G网络的高流量密度、高峰值速率性能。文章对5G网络在未来超密集组网架构中存在的干扰、服务性能、系统成本和能耗、即插即用功能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对超密集组网中将应用的多连接技术、无线回传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论述,结合模拟建设案例提出超密集组网的部署特点和部署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