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提出探索综合评价录取机制的要求,但是在基于科类限制的总分投档录取模式下较难实现。为落实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目标,必须突破科类制约,建立新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以云南省艺术类招生多科类兼报的实践为基础,构建优先队列平行志愿投档模型。该模型突破科类制约和总分束缚,遵循群体分数优先和个人志愿优先的投档原则,高校可自由设定考生成绩项要求和不同科目的权重要求,有利于增加学生选择权和高校招生自主权。  相似文献   

2.
本刊2008年第四期曾以“志愿,平行中的利益交点”为题对平行志愿做了一次专题。今年高考录取,继湖南、江苏、浙江之后,安徽、辽宁、上海三省(市)也实行了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尝试,实行平行志愿的队伍在逐渐扩大。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后劲”如何?是否得到了考生、高校和招生行政部门的认可?带着这些问题,本刊再次将焦点聚集到“平行志愿”上,以期对高考志愿改革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考平行志愿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考平行志愿是一种志愿设置模式,更是一种招生录取机制.江苏等省市通过平行志愿的改革实践,完善了高校招生工作.但目前的平行志愿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应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起"一档多投"、自主选择的招生制度,赋予高校和考生更多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4.
高考平行志愿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行志愿作为一种志愿填报、投档、录取方式,无疑给考生减轻了在志愿填报方面的压力,为高校更好地选择优秀生源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阐述了平行志愿及其投档、录取的方法,分析了平行志愿的利弊,指出了规避志愿填报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平行自愿及其投档、录取方式所谓的平行志愿,指在每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学校志愿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院校。考生可以在本科各批次(一至三批)中分别填报A、B、C、D、E5个平行院校志愿,各平行院校志愿之间没有分数级差。每所院校均设有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相似文献   

6.
孙芸 《高中生》2010,(3):46-46
考生们该如何填准平行志愿?本文在总结往年考生的经验教训后,为大家指点“门道”。  相似文献   

7.
高考平行志愿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选择范围、减少了高分考生落榜的数量、避免了高校生源不平衡现象,但还存在难以落实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存在一定的考生被退档风险、专业选择矛盾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和高校两大主体的自主选择权无法落实.基于教育公平的原则,平行志愿的发展方向应是实行“平行志愿、多校录取、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8.
平行志愿作为一种志愿填报、投档、录取方式,无疑给考生和家长减轻了在志愿填报方面的压力,为高校更好地选择优秀生源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阐述了平行志愿及其投档、录取的方法,分析了平行志愿的利弊,指出了规避志愿填报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河北自学考试》2010,(8):13-18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录取工作于7月20日结束。本批次(含特殊类型批)共有738所院校计划在河北招生33043人,实际招生34747人,圆满完成本批次招生工作。  相似文献   

10.
平行志愿,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推行效果与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平行志愿的推行,对高校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大小年的波动现象基本消失,招生趋于稳定;生源竞争的加剧,鞭策高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强化了高校之间的等级分化,使得大学排行榜日益受追捧;录取新生成绩扁平化,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投档比例的缩减,也限制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考生报考地域倾向性增强,加剧了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格局。  相似文献   

11.
试论构建我国高考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行统一考试、单一评价,惟分是举、分批录取高考模式评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统考为主、校考为辅,综合评价、自主招生的高考新模式,并对新模式的主要内容及运行条件进行充分的阐述。对我国高考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对指导我国高考改革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泽思 《教育与考试》2010,(2):15-18,31
结合德国招生制度的平等原则以及中国的特殊情况,本文提出机会平等原则并建议将其作为高考改革的唯一目标。据此,笔者将现有的众多高考改革"药方"分为"对症"与"非对症"两类,对于诸如取消分省招生制度、废除少数民族优待等合理建议建议予以采纳,而主张废止那些旨在通过考试的主观化、本地化来提升城市人口成功机率、侵犯农民权益、为官员腐败打造基础以及为北京人这一"最宝贝的少数民族"提供加倍优待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考内容改革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以高考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明确高考内容改革正确方向,廓清高考内容改革着力点,明晰高考内容改革路径。积极稳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必须全面提升命题专业化能力和命题质量,做好多重改革交汇期的高考命题工作,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平稳实施。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实行选考,学生被分成诸多不同的选考群体。为了解选考群体学生成绩的差异性,以山东省2017级历史选考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10所高中学校选考历史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历史选考学生群体在学业成绩上与其他科目选考学生群体之间、历史选考学生群体内部各子群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与文综/理综模式下的学生差异相比,具有变量增多、不确定性更强、复杂程度更高的特点。针对选考模式下学生群体差异性的新特点,应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推行基于选课走班的差异化课堂教学,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国务院启动最新一轮全国高考综合改革,上海成为试点的两个省市之一.本文旨在研究本轮上海英语新高考听说测试的政策变化对高中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反拨效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数据分析显示上海英语新高考在听说教学内容方面有较多积极的反拨效应,而在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方面则兼有正面与负面的反拨效应;新高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测量理论应用于高考改革实践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新勇 《中国考试》2020,(1):7-11,46
针对高考改革实践中涌现的一些焦点问题,对目前教育测量理论与技术指导高考改革实践发挥作用的局限性进行学理上的阐述,包括项目反应理论能否应用于高考、考试时长的确定、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分数转换、情境化命题、语文写作评分、合成总分录取等。对这些问题的澄清,有助于提升运用教育测量理论指导高考改革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指导,深化内容改革是高考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和基础性、战略性工程。2019年,高考开始实施“五育并举”的实践探索。对高考内容改革的调研显示,改革为高中师生所认可,对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考深入贯彻“五育并举”,要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贯穿考试的全领域、全过程。坚持高考核心功能,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科学设计高考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四翼”考查要求,以情境为考查载体,大力改进试题设计方式方法,引导高中教育教学向全面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8.
高考加分的乱象正在危及高考招生体系的公信力。公平公正是一切高考招生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细节上的疏漏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高考招生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事关人才的选拔、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