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探究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污染情况,于2021年12月在钦州湾海域采集20个表层沉积物,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重金属(Cu、Pb、Zn、Cd、Cr、Hg、As)含量,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未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限值。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Cd为中等生态危害,其余重金属为轻微生态危害。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u、Pb、Zn、Cr、Hg和As污染程度为无污染,Cd介于无污染与中污染之间,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As>Pb>Cu>Cr>Zn>Hg。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茅尾海大蚝增养殖区海水水质状况,掌握增养殖区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预防由于养殖活动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该文利用2014年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对钦州茅尾海大蚝增养殖区海水水质监测数据,分别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有机污染指数、营养水平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分析了大蚝增养殖区海水水质现状,对大蚝养殖功能区水质现状予以评价,结果表明,茅尾海大蚝增养殖区海水水质综合评价全年为劣Ⅳ类,较为稳定。全年主要污染物为pH、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其中8月份活性磷酸盐在7个站点中均显示超标,化学耗氧量超标集中5月份。应根据海水水质标准并参考NY/T 5052-200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对海水水质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
采集了广西钦州茅尾海12个海水样品和对应的海洋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茅尾海海水及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As的含量,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了海水及沉积物在该区的污染程度及利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海水中Cu、Pb、Zn、Cd、Hg、As平均含量均符合海渔业水质标准,但是Cu、Pb、Zn、Hg平均含量均超出第一类海洋水质标准,且Cu、Pb、Zn、Hg有超标现象。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污染指数均小于1,均符合一类标准,但是重金属元素Cu、Pb、Zn、Cd、As有超标现象。Pb、Zn、As的地积累指数均较小,Cu、Cd、Hg的地积累指数略大,污染多在钦江和大榄江的入海口附近。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3年3月份和10月份连云港南海域11个站位沉积物重金属(Cu,Zn,Pb,As,Cd,Hg)的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重金属含量时空分布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3月份6种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总体趋势均为河口区>倾倒区>养殖区,10月份Cu,Zn,Pb,As的分布规律一致,即倾倒区>河口区>养殖区,倾倒区Cu,Zn,Pb,As,Cd 5种重金属分布均有由倾倒区中心向外含量逐渐降低的规律,说明倾倒的疏浚物是该海区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从时间上看,多数站位重金属含量3月份数值高于10月份;调查区内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40,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风险低;3月份各重金属对该海域潜在生态危害顺序为Hg>Cd>As>Cu>Pb>Zn,10月份为Hg>As>Cd>Cu>Pb>Zn;养殖区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均较低,这对该区海水养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广西主要贝类养殖区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状况及污染水平,依据2016-2018年广西主要贝类养殖区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及生物体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d、Hg、As)的调查分析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法、地积累指数(Igeo)法和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s, BCF)对养殖区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为Zn>Cu>As>Pb>Cd>Hg,污染程度为Cu>Hg>Zn=Pb>Cd>As;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为Zn>Cu>Pb>As>Cd>Hg,污染程度为As>Cd>Pb>Hg>Cu=Zn;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贝体中各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为Zn>Cu>Cd>As>Pb>Hg,污染程度为Zn>Cu>Cd>Pb>Hg>As,生物富集能力为Zn>Cu>Cd&g...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从钦州茅尾海采集19个海水样品和16个沉积物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钦州茅尾海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d、Hg、As)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水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Cu、Pb、Zn、Cd、Hg、As的含量(μg/L)变化范围分别为0.9~4.2、0~12.8、0~59.8、0.03~0.34、0~0.105、0.23~0.82,平均浓度(μg/L)分别为2.2、2.3、17.4、0.13、0.047、0.43,其中,海水中的Pb平均含量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各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依次为Pb> Hg>Zn>Cu>Cd>As.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的含量(μg/L)变化范围分别为(2.1~46.5)×10-6、(13.9~34.0)×10-6、(21.4~114.1)×10-6、(0.06~0.40)×10-6、(0.001~0.126)×10-6、(3.77~19.63)×10-6,平均含量(μg/L)分别为18.1×10-6、26.3×10-5、56.7×10-6、0.19×10-6、0.056×10-6、9.60×10-6.该海域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性均较低,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Cu> As>Pb>Cd> Zn> Hg,重金属元素对海洋生态系统潜在危害的影响程度Cd>Hg>As>Cu>Pb>Zn,沉积物中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Hg.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检索, 分析深圳近海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采用WQI污染指数法、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分别对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 得到以下结果。1) 深圳近海海域中, 西部水体中重金属Hg, Cu, Pb和Cd的含量高于东部, 可能与西部开发力度大、接纳污染多和深圳湾水体交换不畅等因素有关。2) 基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WQI>1, 表明深圳近海无清洁水体; 近海海水重金属生态风险多处于高风险和中风险水平, 排序为Cu>Hg>Cd>Pb。3) 深圳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 Cu, Zn, Pb和Cr含量由珠江口西北部上游向东南部海域递减; Hg和As污染集中于深圳湾和东部海域,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频繁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且与海水中相应重金属的分布趋势一致。4) 深圳近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极高, 其中Cd生态风险最高, Cu和Hg次之。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水环境重金属立体分布、污染及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胶州湾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立体空间分布、污染及风险,分别采集深度为0~10m(表层),10~20m(中层)和20~30m(底层)的海水与海底表层(0~10cm)沉积物样本,测定8种重金属(As,Cd,Cr,Hg,Zn,Pb,Cu和Ni)在水体中的质量浓度(mg/L)和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mg/kg),基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和水质质量指数法、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立体分布、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水重金属质量浓度除Cu,Hg,Ni和Pb外,均未超出IV类标准;相对污染指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u,Pb,Hg,Ni,Cd,Cr,Zn,As,其中Cu,Pb,Hg,Ni和Cd达到严重污染水平,综合污染指数测算表明胶州湾海水重金属污染严重.就胶州湾海水重金属的平面分布而言,其高值区出现在湾东和西南区,其中Hg高值区沿胶州湾大桥分布.就胶州湾海水重金属的垂直方分布而言,0~10m的表层海水和20~30m的底层海水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均高于10~20m的中层海水.除Cr外,沉积物中其他重金属质量分数均高于海洋沉积物的I级质量标准,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Hg,As,Ni,Cd,Pb,Cr,Cu,Zn,并呈现出东高西低、沿污染源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珠江口主要水道——马骝洲水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在6个站位对该水域的海水、沉积物和底栖贝类体中的6种重金属(Hg、Cd、Pb、Cu、Zn、As)的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水和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小潮期海水中各重金属平均含量相近,且在大潮期空间分布不规则.仅有部分站位Hg超过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水综合污染指数大潮期(0.35)>小潮期(0.25);表层沉积物中Cd、Cu、As和Hg的平均含量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二类标准,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呈波状分布.以污染指数评价,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其次为Hg和Cu,均达到强污染水平,其中Cd和Hg达到强至极强生态危害等级.以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调查水域沉积物在总体上处于高潜在生态风险水平(RI=318.9);调查水域底栖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仅有Cd和Pb超标为海洋贝类质量标准二类.  相似文献   

10.
三门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对取自三门湾的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Zn、Cd、Hg、Cr、As)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门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Cr、As等重金属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7种重金属中,以Cr的污染程度最高,平均污染系数为1.30,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r>Zn>Cu>Pb>As>Hg>Cd;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Cu>Pb>Cr>Zn,对三门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Hg。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广西铁山港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对海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基于广西铁山港湾海域1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研究该海域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d、Cr、Hg和As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铁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b、Zn、Cu、Cd、Cr、Hg和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7,37.0,10.4,0.07,25.7,0.042和9.42 mg·kg-1,重金属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Zn>Cr>Pb>Cu>As>Cd>Hg,其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除Cu外,重金属分布情况相似,其含量总体表现为港湾内高于港湾外。与其他区域相比,铁山港海域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广西北部湾其他港口区域,处于较低水平。铁山港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依次为Cu>As>Zn>Pb>Hg>Cd>Cr,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程度较低;生态危害影响依次为Hg>Cd>As>Cu>Pb>Cr>Zn,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的范畴,反映了研究海域优良的底质生态环境,但受人类活动影响,港湾内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指数较高,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海域的海水养殖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随之而来的病害暴发、渔药滥用、养殖污染、优质种苗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海域海水养殖现状和病害情况,就未来广西海水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防城港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于2021年9月在防城港海域采集表层沉积物21件、柱状沉积物1件,对重金属和有机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相关性以及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并对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分析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防城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Cd、As和H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8.78、34.86、78.90、61.55、0.06、9.27、0.05 mg·kg-1,7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通过C/N值对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重金属沉积过程中有机质来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组成和分布主要受地质背景、近岸工业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为船舶和海水养殖等。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存在轻微及以上污染的元素主要为Pb和Hg。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Hg>Cd>As>Pb>Cu>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相对高值区分布在白龙半岛和企沙半岛南部,Hg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贡献因子。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  相似文献   

14.
茅尾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钦州茅尾海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Hg、As),并采用瑞典学者Hakanson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小于一类国家标准值,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指数均远低于轻微污染上限值。该海域属于较清洁海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评价方法,以期反映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水平的客观情况,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为该海域的环境生态研究以及富营养化问题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广西北部湾海域2010年6月和2010年9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等级处于轻中污染至无污染之间,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轻污染,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至轻污染或无污染。【结论】水质化学评价与水质生物学评价在海域污染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利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其评价标准仍有待更多的调查来验证和修正。在实际评价中不能单从指数结果就轻易下定论,应结合理化监测结果,才能得到实际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拟分析评价广西涠洲岛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铜、铅、锌、镉、铬、汞)污染情况,为该海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6月采集涠洲岛海域8个站位水质和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和DMA-80型直接测汞仪测定重金属含量,分析评价水质和表层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7.
茅洲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茅洲河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程度,在茅洲干流和支流中共采集34个底泥样品,测试分析As,Cd,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其污染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茅洲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Pb,Cd,Cr,Cu,Zn,Ni含量较高,均值均超过中国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值,其中Cr,Cu,Zn和Ni超过国家海洋沉积物Ⅲ类标准值.7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u,Ni~Zn~Cd~Cr,Pb,As,污染负荷指数从大小到依次为Cu,Ni~Zn,Cd~Cr,Pb,As,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Cu,Ni,Cr~Zn,As~Pb,这说明沉积物主要受到Cu,Zn,Ni,Cd和Cr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