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卜永强 《辽宁化工》2020,49(9):1148-1150
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肿瘤组织的供氧不足,肿瘤细胞代谢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肿瘤组织与体内正常组织器官相比pH值偏低。因此,利用不同组织中pH值的差异设计具有pH敏感的聚合物胶束载药系统,从而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从pH敏感聚合物胶束的类型和及其释药机制等方面概述了pH敏感聚合物胶束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侯露 《广州化工》2022,50(9):14-16+22
近年来,刺激响应型聚合物胶束作为纳米药物载体因其独特的优势,如具有靶向性高、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毒副作用小等优势,而应用于药物靶向治疗中,其中pH敏感型聚合物胶束是基于生理条件下包载药物,特定pH条件下释放药物,而达到药物靶向释放目的。本文主要综述pH敏感型聚合物胶束的种类、特性、应用于药物靶向治疗的原理和研究进展,为开发和应用pH敏感型聚合物胶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化疗药物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都有分布,存在多药耐药和毒性增加等不良影响,需要开发先进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纳米载体表面附加靶向基团可以进行药物的靶向递送,在纳米载体表面修饰环境敏感分子可以得到刺激响应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改变药物的生物分布特征,在肿瘤细胞中实现增强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积累,因此,开发靶向肿瘤的MSN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克服多药耐药问题。详细调研了2019~2021年关于刺激响应和靶向型MSN药物递送系统的文献,对不同类型的MSN在抗肿瘤药物递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引入酸性基团进行酸化改性,用均相合成法合成壳聚糖-叶酸(CHI-FA)偶联物,并制备出壳聚糖-叶酸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HI-FA)复合纳米材料。利用Zeta电位、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以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MWCNTs-CHI-FA为药物载体,对该递药体系的靶向给药性能进行了研究。体外细胞实验证实:所合成的多壁碳纳米管递药体系具有良好的药物靶向输送效果,对叶酸受体表达较高的HeLa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张海博  党婧 《粘接》2014,(4):58-63
聚合物纳米胶束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在人体内的循环时间,还可以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而实现靶向治疗效果,极大地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通过嵌段共聚物的纳米工程,可制备出具有细胞或组织靶向性且对物理或化学刺激敏感的高分子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对pH值、温度、超声波和光具有响应性的聚合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单宁酸(TA)和三氯化铁(FeCl3)为载体材料,盐酸阿霉素(DOX)为主药,通过配位交联法制备纳米颗粒,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超声条件下将TA、FeCl3、DOX依次混合制备纳米颗粒;使用粒径仪测量粒径和PDI值,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纳米颗粒的形貌;考察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及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通过MTT法研究其在肿瘤细胞4T1上的毒性。结果:成功制备了以TA、FeCl3为载体的DOX纳米颗粒(TA-Fe-DOX)。该纳米颗粒呈类球形,粒径为190nm;在一周内保持稳定;体外释放实验证明纳米颗粒在酸性环境的释药速率高于中性环境,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释药特征;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TA-Fe空白载体没有明显毒性,而制备的TAFe-DOX纳米颗粒相对于游离药物DOX具有较高的抗肿瘤作用。结论:制备的TA-Fe-DOX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pH敏感释药特性,能够提高肿瘤靶向性,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由两亲性大分子自行组装形成的聚合物胶束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输送,但是聚合物胶束纳米载药系统面临着困境,即胶束进入人体内后其稳定性大大减弱,导致药物的提前释放从而失去了靶向作用。因此阐明影响聚合物胶束稳定性因素是进一步设计和制备物理稳定的聚合物胶束药物输送载体的基础。本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概述聚合物胶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作为重要的药物输送载体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受到血液微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聚多巴胺(PDA)为反应平台,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MSN)进行RGD肽和聚(2-乙基-2-噁唑啉)(PEOz)双重修饰,构建了RGD肽和PEOz共同修饰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HMSN-PEOz-RGD),以盐酸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构建载药体系DOX@HMSN-PEOz-RGD,用红外光谱法(FTIR)对载体进行结构表征,考察载药体系的载药量、包封率及载体的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通过体外释药实验研究载药体系在不同pH值下的响应性释放,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考察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及载药体系的细胞毒性及细胞摄取过程。结果表明,HMSN-PEOz-RGD的平均粒径为(256.1±26.5) nm,粒径分布较均匀;DOX@HMSN-PEOz组和DOX@HMSN-PEOz-RGD组的体外释药都表现出明显的pH依赖性,即酸性(pH值5.0)条件下药物快速释放,而在生理pH值(pH值7.4)条件下药物释放缓慢;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显示,各载体在2.5~80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MCF-7细胞共培养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在89%以上,表明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余载药制剂组,DOX@HMSN-PEOz-RGD组细胞的生长明显得到抑制,RGD修饰显著促进了DOX的细胞摄取。本研究所构建的纳米载体能够特异性靶向递送DOX,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在抗肿瘤药物的递送中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根据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是否具有主动靶向性,将其分为非靶向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和靶向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并分别对这两者纳米药物载体的新研究和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总结了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当前存在的问题。与非靶向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相比,靶向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具有更多的优势,尤其是靶向肿瘤组织中特异性过表达酶的智能响应型纳米药物载体将会是今后纳米药物载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肿瘤细胞内外还原性环境而设计合成还原敏感型肿瘤靶向药物得到人们的关注。小分子药物在偶联时由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药物活性受到影响。综述了还原敏感型小分子药物递送的释放机理及应用,阐明了小分子药物完整释放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余丽丽  汤新景 《化工进展》2014,33(9):2372-2379
对聚合物结构中常见的光敏感性基团进行了介绍,并根据嵌段共聚物结构设计和光敏感基团的差异,将光敏感型嵌段聚合物胶束(BCPM)分为侧链变化型、主链断裂型、主链降解型和疏水交联型等几类,并对这几类BCPM的结构特征及其光刺激下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阐明了各类BCPM作为药物载体材料时对药物的光控包载或释放行为。光敏感型BCPM具有良好的结构可控性和刺激响应能力,通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有望发展成为一类新型的药物靶向输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温度敏感型聚合物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发生相应的相变或体积变化,其被作为药物释放载体。研究者们已经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不同结构的温度敏感型药物控制释放载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传统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脂质体具有缓释性、靶向性、保护被包封药物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治疗肿瘤的新型制剂。但脂质体存在靶向性不明显、稳定性较差等不足,限制了脂质体的应用前景。为解决上述问题,刺激响应型脂质体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简述了p H敏感型脂质体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几年p H敏感型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海国冉  程崟家  张爱清 《精细化工》2021,38(9):1798-1807
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原料,合成直径约为100 nm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HMSN)作为药物载体,采用物理包埋法和原位还原KMnO4生成二氧化锰的方法实现对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和MnO2的有效负载.此外,利用肿瘤靶向性功能肽(PEG-R7-RGDS)末端的氨基与醛基修饰的HMSN(HMSN-CHO)形成席夫碱,合成pH响应性纳米载药系统(DOX/MnO2@HMSN-imide-PEG-R7-RGDS).通过TEM、激光粒度仪、FTIR和XRD对合成材料形貌、粒径、结构和组成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HMSN呈球形中空结构.DOX/MnO2@HMSN-imide-PEG-R7-RGDS在模拟的肿瘤酸性环境(pH 5.0)中具有明显快于在模拟生理环境(pH 7.4)下的药物释放行为.此外,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DOX/MnO2@HMSN-imide-PEG-R7-RGDS可以靶向进入宫颈癌细胞(HeLa)并快速释放DOX.与此同时,纳米载药颗粒中的MnO2和肿瘤细胞中高浓度谷胱甘肽(GSH)反应产生具有类芬顿反应效果的Mn2+.Mn2+与肿瘤细胞内过表达的H2O2反应生成?OH,发挥增强的化学动力学治疗.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化学动力学治疗与化疗相结合能对HeLa细胞产生很高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5.
《化学试剂》2021,43(6):775-782
氯乙基亚硝基脲(CENUs)是临床上重要的抗肿瘤药物,该类药物通过诱导形成DNA股间交联(dG-dC交联)发挥抗肿瘤作用。但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O~6-alkylguanine-DNA alkyltransferase, AGT)介导的细胞耐药性及明显的毒副作用降低了其抗癌效果。合成了一种肿瘤靶向性多功能亚硝基脲,该化合物由具有低氧选择活性的偶氮苯衍生物、能够抑制AGT活性的O~6-苄基鸟嘌呤衍生物和氯乙基亚硝基脲3部分组成。该化合物能够特异性地在低氧肿瘤区域被还原,释放AGT抑制剂和氯乙基亚硝基脲,从而发挥靶向抗肿瘤作用。多功能亚硝基脲及其各中间产物的化学结构经高分辨质谱、~1HNMR、~(13)CNMR及IR数据确证。通过CCK-8法评价了上述化合物对人脑神经胶质瘤SF763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并用荧光成像法评价了该化合物对SF763细胞的促凋亡活性。结果表明,与临床一线亚硝基脲类抗肿瘤药物尼莫司汀相比,多功能亚硝基脲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具有明显的低氧靶向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球(CNP)表面修饰三(2-氨基乙基)胺(TAEA)及2,3-二甲基马来酸酐(DMMA),得到针对肿瘤微酸环境响应的智能电荷翻转体系(CNP:TAEA:DMMA-纳米球),并用于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的高效输送. 结果表明,所制纳米球在正常体液(pH 7.4)条件下能保留其负电性(-11 mV),从而减少被巨噬细胞J774A.1摄取;而在肿瘤部位的微酸环境(pH 6.8)下,其表面负电性(-34.8 mV)可迅速转化为正电性(+5 mV),促进被肿瘤细胞LLC摄取,提高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与市售注射剂相比,纳米球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也明显提高,其半抑制浓度从11.3降低至4.09 mg/mL,实现了PTX的高效输送.  相似文献   

17.
杨薇  朱圆芳 《安徽化工》2018,44(3):52-54
对所制备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 NPs)的载药性能、生物相容性和pH响应的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该MS NPs对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的负载量可达30μg·mg~(-1),具有很好的药物载运能力。此外,这种MS NPs具有pH响应性,能够对肿瘤微环境发生响应并精准释放药物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细胞MTT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MS 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载药后很好的抗肿瘤能力,72h后可杀灭约82%的肿瘤细胞。因此,所制备的MS NPs在抗肿瘤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肿瘤组织的弱酸性,本文报道了一种pH敏感型改性葡聚糖/介孔硅纳米粒子(MSN)复合药物载体系统。以MSN为药物存储器,通过pH敏感的亚胺键将氧化葡聚糖包覆在粒子表面得到载体。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证明载体具备较好的pH敏感性,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细胞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而如何治疗肿瘤疾病已逐渐变为近年内的研究热点。由于纳米药物载体在细胞靶向抗肿瘤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质,使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就一些常见的纳米药物载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朱梦琴  葛璐  邱立朋 《化工进展》2016,35(Z2):283-286
为了增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与抗肿瘤活性,本文制备了透明质酸-十八烷聚合物,用其对阿霉素进行包载,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细胞毒性。合成两亲性透明质酸-十八烷聚合物,利用核磁对其结构进行确证。选择超声法制备载阿霉素的聚合物胶束,考察胶束的粒径、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以及体外释放行为。选择乳腺癌细胞MCF-7为肿瘤细胞模型,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成功合成了透明质酸-十八烷聚合物。制备的空白胶束和载药的胶束的粒径分别为(180.7±1.25)nm和(178.3±2.24)nm,Zeta电位分别为(-21.3±0.25)mV和(-18.1±0.31)mV。载阿霉素聚合物胶束的包封率为(96.1%±0.72%),载药量为16.1%±1.18%,体外释放行为表明在72h的累计药物释放率仅为40%左右,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体外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空白聚合物胶束对肿瘤细胞几乎没有毒性,而载阿霉素的聚合物胶束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透明质酸-十八烷聚合物胶束可以有效地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