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宁  胡越  高宝辉  吕杰强 《浙江医学》2009,31(8):1053-1055
目的通过检测服用米非司酮后子宫内膜及息肉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增殖相关蛋白Ki-67表达的变化,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息肉及内膜ER、PR、Bcl-2、Bax及Ki-67的表达,采用半定量分析。结果米非司酮组息肉及内膜ER、PR、Ki-67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米非司酮组息肉Bcl-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息肉(均P〈0.05)米非司酮组息肉及内膜Bax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米非司酮降低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Bcl-2及Ki-67的表达,增高Bax的表达,抑制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EP)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细胞淋巴瘤基因蛋白(Bcl-2)、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为研究EP形成机制提供思路。方法:随机选取绝经前、绝经后EP标本各15例,及绝经前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绝经后正常萎缩型子宫内膜各10例,共50例标本。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各组织上EP、PR、Bcl-2、Ki-67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绝经前组:PR在EP腺体和间质的表达均低于其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Bcl-2在EP腺体和间质的表达均高于其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ER、Ki-67在EP和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②绝经后组:ER、PR、Bcl-2在EP间质和腺体中的表达均高于三者在绝经后正常萎缩型子宫内膜中的表达(P<0.05),Ki-67在EP和绝经后正常萎缩型内膜中的表达没有差异;③PR在绝经后EP腺体及间质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绝经前EP中的表达(P<0.05),ER、Bcl-2、Ki-67在绝经前、后EP中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局部ER、PR的分布不均和功能改变在EP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局部细胞凋亡的异常在EP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及宫腔镜对EP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360例EP患者中56例行经宫颈EP电切术(TCRP),对30例EP患者息肉组织、息肉旁内膜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EGFR、ER、P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各组织间质、腺体中EGFR、ER、PR的表达进行比较. 结果:56例行TCRP的EP患者中,2例病理诊断为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行全子宫切除术,随访6个月~1年,患者预后良好.宫腔镜手术后3个月随访,除4例患者宫腔底部有轻度粘连外,余患者宫腔形态正常,症状明显改善.(3)子宫息肉组织间质和腺体中ER、PR、EGF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息肉旁组织及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息肉旁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中ER、PR及间质中EGFR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旁内膜组织腺体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息肉组织腺体ER的表达明显高于间质的表达(P〈0.05),息肉组织腺体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间质的表达(P〈0.01).结论:(1)EP的临床特征以不规则阴道出血为主,绝经期则以绝经后出血为主;(2)EP的发生与EGFR、ER、PR协同作用有关;(3)绝经后妇女体内仍有雌激素持续作用;(4)宫腔镜是EP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切除息肉同时息肉旁内膜也应酌情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雌、孕激素在子宫内膜息肉(E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试图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EP患者5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切除息肉及周围内膜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P组织和周围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同时所有病例均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6项性激素。结果ER在息肉组及内膜组中腺体及间质上的表达均无差异。PR在息肉组中腺体及间质上的表达均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患者的血清6项性激素检测结果均属正常水平。结论E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局部子宫内膜对周期性变化的雌、孕激素不敏感有关。PR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中的异常表达与EP的形成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增殖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P的患者42例,其中分泌期19例,增殖期23例;选同期确诊为子宫颈癌行子宫全切术44例设为对照组,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其中分泌期24例,增殖期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病变组织中ER、PR、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增殖期EP组织中E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增殖期息肉组织中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而Ki-67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EP组与对照组分泌期子宫内膜及息肉组织中ER、PR、Ki-67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PR、Ki-67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蓉  崔恒  魏丽惠 《北京医学》2006,28(9):520-52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方法 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1例,均接受宫腔镜下经宫颈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术后未应用其他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蜡块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判定标准:计数10个高倍镜(×400)视野下的有黄染颗粒细胞个数,0个为阴性,1%~10%为( ),11%~50%为( ),>50%为( ).结果 ER和PR在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均较低,有74.6%和70.4%的患者无ER和PR的表达.而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中ER和PR的表达水平较高,表达率分别为77.5%和69.0%,与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9和0.001).在4例曾经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中,3例绝经时间>5年,内膜中ER、PR均为阴性;另1例绝经2年,内膜中受体表达ER( ),PR( ),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绝经后,ER和PR的表达水平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息肉中不同,提示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可能同时与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有关,治疗时可以考虑单纯手术去除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瘀散结法分期治疗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术后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TCRP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47例,以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各49例,术后分别予中药化瘀散结法分期治疗、妈富隆片周期性治疗、不予任何药物治疗,疗程3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ER、PR及Ki-67的表达,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ER、PR及Ki-67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中药组PR 3级表达增加(45例比30例,P0.01),Ki-67 3级表达减少(6例比25例,P0.01),且中药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R 3级:45例比36例、31例;Ki-67 3级:6例比16例、28例;P0.01),三组ER表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P术后应用中药化瘀散结分期治疗可提升子宫内膜PR表达,抑制Ki-67表达,达到防治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术后应用中药化瘀散结法分期治疗对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住院行TCRP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47例,以随机单盲法分为三组,49例术后予中药化瘀散结法分期治疗(中药组),49例术后予妈富隆片周期性治疗(西药组),49例术后不予任何药物治疗(对照组),疗程为3个月,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及Ki-67在子宫内膜的表达,比较三组在3个月前后ER、PR及Ki-67的变化情况。结果:①ER表达:治疗前后三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R表达:治疗前后三组组内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PR表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两比较:中药组PR表达升高最明显;③KI-67表达:治疗前后三组组内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Ki-67表达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两比较:中药组Ki-67表达下降最明显。结论:TCRP术后应用中药化瘀散结分期治疗可提升PR表达,抑制Ki-67表达,达到防治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治疗的11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一次性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后随机分为2组:单纯TCRP组54例(对照组),术后无任何治疗;TCRP术+甲羟孕酮组59例,术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甲羟孕酮10mg 1次,d,共3个月。2组随访时间为3-6mo,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单纯TCRP组术后EP复发15例,TCRP术后口服甲羟孕酮组EP复发1例。单纯TCRP术组与TCRP术后口服甲羟孕酮组相比,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概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口服孕激素可抑制子宫内膜及残存的子宫内膜息肉,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20例未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的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实验组,18例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者作为对照组。内膜息肉组均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2组均检测外周血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样本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雌、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含量,用LeicaQ图像分析仪进行测定,用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腺上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光密度分别为(0.56±0.07)和(0.43±0.06);孕激素受体OD值分别为(0.51±0.04)和(0.35±0.06);Ki-67OD值分别为(17.1±7.7)和(9.0±5.5)。上述各指标2组间比较,实验组均呈高表达。结论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与甾体类化合物受体及Ki-67有关,与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CL2、Ki67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方法:选择27例绝经后萎缩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3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样本。所有样本均未进行过激素治疗。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和萎缩子宫内膜中ER、PR、BCL2、Ki67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息肉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中ER、BCL2、Ki67的表达升高(P<0.05);PR在两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可能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它可能通过直接刺激局部子宫内膜增生或者抑制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波修复与否对eNOS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人们常用微波进行抗原修复后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1,2]。本实验采用免去微波修复抗原步骤,直接进行eNOS免疫组化反应,实验结果后者优于或等同于前者。1材料和方法1)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只,乙醚麻醉后打开腹腔,经胰腺管缓慢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0.1 mL/kg),3 h后摘取胰腺浸泡于4%甲醛溶液中24 h;2)常规制成5μm厚石蜡切片,裱于多聚赖氨酸载玻片上,65℃蜡箱烤干2 h备用;3)4例胰腺组织蜡片各选2张分为微波修复与非微波修复组;4)将所选蜡片常规脱蜡,浸于3%过氧化氢液室温20 min后蒸馏水洗。非微波修复组切片放于蒸馏水中待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为研究组,18例萎缩型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ER、PR和增殖核抗原Ki-67在息肉和萎缩内膜中的表达。结果息肉组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萎缩子宫内膜(P<0.001);Ki-67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内膜细胞ER、PR和Ki-67高表达可能与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评价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来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对16例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及35例并发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及其邻近内膜行ER、PR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各组中E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息肉组腺体和间质内PR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的表达(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PR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博  王建  张颖  曹引丽 《医学争鸣》2009,(24):3142-3143
目的:通过研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行半定量分析,对70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及其邻近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并选用20例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子宫息肉组腺体和间质内PR呈低水平表达,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中E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绝经后妇女PR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化瘀散结法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宁波市中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216例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B、C 3组,每组72例。A组给予化瘀散结方中药口服加外敷,B组给予妈富隆,C组不给予药物。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雌二醇(E2)、孕酮(P)、雌激素受体(ER)、PR及Ki-67、Bcl-2表达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3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治疗前后为A组(10.33±2.07)、(5.17±1.02)分(t=18.973,P=0.001)、B组(10.38±2.12)、(6.85±1.13)分(t=12.468,P=0.001)与C组(10.29±2.16)、(7.03±1.25)分(t=11.084,P=0.001),且A组低于B组与C组。A组、B组PR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A组、B组Ki-67、Bcl-2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且A组改善优于B组与C组(均P<0.05)。 结论 化瘀散结法可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化瘀散结法可提高子宫内膜PR表达,抑制子宫内膜Ki-67与Bcl-2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国华 《吉林医学》2010,(24):4030-403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通过超声和宫腔镜确诊的未行TCRP术或行TCRP术后的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EP或预防术后EP复发随访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单发小息肉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完全治愈。65例行TCRP术后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随访6个月~1年以上无复发。9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息肉消失停药6~12个月复发。102例患者服药后均闭经。68例停药24~50d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其中36例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后提前绝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EP或TCRP术后预防复发疗效肯定,小剂量米非司酮能治疗EP、降低EP的复发率,对围绝经期患者诱导绝经,生育期患者停药后月经恢复具有可逆性。所以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