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鹿茸来源于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的尚未骨化的幼角。近年来鹿科动物驼鹿(又名堪达犴)Alces alces Linnaaeus和驯鹿(四不象)Rangifer tarandus Linnaaeus的幼角也在市场销售。其中驼鹿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大小兴安岭一带。而驯鹿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乡鄂温克族猎民饲养,  相似文献   

2.
鹿茸     
鹿茸和人参同为我国著名珍贵药物,均富有医疗价值,在国际上有很大的信誉。近年来我国黑龙江省和苏联均设有专门制备鹿茸制剂的药厂,将鹿茸加工为鹿茸精,对神经衰弱,性机能衰退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鹿茸在国民经济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每架合符规格的茸,在国外可换二十吨钢材,说明中药的整理研究工作是具有双重意义的。鹿茸在我国作为药用是非常早的,神农本草经载:  相似文献   

3.
鹿茸     
《光明中医》2014,(10):2233-2233
味甘温。主漏下恶血,血中之阳不能固摄。寒热,阳虚。惊痫,心火亏少。益气强志,补血之功。生齿不老。补肾之效。角:主恶疮痈肿,拓血中之毒。逐邪恶气,拓阴邪之气。留血在阴中。阴络之凝滞,得热而营运也。鹿茸之中,唯一点胚血,不数日而即成角,此血中有真阳一点,通督脉,贯肾水,乃至灵至旺之物也,故入于人身为峻补阳血之要药。又其物流动生发,故又能逐瘀通血也。余义见白胶条下。鹿茸气体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功多。鹿角则透发已尽,故拓毒消散之功胜。先后迟速之间,功效辄异,非明乎造化之机者,不能测也。  相似文献   

4.
鹿茸     
正鹿茸为名贵常用中药。商品中分梅花鹿茸和马鹿茸,系梅花鹿和马鹿的匈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当年幼鹿不生角,第二年开始生角,不分叉;第三年开始分叉,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成一钝角,第二叉与眉叉相距较远。梅花鹿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四川主要分布在  相似文献   

5.
鹿茸     
为脊椎动物鹿科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rvus elaphus L.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主产于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新疆、青海等地。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化学成分:从鹿茸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雌二醇、胆固醇等,其中雌二醇及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雌酮为鹿茸雌激素样作用的主要成分。鹿茸中的氨基酸,以甘氨酸含量最丰富,还含有中性糖、葡萄糖胺,鹿茸灰分中含有钙、磷、镁等,水浸出物中含多量胶质。药理作用:大剂量鹿茸精使心缩幅度缩小,心率减慢,并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相似文献   

6.
东北鹿茸     
品种1.花鹿茸,2.马鹿茸。产地花鹿即梅花鹿,产于吉林附近的双阳县和东丰、西丰、盖平等地。马鹿产于富锦、佳木斯、宁古塔、牡丹江等地。花鹿多家饲,马鹿多野生。生长过程1.初生过程,鹿有雌雄,身长约  相似文献   

7.
1 花鹿茸的形状特征1.1 梅花鹿正茬二杠茸 主杠(大挺)和眉枝(门庄)相称,主杠长约14~20cm,锯口直径 3.3cm,比度适宜,主杠和眉枝圆而周正,形状美观,生成自然,其鹿皮比较厚,颜色为棕红或棕黄色,茸毛细腻,柔软,分布规整。虎口与虎口  相似文献   

8.
鹿科动物品种较多,仅鹿即有17种,古今施用,药效显著,博得中外驰名,均以花鹿茸和马鹿茸为佼佼者。因系名贵药材,近来发现市场上有假鹿茸出售,经县药检所鉴定,是以锯末原料加胶粘合捏制成商品花鹿茸“二杠”模型,外面再包裹上动物毛皮伪造而成。现将识别方法介绍如下:1 花鹿茸的形状特征1.1 梅花鹿正茬二杠茸 主枝(大挺)和眉枝(门庄)相称,主  相似文献   

9.
10.
鹿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中国药典》规定其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G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L.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商品称前者为花鹿茸,后者为马鹿茸。目前市场上的进口鹿茸有新西兰马鹿茸、俄罗斯花鹿茸,还有驯鹿茸,市售的商品鹿茸片中驯鹿茸片占有很大比例,有必要加以区别。 驯鹿茸来源于鹿科动物驯鹿Rangifer farandusL.的幼角。产于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等地,全部为野生。驯鹿雌雄鹿均有角,雌鹿角较小,雄鹿角较大;形状不规则,掌状,多偏圆形,茸毛甚密,长而散乱,棕褐色,体较轻,气腥臭。整枝驯鹿茸与正品梅花鹿茸  相似文献   

11.
进补说鹿茸     
中医一向主张中药进补,并认为冬春时节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时机. 民间对此非常认同. 俗话说"冬日进补,来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寒冷的季节,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外, 中药进补也很重要,鹿茸就是非常适合冬春进补的佳品.  相似文献   

12.
鹿茸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 Ccrvidae动物梅花鹿 Cervusnippon Temm imck或马鹿 Cervuselaphus L.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马鹿茸”。鹿茸为壮阳之极品 ,有填精生血之功能。按《本草纲目》记载 ,“有生精补髓 ,养血益阳 ,强筋健骨 ,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之功能。真品花鹿茸呈圆柱形 ,多具 1~ 2个分枝 ,具 1个侧枝者习称“二杠茸”,主枝长 17~ 2 0 cm ,侧枝长 9~ 15 cm,锯口直径 4~ 5cm ,枝顶钝圆。侧枝较主枝较细 ,外皮红棕色 ,布有红黄色或棕黄色茸毛 ,上部毛密 ,下部较疏 ,锯口面…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地收购和使用的香圆为芸香种植物香圆(Citrus Wilsonii Tanaka)的成熟果实,农民习惯在秋季将采摘下来的鲜香圆交售给药店收购部。药店一般在收购告一段落后,集中  相似文献   

14.
鹿茸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吉林省产梅花鹿二杠和三杈鹿茸中微量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地区所产鹿茸的微量金属元素含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服鹿茸偶得     
陈某某,女,35岁,干部,1983年春初。患者鼻塞,喷嚏,流大量清水徉鼻涕3天,头额部胀痛,嗅觉减退,食少便溏,腰膝酸软。素患过敏性鼻炎。此次发病未服任何药物,因春节期间前往家中团聚,其母酒肉相待,并以鹿茸粉2克(大约数)嘱其用鸡汤冲服,服后无河不适,但觉全身温暖。陈某平时喜看医书,仅知,清涕表也,不能用补,顿时紧张,前来问余,视其形,面色(?)白,舌淡胖苔白,眼眶稍暗黑。听其声,语低懒言。适其脉沉弱,触之手足稍凉,谓之不要紧,云其明日再说。次日,患者鼻塞已除,鼻中稍有痒感,嗅觉渐复,头胀痛减,喜形于色,高兴告于余。根据这个道理后续服桂附八味30余剂,每冬服鹿茸10克,随访4年未发。  相似文献   

16.
鹿茸是我国名贵药材,由于产地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不同。苏联加工鲜茸用电烤,电烤茸加工成品速度快,节省人力,但茸內的血排不淨,茸內成黑红色,生于头,在国际市场不受欢迎。西北等省加工鹿茸以黄泥糊,加工成品后,味臭、生于头,有时变质。鄂伦春加工鹿茸以火烤,这样加工易破皮和底漏。我们黑龙江省药材公司加工鲜茸是在实践过程中发扬了敢于革命的精神,改变了过去完全水浸的加工方法,采取了以水浇法为主,结合水浸法使用,有时结合茸  相似文献   

17.
进补说鹿茸     
中医一向主张饮食进补,并认为冬春时节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时机。民间列比非常认同。俗话说:"冬日进补,来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寒冷的季节,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外,饮食进补也很重要,鹿茸就是非常适合冬春进补的佳品。什么样的鹿茸质量好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马鹿头上未骨化而带毛茸的幼角。梅花鹿、马鹿的雄性小鹿,在8~10月龄后,额部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种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鉴别梅花鹿茸与马鹿茸的方法。方法 提取各种鹿茸样品的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正品鹿茸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鉴别鹿茸的真伪,然后对正品鹿茸利用动物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一步对正品鹿茸的种属来源进行确证。结果 通过对特异性片段的PCR扩增,可将梅花鹿茸及马鹿茸与驯鹿、麋鹿、新西兰鹿等伪品鹿茸加以区分,通过对限制性内切酶Msp I 进行酶切后的片段长度进行分析,可进一步区分梅花鹿茸与马鹿茸。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基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快速、准确的鉴别鹿茸真伪及种属鉴定的方法,为解决中药易混品种难以鉴定的问题提供了又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购药材,一定要注意真假。好药、真药祛疾益体,假药、劣药则破财害人。 不法药贩所卖的假鹿茸,以其它动物头角加工伪造成鹿茸,其伎俩常常是一人摆卖数人拉挡,以每切一小薄片2~5元的价格兜售。由于形貌近似,不少群众纷纷上当受骗。 为帮助广大群众识别真假鹿茸,这里特将真假鹿茸的鉴别分述如下: 鹿茸是鹿科植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尚未  相似文献   

20.
鹿茸真假辨     
鹿茸LuRong处方用名:鹿茸片、鹿茸粉、鹿茸血片。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的雄鹿未骨化的、密生茸毛的幼角。主产于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青海等省区,多为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