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女子三级跳远三跳结构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较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 12 80米以上各跳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各跳之间、与总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成绩以及跳跃类型等经过统计学分析 ,得出这些女子运动员三级跳远的结构特点 ,并与国内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的运动员的结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今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与成绩为基础 ,结合当今世界男子三级跳远的技术特征与发展趋势 ,找出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对当今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与成绩为基础,结合男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爱德华兹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当今世界男子三级跳远的技术特征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维克多·克雷耶尔是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原苏联国家队教练。在文章中,他讨论与分析了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克拉维兹在跳14.95米时的技术、及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的潜力,提出了一些训练方面的建议。文章如下: 在20世纪初,美国女运动员开始涉足于包括三级跳远在内的男子田径项目。第一个美国女子三级跳远纪录是由玛格丽特·怀特康伯在1925年创造的,成绩是10.78米。直到1978年,三级跳远才真正在女子运动员中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成熟期,男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7.59%和97.92%,其中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男子的最好成绩出现在第四和第六跳次,女子的最好成绩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达个人最好成绩的98.78%和99.80%,最好成绩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女子跳远和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和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对当今男子三级跳远的三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与成绩为基础,结合男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爱德华兹的技术特点,对当今世界三级跳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技术与成绩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各跳远度与专项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各跳远度与专项成绩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各跳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第3跳远度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第1跳,最后是第2跳;发现我国运动员在三跳比例、速度利用率多方面都与国外运动员有着一定的差距。建议:我国运动员在三跳中应充分利用水平速度,并获得较好的垂直速度,将速度利用率能力作为突破口,调整好三跳比例。  相似文献   

8.
男子三级跳远的相关因素与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国内、外十名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有关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与有关专项身体素质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男子三级跳远主要专项身体素质的评价和运动成绩的预测模型,为检查和评定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制订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发展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析现代男子三级跳远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成绩为依据,对其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级跳远     
G823.4 20030310对影响三级跳远水平速度损失的技术分析[刊.中,I]/郑双喜(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18(3).-31-35,112表6参8(XH)三级跳远∥技术∥速度∥助跑∥成绩∥男子∥优秀运动员∥水平速度 本文以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归纳分析对比法等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女子三级跳远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女子运动员主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结果显示我国女子运动员助跑速度较慢、速度利用率不高、大都采用了平衡式技术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今后的发展和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梁少雄 《体育科技》2004,25(1):32-34
通过对参加第 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前 8名运动员的技术关键及运动过程中机械的利用问题的分析 ,认为三级跳远的技术关键是如何获得最大初动能 ,以及在保持或减少机械的损失同时 ,如何挖掘运动员自身的弹性势能  相似文献   

13.
三级跳远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能力要求极高,技术的好坏决定了其运动水平。本研究以2009年德国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为例,分析了前8名运动员跳出最好成绩跳次的倒2步步长、三跳比例以及重心速度、角度等技术特征,以期为正确认识现代世界级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为指导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生杰  王国祥 《体育学刊》2011,18(2):106-111
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三跳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和起跳速度利用率较差,只有8.96 m/s和95.5%,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运动员的9.41 m/s和98.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起跳脚着地与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较差,只有8.71 m/s,与世界选手的9.33 m/s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足跳与跨步跳时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适宜,分别为(17.19±4.37)°、(15.07±4.12)°,但最后跳跃的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23.57±4.12)°,超过世界运动员的16°~20°;三跳的支撑总时间较长,起跳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三级跳远各个技术环节速度-节奏的探讨,找出其正确的控制方法,以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提供更具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主要技术问题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物力学分析,数理统计,调查访问,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二跳摆动腿“虚摆”明显,技术过程速度利用率低,三跳节奏较差等,是影响该项目运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3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全运会预选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5名健将级运动员三跳距离及比例指标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相关参数比较研究,旨在诊断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导和改进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为加强教学、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十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析等方法进行跨步跳起跳技术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步跳起跳技术的优劣表现在支撑腿的下压和摆动腿的后摆所形成的剪绞速度、幅度方面;适宜的起跳角度和腾起角度是与个体专项力量素质相匹配,并能进行有弹性的起跳的角度,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9.
咏春拳是传统武术的一支奇葩,已在国内外迅速的发展传播,尤其近几年在影视文化的宣扬下,咏春拳更到了火热的地步,为人们所认识、接受、追捧。在咏春拳的发源地——广东佛山地区,咏春拳以体育课形式进入学校教育的行列,部分中小学及大学相继开设咏春拳课程。基于这一认识,探讨咏春拳在学校的发展就变得现实且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mean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on selected 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s was related to the sex difference in body fatness. Percent total body fat (% fat) estimated from skinfold thickness measures and performances on the modified pull-up, vertical jump, 50-yard dash, and 12-minute-run tests were measured on 55 male and 55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Males had significantly less fat and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females on each of the performance tests. Mean differences were 8.2% fat, 20.0 modified pull-ups, 20.8 cm on the vertical jump, 1.3 seconds on the 50-yard dash, and 590 m on the 12-minute run.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predicting performance scores from % fat within the groups of men and women indicated that if body fatness in men and women were similar,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would be reduced, on the average, by 7 modified pull-ups, 4 cm on the vertical jump, .5 seconds on the 50–yard dash, and 146 m on the 12-minute run. These expected changes in performance were 36%, 19%, 38%, and 25% of the mean sex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on the four 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s, respective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greater body fatness is one characteristic that partly explains why women, on the average, do not perform as well as men on strenuous tasks requiring movement of the body weight. The sex-specific difference in body fatness should be one factor considered in establishing separate occupational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 for men and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