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巨岚  张晓俊 《河北医药》2007,29(4):309-310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9例非糖尿病(DM)的AMI患者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分Ⅰ组:空腹血糖≤6.1 mmol/L、Ⅱ组:6.1 mmol/L<空腹血糖≤7.8mmol/L、Ⅲ组:空腹血糖>7.8mmol/L,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观察3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99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33例,发生率为33.3%,应激性高血糖组(Ⅲ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体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Ⅰ、Ⅱ组)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z,SH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主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58例AMI患者。根据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分为2组:A组:无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组。观察住院2周内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结果AMI后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组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无伴发应激性高血糖者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损伤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3.
曲雷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233-234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水平分为Ⅰ组(应激性高血糖组)30例,Ⅱ组(无应激性高血糖组)28例,并对两组患者的LVEF及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死亡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组的LVEF明显低于Ⅱ组,Ⅰ组的CK—MB酶峰水平明显高于Ⅱ组.I组CK—MB达峰值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发生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死亡的心脏事件均明显多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敏 《淮海医药》2012,30(2):130-13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空腹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应激性高血糖(SHG)组;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非应激性高血糖(非SHG)组。观察2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SHG组)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率分别为25%、27.5%、32.5%、22.5%,均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非SHG组)7.7%、9.6%、11.5%、5.8%(P值均〈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病变严重、预后不良,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AMI患者80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血糖≥8mmol/L者为SHG组,血糖〈8mmol/L者为非SHG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SHG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分别为35%、38%、19%和31%,均显著高于非SHG组(13%、17%、2%和11%)(均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明确血糖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人院静脉血空腹血糖水平,将3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以下两组:I组,血糖≤6.0mmol/L;Ⅱ组,血糖〉6.0mmol/L或既往确诊糖尿病者。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病例的一般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Ⅱ组与I组比较,以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糖代谢异常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空腹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急性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心肌梗死初期血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1组,血糖〈11.1mmol/L2组,血糖≥11.1mmol/L。对两组冠脉造影结果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各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例数明显多于1组(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1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SHG)的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影响AMI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应激性血糖升高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127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基本临床资料,检测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空腹血糖>7.0 mmol/L划分为有应激性高血糖组(n=65)和<7.0 mmol/L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n=62)两组,平均随访30 d,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院内病死率的发生率.结果 伴有应激性血糖增高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更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多支冠脉病变及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及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更高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时心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出院时心率分为2组:A组55~70次/分,B组>70次/分。随访24个月,观察其心因性死亡,及因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住院率。结果 A组的心因性死亡,及因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分别为8.3%,6.0%,11.9%,3.6%。B组的心因性死亡,及因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分别为17.9%,20.2%,23.8%,9.5%。B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A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出院时心率水平的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应严格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心肌灌注的意义.方法 AMI患者120例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n=48)和血糖正常组(n=72),比较2组的ST段回落(sumSTR)≥50%,以及PCI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功能指标.结果 PCI术后心电图分析:2组1 h ST段回落≥50%较1...  相似文献   

11.
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淑兰  孙彦琴 《中国医药》2006,1(6):328-329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发病24h内空腹血糖水平把2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4.69±0.68)mmol/L]、应激性高血糖组[(7.17±1.08)mmol/L]、糖尿病组[(10.81±4.20)mmol/L],分别对3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间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期间随着血糖水平升高心力衰竭发生率由14.9%上升至46.7%(P<0.01);猝死发生率由1.9%上升至22.7%(P<0.01);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由6.9%上升至33.3%(P<0.01);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3组分别为28.7%、32.1%、33.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愈高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发生率愈高,对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46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的23项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心力衰竭、糖尿病、血清心肌酶、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病变程度及心肌梗死后延展等7项因素在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心力衰竭、糖尿病、血清心肌酶、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病变程度及心肌梗死后延展等是老年AMI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高血糖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 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AMI合并糖尿病(A)组;应激性高血糖(B)组;血糖正常(C)组3组.所有病例均采取同样的治疗常规.比较各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A组的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糖有明显相关性,明确血糖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的患者共128例。共分为三组。糖尿病患者40例,为A组。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39例,为B组。非糖尿病无应激性高血糖患者49例,为C组。随访1年。比较三组基线资料(包括DTB Door To Balloo时间、入院GRACE评分)、冠脉病变、SYNTAXⅡ评分及出院GRACE评分、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发生率。结果基线特征显示A组与C组相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组相比、B与C组相比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GRACE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B组及C组,A组、B组入院时随机血糖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冠脉单支病变显著多于A组及B组。A组及B组冠脉三支病变显著多于C组。A与B组相比、A与C组相比、B与C组比较,SYNTAXⅡ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院GRACE评分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组相比,1年后全因死亡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因心力衰竭入院明显多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三支病变更常见。SYNTAXⅡ评分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重于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重于非糖尿病无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年随访显示糖尿病患者因心力衰竭入院的风险更高,全因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脑出血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影响情况。方法:择取2016.6~2018.7某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1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55例,给予2组不同的血糖控制方案,其中A组行静脉单次推注,B组行持续静脉泵注,对比分析组间患者28d生存情况,血糖监测次数、达标率、达标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比较,组间患者的28d生存情况、达标率、达标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A组的血糖监测次数少于B组(P0.05),A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脑出血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具有影响,其中以持续静脉泵注的血糖控制方案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改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并减少血糖监测次数,可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6.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52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早期血糖情况分A组(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72mmol/L)、B组(中度升高,72~111mmol/L)、C组(重度升高,>111mmol/L),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采用Wagner法计算心电图QRS积分。对各组梗死范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的增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增加、病死率的升高,预后凶险。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发展和预后较敏感、简便、直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孙卫国 《上海医药》2017,(17):32-34
目的:观察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即刻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血糖正常)51例和观察组(高血糖)57例.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动脉血氧分压及心律失常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75.44%,显著高于对照组56.86%;STR<50%发生率57.89%,明显高于对照组35.29%(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持续抬高,心肌灌注不良,使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高应激状态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448例,根据血糖检测浓度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91例与正常血糖组357例。2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信息,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联合介入手术治疗。统计2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出院随访1年内远期预后情况等。结果: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STEMI患者手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肌钙蛋白、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等,与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住院时与出院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应激性高血糖、LVEF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远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血糖检测对预测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远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38、0.823,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会影响STEM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远期预后结局,患者就诊后及时监测血糖指标并加强早期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贾国力  邢程  周倩  高杰 《江苏医药》2015,(2):208-210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初发AMI患者186例分为有IP史(A组,106例)和无IP史(B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瑞替普酶(18mg×2次)静脉注射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峰值及冠状动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近期病死率。结果 A组CK-MB和cTnT峰值较B组低(P<0.05),溶栓再通率及4周时LVEF较B组高(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较B组低(P<0.05)。A组近期死亡率较B组低(P<0.05)。结论在有IP史的AMI患者,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优于无IP史者。  相似文献   

20.
唐强 《药品评价》2008,5(11):529-532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居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近年来研究显示,AMI患者并发高血糖症,无论既往是否伴有糖尿病,都显著增加AMI的病死率,非糖尿病患者AMI后合并高血糖症将增加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严重影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应激性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病死率增加相关,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价值。AMI后的血糖监测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