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对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找出符合我国地理特点多样性的不同疫区影响HFRS流行的因素和指标。方法 对1984~2000年全国19个不同HFRS疫区提供的宿主动物监测资料、气象和农业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采用秩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经检验,年平均气温与年发病率呈负相关;年平均湿度与年发病率呈正相关;年降雨量与年发病率的相关系数较高,部分南方监测点的年降雨量与年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北方地区的监测点则呈正相关,并且下半年降雨量与同期人群发病率及与全年人群发病率呈正相关;农作物的面积和产量与HFRS发病率呈正相关;当月鼠密度、带病毒鼠指数与人群当月发病率、翌月发病率和隔月发病率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上述因素与HFRS疫情的相关性虽有一定的显著性意义但相关系数不是很高,不宜构建多因素回归方程以进行HFRS疫情的预报预测,但其对HFRS疫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各地进一步开展HFRS的防制及流行趋势预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类型疫区监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人间疫情、宿主动物监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90至2000年,河南省HFRS呈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姬鼠型疫区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鼠型有一定有春、冬两个季节高峰。(3)家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07%),黄胸鼠、小家鼠次之。野外以黑线姬鼠(33.67%)和大仓鼠(42.5%)为优势种。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46.12%)、小家鼠(42.92%)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83.04%),大仓鼠为次要鼠种(11.49%)。混合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3.8%),黄胸鼠为次要鼠种(17.83%);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49.66%),大仓鼠次之(36.43%)。(4)家鼠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野外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褐家鼠及小家鼠次之,野外仅有黑线姬鼠带病毒。混合型疫区居民区带病毒鼠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5)在姬鼠型疫区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中发现带有Ⅱ型HFRS病毒。说明我省姬鼠型疫区已发生向混合型疫区的转化。结论:我省HFRS不同疫区呈不同流行特点,制定防制措施应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实施,并密切观察不同疫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与气象因素和动物宿主的关系并建立合理的数学预报模型。方法首先选取逐月及逐年的气象指标,包括气压、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作为代表因素;然后对HFRS与气象因素和动物宿主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Kendall及Spearman相关分析,最后利用气象因素和包括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的动物宿主信息作为解释变量进行Bayes判别分析。结果HFRS年发病疫情与鼠密度关系最为密切(r=0.738,P=0.000),而影响鼠密度最显著的气象因素是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降雨量。其中日照时数与鼠密度呈正相关(r=0.494,P=0.016),而降雨量与鼠密度近似呈负相关(r=-0.350,P=0.101)。利用气象及动物宿主资料预测当年的人间发病强度时,逐步判别分析及全变量判别分析均具有良好的效果。逐步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及弃一交叉验证准确率均为82.6%(19/23),而全变量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准确率为90.9%(20/22),弃-交叉验证准确率为81.8%(18/22)。当预测下一年的发病强度时,逐步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及弃一验证正确率均为86.4%(19/22),而全变量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分类正确率为100%(21/21),弃-交叉验证分类正确率仅为57.1%(12/21)。结论气象因素影响动物繁殖及动物间疫情,进而影响人间的HFRS疟情.Bayes诼彤判别分析在预测HFRS疫情方面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与疫源地情况,为控制HFRS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和疫源地调查方法,对人间疫情和主要宿主动物进行分析,采集标本送实验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结果1965年后的近40年来,衢州共发生HFRS 18 422例,年均发病率为21.87/10万,死亡271例,病死率1.47%。发病季节随年代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冬春峰发病数之比为7.22:1,2000年以后为1.18:1,农民发病占82,41%,男女之比为2.20:1,25~54岁组发病占7826%。开化县和衢江区是我市最主要HFRS疫区。2002~2004年室外鼠密度为3.64%,室内为4.20%。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室内和野外优势鼠种,带病毒鼠指数分别为0.026和0.034。3年的带病毒鼠指数分别是0.048、0.036和0.032,与发病率变化存在相关性。结论自1965年报告首发病例后40年来,发病率曲线呈单峰型,表明HFRS存在散发、流行、逐步静息的自然规律性。我市仍然是一个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近年来疫情的下降,不仅在于易感人群接触病原体机会的减少,也在于自然界主要宿主动物的带病毒鼠指数的下降。HFRS的防制工作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本文应用沈阳、葫芦岛两个不同疫区类型连续12年的主要宿主动物黑线姬鼠、褐家鼠密度,鼠带毒率(统称带病毒指数)与发病率进行相关比较分析,进行HFRS疫情预测指标的探讨。结果发现HFRS流行强度与主要宿...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不同疫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及病毒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类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家鼠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4.91%,褐家鼠为主要鼠种。混合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73%,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平均鼠密度为12.95%,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季,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室内以褐家鼠为主要带病毒鼠种,携带Ⅱ型病毒,野外带病毒鼠均为黑线姬鼠,携带I型病毒。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中各分离出1株HFRS病毒,定名为A44和R50株。结论福建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仍以褐家鼠为主,混合型疫区野外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应加强重点疫区和老疫区的HFRS监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4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血清和鼠肺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4年全省共报告HFRS 55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0.13/10万,病死率为3.64%。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和楚雄州。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寻甸和永胜县捕获鼠类10种803只,采集鼠血清314份,人血清313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带病毒率为3.89%(26/668),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臭鼩鼱和短尾鼩;对鼠及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0%和2.24%。在滇西地区10个县(市)采集到16种896份鼠肺标本,带病毒率为3.01%(27/896),带病毒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短尾鼩、高山姬鼠和臭鼩鼱。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种构成及带病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鼠密度、种群构成及鼠间疫情动态变化,从而科学指导HFRS防制。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将鼠肺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捕获鼠种主要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其密度和带病毒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后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所占比重加大,带病毒率增高。结论青岛市HFRS疫区目前处于鼠密度回升、带病毒率增高,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压力同时加大的局面,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预防控制周宁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对人间、鼠间疫情进行监测。结果2007年周宁县报告HFRS10例,发病率5.12/10万,较2005—2006年明显下降。该病主要分布在周宁县中部地区的狮城、浦源镇。发病高峰为1—2月和10--12月。患者以18-55岁青壮年农民为主,男性高于女性。褐家鼠、黑线姬鼠分别为室内、外优势鼠种,野鼠带病毒率(13.98%)高于室内(6.63%)(X^2=3.94,P〈0.05)。结论周宁县HFRS的流行特征符合混合型疫区的流行特点,应采取以灭鼠、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控制HFRS流行。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1996~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江苏省 1 996~ 2 0 0 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一般人群等监测资料 ,探讨HFRS流行因素。方法 收集HFRS疫情资料 ,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 ;在江苏省设立固定监测点 ,按统一方案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1 996~ 2 0 0 0年HFRS疫情稳步下降 ,2 0 0 0年发病率较 1 996年降低了 42 .1 7% ,秋冬峰与春峰构成之比减小。春季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密度 3 .0 7% ) ,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密度 4 .64 % ) ;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带病毒率均较高。春季以褐家鼠及小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为高 (分别为 0 .0 2 5 5、0 .0 2 84) ,秋季以黑线姬鼠带病毒鼠指数较高 (0 .0 30 2 )。 5年内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 4 .73 %。结论 江苏省 5年内HFRS疫情大幅度下降 ,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自1991年以来对周宁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开展控制的效果研究。通过历年监测资料综合分析,证实了黑线姬鼠、褐家鼠和黄毛鼠是周宁县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疫区类型属姬鼠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自1991年以来每年坚持在春秋季节进行两次大规模的以灭野鼠为主,并灭家鼠的防制措施,使鼠密度、带病毒鼠指数大幅度下降,人群发病率比灭灵前18年年均下降54.16%,比灭鼠前5年下降67.37%。监测发现,随着灭鼠工作的深入开展,鼠种构成及带病毒状况发生变化,近年来野外针毛鼠、黑线姬鼠构成明显下降,带病毒率减少,黄毛鼠构成相对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制订HFRS预防控制对策措施。方法 IFAT、DFAT和HI。结果 1980-2000年发病1480例,年均发病率19.95/10万,病死率1.55%,死亡率0.31/10万。流行呈春夏季和冬季双峰型。血清学诊断符合率73.04%,人群隐感率2.94%。34例HI抗体分型:家鼠型18例、姬鼠型14例、未定型2例。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带病毒率7.51%与2.67%,带病毒鼠指数0.117。结论 本地区属家鼠型为主混合型高发疫区,应采用灭鼠防鼠和免疫预防为主导的预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龙游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方法对2004-2010年HFR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开展人间疫情与宿主动物带病毒监测。结果龙游县2004-2010年HFRS年平均发病率为0.78/10万,患者以40~50岁为主,占63.64%,农民占77.27%,男女比例为2.14:1。季节高峰呈夏季和冬季的双峰型,全县多个乡(镇)均有发病,以龙南山区发病率最高。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2.35%。鼠类带病毒率为2.95%,室内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80.28%;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89.29%。鼠血清HFRS抗体阳性率为4.81%。结论龙游县HFRS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流行特征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监测结果显示,龙游县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安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安义县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义县2007年人间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安义县HFRS发病率为6.13/10万,5—6月和11—12月发病较多,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1.25%。人群隐性感染率高,达21.00%,无死亡病例。捕获鼠类7种207只,其中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鼠带病毒率为1.49%,带病毒鼠均为居民区小家鼠。鼠血总抗体阳性率为12.08%。结论安义县HFRS符合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流行特征。2007年发病率上升较快,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贯彻“灭鼠和免疫并重”的措施,控制HFR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地区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HFRS抗体与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分析。结果广州市2004年共发生HFRS病人65例,年发病率0.59/10万,死亡率0.02110万,病死率3.08%。病人多为青壮年男性民工和商业服务者,主要分布于海珠区和天河区等地,发病季节呈明显的春秋双峰型。鼠间疫情监测显示鼠密度为10.5%,总带病毒率为1.8%(21/1179),均为汉城型(SEO)汉坦病毒。优势种为褐家鼠,带病毒率为3.7%(18/493)。带病毒鼠的地区分布与人间疫情大致相同,时间分布较人间疫情有所提前。结论广州市HFRS疫情平稳,以散发为主,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认真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阿城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生情况,疫区鼠密度、种群构成及鼠间疫情动态变化,更好地指导HFRS防治工作。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野外布放300夹,居民区布放100夹,晚放晨收,记录捕获率、鼠种构成。用漂白粉将捕获鼠浸泡消毒后,解剖取鼠肺切片,放置液氮罐保存送实验室,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捕获鼠种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及东方田鼠,居民区主要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其密度和带病毒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1年后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所占比例增大,带病毒率有所增高。结论阿城区HFRS疫区目前鼠密度回升,带病毒率有所增高,家鼠型和野鼠型HERS均有所增加,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承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发生和动物宿主分布关系,提出防控策略。方法用夹夜法开展HFRS宿主动物监测,用Excel和EpiInfo等统计软件分析疫情资料。结果承德市自1984年出现HFRS病例后,根据疫情情况开展病例血清学核实和宿主动物监测工作,捕获鼠种包括北社鼠、黑线姬鼠、大林姬鼠、棕背鼠平、褐家鼠、大仓鼠、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等多种小兽,捕获的带病毒鼠种主要有褐家鼠、黑线姬鼠、北社鼠、大林姬鼠。其中大林姬鼠是2004年秋季在平泉县首次发现的带病毒鼠种,北社鼠为2005年首次在承德避暑山庄内发现的带病毒鼠种。鼠带病毒率最高年度为2002年(8.40%),2005年以后未发现带病毒鼠。结论承德市仍以家鼠型HFRS为主,加强辖区内的监测、免疫和灭鼠工作,对重点人群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方法]对招远市1986~2005年HFRS疫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5年合计发生HFRS病人440例,死亡31例。年均发病率3.86/10万,男性为5.78/io万,女性为1.92/10万(P〈0.01);25~65岁发病率最高;病人中,农民、民工占80.86%;10月至次年1月发病数占总数的60.68%,3~6月发病数占总数的23.41%。平均鼠密度为3.14%,室内主要鼠种为小家鼠、褐家鼠,野外优势鼠种为大仓鼠、黑线姬鼠和小仓鼠;鼠带毒率为4.39%。[结论]招远市近年来HFRS疫情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监测点采集人群血清、鼠血清和鼠类肺脏做汉坦病毒抗体和抗原榆测。结果2005年全省共报告HFRS46例,年发病率为0.103/10万,无死亡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为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在国家级监测点泸西县、省级监测点寻甸县和永胜县捕获鼠类8种713只,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带汉坦病毒率为3.22%(23/713),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高山姬鼠、大绒鼠、臭朐鼯;采集鼠血清262份、人血清407份进行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96%(13/262)和3.19%(13/407)。其中,泸西县春夏季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00%(3/100),秋季为5.13%(4/78),秋季感染率明显高于春夏季。结论进一步证实云南省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姬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的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汉坦病毒普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省过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主要与陕西省宝鸡疫区接壤,自1990年以来疫区不断蔓延扩大,1985年全省有3例病人,到1993年共发病970例。为弄清新疫区分布特征和流行规律,以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1993年9月在岷县、宕昌、卓尼3县进行了鼠密度及鼠间疫情监测。结果如下:一、鼠肺带病毒率:检测363份鼠肺,带病毒鼠肺49份,阳性率为13.50%(表1)。二、优势鼠种及鼠密度:3县的优势鼠种均为黑线姬鼠,尤以岷县显著。共捕获黑线姬鼠185只,岷县占51.54%,卓尼占45.45%,宕昌占36.20%,3县平均鼠密度为18.99%;其中宕昌鼠密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