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芝麻品种汾芝2号为参试材料,2015-2016年连续两年在本所试验地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试验,设综合防控示范区、常规管理区、空白对照区三个处理。苗期、花期对病虫害采取防控措施后,调查主要病害枯萎病、茎点枯病、青枯病、叶部病害发生情况,主要虫害小地老虎、蟋蟀、棉铃虫、甜菜夜蛾、蚜虫危害,产量、生产管理及投资收益。结果表明,采取综合防控技术,可减少植株感病率,减轻病害侵染程度,减少了虫害数量,减轻了对芝麻的危害。综合防控区比常规区增产16.93%,比空白区增产39.48%;示范区比常规区每公顷增加投资成本337元,比空白区增加成本697元;每公顷示范区纯收入12 921.4元,常规区10 708.6元,空白区8 624.2元,示范区比常规区每公顷纯收入增加2 212.8元,比空白区增加4 297.2元。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山西省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提高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当地主栽芝麻品种汾芝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病虫害系统观察圃进行调查,研究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同时开展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芝麻苗期基本没有病害发生,盛花期是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芝麻苗期虫害主要为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而棉铃虫和蚜虫主要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对芝麻进行危害;采用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对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6%、65.6%、73.2%、85.7%,对小地老虎、蚜虫、甜菜夜蛾、棉铃虫等虫害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95.0%、100%、100%。示范区与对照区相比,产量增加了33.6%,经济效益提高了54.8%。综上,采用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了芝麻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降低了种植风险,而且显著提高了芝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三年选用防治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青枯病、细菌性叶斑病、渍害和虫害的新型农药10~15 d喷雾防治一次,苗期、初花、盛花及生长后期连续喷雾4次,使芝麻亩产迅速提高,从而总结出一套芝麻病虫害综合防控集成技术,在芝麻主产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连续三年选用防治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青枯病、细菌性叶斑病、渍害和虫害的新型农药10~15 d喷雾防治一次,苗期、初花、盛花及生长后期连续喷雾4次,使芝麻亩产迅速提高,从而总结出一套芝麻病虫害综合防控集成技术,在芝麻主产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类型多样,因而对芝麻种植技术有其独特要求。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芝麻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地整地、适期播种、及时间定苗、科学施肥、病虫草旱渍害防控、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皖北芝麻生产现状及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皖北地区芝麻生产现状,并总结了芝麻病害(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和虫害(小地老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蟋蟀)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播种之前,采取药剂拌种,可以更有效地防治甜菜立枯病(俗称黑脚病、猝倒病、苗腐病)、根腐病、丛根病、褐斑病等病害和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以及象甲、跳甲等苗期害虫.药剂拌种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8.
<正>棉花的生长周期长,从春到秋遇到的病虫草害也比较多,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专家们潜心研究出一套环保、经济有效的棉花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1苗期病虫害及防治棉花苗期常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红腐病等,但以立枯病和炭疽病发生比较普遍,危害也比较严重,而且这些病害往往是混合发生。苗期虫害主要有棉蚜、蓟马、红蜘蛛,这些害虫吸食棉花汁液,造成棉苗卷叶、失绿,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经济高效的芝麻病虫害防治措施,采用3种不同防治处理,结果表明,示范区叶部病害防治较常规管理区和空白对照区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3.0%和93.0%,小地老虎和蟋蟀相对防治效果均为100%,其他害虫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55.2%和85.0%,且实收产量分别增产75.7%和30.5%,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疆加工番茄病虫草害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调查结果表明,新疆加工番茄病害约50种,危害严重的主要有病毒病、苗期烂根病、细菌性疮痂病、细菌性斑点病、早疫病、叶霉病、脐腐病、日烧病等;虫害约10种,主要有棉铃虫、黑蟋蟀、地老虎、叶螨等;杂草以芦苇、稗草等单子叶杂草及灰黎、马齿苋等双子叶杂草为主.对新疆加工番茄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强化农业技术措施,结合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诸项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防治加工番茄病虫草害和减轻农药残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辣椒病害种类很多,按生育阶段可分为苗期病害和成株期病害。苗期病害有:碎倒病、立枯病、灰霉病;成株期病害有:疫病、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病毒病等。辣椒的虫害根据辣椒植株上危害部位可分为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地上害虫有烟青虫、马铃薯飘虫、斜纹夜蛾等,地下害虫有小地老虎等。  相似文献   

12.
芝麻病害是芝麻正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常常导致芝麻大幅度减产,发病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成为影响农民种植芝麻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对芝麻产量影响较大的芝麻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枯萎病、青枯病及茎点枯病. 一、立枯病 1.发生时期及症状 立枯病俗称"死苗",一般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播种的芝麻在苗期容易发生立枯病.立枯病危害芝麻茎基部和根部,病株茎部产生褐色病斑,后绕茎部扩展,最后茎部缢缩成线状,病部皮层变褐缢缩,幼苗折倒枯死.  相似文献   

13.
柳河县水稻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河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稻曲病、象甲虫、二化螟虫、潜叶蝇等。根据气候预测及各病虫发生的条件及症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病害防控(一)苗期病害及防控:苗期主要有两种病害。一是恶苗病;二是立枯病1.恶苗病:主要通过种子消毒来进行防治,一般选用咪鲜胺,常温下(每天的温度是15℃)浸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辣椒苗期的病虫害,如烂根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地老虎等的发生特点,并根据不同病虫害种类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辣椒苗期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稻曲病、象甲虫、二化螟虫、潜叶蝇等。根据气候预测及各病虫发生的条件及症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病害防控(一)苗期病害及防控:苗期主要有两种病害。一是恶苗病:二是立枯病1.恶苗病:主要通过种子消毒来进行防治,一般选用咪鲜胺,常温下(每天的温度是15℃)浸泡7天左右就可以,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病虫草害种类较多,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发生程度各有差异,从玉米播种到成熟,每个生长阶段都会受到不同病虫草的危害。根据笔者近年来的田间调查、监测、试验,特提出玉米播种期、苗期、中期和后期等不同生育阶段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供广大玉米生产者参考。一、玉米苗期(出苗-拔节)病虫草害防治(一)病虫草害种类此期需要防治的主要病害有玉米根腐病、玉米粗缩病等。主要害虫有蓟马、金针虫、蝼蛄、蛴螬、  相似文献   

17.
水稻蜜蜂授粉可以促进水稻增产增效;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科学用药,可在有效控制病虫为害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将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相结合的集成技术应用于水稻生产,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更好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黑龙江省水稻蜜蜂授粉试验和稻田害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实施实践证明,经过蜜蜂授粉,水稻亩产增加67.1 kg,提高了9.97%~11.37%,蜜蜂授粉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内可受到多种有害生物危害,主要包括:病害、虫害、草害等,是造成玉米减产、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夏玉米苗期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若防治不力,极易造成缺苗断垄,导致减产。因此,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中,搞好苗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至关重要。玉米苗期是灰飞虱、蓟马、蚜虫、叶斑病、杂草等多种病虫草害混合发生的时期,其中灰飞虱是导致玉米粗缩病流行的主要害虫;蓟马为害造成玉米幼苗扭曲变形,叶片不能  相似文献   

19.
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芝麻青枯病是芝麻生产上重要的毁灭性土传病害。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比较分析了抗病品种利用、土壤处理、合理轮作、生物/化学药剂防治等4项单项防治技术,以及综合防控技术对芝麻青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项单项防治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芝麻青枯病的发生,降低了产量损失。其中,综合防控技术的防病效果最好,防效达85.91%,比空白对照增产57.79%,投入收益比为1∶7.01。  相似文献   

20.
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芝麻青枯病是芝麻生产上重要的毁灭性土传病害。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比较分析了抗病品种利用、土壤处理、合理轮作、生物/化学药剂防治等4项单项防治技术,以及综合防控技术对芝麻青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4项单项防治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芝麻青枯病的发生,降低了产量损失。其中,综合防控技术的防病效果最好,防效达85.91%,比空白对照增产57.79%,投入收益比为1∶7.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