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治疗局部损伤性疾病,应强调理伤当从脾胃论治,且贯穿于整个治疗之始终。此乃受伤之始,多卧少动,脾胃气滞;损伤之后,饮食改变,中焦湿阻;故三期用药以脾胃为先。  相似文献   

2.
类承法 《光明中医》2008,23(10):1433-1434
本文从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本、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内伤为百病之源泉、脾胃气虚,元气损伤致气火失调、脾胃为论治之本、处方用药味多量少等六个方面探讨了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从生理、病理、临床用药等方面探讨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术思想.生理上脾胃为元气化生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病理上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常而产生各种病变;治疗上主张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除湿健运、降阴火等.  相似文献   

4.
纪青山教授认为西医的脊髓损伤与祖国医学之痿证极为相似,除了《内经》中提到的"肺热叶焦",还有湿热浸淫、脾胃亏虚以及肝肾亏虚。在治疗上总结出一套分刺铺灸之法。该法结合针刺与艾灸,以艾灸之力补药之不及、针之不到,依据治病求本的中医治疗理念,既可以借针刺之法祛除实邪,又可借艾灸之力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5.
朱明锦 《新中医》2021,53(12):207-210
主要从病因、病机及治法三方面对脊髓损伤后便秘进行论述。确定脊髓损伤后便秘属中医痿证、便秘范畴。其病因为督脉受损为病,肾气失司致秘。结合丹溪关于痿证、便秘的理论,脊髓损伤合并便秘可从丹溪"泻南补北,养阴润燥"之法进行治疗,若加以通督脉、通腑之品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花君霞  楚国庆 《河北中医》2006,28(3):168-169
外伤性脊髓损伤多由跌仆及暴力致颈、胸、腰椎损伤导致,多发生于中青年体力劳动者,患者手术后肢体功能有所恢复,有的不能恢复,常遗留半瘫或全瘫及二便失禁.外伤性脊髓损伤属中医学体惰、痿证范畴.李淑英教授是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宁夏医学院临床教研室主任,全国儿科学会理事,银川市中医学会理事,全国第3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带徒指导老师.对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有独特见解.李淑英教授采用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1 消化道反应 中医认为,化疗药物之所以引起患者消化道反应,是因为化疗药物之毒邪损伤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位于中焦,为三焦之枢。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四肢百骸,脾胃功能宜运不宜滞。而化疗药物恰恰损伤了脾胃运化之功,使得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消化道反应。  相似文献   

8.
覃基烜  刘蓉  史原华  吴生元 《光明中医》2016,(11):1550-1553
咳为肺之变动,并与脾胃为重。久咳不愈,损伤脾胃,痰湿内生。痰湿型咳嗽治则运脾燥湿,止咳化痰。吴生元教授验方麻杏蒌贝汤临证用于治疗咳嗽日久,肺气不宣,脾胃虚弱而痰湿未尽,湿邪入里所引起的咳嗽之证。笔者从临床实践和学习中有感脾胃对咳嗽的重要关系,加之对吴生元教授验方麻杏蒌贝汤的剖析,现从脾胃论治麻杏蒌贝汤治疗痰湿型久咳之要。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是一种因多种创伤因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疾病。赵子义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脊髓损伤为瘀血阻滞督脉,影响脏腑机能、营卫气血的正常运行。而三焦别使元气,俱揔五脏六腑营卫气血,临床治疗中要详察脊髓损伤病变全程,细审三焦合病并病。辨证方面要从脏腑定位定性的角度分辨疾病之轻重缓急,论治宜根据三焦病变位置决定选方用药层次,取得了良好疗效。这种独特的辨证思路拓展了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为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之源之不足,应纠正其不足,改善组织的营养,宜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的八珍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理论研究作一综述,从脊髓损伤机制、病理生理,及电针、督脉电针对治疗脊髓损伤、脊髓修复及影响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做了归纳总结,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前期临床经验,从病医、病机及治则角度探讨脊髓损伤和督脉的关系,从而阐明从督论治脊髓损伤的理论基础。总结中药及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后患者脊髓运动功能和神经源性膀胱等症状的临床方法和病理机制,为临床从督论治脊髓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病变,本文主要概述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和康复指导,常见并发症如泌尿系统的感染、自主神经反射紊乱、关节痉挛、位置性低血压等.可见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和康复指导从脊髓损伤开始进行,贯穿始终,以最大程度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尽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损谷则愈”本义是指久病新瘥,脾气尚弱,宜节制滋补之品以待脾胃之气来复。心脾两脏,气血互济,若脾胃虚衰则气血生化乏源,易致心气血虚衰。疾病新愈,胃气尚弱,却强予进补之物损伤脾胃,导致心脾两虚之心悸,予“损谷”之法顾护脾胃,以利脾胃之气来复,促进气血化生,濡养心脉。消补不当,损伤脾胃,聚生痰湿,犯于心胸,痹阻心脉所致胸痹心痛,应在通阳宣痹的基础上加健脾行气方药,且尤当注意节制饮食。脾虚所致水湿痰瘀是心力衰竭的关键病机,治疗关键在于顾护中焦脾胃,当损谷、损酒。脾胃受损,寤寐枢机失调是形成不寐的关键病机,治疗当用“损谷”之法,于健补脾胃之中佐以消食行气之品,损其有余,护养脾胃,则不寐自除。“损谷则愈”在心系疾病中的应用,实质是指调治食药,顾护脾胃之气以濡养心脉、安抚心神,既是一种“坚者削之,逸者平之”的治病思路,又是一种健补脾胃、安养心神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属于复杂的骨科疾患,其治疗周期长且预后差,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经济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内经》将其归为"痿证"范畴,并认为其中医辨证分型存在虚实之别,因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该院自拟经验方——醒髓汤并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和理论研究基础。文章基于《内经》深入探讨了脊髓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进一步纵观分析了醒髓汤的组方配伍与用药特点,阐明了其适用于脊髓损伤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证之脾胃虚弱兼夹湿热、瘀血型。同时结合醒髓汤的现代分子机制研究和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的相关药理学等研究,全面探析了醒髓汤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全文分别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进行论述,极大丰富了醒髓汤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理论依据,为醒髓汤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督脉外置电场治疗脊髓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督脉外置电场脊髓损伤治疗仪,探索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两极板置于损伤脊髓节段的上、下脊椎棘突间之皮肤上,通电治疗,每日0.5h。结果:本组共68例,全瘫46例,不全瘫22例,经1个月~6个月治疗,全瘫恢复率26.3%,不全瘫恢复率87.7%,膀胱及性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康复(参照Franke分级法评价)。结论:在脊髓损伤早期应用该仪器可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在脊髓损伤晚期应用,不仅能阻止脊髓退变萎缩,而且能促进脊髓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7.
吴成  杨喜雅 《山西中医》1990,6(3):24-26
陈克勤副研究员系陕西华县人,早年从学西医,后随名医曹汉三先生研习针道,无论是理论造诣,还是诊疗经验,皆大有提高,故在当地颇有威望。现将其治疗痿痹证经验简介如次。一、瘘证临床上常见的痿证有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损伤性瘫痪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神经麻痹等。陈师认为,致痿之始因虽异,但气血亏虚、血络瘀滞则同,治宜疏通经脉、补益气血为法。盖人身之气血源于水谷,化生于中焦脾胃,从而决定了“治痿者,独取阳明”之原则。据其经验体会,针  相似文献   

18.
明代医家胡慎柔善于从脾胃治疗虚损杂病,尤其是中医内科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病。他的学术思想源流于李东垣、周慎斋,他认为在治疗虚损杂病时须勿忘脾胃虚损乃其病因之本。肝、肺、脾、心、肾五脏之损皆与脾胃密切相关,医药误施、饮食劳倦均可损伤脾胃致损。慎柔常予以温补脾元,益脾温中,兼养脾阴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虚损杂病。通过对筛选的《慎柔五书·卷五》部分内科医案进行分析发现,慎柔喜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方培补脾胃,而疏肝、补肾、补血之方药用之较少。在加味用药方面,常用干姜、桂枝、五味子、麦冬、芍药,温补与养阴并重,体现出调养脾胃刚柔并济、阴阳互化互用之特点。  相似文献   

19.
易超  郭王斌  张永前 《河南中医》2011,31(11):1230-1231
刘淑霞教授认为焦虑症以实证居多,其次则为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治疗上多从痰热论证,虚实兼顾,并认为焦虚症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脾胃损伤或潜在的脾胃损伤贯穿于整个病程,治疗过程中药物难免损伤胃气,故应注重胃气、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是目前骨科的难点之一,中医治疗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尚缺乏系统的文献和病机治法的理论探析,文章基于历代中医文献对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进行了生理、病因病机、治法和相关并发症的理论探析。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属于中医“体堕”范畴,为外伤致瘀血阻内,伤及经络,营卫不行所致,治则以理气逐瘀,通经止痛,而对于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所引起的其它并发症,应据临证辨证详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