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法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36例老年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行急诊PCI,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康复中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徐慧珠  水恩施  仇国芳  蒋敏 《新中医》2020,52(14):172-175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149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4例予以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情志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护理后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2、4周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住院、睡眠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健康指导、人员素质、病情观察、症状改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联合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行PCI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舒适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手术(PCI)治疗后个性化心脏康复模式对患者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患者在术后选择个性化心脏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选择常规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心脏康复指标、生存质量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VEF、心功能分级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各项SF-36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心脏康复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以及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及术后进行多元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职工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PCI治疗,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予以多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功能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健康责任、营养饮食、压力管理、运动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多元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并保障PCI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实施护理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7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当天,两组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日和出院日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对照组为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PCI术患者中实施护理人文关怀可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13例AMI行PCI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干预组57例,干预组实行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 PCI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穿刺部位出血无统计学意义外,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尿潴留、HAMD、HAMA、失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预护理指导,可减少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医院在PCI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舒适状况、焦虑状况、抑郁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舒适度明显好转,抑郁和焦虑状态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4月—2018年4月该院进行诊治的所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随机选取符合该院纳入标准且自愿参与该次试验研究的60例患者作为该次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6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以及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从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来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和心输出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少于对照组50.00%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到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输出量,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疼痛评分,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给予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焦虑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5日~2017年5月2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心室颤动1例、出血1例、迷走反射2例,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出现心室颤动5例、出血4例、迷走反射3例、低血压3例,并发症发生率30%(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具有宣传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梅  阮筱珠  陈群英 《新中医》2016,48(4):250-25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综合护理。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SDS、SAS评分均较护理前减少,与本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杨霞  吴学华  沈敏敏 《新中医》2016,48(11):181-183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症状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122例入住CCU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观察2组干预前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评分的差异,记录其相关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Q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P0.01);观察组的SAQ评分大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2组体虚、精神萎靡、自汗、气短、心悸、胸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体虚、精神萎靡、自汗、气短、心悸、胸痛症状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1),观察组的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可改善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体虚、精神萎靡等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的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有效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20例,均行PCI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2个月后对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2个月对比LVEF与SF-36生活量表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行PCI术后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丁倩  赖凤鸣  严欣  卫云峰 《四川中医》2020,38(1):197-19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白内障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均护理至出院。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在围术期内干预白内障患者可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并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拟行PCI治疗UAP患者,以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8.36%高于对照组85.25%(P 0.05)。结论:对行PCI治疗UAP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心理焦虑评分的评价影响。方法将94例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护理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2周后观察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变化。结果护理组护理后重度疼痛发生率及总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SAS评分较本组护理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明显降低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心理焦虑程度和缓解患者疼痛程度,能积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护理人员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心脏介入术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SAS)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有4例、2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4例PCI治疗的AMI患者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AMI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CNP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1)。结论:CNP是一种有预见性、有计划的护理模式,适用于PCI治疗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方法:将100例院行冠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护理。结果:术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出血、心包填塞、感染、低血压等,其中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30%),且恢复更快,较早出院,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更快出院,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