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规律等方面总结王行宽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着重阐述了王行宽教授"多脏调燮、综合治理""杂病治肝"诊疗思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行宽教授根据《内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学说立论,提出从"心肝肺-神魂魄"之神三维体系来论治不寐病,治疗时尤其重视心、肝、肺三脏调燮,以安定神魂魄,使之入舍。并以百合安神汤为基础方,在临床实践中颇获良效。本文总结了王行宽教授从神三维体系论治不寐的思想和临床治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王行宽教授辨证论治慢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治法上,王师主张一则清泄邪毒,以冀肃敌;二则补益气营,以图固本;三则祛痰化瘀,以善预后;同时不忘疏泄肝木,以舒畅血脉为道。并将其"多脏调燮""杂病治肝"的学术思想贯穿治病始终;选方用药以通补兼施,标本兼顾,通而不伤其正,补而不碍其邪为特点,在临证治疗中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刘宁宁  王小菊  屈波 《光明中医》2022,(7):1170-1172
介绍了王行宽教授治疗白塞病学术经验及思想.白塞病属中医"狐惑病"范畴,王行宽教授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起居失调等,致使肝胆失疏,气郁化火,久酿成毒,移易于心脾,与心、肝、脾三脏密切相关,治则为标本兼顾,治肝为其关键,以疏肝利胆、清心泻黄,佐以益气养阴为治法,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5.
<正>王行宽系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三、四、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于根据脏腑相关理论及生克乘侮关系,综合分析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创立并倡导“多脏调燮”的学术思想[1]。王行宽教授对肺结节有独到的见解,临床治疗中多有效验,现将其治疗肺结节经验总结如下。1病机概述1.1肝失疏泄,肺络不通为要:肝主疏泄,主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起着重要的疏通作用,肺主气,司呼吸,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王行宽教授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治疗高脂血症的临证经验。王行宽教授主张辨病为先,用"脂浊"命名高脂血症,认为本病多因嗜食肥甘厚味、饮食失节或情志不畅等引起脾虚失健,肝失疏泄,致使血道不畅,膏脂无法正常输布至周身或排泄不及,停于血脉,而成脂浊。日久可聚痰生瘀,阻滞气机,瘀阻血脉,变生他病。脾虚失健,肝木失疏为病机关键。治以健脾疏肝,豁痰化瘀泄浊。  相似文献   

7.
王行宽教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倡导"肝主宗筋"理论,认为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为肝失疏泄,五脏相关,宗筋弛纵;治法强调从肝论治,兼以调燮五脏,综合治理,佐以活血通络,参以引经之药直达病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研究王行宽教授治疗胸痹心痛遣方用药规律,传承王行宽教授诊疗胸痹心痛的学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2017—2020年王行宽教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门诊诊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原始病历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软件进行方药规律研究。结果:共收集王行宽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1 044则,所用药物多为甘、苦药物,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心、脾、肝、胃、肾经;所用方剂中使用最多的经方是生脉散,最高的经验方是心痛灵Ⅲ号方;高频数药物主要有麦冬、半夏、丹参、瓜蒌皮、黄连、五味子、柴胡等药物;药物的常用剂量多为3、5、10、15 g;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组合129个,置信度>0.99的组合有58个,并得到常见证型核心药物;药物聚类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王行宽教授论治胸痹心痛以益气养营、豁痰化瘀、疏肝利胆为治疗思路,并根据胸痹心痛不同证型予以辨证施治,体现其“多脏调燮、综合治理”的学术思想,其核心处方可供临床从业者参考,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9.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王行宽教授认为此病临床表现与"风"的致病特点相符,中医当以"风咳"命名,病机为肝木化风,逆乘肺金,木扣金鸣,治疗以清肝宁肺汤从肝治肺,清肝泻火,止咳平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王行宽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王老主张"治病求本,审机定治",认为甲减病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情志不遂、劳倦内伤、饮食失节、年老体衰、久病失治或调养失慎等;病位首要在肝,与脾、肾、心密切相关;病机关键以肝郁气滞、脏腑失调为本,以痰湿、瘀血为标。治疗上总以"多脏调燮、标本兼顾"为纲:首从肝入手,疏肝开郁,注意精神调护;健脾益气,顾护脾胃中土;温补肾阳,不忘水饮凌心;此外,提倡"痰瘀同治",使痰消瘀散,气血得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名老中医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遣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王行宽教授门诊病例为数据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味及经方、验方进行频繁项集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王教授辨治心悸法以通补兼施,用药平和;(2)善用药对,配伍精当,常用药对如五味子与麦冬、白参与麦冬、柴胡与黄芩、黄芩与法半夏、黄芩与枳实;(3)王教授遣方最常用生脉散、柴芩温胆汤、平肝煎、养心安神饮等;可信度最高的关联为生脉散与柴芩温胆汤。结论:"虚实并进""善用药对"乃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的用药特色;"肝心同治,善用经方,活用验方"为王教授遣方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王行宽教授从肝入手,运用利气豁痰、清肝宁肺、和解宣肺、柔肝养肺4法,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及遣方用药中须要把握疏肝、养肝与实脾的3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4):710-711
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并开展了第五批学术流派学术思想经验继承工作。作者有幸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第1批继承人、第5批学术流派经验继承指导教师——韩延华教授。三年来,作者在韩延华教授的指导下,分析整理总结出韩延华教授对女性生理方面的中医学术思想及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经验。韩延华教授从脏腑、经络方面阐述了肝与冲任二脉之间的联系,首次提出了"肝主冲任"的假说。临床上,从疏肝解郁、调肝宜肾、疏肝活血、疏肝健脾四个方面调理冲任。现将"肝主冲任"假说理论内涵、调冲任四法适用疾病及其选药规律与同道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14.
范建民  姚福胜  田晶  张稳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79-1582
本文论述王行宽教授从"痰、瘀、郁"病机立论,运用"杂病治肝,肝心同治"思想论治心胀经验.王行宽认为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阳、气营亏虚,标实为痰湿、瘀血、气郁夹杂,且标实决定了本病的变证.本病位在心,涉及肝、脾等脏,而"肝"与本病发展密切相关.依据"痰、瘀、郁"病机不同,将心胀分为初、中、后三期,以"益气养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为总的治则,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行宽教授认为,慢性神经性耳鸣多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风邪趁机而入,上犯清窍,风吹裂隙则鸣。辨证分为肾虚精亏、髓海不足,心肝血虚、脉络空虚,脾气虚陷、清阳不升,血脉瘀滞、痰火壅结。治疗上,王教授擅长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治一脏或二脏为主,兼顾调节他脏,即多脏调燮。此外,王教授倡导"杂病治肝"的学术观点,治病不忘疏泄调达肝木。  相似文献   

16.
王行宽教授从肝论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振华  陈协云 《光明中医》2010,25(9):1575-1577
王行宽教授是中医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二、第三批传授老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教授精通中医学,对内科疑难杂症及危重症最为擅长,对杂症治疗另辟蹊径,常获奇效。尤以从肝论治杂病诸症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心得。  相似文献   

17.
总结朴春丽教授治疗消渴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朴春丽教授从肝论治消渴病,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医"毒邪理论"提出"毒损肝络"致消渴病的学术思想,认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理基础是肝失疏泄,毒损肝络.糖尿病初期以实证为主,多处于"郁""热"阶段,多以木郁土壅,肝胃郁热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多采用解毒通络调肝法为主,创制解毒...  相似文献   

18.
治肝之法在杂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科杂病强调从肝论治,是笔者师承全国中医药老专家、湖南省名医王行宽教授学习,研读古今医籍,运用于临床,逐步形成的治疗思路和学术特点。然治肝之法殊多,昔王旭高诚可谓治肝高手,创治肝30余法,常用法有疏肝、清肝、平肝、养肝、缓肝等。肝与各脏腑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木生于  相似文献   

19.
1王老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遣方用药规律研究现状 1.1经方、验方的应用情况王行宽教授临证多年,自拟心痛灵系列验方治疗胸痹心痛。肖碹认为“组成心痛灵(I号)方,用治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王行宽教授是中医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二、第三批、第四批传授老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教授精通中医学,对内科疑难杂症及危重症最为擅长,对杂症治疗另辟蹊径,常获奇效。尤以从肝论治杂病诸症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