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及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湖北省8家综合医院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对797名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现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率为33.25%,以上呼吸道感染、结核、甲肝和乙肝为主;工作中被锐器损伤581人,占72.90%,其中483人曾被污染的锐器刺伤;被锐器刺伤的原因排序为单独操作、配合时、病人躁动和被其他操作者刺伤;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之间(X^2=48.3969,P〈0.01),内、外、妇、儿科室之间(X^2=64.0316,P〈0.01),医生与护士之间(X^2=10.9625,P=0.0009)锐器刺伤情况存在差异;65.37%医护人员主观认为发生职业损伤的两大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自身疏于防范和病人不配合;此外,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态亦有不同。[结论]锐器损伤是医护人员常见的职业性损伤;不同职业、科室医护人员锐器损伤存在差异;职业损伤在不同性别、职业和职称的医护人员间存在差异;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甚至一些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未采取防护措施。医院应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锐器伤发生,并加大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2.
武汉某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春  朱长才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386-2388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害暴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武汉某医院护理人员基本情况、针刺伤害防护知识及针刺伤害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针刺伤害暴露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临床护士1年内针刺伤害暴露率为79.1%,针刺伤害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主要见于外科和手术室,其发生率分别为84.4%和100%,是否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的针刺伤害发生率分别为84.2%和6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士为职业针刺伤害高发人群;护理人员针刺伤害职业暴露主要与科室类别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关;强化针刺伤害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针刺伤害防护知识、使用具有安全防护的医疗器具等可有效干预护理人员职业针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执业中机械性损伤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各护龄段临床护士执业中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及相关防护问题。[方法]采用便利调查及直接询问法对158名护士进行机械性损伤方面的回顾性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总损伤率为80.38%其中,被污染锐器损伤的占32.28%;低年资护士组各种损伤率均显著高于高年资护士组(P〈0.1-0.005)。[结论]加强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某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2004-2006年住院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51021份病历,患者医院感染率为5.39%(2748例),其中重症监护室(ICU)38.33%,神经内科12.05%,神经外科13.29%,烧伤科9.57%。3225例次(6.32%)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下呼吸道感染987例(30.61%),上呼吸道感染719例(22.29%);其次是泌尿道感染485例(15.04%)。共检出病原菌2129株,真菌构成比呈增高趋势(χ^2=16.84,P〈0.05);革兰阴性菌检出3年差异无显著性(χ^2=4.83,P〉0.05),但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26.28,P〈0.05);革兰阳性菌的检出3年差异亦无显著性(χ^2=3.70,P〉0.05),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6.63,P〈0.05)。结论医院感染真菌有上升趋势,应针对重点科室加强管理,尽量减少并规范指导侵袭性操作,临床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夏津县县医院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7月对夏津县县医院30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85%的医务人员曾经受到各种医疗锐器损伤,护理人员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中.针刺伤占43.62%,刀割伤占28.19%,安瓿等碎玻璃伤占16.78%。[结论]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和态度情况,为有效开展社区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多级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某社区居民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和态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居民,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和态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年龄居民的非机动车行车知识正确率不完全相同(Х^2=10.587,P〈0.05);男性居民交通法规知晓率、非机动车行车知识正确率、电动自行车知识正确率均高于女性(Х^2=6.996、9.059、4.945,P〈0.05);不同婚姻状况居民知识态度无明显不同(P〉0.05);文化程度不同,居民对交通警察指挥手势及交通信号认识的正确率、高速公路限速知识正确率、机动车驾驶知识正确率、非机动车行车知识正确率不完全相同(Х^2=18.743、27.673、19.944、28.356,P〈0.05);经济收入不同,交通法规知晓率、对交通警察的手势及交通信号认识的正确率、高速公路限速知识正确率、非机动车行车知识正确率不完全相同(Х^2=16.433、22.597、23.664、11.117,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4万元人民币的居民愿意接受交通安全免费教育的人数最高(Х^2=13.233,P〈0.05).[结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扬州市医疗机构锐器盒使用现状,为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以扬州市24所医院的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其中三级医院9所、二级医院6所、一级医院9所。用纸质调查问卷和电子调查问卷调查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锐器盒使用情况、锐器伤发生情况。结果 共调查217名护理人员,有162名在执业生涯中共发生571次锐器伤,发生例次率为352.47%。在过去1年内发生锐器伤上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71,P<0.001)。护理人员所在医院的等级与是否参与单位开展的锐器伤相关教育活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4,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5)。不同部位的锐器伤发生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01,P<0.001),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20,P<0.001)。结论 ...  相似文献   

8.
景英  黄涛  刘序莲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1):985-986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护士被锐器损伤的情况,为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从事临床护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104名护士锐器损伤发生率为86.54%(90/104),共发生锐器损伤364次,人均3.5次。因锐器损伤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1人,占1.11%(1/90)。[结论]基层医院防护意识淡漠,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因此医院管理者要重视对护理人员的防护教育,加强防护措施的落实,建立职业损伤报告、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吸毒人群中外来和常住人口的HIV流行状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吸毒人群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98例吸毒者,HIV的阳性率为1.5%。按不同户籍进行比较,深圳户籍和非户籍人口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是49.1%、26.7%(χ^2=202,P〈0.01);注射吸毒(IDU)的比例,分别是67.9%、57.0%(χ^2=0.042,P〉0.05);最近一次共用针具的比例,分别是8.0%、14.0%(χ^2=78.1,P〈0.01);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是8.9%,12.8%(χ^2=3.62,P〉0.01);梅毒的感染率,分别是2.7%,10.5%(χ^2=370,P〈0.01)。结论:该市应及时对吸毒人群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尤其是非户籍人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开放口岸传染病本底调查既是了解当地传染病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又是传染病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防止传染病通过口岸传入和传出以及健康咨询和防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亚东口岸468A;各类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包括HIV、梅毒抗体、乙肝两对半、HCV、ALT,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条件、家庭经济收入、生活饮食习惯、预防接种史、水源情况、输血/献血史、卫生习惯,以及亚东县即往疫情流行时间、范围、病种、人群死亡情况、疫情处理、从业人员的管理等。结果共检出四种传染病60例,总检出率为12.82%,四种疾病的分别检出为HBsAg检出率8.76%,占检出总数的68-33%: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99%,占检出总数的23.33%:HCV检出率为0.43%。占检出总数的3.33%:结核检出率为0.64%.占检出总数的5.00%,其中3例表抗阳性者同时重叠有梅毒感染,3例均为小三阳。不同性别间四种传染病的检出χ^2=3.43P〈0.1;已婚与未婚中四种传染病的检出无显著差异;四种传染病在不同民族中的检出χ^2=10.35P〈0.01;不同年龄与四种传染病的关χ^2=5.62P〈0.500;不同经济收入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12.50P〈0.05;不同的饮食习惯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2.60P〉0.100;在不同职业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8.76P〈0.50:不同居住条件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1.36P〉0.500;不同文化程度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5.43P〈0.500。41例HBsAg阳性者中4人曾有献血史。468名检测中ALT异常者占总检出数的7.91%。结论亚东口岸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的危险性较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口岸卫生检疫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协同地方疾控部门联合加强口岸传染病检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状况,探讨有效预防对策.方法 对医院2011年8-9月1141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照医院近9个月的上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锐器伤73人次,人群分布以实习生和护士为主,发生率为8.33%和7.88%;科室分布以普通病房、手术室和补液室为主,分别占38.36%、19.18%和16.44%;补液配置和一次性注射器引起的锐器伤概率最大;9个月的上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中护士上报最多,科室类型中手术室上报最多.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正确认识,增强防护措施,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并寻求减少职业暴露的对策。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四家医院211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暴露类型、次数,医院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其防护效果等。结果 职业暴露类型以锐器伤和意外直接接触血液为主,暴露频繁,大部分医院采取防护措施但效果不显著等。结论 应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提倡普及性预防、改进医疗器械、完善和健全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损伤、促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人员锐器损伤情况,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市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人员所发生的锐器伤及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32名配置人员,在最近12个月内,配置人员发生过锐器伤的占89.39%,发生锐器损伤共829次,平均每人损伤6.28次;其中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91.86%、工龄1~2年的配置人员发生率为100.00%,初级职称配置人员的发生率为94.49%;配置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种类依次为安瓿、空瓶伤占45.24%、玻璃碎屑伤占29.79%、注射针头伤占15.44%、其他伤占9.53%;锐器伤发生的环节依次为掰安瓿时占31.00%、清洁台面或地面时占24.61%、毁形针具时占21.23%、丢弃锐器时占10.74%、安装调节针头时占8.69%、处理医疗垃圾时占3.74%.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人员发生锐器损伤率高,医院管理者和配置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配置人员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加强工作的责任心和注意力,避免或减少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14.
摘要i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职业防护意识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法,选择两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各100名,均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临床带教,其中试验组在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前进行为期4天的职业防护培训,分别在2007和2008级两届护生完成9个月实习结束返校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实行师生双向评价。结果试验组带教老师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率、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生防护教育的传授程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职业防护诸多因子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并将职业防护融入到护理教学中,同时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促进护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医护人员锐器伤现况,并提出控制医护人员锐器伤相应的对策.方法 利用北京地区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根据该地区124所二、三级医院上报的医护人员锐器伤害情况,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通过发现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对策.结果 护士在全部报告的伤害记录比例最高,约占65.4%,医师占26.9%;锐器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内、手术室、病房外、门诊、急诊、ICU等;工龄<5年的医护人员最易发生锐器伤害;导致锐器伤害的器械种类主要为注射针头等;最为常见发生伤害的医疗操作环节是手术中(缝合或切开时等),占14.8%,丢弃前针头等锐器物处理时占10.3%.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与工龄、职业分布、工作地点、锐器物种类、操作环节、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缺乏职业安全教育、操作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科室护士锐器伤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不同科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现状,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护士,填写自行设计的不同科室护士锐器伤调查问卷.结果 不同科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外科发生率最高为77.0%,其次为急危重科为68.0%、儿科为67.6%、手术室为66.2%;不同科室护士锐器致伤原因前3位分别是:自己不小心占47.95%、操作过于仓促占17.81%、与他人碰撞占6.85%.结论 不同科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不同,应针对不同科室情况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人群、时间以及操作环节,探讨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 依据医疗锐器伤发生后登记上报的69例案例发生情况,进行监测追踪,对锐器伤的发生原因、锐器种类、操作环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占62.32%、55.07%;周一、五及上午时段锐器伤发生率高;病室内发生锐器伤占37.68%,手术室占33.33%;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其次是输液器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26.09%、21.74%、17.39%;处理使用过的锐器(28.99%)、手术(27.54%)、经皮拔针(23.19%)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有63.77%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当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行为,是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1320名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期对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320名医务人员在2011年8月1 -31日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1320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27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其中护士22人,占81.48%,为锐器伤发生的主要人群,锐器伤发生场地主要在普通病房,占45.71%,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医疗器械主要是一次性注射器,占54.29%,造成锐器伤的发生时机主要为补液配置,占51.43%;有68.86%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培训,仅有8.57%的伤者报告了锐器伤.结论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重点部门锐器伤的防护培训;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上报率较低;发布与宣传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指南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