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及岩移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及地表移动参数,有其明显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在厚松散层地层结构条件下,可将其视为随机介质,采用概率积分法预计地表移动变形。针对永夏矿区和焦作矿区内赋存有巨厚松散层的地层条件,以地表移动实测资料为基础,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巨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地表移动特征及地表移动参数,并得出了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这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地表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经起的地表移动规律及地表移动参数,有其自身的明显特点。采用概率积分法预计地表移动变形的结果精确与否,关键在于地表移动参数;针对永夏矿区内赋存有巨厚松散层的地层条件,以地表移动实测资料为基础,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巨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地表移动参数,并得出了地青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巨厚松散层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焦作矿区内赋存有巨厚松散层的地层条件,以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实测资料为基础,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巨厚松散层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地表移动参数,并得出了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焦作矿区内赋存有巨厚松散层的地层条件,以地表移动实测资料为基础,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巨厚松散层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及地表移动参数,得出了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陈俊杰 《煤炭工程》2014,46(6):103-105
在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有自身的特点和变形规律。根据巨厚松散层下矿区的地质采矿条件,采用FLAC3D程序数值模拟软件,得到了100~350m不同厚松散层厚度条件下岩层垂直位移云图及地表下沉曲线。探讨了地表最大下沉值W、下沉系数q与松散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的特殊规律,并从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机理方面进行了解释,进而得到了特定矿区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沉陷规律。  相似文献   

6.
《煤》2013,(12):58-60
以潞安矿区司马矿为例,针对当地厚松散层的地质条件,系统分析了厚松散层对地表移动预计参数的影响,得出厚松散层下地表移动参数;通过对实测资料进行优化模拟计算,获得司马矿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概率积分法计算参数。其研究结果对于本矿区乃至山西范围内地表移动规律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淮南矿区巨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对松散层厚400 m、采深500 m的某矿11118工作面地表沉陷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移动静态、动态规律和地表移动参数.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厚松散层大采深下采煤地表下沉曲线具有走向、倾向的双向对称特征;走向边界角、上、下山边界角很小且三者相等为35°;地表移动盆地边界收敛缓慢,出现长距离缓慢下沉带,建筑物受损轻微;采空区上方地表下沉集中且地表移动变形值大,建筑物损坏严重;同等开采条件下,厚松散层下单工作面采煤地表采动程度较一般开采条件下高,易接近或达到充分采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厚松散层条件下煤层开采地表沉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文章分析了厚松散层在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参数的特点,得出了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厚松散层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豫东永夏矿区的实测资料 ,分析了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特征 ,阐述了地表采动稳定的判别方法及预计的双重介质模型 ,得出了厚松散层下开采的地表移动参数与松散层厚度的定量关系以及地表移动期的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质采矿条件分析和文献研究表明,淮南某矿首采工作面属于巨厚松散层薄基岩覆盖煤层开采条件。基于实测资料,提出了考虑松散层效应的工作面采动程度分析方法,揭示了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特殊规律,并从关键层理论角度对沉陷机理进行了科学解释。依据观测站资料,求取了该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预计概率积分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预计参数特征及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1.
The measurement data on the air bubble movement in a pulsating liquid ar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define the mechanism of oscillatory flotation more exactly. The dependence of absolute and relative velocities of bubble oscillations on the parameters of liquid pulsation is establish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o-Tekhnicheskie Problemy Razrabotki Poleznykh Iskopaemykh No. 5, pp. 100–106, September–October, 2006.  相似文献   

12.
13.
露天煤尘污染扩散运动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晓春  张光玉  詹水芬 《煤炭学报》2007,32(11):1138-1141
为探求煤尘污染运动的影响范围和浓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露天煤场在自然风力作用下产生的煤尘对矿区环境的污染问题,以Discrete Particle Model离散介质的气-固两相流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该矿区年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下煤尘粒子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年均风速3.3 m/s时,在煤垛下风向1 km范围内降尘浓度超标.利用Lagrange迹点跟踪法,得出颗粒物从吹起到随气流运动直至稳定扩散的全过程中各时刻污染颗粒在大气中的扩散云图.结果显示:气流在煤垛表面的持续作用,增大了煤尘粒子起跳的动量,促使粒子的跃移和悬浮运动,造成污染浓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4.
《露天采矿技术》2021,36(1):41-44
针对露天煤矿中起尘扩散规律的问题,建立了粉尘粒子的运动扩散方程,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运动受力分析,同时利用COMSOL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小颗粒粉尘由于所受自身重力较小,随风流运移扩散距离较远;大颗粒粉尘所受重力大,难以扩散出矿坑,不同风速相同尘源位置粉尘运移轨迹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16.
李寻  郑志宏  杨泽平 《铀矿冶》2008,27(1):33-39
以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近场中的缓冲材料为迁移介质,在给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用TOUGH2/EWASG对其中的水分运移和盐分迁移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近场中没有盐分的富集和沉淀,同时模拟得到了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含水率、水分运移速度和氯化钠浓度随时间、运移距离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了解其他核素在近场中的迁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煤炭开采与岩层运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鸣高  许家林 《煤炭学报》2019,44(4):973-984
采矿是从地层内获取煤炭资源的过程,是一次对矿区地层的扰动,必然引起岩层运动和地层内应力场与裂隙场的改变,从而影响矿压显现、地下水流失和地表沉陷等安全与环境问题。因此,采动岩层运动及其对安全与环境的影响规律是煤炭开采的基础科学问题,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将提高煤炭开采的科学性。由于采动岩层运动的复杂性,至今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介绍了采动覆岩运动的块体结构形式、岩层运动对工作面空间维护的影响、岩层运动对覆岩裂隙演化与地下水和地表沉陷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岩层运动对采动应力场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岩层运动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结果表明:采动岩层运动是一种坚硬岩层破断前的应力集中和破断后形成块体的力学行为,坚硬岩层的破断和块体运动具有突变和不连续性,破断块体互相咬合可能形成"大变形"结构,块体咬合结构的S-R稳定性将对矿压显现、采动裂隙和地表沉陷等产生重要影响。岩层运动是一个"黑箱",目前仅仅在控制原理上得到解释,达到"灰箱"程度。因此,岩层控制在很多场合只能是"宏观"控制。"砌体梁"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明确了支护原理和支架工作阻力估算原则。一般情况下,按照4~8倍采高岩柱自重估算支架工作阻力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在大采高或薄直接顶、浅部开采、特殊压架条件等情况下支架工作阻力估算应采用上限,个别条件下单纯提高支架阻力仍无法彻底解决压架问题,还需配套实施相关工程措施加以防范。根据覆岩关键层破断块体结构的稳定性,将我国不同表土层条件下的地表沉陷划分为3种类型,提出应根据地表沉陷的不同类型进行预测、控制与选择复垦方法。关键层的赋存与破断特性对采动应力分布影响显著。目前,由于应力集中引起的事故比瓦斯事故更难以预防,为此,深部和构造应力集中区域只能开设试验矿井。  相似文献   

18.
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参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参数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观测站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参数新的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考虑的因素较为全面,并且其中的参数均容易确定,计算方便,可操作性强.通过现场应用对比,这些计算公式得出的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预测地表沉陷更接近于现场实际,可以作为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确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巨厚砾岩条件下的冲击地压 ,研究砾岩运动对采场的影响 ,寻求砾岩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