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一类复杂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及其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工程实际中多激励,多支承机组的柔性安装问题,建立了主被动复杂柔性隔振系统的统一动力学模型,将导纳方法推广到主动隔振分析中,采用了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对弹性板基础上主动隔振系统的传递功率流进行了分析,并从插入损失的观点探讨了功率流的主动控制策略,揭示了含有主动作动元件的柔性耦合系统的功率流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2.
主动隔振系统中功率流的最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功率流指标描述主动隔振系统中能量的传输,以传轾到接受体的功率流量小为最优化控制目标,推导主动隔振系统中功率流传递的最优控制表达式,提出了SMR主动隔振模型基于功率流的最优化控制策略。针对工程实际中的柔性安装问题,对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主动隔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于结构矩阵分析法,分析了多维柔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传递到柔性基础的功率流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的主动控制策略下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多维柔性系统中越过刚体振动模态的频域,是主动控制起作用的频域,在提出的控制策略中,总功率流最小化控制效果最为理想,能使共振峰值的数量和数值都得到有效衰减;垂向功率流最小化控制几乎无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复杂激励下柔性耦合主动隔振系统模型,将PID控制应用到该系统中,最后用Matlab仿真了功率流传递谱,得到良好的隔振效果,为机床类机器上楼等柔性安装问题提供了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5.
针对柔性基础上马达和仪器的主动隔振问题,建立了刚性机器-柔性基础动力耦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利用线性二次调节器理论,对耦合系统的振动功率流传递进行了最优控制。并对系统的瞬态响应与状态观测器构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柔性基础上马达周期振动的主动隔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子结构导纳法建立了柔性基础多支承多扰源主动隔振系统模型,对系统中振动功率流的传递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前馈控制策略可用效地隔离柔性基础上马达的周期性扰动,明显降低系统因有频率处的振动能量传输。  相似文献   

7.
针对设备柔性安装问题,建立了有限板式基础、电磁式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的模型,通过对功率流传递函数进行解析分析找出影响隔振效果的因素,得到改善主动隔振效果的控制策略,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推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斜置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复杂柔性耦合隔振系统,本文对隔振器斜置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充分考虑基础结构的柔性、各支承间的耦合作用的前提下,分析了机器设备-隔振器-柔性基础这一振动隔离系统的动态特性,推导了系统功率流传递表达式,并且结合工程实际对斜置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绘制了功率流传递曲线,着重分析了隔振器倾斜角度的变化对输入到基础梁功率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复杂结构安装频率对传递功率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实际中弹性浮筏复杂隔振系统 ,建立了柔性基础上机组多扰源弹性浮筏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普遍模型 ,给出了系统动态特性结构化分析方法。根据工程中两机组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数值计算结果 ,着重探讨了复杂结构安装频率及隔振器阻尼对支承结构柔性及传递功率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基于柔性基础的双层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了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并用概率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功率流对隔振系统给定参数的灵敏度,为双层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统隔振模型中设备甚至基础被视为绝对刚性,隔振器被视为质量弹簧,无法计及基础和设备柔性以及隔振器质量等对振动传递的影响。另外,基于传统模型计算传递功率流时,需要假设设备和基础形状规则以方便获得其导纳解析式。以不规则板模拟柔性设备和基础,以空间阻尼梁替代弹簧或隔振器,建立全新的全柔性隔振系统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将整个系统离散,计算隔振器和板耦合节点处的力和速度,从而给出了输入系统和传递至基础的功率流的表达式。研究全柔性隔振系统功率流的传递特性,对建立目前机械设备发展所需的隔振系统模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浮筏隔振系统多维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中的浮筏隔振装置,建立了柔性基础上复杂激励多维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隔振支撑多维波动效应,运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传递方程及功率流表达式,给出了系统的功率流谱。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复杂激励隔振系统在低频域出现多个共振峰,在高频域基础的弯曲共振模态及隔振器驻波效应使得系统功率流提高。减小隔振器刚度能明显降低系统功率流但也使驻波效应提前。增加筏体质量可明显降低系统功率流。  相似文献   

13.
被动和主动隔振各有优势,主被动联合隔振是隔振研究的方向。针对船舰、高层建筑等柔性基础结构的振动隔离问题,以传递到柔性基础的功率流为目标函数,运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推求主被动隔振的功率流传递控制式,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探讨了两种主被动联合隔振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模拟系统的数值例子得出了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从振动能量传递的观点,研究柔性基础上动力机械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是当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根据机械和电气学科的交叉性和相似性,将电路分析中的戴维宁等效算法引进到机械隔振系统功率流的计算中推导出柔性基础上设备的单层隔振系统和具有中间质量块的多源多级隔振系统传入到基础的功率流表达式。最后编程进行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系统地研究隔振器刚度、隔振器阻尼、中间质量块、基础厚度模量对输入到基础振动功率流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复杂耦合隔振系统的实用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复杂柔性耦合系统 ,本文对建立在柔性基础 弹性浮筏上的隔振系统应用子系统导纳法进行分析 ,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功率流传递计算公式。在研究中 ,将浮筏和基础的基频与被隔振机组固有频率之比作为特性参数 ,对系统在不同频率比下的传递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 ;针对计算结果 ,分析了浮筏的弹性和基础的柔性对耦合系统的传递功率流的影响 ,给出了可以将基础或浮筏当作刚体来处理的弹性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6.
柔性隔振系统功率流特性及最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实际工程中力和力矩复杂激励下柔性耦全系统的隔振问题,综合考虑弹簧的纵向和横向刚度,运用导纳矩阵法推导了主动控制力下系统的动态传递方程。分析了力的对称性及弹簧刚度对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的影响,探讨了最优化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统计能量法和导纳功率流对单层隔振系统研究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单层隔振系统的基础和机器作为柔性体研究其隔振效果,采用统计能量法和导纳功率流法两种分析方法研究对比都得到减小隔振器刚度和阻尼、增大机器阻尼、提高机器和基础刚度有利于减小传递功率流的结论,和增大板基础刚度比增大机器刚度更能减小传递功率流的结论,表明两种功率流分析法的统一性,而统计能量法更加简洁.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的刚~柔耦合隔振系统功率流测试仪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刚性设备~柔性基础组成的耦合隔振系统 ,本文提出了一种信噪比较高的功率流测试方案 ;利用C语言和Matlab工具箱开发了一套基于PC的功率流测试仪器 ,并已成功应用于—浮筏模型上。  相似文献   

19.
带有回转机构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具有回转机构的系统作为复杂柔性耦合系统进行研究,采用子结构导纳法和模态综合法进行分析,并在结构声传递路径方面引入带有耦合项的六自由度多维柔性连接刚度矩阵。以齿轮箱类系统为特例研究了在齿轮边缘平面力的作用下,系统的功率流传递路径中各方向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尤其是引起箱体横向振动的功率流传递特性。为该类系统的噪声振动控制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程中的柔性安装问题,以广义浮筏隔振系统为例,采用子结构导纳分析法,研究了复杂机械系统的动态传递特性,从功率流的观点对复杂机械系统的隔振效果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功率流传递率在评估系统隔振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