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前,多数学者将妊娠合并宫颈癌定义为妊娠期、产褥期及产后6个月内发现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01%~0.10%,国内为0.92%~7.05%;发病年龄为31.0~36.5岁,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发病高危因素与非妊娠期宫颈癌类似,主要是性传播疾病及人乳头瘤病毒。现就近年有关妊娠合并宫颈癌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阴道镜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艳  吴楠  尚丽新 《武警医学》2010,21(5):401-403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高发年龄、临床表现、术后病理及诊治.方法 对2007-09至2009-09间我院门诊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接受治疗的1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INⅠ/II发病高峰均为41~50岁,CINⅢ发病高峰为31~40岁.因无症状要求体检发现的共125例(78.6%),其中CINⅠ 23例(67.7%)、CINⅡ 63例(85.1%)、CINⅢ39例(76.5%).术前阴道镜活检诊断与术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的患者CINⅠ 41.2%、CINⅡ 31.2%、CINⅢ47.1%,总的符合率38.3%.结论 CIN发病人数逐年增加,且趋于年轻化,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性生活开放、HPV感染等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建议凡有过性生活的女性都应定期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电圈环切术和冷刀锥切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患者病理级别、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及随访条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950例宫颈癌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并分析近10年来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按照不同年龄段分组,就其年龄构成、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手术选择等进行分层研究.结果 共纳入浸润性宫颈癌患者950例,平均年龄46.9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手术方案的选择各有不同.从入院患者年龄构成来看,发病年龄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结论 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发病各有特征,应分年龄段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心  李萍  尚丽新 《人民军医》2010,(5):382-383
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宫颈炎症、损伤、畸形、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肿瘤,通常宫颈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是指宫颈浸润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为浸润癌需经历很长的过程,因此,宫颈病变筛查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4 034例宫颈疾病发病情况及特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早识别和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lN)患者,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是宫颈疾病专科门诊的工作重点,本文回顾性分析象山县中医医院宫颈疾病的发病情况,旨在为宫颈癌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探讨合理的处理方法。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3年10月-200  相似文献   

6.
何春妮  王凤玫  黄惠娟 《人民军医》2012,(11):1105-1106,1111
宫颈病变是指宫颈炎、宫颈湿疣、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等,为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宫颈炎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纳囊、宫颈肥大等。慢性宫颈炎、宫颈湿疣、宫颈息肉等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CIN是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  相似文献   

7.
何永亮 《西南军医》2011,13(2):274-275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6年8月~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体检的798例妇女,采用贝赛斯达(TBS)诊断系统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选择TCT报告ASC-US以上患者55例(阳性率6.89%),进行活检,同时部分病例经组织学对比印证.结果 55例TCT报告ASC-US以上的患者,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为86.38%.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异常28例(3.51%),低度上皮内瘤变(L-SIL)19例(2.38%),高度上皮内瘤变(H-SIL)5例(0.62%),鳞癌(SCC)2(0.25%),不典型腺细胞(AGUS)2例(0.25%).其中30例细胞异常者进行病理活检,CIN2以上病变TCT与组织病理检查方法的符合率为85.72%(6/7).结论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早期宫颈病变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妇女宫颈癌防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为第六位高发性疾病,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引起。随着CIN和宫颈癌的发病年龄高峰前移,育龄期患者人数增加,对于尚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发展一种能够保留宫颈结构功能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临床意义。肿瘤靶向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安全、无创、靶向性好的治疗方法,能够在清除病灶和HPV感染的同时,保持宫颈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目前PDT已在临床应用于CIN和HPV感染的治疗,本文对PDT治疗CIN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体检中应用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对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6973例妇科体检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采用美国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系统制片,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结果6973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中,细胞学异常者为372例,阳性检出率为5.33%。372例细胞学检查阳性中,ASCUS286例(包含少量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占76.88%;LSIL28例,占i7.53%;ASCU—H27例,占7.26%;HSIL22例,占5.91%,非典型腺细胞(AGUS)6例,占1.61%,宫颈鳞癌(SCC)3例,占0.81%;对372例TCT阳性患者行HPV分型检测进行分流,286例ASCUS高危型或低危型HPV阳性者中154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对细胞学结果ASCUS以上的不论HPV检测是否阳性共计240例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后行宫颈组织学活检,诊断CINI。Ⅲ患者126例,其中CINI36例,CINII36例,CINⅢ54例,宫颈鳞癌6例,慢性宫颈炎伴鳞化38例,HPV亚临床感染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ASCUS43.97%,LSIL96.55%,ASC—H100%,HSIL96.65%,SCC100%,AGUC:33.33%。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系统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宫颈或阴道炎症、HPV病毒感染都会引起宫颈细胞学的异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患者进行HPv病毒检测,即便细胞学异常级别较低,一旦合并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也有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TCT阳性、HPV阳性者再进行阴道镜检查取组织学,提高了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符合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及时干预和治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宫颈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疑为宫颈癌的患者,经临床病理证实,宫颈癌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0例,正常15例,均进行普通超声和CEUS检查,分析其阴道超声图谱声像特征以及造影增强特征。结果宫颈癌CEUS可以清晰显示癌灶的范围,宫颈病变造影参数结果显示宫颈癌组早期增强时间以及峰值时间较短,其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宫颈上皮瘤变组,且CEUS的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U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CEUS技术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的临床诊断率,还可以明确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深圳城区育龄妇女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率和宫颈糜烂患病率的年龄分布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2004年3月~2008年3月期间对深圳市城区育龄妇女1943例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问卷调查、妇科检查,收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结果深圳城区妇女HR-HPV DNA阳性381例,阳性率19.6%。各年龄组感染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8.67,P〈0.01)。宫颈糜烂患病率为41.8%,从年龄分布来看,不同年龄组间宫颈糜烂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1.08,P〈0.001)。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25~29岁组55.2%。在各年龄组轻度及中度宫颈糜烂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重度宫颈糜烂百分比中25~29岁组重度糜烂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宫颈光滑、宫颈糜烂患者的HR-HPV感染率分别是15.8%及24.8%,宫颈糜烂患者感染HR-HPV的OR值为1.569,95%CI(1.310~1.878)。结论①深圳城区妇女生殖道HR-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存在着两个感染高峰年龄段(25~29岁及55~60岁),宫颈糜烂患病率存在一个患病高峰年龄段(25~29岁);②25~29岁组是患重度宫颈糜烂的高发年龄段;③宫颈糜烂是年轻女性感染生殖道HR-HPV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19等位基因在宫颈癌中特异性表达的模式,H19基因的基因组印记缺失与宫颈癌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结合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以及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分析我院收集的宫颈癌标本H19等位基因进行杂合子筛选,并进一步研究基因组印记缺失与宫颈癌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36例宫颈癌中筛选出16例杂合子现象的标本,在这16例杂合子标本中,有7例发生了基因组印记缺失;H19基因发生基因组缺失现象与其启动子区域的高度去甲基化正相关。结论H19基因的基因组印记缺失可能和宫颈癌的发生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癌中IKKβ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IKKβ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2010-2015年的100例宫颈组织石蜡标本。所有标本都由两名病理科医师独立诊断并复核确诊,按病理类型分为4组:慢性宫颈炎组(20例),CINⅠ组(20例),CINⅡ~Ⅲ组(20例),宫颈鳞癌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IKKβ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比较各组间IKKβ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IKKβ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少数可见胞核着色。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IKKβ的平均光密度值逐渐增加。宫颈鳞癌组的IKKβ平均光密度值较宫颈炎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宫颈炎组和CINⅠ组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出人类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各病变阶段鳞状上皮细胞胞浆中均有IKKβ的表达;且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IKKβ的平均光密度值逐渐增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明IKKβ的过度表达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道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2011年8月5年中因宫颈病变行阴道镜活检或手术治疗的1248例患者,根据宫颈病变及临床分期分为5组:宫颈炎组、CINⅠ组、CIN Ⅱ-Ⅲ组、宫颈癌Ⅰ期组、宫颈癌Ⅱ期组,依据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Ⅱ)方法检测所有患者HR-HPV病毒载量(RLU/CO),将其分为0~0.99、1.00~9.99、10.00~99.99、100.00~999.99、1000.00~5个HR-HPV病毒载量组。对宫颈炎、CINⅠ、CIN Ⅱ-Ⅲ、宫颈癌Ⅰ期、宫颈癌Ⅱ期各组中不同的HR-HPV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并分析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CINⅠ组、CIN Ⅱ-Ⅲ组、宫颈癌Ⅰ期、宫颈癌Ⅱ期患者HR-HPV病毒载量(分别为842.1±98 3.9、690.1±795.0、893.1±974.2、699.5±908.3RLU/CO)显著高于宫颈炎患者(274.2±613.6,P<0.05);CINⅠ组和宫颈癌Ⅰ期的病毒载量高于CIN Ⅱ-Ⅲ组(P<0.05)。当HR-HPV病毒载量≥100RLU/CO时,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危险度随病毒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但HPV病毒载量分级与宫颈病变病理分级无相关性。对于宫颈鳞癌ⅠB-Ⅱ期患者,当HR-HPV病毒载量≥100RLU/CO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增加(P<0.05),且宫颈肿瘤最大直径≥4cm的危险性增加(P<0.05),而HR-HPV病毒载量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管浸润无关。结论 HR-HPV病毒载量与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载量越高,发生CIN及宫颈癌的危险性越大,且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5.
TBS诊断系统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42例查体病人的宫颈涂片进行分析,研究宫颈良性病变和癌前病变及癌变在正常人群中的的发病率。方法:应用TBS系统对兰州市某大型商场30~51岁妇女642例行子宫颈涂片,显微镜下阅片,作出诊断,并对SIL以上的病例行阴道镜下活检术,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正常582例,异常60剜,全部病例中仅1例漏诊。结论:TBS诊断系统与病理和临床诊断趋于一致,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许彩芹  肖有为  刘晓鹏  李丹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143-1146,1288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和组织蛋白酶D(CathD)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取我院宫颈癌住院手术患者组织标本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1例,正常宫颈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乙酰肝素酶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组织蛋白酶D的免疫积分明显高于宫颈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而在CIN和正常宫颈组织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乙酰肝素酶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乙酰肝素酶和组织蛋白酶D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椎钩突骨折的损伤机制及诊治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自 197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的 9例颈椎钩突骨折 ,其中男 4例 ,女 5例 ;年龄 18~ 31岁 ,平均 2 3.5岁。单侧颈椎钩突骨折 5例 ,双侧颈椎钩突骨折 2例 ,同侧 2个颈椎钩突骨折 2例。C5钩突骨折 4例次 ,C6 钩突骨折 7例次。非手术治疗 3例 ,手术治疗 6例。全组获随访 3~ 2 4年 ,平均 11年。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患者效果优良 ;非手术治疗患者遗留不同程度颈痛、头晕、手麻等症状 ,其中 2例患者 30岁时有明显颈椎退变 ,3例患者 35岁时均诊断为颈椎病。 结论 本组颈椎钩突骨折的损伤机制是由于颈部的瞬时旋转和侧屈暴力造成 ,且有颈部侧屈和 (或 )旋转位受伤史。一旦颈椎左右侧屈正位片X线检查发现一侧椎间隙增宽 (>2mm) ,应行CT检查明确诊断 ,CT扫描层厚最好控制在 2mm。该种骨折如果治疗不当 ,将明显提前颈椎病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研究宫颈病变在同一类群体5年前后的发病率变化,指导和落实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 应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技术,对兰州市某大型商场30~51岁妇女712例行子宫颈涂片检查,对ASC以上病例行HPV检测,对SIL以上的病例作阴道镜下活检术后行病理检查.并将本次调查结果 与2005年时的调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的712例中,正常619例,异常93例,宫颈异常总发病率为13.06%,其中ASC以上发病率为4.78%(34/712),SIL以上发病率为2.67%(19/712).结论 本次宫颈异常总发病率、ASC以上发病率和SIL以上发病率较之5年前均有所升高.应继续坚持筛查制度,提高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The treatment options for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SIL) of the cervix with high-risk HPV infection have not been standardized. Studies show that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mediated by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PDT) might be effective.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A-PDT in the treatment of LSIL were evaluated.MethodsALA-PDT was performed in 55 LSIL patients aged 21–45 years who also showed high-risk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ectropion. HPV test, cytology, colposcopy and pathology were examin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eanwhile, PDT-related symptom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lso reviewed.ResultsAt 6-month follow-up after PDT, except for 5 patients who showed the persistence of LSIL lesions, the pathological regression ratio of 90.1% (50/55) was achieved. No HPV-DNA was detected in exfoliated cervical cells in 81.8% (45/55) patients. Among them, the HPV clearance ratio of I Degree cervical ectropion was 96.2%,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I Degree (70.8%) and III Degree (60%). Significant shrunk of cervical ectropion and reduction of vaginal secretions after PDT were seen in 78.0% patients.ConclusionALA-PD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option for patients of reproductive age who suffer from LSIL with high-risk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ectrop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