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disease,CH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38洌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74例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检测血清其hs—CRP含量。同时探讨hs—CRP与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并参考比较不同hs—CRP水平各组患病数。结果:冠心病各亚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SA组;AMI组血清hs—CRP浓度分别显著高于UA组与SA组,均有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血清hs—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124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正常对照组(Control)32例,比较各组间TLR4、TNF—α、hs—CRP表达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TNF—α,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Control组、SAP组、UAP组与AMI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和血清TNF—α、hs—CRP水平依次增高;AMI组和UAP组TLR4表达及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Control组(P〈0.05);而AMI组与UAP组之间、SAP组与对照组之间TLR4表达和TNF—α、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TLR4与TNF—α和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TLR4表达上调,促进炎症前体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从而提示TLR4及其介导的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冠心病患者TLR4表达与TNF-α和hs—CRP水平,可作为易损斑块的预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与60例正常人群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中血浆FIB、hs—CRP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3者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中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FIB、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稳定性心绞痛(SAP)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正常组相比较,血管病变支数越多,FIB、hs—CRP、LDL—C的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FIB、hs—CRP能够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对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Hcy和ET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皮素(E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7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 CRP水平,循环酶法测定Hcy,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S患者hs-CRP、Hcy、ET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AMI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和UAP患者(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由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s-CRP、ET的水平也随之升高(P〈0.01).结论 血清hs-CRP、Hcy、ET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7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9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对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s-CRP、TC、TG与LDL-C均高于健康人群( P<0.05),HDL-C低于健康人群( P<0.05)。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 SAP组、UAP组与AMI组Hs-CRP逐渐升高,三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0例,以同期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C)组,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CAM-1和hs-CRP水平,并对UAP患者冠脉病变的结果进行危险评分。结果血清sICAM-1浓度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和对照组,而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s CRP浓度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和对照组,但U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UAP患者血清sICAM-1浓度与冠状动脉危险分数相关(r=0.445,P〈0.05),而hs CRP浓度与冠状动脉危险分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炎症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sICAM-1浓度与冠状动脉危险分数相关,可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09年7月~2010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9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另选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血浆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1)血清hs-CRP变化:SAP组为(1.55±1.05)mg/L,UAP组为(3.81±3.23)mg/L,AMI组为(9.97±4.32)mg/L,对照组浓度为(0.85±0.91)mg/L。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组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MI组与对照组、SAP及U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浆MDA变化:SAP组为(9.55±2.12)μM,UAP组为(13.34±3.14)μM,AMI组为(15.54±4.57)μM,对照组为(7.12±4.82)μM;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hs-CRP和MDA从SAP组到UAP组及AMI组逐渐升高,提示两者与斑块稳定性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 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揭示血管炎性反应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作为病变组,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27例;对照组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40例,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RP、MMP-9水平,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 ACS组血浆CRP水平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浆CRP水平测定结果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浆CRP水平高低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ACS组血浆MMP-9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MMP-9水平测定结果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MP-9水平高低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管炎性反应在ACS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为ACS的临床干预及病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胱抑素C(CysC)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106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8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CRP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CysC检测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CRP水平AMI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UA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ysC水平AMI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UA组及SA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P与CysC水平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评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稳定型心绞痛 3 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4例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 (1个月内 ) 5 7例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1年内 ) 44例及 5 9名健康人的C 反应蛋白。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别为 (19 2 2± 13 0 3 )mg/L和 (15 47± 12 61)mg/L ,与对照组 (3 63± 2 5 9)mg/L相比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而稳定型心绞痛 [(4 .2 4± 5 .3 0 )mg/L]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 [(6 0 3± 8 43 )mg/L]与对照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C 反应蛋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报因子是敏感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钾浓度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16例ACS患者分为AMI组56例和UAP组60例,分别在典型症状(胸闷、胸痛)发生6h内(治疗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钾浓度。结果①AMI组血钾(3.78±0.46)mmol/L,UAP组血钾(4.33±0.4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②AMI组的死亡率为14.3%,UAP组的死亡率为3.3%,两组死亡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较UAP更易发生低钾血症,且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神经肽Y(NP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定在评估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和高敏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157例冠心病患者[包括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患者和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57例CHD患者血浆ATⅡ水平与60名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ATⅡ=2.257,P<0.05;tUSA ATⅡ=3.018,P<0.01;tAMI ATⅡ=4.143,P<0.001);血浆NPY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增高(tSA NPY=1.413,P>0.05;tUSA NPY=2.148,P<0.05;tAMI NPY=3.068,P<0.01),但S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IGF-1=2.121,P<0.05;tUSA IGF-1=2.937,P<0.01;tAMI IGF-1=4.217,P<0.001);血浆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hs-CRP=2.095,P<0.05;tUSA hs-CRP=2.867,P<0.01;tAMI hs-CRP=4.349,P<0.001)。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随着SA、USA和AMI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 结论 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是判断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亦可以用于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TnⅠ、GH和hs-CRP水平测定在儿科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108例心肌炎患儿、56例青紫型心脏病患儿、36例GHD患儿和60例正常健康儿血清中的CTnⅠ水平,RIA测定血清中的GH和hs-CRP水平,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108例心肌炎患儿血清中的CTnⅠ、GH和hs-CRP分别为0.088±0.028ng/ml,15.63±2.16μg/L和1.35±0.14mmol/L,均较正常健康儿明显增高(P均〈0.01);56例青紫型心脏病患儿血清中CTnⅠ为0.016±0.010ng/ml,较正常健康儿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GH和hs-CRP分别为10.89±3.14μg/L和1.22±0.13mmol/L,较正常健康儿明显增高(P均〈0.01);36例GHD患儿血清中GH明显降低(P〈0.05),而血脂分析表明:TC、LDL-C、apoB和TG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P分别〈0.05或〈0.01)。结论血清中CTnⅠ、GH和hs-CRP水平测定是诊断心肌炎、青紫型心脏病和GHD的较好方法,并具有观察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conoran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分析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和5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5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AMI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TT3、FT3值和TT4、FT4值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血清TT3、FT3值和TT4、TT4值虽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TSH数值近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TT3、FT3、TT4、FT4水平下降,病情越严重,下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冠心病发病及病程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各15例,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12例、双支病变组19例、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14例。对照组选择15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选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将冠心病患者组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3个亚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分别为(356.8±156.2)ng/ml、(6203±173.1)ng/ml、(856.9±260.8)ng/ml, 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24.2±37.6)ng/ml,且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三个亚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分别为(315.2±98.6)ng/ml、(478.8±152.2)ng/ml、(603.3±283.1)ng/ml,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健康人对比相对较低,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内源性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增加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炎症和机体免疫反应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 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取 10 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患者包括心肌梗死 (AMI) 3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 6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42例 ,并测定其血清CRP ,IgG ,IgA ,IgM ,C3,C4 等指标。结果 AMI组和UAP组的CRP ,IgG ,IgA ,C3,C4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P <0 .0 0 5 ;P <0 .0 5 ;) ;SAP组的IgA水平高于对照组 ,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AMI组 ,UAP组和SAP组的IgM水平和SAP组的CRP ,IgG ,C3,C4 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CRP ,IgG ,IgA ,C3,C4 水平的增高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