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何绍亚  向阳生  何莉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99-1300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吗丁啉联合谷维素与仅用奥美拉唑、吗丁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抑酸及纠正胃肠动力紊乱效果。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治疗组61例以奥美啦唑、吗丁啉联合谷维素治疗,对照组59例用奥美啦唑、吗丁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反酸、烧心、胸痛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缓解情况,以及胃镜下观察食管炎症愈合情况。结果症状缓解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79.7%;胃镜下食管炎愈合率治疗组92%,对照组74.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食管反流应用奥美拉唑、吗丁啉联合谷维素治疗较用奥美啦唑、吗丁啉治疗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采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的6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的61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胃脘痞胀、胃脘疼痛、嗳气频作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可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莉 《临床医学》2010,30(11):49-50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合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同时服用多潘立酮片,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胶囊。结果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变及胃镜检查结果。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胃降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食管反流病确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清胃降逆方煎剂治疗,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和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6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胃镜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胃降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降逆启膈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6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降逆启膈散汤剂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每日2次治疗.疗程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反流相关主症、伴随症状、胃镜下食管炎程度及停药2个月时的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反流相关主症及内镜下食管炎程度比较,两组有效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反流伴随症状疗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2个月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逆启膈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改善反流相关主症及治疗食管炎的有效率方面与奥美拉唑相似;且具有明显改善伴随症状及降低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严春姣 《临床医学》2011,31(8):118-119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胃力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1例,采用雷贝拉唑+胃力胶囊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30例,单用雷贝拉唑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症状缓解率,食管黏膜糜烂的愈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胃力胶囊治疗GERD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33-1034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儿,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达93.33%,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和食管PH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10%,对比无差异(P>0.05)。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症状改善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对照组口服拉呋替丁,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服药后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反酸、腹胀等伴随症状的变化,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147/150),对照组为87.3%(131/150)。治疗后各组胃镜检查不同级别患者的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镜检查不同级别患者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相对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兰索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给药,对照组单用兰索拉唑治疗,均疗程8周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按内镜检查结果、症状积分下降值对比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下降快且明显。结论兰索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比单一用兰索拉唑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38-1840
研究分析黛力新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4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应用吗丁啉和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吗丁啉和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之后,采用黛力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观察组组中的患者治疗后35例有效,3例显效,2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的40例患治疗后,28例有效,6例显效,6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85%。观察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5%)和对照组(85%)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恶心呕吐症状和1例轻度腹泻症状,同时失眠和便秘各有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观察组中的患者轻度腹泻和恶心呕吐均有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两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后HAMA和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取黛力新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慢性胃炎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慢性胃炎并发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镜分级情况及治疗4周、8周后的胃食管反流病评分、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胃镜分级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胃食管反流病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慢性胃炎并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口服蒲元和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吞酸烧心、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及呃逆嗳气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49%、95.1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吞酸烧心、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及呃逆嗳气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清热化瘀汤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7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予以莫沙必利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观察组54例予以清热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及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清热化瘀汤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增加患者血清胃泌素、胃动素含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84-1285
选取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西米替丁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支气管哮喘症状和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前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例,表现为恶心和头痛,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例,表现为头痛,经对症处理后,3例不良反应症状均缓解,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单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有效缓解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程静 《临床医学》2012,(12):4-5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对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52例均经内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每天1次,莫沙比利5 mg,每天3次;对照组24例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2次,莫沙比利10 mg,每天3次,分别于治疗后4、8周,观察烧心、反流等症状疗效,并且观察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程度的变化。结果埃索美拉唑加莫沙比利治疗组用药4周时有效率为71.4%,对照组为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时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1%(P<0.05)。内镜复查食管黏膜病灶愈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是治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将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胃食管反流病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采用多潘立酮与埃索美拉唑联合治疗。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消化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未观察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应用埃索美拉唑对患有胃食管反流病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三联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硫糖铝)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13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62)采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n=70)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均予以治疗6周,评价其症状缓解和内镜下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缓解率观察组(94.3%)高于对照组(79.0%)、内镜评比黏膜修复效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1%)高于对照组(83.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莫沙必利雷贝拉唑联合硫糖铝三联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优于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芩舒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43例。治疗组予柴芩舒胃颗粒1袋每日3次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吗叮啉10mg,每日3次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复查电子胃镜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胃镜下疗效有效率为82.52%,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改善烧心、胸痛、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黏膜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柴芩舒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咽异感症患者的胃食管反流情况,评估胃食管反流在咽异感症病因学及临床表现中的作用.方法 按罗马Ⅱ标准,对26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食管内24 h动态pH和胆汁监测,然后进行7 d的埃索美拉唑(耐信)试验治疗,并选择26例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发生病理性反流者咽异感症8例(30.8%),对照组17例(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治疗后咽异感症7例症状消失,10例症状减轻,有效率65.4%.对照组13例症状消失,9例症状减轻,有效率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咽异感症患者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用抑酸治疗有效,提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可能是咽异感症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曲美布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雷贝拉唑10 mg,2次/d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93例给予曲美布汀,对照组93例给予多潘立酮,疗程均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23%,对照组79.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好,是一种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