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由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在未来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由此.“玉米纤维制成的海洋纹T恤”、“回收矿泉水瓶再生的纤维面料时装”、“天然彩棉环保服装”等等,这些一度在法国时装展上出尽风头的新鲜元素——”再生服装”进入了中国大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外服装品牌纷纷抢占国内市场,国内品牌也出现竞争之势,使一大批不同规模、产品品质较差、管理落后的服装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本文分析了“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各种相关因素,并试图通过对优秀服装企业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不同规模的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云  王翔 《江苏纺织》2002,(5):16-18
“我们选择市场上(包括国外)最热销的产品,有时甚至整套系列地购买,但顾客依然不能对我们的品牌情有独钟。” “公司已经设立了市场部,聘用了具有多年营销经验的部门负责人,但是我们仍旧不能清楚地知道谁是目标顾客以及他们想要什么。” “我们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必须重新组织我们的产品,使之满足市场的要求,但是到底怎样去做呢?” 这是法国市场分析专家甘纳先生在研究中国服装市场时,中国服装企业家提出的共性问题。甘纳先生把欧洲成功的服装企业和中国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在2002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02)世界服装名牌论坛上,就中外服装企业在设计、生产与销售上的不同操作方式,剖析了中国服装企业目前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纺织品竞争加剧.纺织、服装行业正从美洲和欧洲逐渐向亚洲市场转移,这个转移不仅仅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通常翻译成“贴牌生产”或“原始设备制造”)生产基地的转移,还是国外零售品牌加大向中国内陆竞争力度的显示。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服装消费国。这样.我们就很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基于国外品牌的大举进入与正在成长的中国企业不对称的现状,如何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服装品牌大国。  相似文献   

5.
正自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陆续出现了一些国外知名品牌将其在国内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转往国外。同时,在我国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形势下,也出现了国内企业到国外,甚至是美国投资建纺织厂的现象。我国的纺织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结构调整期,在我国纺织品存在着巨大内销市场情况下,纺织工业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在近20年.中国服装行业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55%.而且出口额占全球的20%.无庸置疑,中国已经是世界服装制造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今年服装配额的取消.中国的服装行业一定会比以前更加迅速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转折点!但是入世与配额的取消,也是上把双刃剑.因为自由贸易的实现不只是“走出去”.可能更意味着“踏进来”!国外的商家越来越多的看好中国本地市场.进驻和占据中国服装业。  相似文献   

7.
浅谈服装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刚“入世”时,国内炒作的最利好的行业就是纺织服装企业。国内行业协会、业内人士都纷纷通过现代媒体大肆渲染纺织服装企业在“入世”后受益匪浅,即使有些怀疑此种说法的,但通过数学的理论51%>49%,仍觉得纺织服装业在未来情景一片光明。不管“入世”的最终结果如何,也不管“入世”后大的市场环境有多好,纺织服装企业在面对市  相似文献   

8.
范强 《辽宁丝绸》2008,(4):28-30
随着我国服装市场的扩大,大量的国外知名品牌服装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例如:ARMANI,CHNALB,PRADA等,这些品牌大都有着几十年或上百年的历史,在设计上和销售上都在无时无刻地体现着自己的品牌理念,它们利用本国早已运作成熟的服装品牌模式,轻而易举地站稳了中国的高、中端的服装市场。国外服装品牌在我国成功登陆,可以说,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生动的教材和案例。国内服装企业在看到由品牌效应带来的利润之后,更加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面对刚刚走入后配额时代的2005年,中国服装产业的前景更加充满着令人兴奋的希望,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服装企业将在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展开激烈竞争。那么,中国服装产业将何去何从?中国服装产业将怎样面对更新的挑战?杉杉集团已“多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打响了中国服装业向世界迈进的第一步。为什么杉杉走“多品牌、国际化”道路?如何实践孕育“多品牌、国际化”战略?“多品牌、国际化”实践思路在那里?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万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品种有3000余种。中国食品添加剂总产值现占国际贸易额的15%左右,但在某几个品种方面,已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另外从近年国外公司在国内的投资情况可以看出,国内食品添加剂市场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外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国外企业纷纷通过扩产、与国内企业合资、收购等方式加强对国内市场的投资。中国——这一潜在市场的繁荣景象已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这就是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加世界级的食品配料展会,另一方面世界级的食品配料展会进驻中国带来世界最新技术和产品。中国食品添加剂及配料企业正逐步实现“走出去,请进来”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