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稠油降粘剂ASM的改性及复配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合成稠油降粘剂ASM的基础上,采用十八醇进行酯化改性,同时将改性样品与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考查了降粘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样品及复配样品的稠油降粘效果均有所提高,在50℃时,当降粘剂加量为240mg/l时,降粘率最高达72.5%。  相似文献   

2.
合成条件对AMPS/AA共聚物钻井液降粘剂降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合成条件对AMPS/AA共聚物降粘剂降粘性能的影响,并对产物的降粘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南油田并楼区块稠油,通过实验研究了自制乳化剂TR-01的稳定性,分析了矿化度对其降粘性能的影响等,确定了现场加药最佳浓度.实验结果表明,TR-01乳化降粘剂具有很好的乳化降粘作用(降粘率达到99%以上),配制成本也较低,对井楼区块油井的普遍适用性较强,是一种理想的稠油乳化降粘荆.  相似文献   

4.
稠油水驱降粘开采新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海SZ36—1油田的地质特征,研究筛选了适合海上稠油油田水驱降粘开采的复合降粘体系。该体系具有用量少、成本低、降粘率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在注入水中加入复合降粘体系,能有效改善水驱效果,采收率在常规水驱的基础上提高近12个百分点,降粘率在95%以上,可达到高效经济水驱降粘开采稠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垦西稠油的降粘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葛际江  张贵才 《油田化学》1999,16(4):320-322
垦西稠油是超稠油,开采的关键在于降粘。探索了温度、溶剂和乳化剂对垦西稠油的降粘效果。升温降粘法是稀释降粘法和乳化降粘法的基础。温度每升高10℃,垦西731 井稠油粘度降低在38% —50 % 范围。稀释降粘法效果明显,加入5 % —10% 的芳烃溶剂即可将垦西731 井稠油的粘度降低到可在52—78 ℃下顺利开采的程度。而乳化降粘法必须在升温降粘法和(或)稀释降粘法配合下使用。  相似文献   

6.
高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CYJJ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太亮  龚科  闵敏  李建波  钟水清 《钻采工艺》2007,30(2):115-116,119
介绍了稠油开采现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该降粘剂的目的。根据稠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子结构设计,以烯类酰胺、羧酸酐、高碳醇共聚合成的高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对合成的CYJJ降粘剂的降粘机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同时对降粘剂的降粘剂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常规的水溶性降粘剂进行了降粘效果对比分析研究。通过评价表明,合成的CYJJ降粘剂具有高效降粘性,抗盐、抗矿化度性能优良的特点。其降粘率达87.2%,抗盐浓度达到30000mg/L,抗矿化度10000mg/L,比水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1·乳化降粘性乳化降粘性测试用于评价原油乳化降粘剂对原油乳状液转相点的降低作用和其对原油乳状液的降粘效果,测试步骤如下:①在容量为150mL的配方瓶中配制适量具有一定聚合物和原油乳化降粘剂含量的水样;②加入适量油样(油水总量为100g)后将配方瓶放入温度为测试温度的水浴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稠油、高凝油开采工艺--磁降凝降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军 《特种油气藏》2003,10(2):67-68,75
针对以往稠油、高凝油区块开采工艺技术的不足,研究了磁降凝、降粘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稀土永久磁铁产生磁场,使原油经过特定的磁场处理后,其粘度和凝固点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粘度下降30%—50%,凝固点下降6—22℃。磁降凝、降粘技术配合热水循环工艺使一些难以开采的油井正常生产,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稠油降粘剂DJH-1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黄敏  李芳田  史足华 《油田化学》2000,17(2):137-139
稠油降粘剂DJH-1是由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组成的复合体系,它对胜利油田东辛断块,草桥的稠油有较好的降粘作用,本文介绍了DJH-1的降粘性能和典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天冬氨酸(PASP),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ASP在不同钻井液中的降粘效果、pH值对PASP降粘性能的影响,对现场井浆进行了室内测试及抗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膨润土基浆中,当PASP加量为0.5%时,降切率、降粘率分别可达72.7%、71.8%;在淡水基浆中,当加量为0.06%时,降切率、降粘率分别可达69.7%、67.4%;在钙质基浆中,当加量为0.6%时,降切率、降粘率分别可达84.6%、80.0%;PASP适用的pH值范围较大;在江苏油田纪12井的井浆中加入0.1%PASP-2,经120℃、16 h老化后,降切率和降粘率分别可达73.3%、64.7%,表明PASP具有良好的降粘和抗温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对大港官109-1断块稠油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油藏高温、高矿化度及水驱采出程度低的特点,研制出一种降粘剂。在含水量大于30%及降粘剂加入量大于1 000 mg/L(占油水总质量)的条件下,能使油水体系形成稳定的O/W乳液,降粘率大于97%,且降粘剂的存在对采出液的破乳脱水没有负面影响。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降粘剂驱油体系比水驱体系稠油采收率提高22%以上,说明使用降粘剂可降低油藏稠油粘度,改善水/油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明显改善水驱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特点,确定了氧化催化降黏剂最佳配方:氧化剂PY加量1.0%,催化剂CX-2加量2.0%,质子供体PN加量1.0%。将其添加至原油中,在温度100℃下反应16 h后,加碱中和,最佳碱加量为0.3%~1.5%,降黏后原油黏度≤500 mPa.s,降黏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共聚物、丙酮、无规聚醚、乙二醇、有机溶剂为原料,制备了适用于塔河油田的降黏剂,确定了降黏剂最佳配方:m(丙烯酸高碳醇酯苯乙烯共聚物)∶m(丙酮)∶m(无规聚醚)∶m(乙二醇)∶m(有机溶剂)=17∶7∶15∶8∶53,并评价了其降黏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塔河油田使用降黏剂开采稠油,平均产油量35.1 t/d,平均节约稀油量21.5 t/d。  相似文献   

14.
以多乙烯多胺、1,2-二氯乙烷、十八酰氯为原料,甲苯为溶剂,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稠油油溶性降黏剂,并找出了降黏剂的最佳合成条件:n(二乙烯三胺)∶n(1,2-二氯乙烷)∶n(十八酰氯)=3∶1∶1,第一步主链反应的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h,单体浓度为55%;第二步接枝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4h,单体浓度为80%,滴加十八酰氯与甲苯的混合液,时间为120min。室内研究表明:在温度为50℃时,降黏剂的加入量为稠油质量的1%,对塔河32#稠油具有43%的降黏率。  相似文献   

15.
稠油降粘剂复配及降粘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温度、单一降粘剂和复配降粘剂体系对河南某油田稠油的降粘效果,结果表明,稠油粘度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当温度高于60℃时,粘度随温度升高下降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等量等温试验条件下选取的5种降粘剂中AES的降粘效果最好,确定的降粘剂复配体系最佳复配条件为:AES用量0.2%,温度80℃,OP-10用量0.2%,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0.4%,此时降粘率达到97.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巴.  ЮА 拉.  ИИ 《断块油气田》1996,3(1):39-46
本文介绍了瓦拉杰拉油田解决稠油开采问题的评价。试验是在32井和48井进行的,表中例举了该井的生产数据。根据油井开作参数,决定采用作者研制的稠油降粘剂。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viscosity greatly reduction of viscous crude oil can improve the exploitation and promote the fluidity. We studied the effects and the mechanism of viscosity reduction of viscous crude oil emulsion after introducing the ternary compound of sulfonate-straight chain alcohol-alkaline as the viscosity reduc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emulsifying performance can be achieved using 5% 1-pentanol. 0.2% of Na2CO3 and DEA shows the strongest emulsification ability of the O/W emulsion. The use of AOS, straight chain alcohol and petroleum carboxylate resolves diffusion on the oil-water interface, which can form a dense surfactant of single molecular layer to reduc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prevent the phase change of the emulsification.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AOS, Na2CO3, DEA and 1-pentanol were 0.2%, 0.25%, 0.2% and 5% respectively, the viscous crude oil would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of viscosity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8.
稠油降粘剂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稠油的天然高粘度高凝性能使其在生产、运输、储存等方面比常规原油困难得多。根据稠油的特点,采用两步合成法,在室内先用苯乙烯(S)、甲基丙烯酸甲酯(MAME)、丙烯酰胺(AA)在一定温度、溶剂条件下进行聚合,然后与十八醇进行酯交换,得到三元共聚酯化物-梳状聚合物降粘剂。经在稠油中的降粘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此降粘剂具有良好的降粘效果,当用量达到400mg/I时,降粘率可70%.,同时,还讨论了三元共聚中间物的合成条件如温度、合成时间、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以及三元共聚中间物的酯化条件等对产品降粘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降黏剂YZ-1对红浅区原油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该区原油脱水困难、外交油不达标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原油中降黏剂加量的增加,油相含水量增大,原油脱水越来越困难.降黏剂加量0.95%时的油相含水量为20.1%.温度升高有利于消除降黏剂对原油脱水的影响.随着体系中游离水增加,脱水率降低,游离水、稠油质量比1∶5时的脱水率仅为29.9%.降黏剂施工井的游离水中含有大量降黏剂,是造成原油脱水困难的主要原因,游离水质量分数3%时为影响原油脱水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