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模式虽然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模式发行主体和偿债主体的不一致性,但高层级地方政府在分配债券资源时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本文依据结构化模型及契约理论,从高层级地方政府的角度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的分配决策模型。在效益风险合理搭配的框架下,通过使用遗传算法对双重目标进行加权,分析了省级政府与地(市)级政府之间的债券优化配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和政府债券违约概率最小化等多目标优化求解,可以实现政府债券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改进。这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显性化和政府债券合理配置研究将大有裨益,从而有利于科学管控我国日益严峻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赵晓 《决策》2006,(11):44-45
发行地方债券将有利于改善中央地方关系、有利于缓和财政联邦主义下的地方财政困境。在外部条件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与其掩盖风险,不如让地方债券在“阳光下成长”,正规制度将更加有利于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债券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始终处于规模小,发行单一,流通困难的尴尬局面,难以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应由的作用。2014年5月,国家正式已出台政策,在10余省市试点自主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工作,这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的重大突破,将为我国今后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将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借鉴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经验,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主要因素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央在财政方面具有的压力以及从宏观上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需要地方政府适当地发行债券来解决。但是当前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稳定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分布规律,提出相关防范对策与建议,从科学性与实效性上规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2018年以来,国家加大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有力支持了四川省地方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全国全省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情况、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全面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梳理列举了各省市带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澜飚  陈晨  王博 《管理科学》2023,(7):76-105
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国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改革,并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政策,自此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权得到实质放松.为评估该政策取得的实际效果,本文在测得2009年—2019年全国30省、市、自治区包含除西藏、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外的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债务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和广义倍差法考察了举债权放松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并使用2012年—2017年关于城投债发行的微观数据,进一步剖析政策实施对以城投债、城投平台为代表的隐性债务及其发行主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省份层面来看,放开地方政府举债权在总体上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但缓解程度在不同财政透明度的地方政府中存在异质性.从微观城投债券层面来看,政策实施后城投债隐性担保强度有所减缓,城投债发行更趋市场化.本研究有助于决策部门评估放松地方政府举债权的实际政策效果,并对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KMV模型的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行市政债券将成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金融工具和渠道,但市政债券发行中的一大难题是市政债券的发行规模与信用风险控制.本文借助于KMV模型思想,建立了市政债券信用风险模型,进一步探讨了模型的概率分布形态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在确定了预测标准后,针对2009年以来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省市计算了各地安全发债规模,并简要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券上市“遇冷”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同意地方政府年内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这意味着开放地方债券以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思路正被中央所采纳。地方政府债券,又称为地方公债、市政债券,是地方政府或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的建设。我国现行的预算法虽然禁止地方政府发债和预算赤字,然而地方政府负债已是客观事实,且其产生的原因均是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期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问题。禁止发行地方债券,并不能有效杜绝地方政府的负债行为,反而使这些隐形负债游离于体制之外,不仅产生了大量违法行为,也成为引发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重大隐患。堵不如疏,允许并规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明晰社会效益投资和社会效益债券的概念之后,针对其在国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社会效益债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只有非盈利性组、社会资本和公益项目三者得到良好的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使社会效益债券在中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于试行地方发行政府债券的关键时期,许多地方政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债务。本文基于KMV模型选取1994年-2011年18个年度数据对四川省发行政府债券进行实证分析,模型预测的2012年的四川省财政收入与实际的2012年的四川省财政收入较为接近。在假设四川省财政收入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情况下,2012年四川省发行政府债券135亿元的违约概率为零。以四川省发行政府债券的实证分析为基础,具体从宏观制度和微观管理两方面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中国实践中具有特色的“聚沙成塔”型融资创新。对这一创新,文献还没有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实证分析。本文首次提出集合债的核心机制,即牵头人“双能力”理论——资源动员能力和监督能力。利用2006—2017年期间发行的集合债样本及手工收集的集合债发行主体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集合债主体评级平均为BBB,而匹配样本中单独发债企业评级平均为A。这检验了牵头人的资源动员能力理论,集合债券能使单独发债困难的中小企业也能获得直接融资,打破了债券市场融资的天花板,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2)双重差分估计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能促进发行企业的经营效率的提高。这检验了牵头人的监督能力理论。进一步发现,地方中小企业专门管理部门作为牵头人比地方政府作为牵头人更能促进经营效率提高。建议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地方专门管理部门作为牵头人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创新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专家眼中的集中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积敏 《决策》2010,(4):24-26
为满足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发展的需要,必须强化金融信贷支持,通过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元化方式,来支持示范区建设融资。  相似文献   

13.
余峰燕  李温玉  梁琪 《管理科学》2020,23(8):78-100
近年来,不断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城投债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城投债承销市场的“属地性”现象及其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发现:第一,地方关系承销的城投债利差较小,且用债券评级调整度量其质量后发现,该类债券不存在质量优势,说明地方关系承销城投债更可能侵害投资者利益,存在“利益冲突”效应;第二,采用区域管辖权与股权两个维度刻画地方政府与承销商的关系强度,发现地方关系强度越大,地方关系承销效应越强;第三,从空间、时间两个角度刻画制度环境变化,发现高的地方政治不确定性,从内部削弱了地方政府的干预动机,有效缓解了地方关系承销的“利益冲突”效应;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改革对地方关系承销净效应无显著影响.此外,地方关系承销城投债多发于地方市场化程度较高、财税收入对城投债本金覆盖率较低的地区.为监管当局提高承销商独立性、加快地方政府债务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09,(7):M0001-M0001
2月1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委员长会议听取了关于《国务院关于安排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报告》有关情况的汇报。  相似文献   

15.
市政收益债券: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不断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也是影响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必须及早从体制和机制上扭转债务规模不断扩张的趋势 ,将债务风险锁定在可控范围内。为此 ,要根据经常性债务与建设性债务分类治理、债务存量和增量分流解决的思路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县乡两级政府债务以经常性债务为主 ,通过调整事权财权、划分支出结构、控制经费开支等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省市两级以建设性债务为主 ,难以通过增收节支方法得以解决 ,必须开辟新的替代性融资渠道 ,其中发行地方市政债券应该也可以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新途径。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债券市场大发展的时期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市政建设的客观需要 ,应该积极探索发展地方债券。收益债券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债务负担 ,且由于其特殊性 ,存在以某种变通方式突破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 ,应该从收益债券起步、以企业债券为突破口 ,循序渐进发展地方债券 ,为分流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快地方市政建设提供规范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影子银行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政府融资平台债券、信托融资、委托贷款、违规集资等影子银行业务的现状,并从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中潜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明确影子银行监管职责、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设立资产证券化融资渠道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3月27日.新疆30亿元地方债券招标完毕.获得2倍于标的的热捧。该债券4月3日起上市交易。紧随其后的是安徽.40亿地方债于3月31日招标.截至3月26日.已有20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地方债份额。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国务院于2009年3月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冻结16年的地方政府债券又开始破冰启动。这一举措对于缓解财政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国债已经逐渐的成为弥补我国财政赤字重要的手段,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债券信用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债券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风险的累积,对于我国国债政策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针对政府债券的研究背景、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概况以及风险的防范构建思路进行实际的研究,并设计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模型,经过实证分析,实现我国债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到期时间对债券价值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券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假定在整个流通期间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保持不变,则债券的价值主要受到期时间的影响。对于平息债券而言,债券到期时间对于债券价值的总影响表现为:溢价发行债券,其价值随债券到期时间的临近而减少;折价发行债券,其价值随债券到期时间的临近而增加;平价发行债券,其价值不随债券到期时间的临近而变化,始终等于面值。但在两个付息日之间,不管是采用溢价发行、折价发行的债券,还是平价发行的债券,其价值都是曲线上升的,然后随着本期利息的支付;其价值骤然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