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专利权因国家授权而取得,这决定了专利行政案件有着与一般行政案件不同的法律特征。因被告对象的不同,专利行政案件可作多种分类。专利行政案件司法审查主体为普通法院,审查内容为专利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审查标准体现在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审查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将我国专利无效诉讼程序定性为准司法救济程序面临着实践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食品大规模侵权不同于一般侵权,鉴于食品侵权的受害者常常陷于索赔难的境地,而侵权责任法以及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的实现仍面临很多障碍,目前食品安全领域大规模侵权的法律救济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尤其在立法层面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对食品大规模侵权的现状及损害救济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考量,提出了建立涵盖实体法救济、诉讼救济以及社会化救济的多视角和多元化损害救济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些学者从我国确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建议制定专门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制度。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确认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而对已经形成的环境公益侵权事件中被害人权益救济问题,则鲜有人关注。对环境公益诉讼中被害人权益进行救济,可以为环境侵权事件中的被害人找到一条司法救济的途径,从而为我国立法部门制定后续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提供帮助,也可为环保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和执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作为侵权救济主要途径的司法救济对世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在环境侵权司法救济方面已经有着许多成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我国环境侵权司法救济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完善环境侵权的司法救济制度是中国环境法实施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本文着重从法理与社会经济的方面阐述对环境侵权司法救济制度进行完善的可行性,从立法与司法实践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规制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诉权的法律救济制度相比,我国有关法律还很不完备,难以承担起有效惩处滥用诉权,同时保障合法诉权的重任。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关立法和司法经验,运用《反垄断法》加大对滥用诉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对以侵权诉讼相威胁的行为规定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律规定,公务员重大行政过错(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侵权主要由国家承担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公务员基本上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不仅使得被侵权人难以寻求有效的救济途径,不利于保护国家利益,也不符合行政法实现公平的价值取向。设置公务员重大行政过错的侵权赔偿责任制度能有效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防止公务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充分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王慜婧 《科技信息》2007,(17):131-132
环境侵权现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产生,如何对其进行救济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其中建立完善的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体系对于法律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救济制度的研究中,环境侵权责任性质决定了承担责任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助于责任的理清和归责。本文先界定环境侵权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侵权主体的不同将环境侵权的责任分为民事与行政责任两部分,着重论述行政侵权责任的性质,通过国家赔偿责任性质的追溯及论证,说明环境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发端于民事责任,又与民事责任有所不同。环境侵权责任应包括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分为五大类:专利保护、商标保护、行政保护、商业秘密保护、新药保护。从中药的技术特征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效力的等级来看,专利保护应当是首选,但在实践中专利保护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中药专利保护受阻的原因主要有:中国企业和个人到国外申请中药专利的很少、中药创造性低、中药专利申请人多为个人、中药专利侵权的司法救济困难。我们应加强中药国内外专利保护意识,提高中药创新意识,并利用中药学中的有效部位理论解决中药专利侵权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村民自治权的法律救济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村民自治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有赖于对村民自治权的法律救济。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农村的实际情况,当村民自治权遭受侵害时,广大村民可以通过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诸多救济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些法律救济的方式中,行政救济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司法救济则是最具法律效力的救济方式,调解、仲裁等救济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东莞科技》2004,(1):44-44
一、专利侵权的行政救济 (一)调查和处理 1、专利管理机关可以做出如下处罚决定:责令停止制造行为;销毁制造侵权产品的专用设备、模具;不得使用、销售尚未售出的侵权产品;侵权产品难以保存的责令销毁该产品。  相似文献   

11.
当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法律规则设计和具体司法实践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事后救济性的特征,难以从源头上全面预防和化解生态环境损害.究其原因,当前侵权法以损害为中心的诉讼体系和行诉法整体架构设计是关键所在.因此,在生态侵害尚未产生之际,亟须发挥预防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预防性救济功能,与当前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事后救济功能相配合...  相似文献   

12.
分析高校师生的维权意识和权利救济,认为高校师生权利救济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救济渠道过分单一,且师生与高校发生法律纠纷大多难以寻求司法救济,因而有必要厘清高校的法律地位、高校与师生的法律关系,从而实现高校师生权利救济的法治化制度构建,推动我国高校的法治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检察官职务保障权的司法救济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保障检察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纵观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对检察官职务保障权的司法救济制度都作了明确规定。而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检察官的职务保障权,在职务保障权的救济上却存在很大缺陷,突出表现在缺乏司法救济。完善我国检察官职务保障权的司法救济制度,应当首先确定司法救济的原则,并要明文规定检察官享有司法救济权,废除立法中对司法救济权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张鹏飞  孟民强  朱建水 《科技信息》2010,(17):J0275-J0275,J0310
本文阐述了环境纠纷调解制度根植于中国“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从权责配置、组织建设、调解程序、司法救济四个基本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环境纠纷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诸多法定权利频遭侵害,然而,司法救济程序的复杂与低效率使得他们权益救济举步维艰,司法效率的缺失使他们不得不考虑维权的成本和收益,权益受到侵害却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从而也就失去了公正的法律救济。集体行动困境、司法寻租、救济程序的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下委托代理风险的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权益救济缺乏效率和公正。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监督的力度、扩大法律援助及司法改革成为提高农民工权益救济效率,保证公正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律在侦查程序中被害人权利的规定上出现很大的缺陷,表现为许多重要的诉讼权利和权利救济途径的缺失。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传统法律文化的延续、保护被害人权利的观念淡薄、立法上的缺陷和实践中司法资源的短缺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从法制观念的转变、具体制度的构建和司法实践中相关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对侦查程序中的被害人权利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行政垄断的本质是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凭借其行政权力实施了排除、限制、妨碍公平市场竞争的行为。从经济学、法学两个角度分析行政垄断的非正当性,针对目前反行政垄断的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遏制行政垄断行为,需要从完善反行政垄断的法律、健全反行政垄断的执法机构、明确行政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建立司法救济制度的救济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行政主体在实施赋权或授益性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增加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外的条件,从而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被称为添负行政程序。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添负行政程序属于程序瑕疵,与"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规定不得为"的依法行政原则不相符。添负行政程序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推诿转嫁责任的一种手段,并且其与不作为行政行为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当前要解决添负行政程序行为这一问题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但因其具有较强的行政可诉性,故能从建立行政监管纠错机制和完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两方面来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权利救济,以推进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9.
环境侵权公共补偿基金制度是实现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的一种途径,为弥补现行制度对环境侵权案件救济的不足,我国有必要建立该制度。该制度的建立应从设立原则、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等方面作出总则性规定,对基金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基金的筹集和管理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内部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被侵害确实存在,而行政救济途径又有在局限。针对这种情况,文章认为内部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尤为重要,并对司法救济制度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