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干扰素α抗病毒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亚型干扰素α(IFNα2b、IFNα2a、IFNαIb)对JAK-信号转导活化转录因子(STAT)通道中重要信号传导分子STAT1、STAT2、干扰素α受体(IFNAR)、蛋白激酶(PKR)、核糖核酸酶L(RNaseL)表达的影响,研究其抗病毒活性的差别,并评价IFNα抗病毒活性的关键性信号传导分子。方法1000U/ml的不同亚型IFNα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epG2细胞内STAT1、STAT2、IFNAR、PKR、RNase L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STAT1及IFN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PCR的实验结果:(1)IFNα1b处理组IFNAR、STAT1、STAT2 mRNA的表达水平较IFNα2b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α1b、IFNα2b处理组IFNAR、STAT1、STAT2 mRNA水平明显较IFNα2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5.26、15.6、4.67,P值均〈0.05。(2)IFNα1b、IFNα2b、IFNα2a处理后的PKR表达水平相似,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RNaseL表达量极少,无法比较不同处理组间RNase L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性。Western blot实验结果:(1)IFNα1b处理组IFNAR、STAT1蛋白水平较IFNα2b处理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α1b、IFNα2b处理组IFNAR、STAT1蛋白水平较IFNα2a处理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7、20.1,F值均〈0.05。结论IFNα2b、IFNα2a、IFNα1b均可促进JAK—STAT信号通道中STAT1、STAT2、IFNAR mRNA及蛋白表达,IFNα1b和IFNα2b作用较强,IFNα2a作用较弱。初步表明,IFNα1b、IFNα2b的抗病毒活性较IFNα2a强,IFNAR、STAT1、STAT2可作为评价IFNα抗病毒活性的关键性指标,而PKR、RNaseL能否作为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2.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表达水平与干扰素α抗病毒疗效的关系.30例慢性乙肝患者均给予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6个月,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所有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表达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应答组和无应答组在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水平对干扰素疗效影响较大.抗病毒疗效与机体内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干扰素疗效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是长期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全球约有3.5亿人血清中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我国的感染情况严重,携带率占总人口的10%以上。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依然是干扰素(IFN)结合核苷类药物,虽然患者对重组IFN的应答率有所增加,但还是不能令人满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IFN治疗出现应答差异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检测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抗病毒IFN-α的能力,并分析α干扰素治疗前后不同应答者的α干扰素受体1(IFNAR1)的表达,试图从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探讨出现差异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对各种病毒性肝炎及相关肝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是疾病复发以及长期应用的失效构成了干扰素治疗的最大缺陷。干扰素抗性具有多种机制,如干扰素α/β(interferon α/β,IFNα/β)受体表达的下降、抗干扰素抗体的产生、病毒蛋白的干扰等。在肝炎和肝癌患者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IFN)是担负防御病毒感染的细胞分裂素类,其中的 IFN-α或 IFN-β,具有最强的直接的抗病毒作用。与病毒感染有关的患者体内 IFN-α/β受体的病理变化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的末梢血液中单核细胞(PBMC)内 IFN-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Ⅰ型干扰素受体之一IFNAR1启动子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干扰素(IFN)α抗HCV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治疗,根据抗病毒疗效将73例患者分为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并对其IFNAR1启动子基因进行扩增及测序。结果 73例患者中应答组47例,无应答组26例,在-568、-408、-77、-3位点发现基因多态性,共10种基因单体型,其中单体型-568C/-408C/-77(GT)5/-3C和-568C/-408T/-77(GT)5/-3T出现频率最高。非-568C/-408C/-77(GT)5/-3C者的抗病毒应答率77.1%高于-568C/-408C/-77(GT)5/-3C者52.6%,(χ2=4.773,P=0.029),-568C/-408T/-77(GT)5/-3T者的抗病毒应答率90.9%高于非-568C/-408T/-77(GT)5/-3T者59.7%,(χ2=3.92,P=0.048)。结论 CHC患者IFNAR1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IFNα抗HCV治疗应答。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的发现及应用是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里程碑,“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科学发现象干扰素这样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引自2007年美国肝病年会宣传手册)。干扰素作用广泛,具有其抗病毒、抗增殖、抗肘瘤以及免疫调节活性。根据其受体不同可将干扰素分为I型(α和β)和Ⅱ型(γ),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是干扰素α。1995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研制威功,其优越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给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重大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α-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及受体水平及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Ⅰ型干扰素受体,并观察α-干扰素疗效,以探讨α-干扰素与病毒复制消长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ELISA)法检测22例CH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及受体(IL-6,IL-2,TNF-α,IL-8,sIL-2R)水平,并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法(SABC)检测α-干扰素治疗前患者PBMCs中IFN-α/β受体表达.结果:治疗应答者血清IL-6,sIL-2R水平下降明显,而IL-2水平则明显上升.22例CHB患者中,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者7例,其中IFN-α/β受体高表达者6例,占85.71%;干扰素治疗无应答者11者,其中IFN-α/β受体高表达者3例,占27.27%.两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部分应答者4例,IFN-α/β受体高表达者2例.结论: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其疗效与细胞膜上IFN-α/β受体表达水平和血清细胞因子的调节密切相关.应重视对IFN-α/β受体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及受体水平的监测,以提高α-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陈士俊 《山东医药》1999,39(24):38-39
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目的是持久清除血液中的病毒复制标志物。但是IFNα治疗后的HBsAg转阴率低,而HBsAg的清除表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的结束。因此,当前抗病毒治疗的终点只能抑制HBV复制而缓解炎症活动,对病毒复制模板无作用,停药后可再度复制,对整合病毒无作用,较难清除HBsAg。1 干扰素抗病毒的机理IFNα的抗病毒作用包括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两个方面。其一,IFNα抗病毒活性,IFNα与效应细胞膜上IFNα受体结合,通过IFNα受体将信号转导至细胞内,激…  相似文献   

10.
正干扰素作用于干扰素受体,通过信号途径的激活,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临床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可分为α型、β型和γ型,在体内分别由白细胞、层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1干扰素与信号通路1.1干扰素琢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JAK-STAT信号通路是一条由白介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刺激的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α治疗肝细胞癌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IFN)是多功能的细胞因子,有抑制增殖、抗病毒、抑制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的作用。IFN家族包括α、β、γ三大类,目前在肝病和肿瘤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是IFN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于丽君  陈士俊  张立新 《肝脏》2007,12(3):192-193
为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患者干扰素α/β受体的表达,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65例慢性肝病患者的干扰素α/β受体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Ⅰ型干扰素受体1(IFNAR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和IFN-α治疗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IFN-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采用重组IFN-α2b 500万U,隔天肌内注射,疗程48周,观察应答情况,对入选患者的IFNAR1基因启动子区进行测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完全应答22例,部分应答8例,无应答31例.IFNAR1基因启动子区一408C/T、-3C/T、-77GT双核苷酸重复序列[-77(GT),]存在基因多态性,这三个位点基因多态性存在连锁,形成-408C/-77(GT)5/-3C等基因单体型.IFNAR1启动子区基因型为-408C/-77(GT)5/-3C及-408C/-77(GT)5/-3C的,基因型为-408C/-77(GT)5/-3C和非-408C/-77(GT)5/-3C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IFN-α的应答率为61.0%,高于基因型为非-408C/-77(GT)5/-3C,非-408C/-77(GT)5/-3C患者的25.0%(X2=6.961,P=0.008).结论 IFNAR1启动子基因型为-408C/-77(GT)5/-3C及-408C/-77(GT)5/-3C的,-408C/-77(GT)5/-3C和非-408C/-77(GT)5/-3C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IFN-α治疗应答较好,IFNAR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干扰素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福奎  贾继东 《肝脏》2004,9(3):201-202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有20多年历史,虽然需要注射给药,不如拉米夫定等核苷/核苷酸类似物口服方便,并常见一些不良反应,但由于其疗程确定,不会引起病毒变异耐药,显效后疗效持久,所以仍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多项试验证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较普通干扰素显著提高,有研究表明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干扰素α-1b及联合拉米夫定、胸腺肽、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四组,采用干扰素α-1b及干扰素α-1b分别联合拉米夫定、胸腺肽、苦参素抗病毒治疗,随访至18个月,观察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BV DNA变化情况。结果四组病例肝功能均恢复较好,18个月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5%、45.5%、50%和75%,HBeAg阴转率分别为40.5%、40.9%、60%和62.5%,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0%、31.8%、45.0%和45.8%。结论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后疗效有一定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前α-干扰素已被应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α-干扰素除有抗病毒作用外还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但目前尚未能完全阐明其作用机制.此文就α-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胸腺素α1(Tα1,商品名日达仙)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间接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可以促进T细胞的成熟,增加抗原或有丝分裂原致敏T细胞分泌α-干扰素、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提高IL-2高亲和力受体的数目.临床上Tα1能明显提高抗病毒疗效,应答者明显提高.我们应用Tα1治疗各型重型肝炎患者,观察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sgp130的动态改变,以揭示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β受体启动子-40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IFN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基因测序法检测21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轻度38例、中度102例、重度70例)的IFN-α/β受体基因启动子-408位点的SNP。对210例中既往未用过IFN治疗的80例CHB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or 2b(Peg-IFN-α-2a/2b)治疗48周。比较SNP与Peg-IFN疗效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中,IFN治疗持久应答(SR)33例(41.3%),非持久应答(NSR)47例(58.7%)。IFN-α/β受体启动子-408位点CT基因型患者干扰素治疗SR为65%(13/20),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干扰素治疗SR 29.5%(13/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166,P=0.007)。干扰素治疗SR组IFN-α/β-408位点等位基因C、T的频率与NSR组的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FN-α/β受体启动子-408为CT杂合基因型的CHB患者可能对Pec-IFN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IFN)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较为有效的药物,不仅具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而且还可通过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现就其作用机理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作一综述。 1 IFN抗病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人类IFN可分为IFN-α、IFN-β和IFN-γ三种类型,前二者共同使用一类受体,又称为Ⅰ型IFN,  相似文献   

20.
1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对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治疗均以干扰素为首选药物,干扰素分α、β、γ三大类,其抗病毒作用α、β较好,γ最差。常用的α干扰素分α1,α2……(即αD、αA……),虽然α1又分为1a、1b、1c,且α2也可分为2a、2b、2c,但常用者为2b及1b,不管哪一种亚型,其治疗效果均较接近。从比活性方面分析,人工合成的组合干扰素活性最高,但按产生抗体的程度和疗效来看,最好的是天然α干扰素(纯度在98%以上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