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通过表面标志分选法富集乳腺癌干细胞,并初步鉴定其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术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分选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并进行干细胞比例分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比较分选获得的细胞和对照细胞的干性和分化标记物Oct-4、SOX-2、CK-18和α-SMA的表达状态。结果:分选获得的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阳性比例达90%以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D44+CD24-/low细胞亚群比non-CD44+CD24-/low细胞亚群高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低表达分化因子CK-18、α-SMA;体外实验表明,CD44+CD24-/low细胞亚群具有更强的成球生长能力,并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结论:CD44+CD24-/low表面标记物分选的方法可以富集高纯度的乳腺癌干细胞,且呈现干性因子Oct-4和SOX-2高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miR-429在乳腺癌干性维持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探索miR-429对乳腺癌干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法用于培养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得到的CD44~+CD24~-表型乳腺癌细胞系干细胞MCF-7-S、SKBR3-S、MDA-MB-231-S及乳腺正常上皮干细胞MCF-10A-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用于检测miR-429在上述4株干细胞中的表达。将包含miR-429的重组慢病毒质粒及其阴性对照空载体质粒vector分别以病毒:细胞数量为15:1的比例感染MDA-MB-231细胞,经2.0μg/m L嘌呤霉素筛选,成功构建稳定表达miR-429或vector的MDA-MB-231细胞,经流式分选出上述两株稳转细胞株的CD44~+CD24~-表型干细胞MDA-MB-231-Svector和MDA-MB-231-SmiR-429。无血清悬浮培养后,镜下观察过表达miR-429对肿瘤球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429对CD44~+CD24~-表型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429对乳腺癌干细胞干性相关因子ALDH1、SOX2和Bmi1蛋白表达的影响,将MDA-MB-231-Svector和MDA-MB-231-SmiR-429干细胞分别注射到BALB/c裸鼠右侧胸壁第二对乳腺脂肪垫中,构建乳腺癌干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过表达miR-429对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与MCF-10A-S相比,miR-429在MCF-7-S、SKBR3-S和MDA-MB-231-S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异常降低,其中,miR-429在MDA-MB-231-S细胞中表达最低(P0.05)。与MDA-MB-231-Svector细胞相比,经流式分选后的CD44~+CD24~-表型MDA-MB-231-SmiR-429干细胞形成的肿瘤球的大小和数量、分选时CD44~+CD24~-表型细胞亚群的比例、ALDH1、SOX2和Bmi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裸鼠体内成瘤的体积和重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429可降低乳腺癌干细胞的干性和体内成瘤能力,其可能是抑制乳腺癌转移和耐药的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3.
背景:肝癌肿瘤干细胞被认为肝癌增值、侵袭、浸润的关键细胞。目的:研究人肝癌Hep G2细胞系CD44+细胞的分化、增值及小鼠模型致瘤性等生物学特性。方法:磁珠分选Hep G2细胞系中的CD44+和CD44-细胞亚群;微球形成实验检测两亚群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增殖能力;移植种瘤实验检测两亚群细胞致瘤性和恶性程度的差异。结果及结论:微球形成实验表明CD44+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移植瘤致瘤性实验表明CD44+的致瘤率高,恶性程度高。提示HEPG2细胞系中存在具有增殖、多向分化与体内致瘤能力的CD44+细胞,CD44+细胞是符合肿瘤干细胞定义的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研究长非编码RNA Z38对BT549细胞中多能因子表达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进行Z38与CD44+CD24–/low亚群细胞相关性分析,并利用慢病毒Z38-sh RNA感染BT549细胞以干扰Z38表达,通过RT-q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多能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显示,Z38表达水平与CD44+CD24–/low亚群细胞比例存在差异性,以BT549细胞Z38表达水平和CD44+CD24–/low比例相对较高,干扰BT549细胞Z38表达水平后,CD44+CD24–/low比例下降,NANOG和SOX2 m RNA和蛋白质水平皆被下调,而OCT4 m RNA和蛋白质水平无明显变化。干扰Z38影响BT549多能因子的表达,尤其可下调与乳腺癌干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的NANOG和SOX2基因表达,提示它可能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44+CD24-/low与ALDH1+都是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low细胞与ALDH1+细胞具有很多相同的性质,但又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该文主要就CD44+CD24-/low与ALDH1+之间的相同点、两者在乳腺癌干细胞特性方面的差异及其与乳腺癌基因亚型、预后、转移和耐药之间的不同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DA-MB-231细胞经无血清培养富集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观察再成球、集落形成及CD44+CD24-/low、CXCR4表达。方法:将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进行微球体培养,取培养第7-9天的微球体,判断干细胞富集的程度;比较不同细胞浓度对癌球细胞成球率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CD44+CD24-/low含量;Western blot法分析CXCR4蛋白表达;单个癌球细胞再成球能力;观察癌球与贴壁细胞集落形成。结果:1).在含20 ng/m L EGF,10 ng/m L b FGF,2%b27无血清培养基中可培养三阴性乳腺癌癌球,1×104/m L、2×104/m L、3×104/m L、4×104/m L、5×104/m L细胞浓度癌球细胞成球率分别为(5.61±0.02)%、(3.23±0.54)%、(2.28±0.48)%、(1.05±0.13)%、(0.91±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贴壁MDA-MB-231细胞与癌球细胞CD44+CD24-/low含量分别为(38.54±2.00)%VS(66.35±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癌球细胞CXCR4蛋白表达高于贴壁MDA-MB-231细胞,灰度扫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单个癌球细胞具有再成球能力。5).软琼脂糖集落形成能力癌球需200个细胞即可见集落形成,而贴壁细胞需1 000个MDA-MB-231细胞。结论:1.通过无血清培养可以富集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低细胞密度有利于癌球形成。2.癌球中CD44+CD24-/low含量高于贴壁MDA-MB-231细胞。3.CXCR4在癌球中表达高于贴壁MDA-MB-231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胃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v6、PSCA和Oct-4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1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门诊治疗的70例患有其他胃部良性、恶性疾病患者,比较胃癌患者与其他胃部良性、恶性疾病患者CD133、CD44v6、PSCA和Oct-4的表达阳性率;比较癌干细胞标记物CD133、CD44v6、PSCA和Oct-4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特征之间以及淋巴结状态的关系。表达阳性率,癌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特征之间比较采用c2检验。结果胃癌组CD133、CD44v6、PSCA、Oct-4阳性率分别为64.71%、68.63%、66.67%、60.78%,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腺瘤比较表达阳性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值分别为31.583、33.475、30.171、28.751,P值均为0.000)。中+低分化CD133、CD44v6、PSCA和Oct-4阳性率分别为55.56%、55.56%、55.56%和58.33%,高于高分化的26.67%、33.33%、26.67%和33.33%(c2值分别为3.547、2.092、3.547、2.648,P值分别为0.069、0.142、0.069、0.104);浸润深度T3~T4 CD133、CD44v6、PSCA和Oct-4阳性率分别为52.94%、70.59%、58.82%和64.71%,高于T1~T2 CD133、CD44v6、PSCA和Oct-4阳性率23.53%、41.18%、23.53%和35.29%(c2值分别为3.997、4.113、5.667、3.960,P值分别为0.041、0.032、0.014、0.046);肿块最大径≥5 cm CD133、CD44v6、PSCA和Oct-4阳性率分别为48.57%、57.14%、45.71%和48.57%,高于<5cm CD133、CD44v6、PSCA和Oct-4阳性率18.75%、25.00%、12.50%和18.75%(c2值分别为4.097、4.554、5.304、4.097,P值分别为0.037、0.024、0.019、0.037)。转移灶CD133、CD44v6、PSCA和Oct-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0%、50.00%、46.15%和53.85%,原发灶CD133、CD44v6、PSCA和Oct-4的表达阳性率64.00%、48.00%、40.00%和5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分别为1.018、0.020、0.197和0.017,P值分别为0.376、0.894、0.769和0.913)。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v6、PSCA和Oct-4表达,在胃癌的临床诊断中作为分子标记使用,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肿块最大径有关,但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无关,对胃癌的发病情况有指示作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SCs)向雪旺细胞的诱导分化,为神经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方法:取SD大鼠项背处的皮下脂肪,分离出脂肪干细胞并培养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标记CD29,CD34,CD44,CD45,CD90,以评价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b-FGF和forskolin等诱导脂肪干细胞向雪旺细胞分化,光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雪旺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100、P75和GFAP的表达;PCR检测诱导前后雪旺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100、P75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鼠脂肪干细胞CD29、CB90表达呈阳性,而CD34、CD44和CD45表达呈阴性,具有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脂肪干细胞经过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光镜下发现诱导的细胞形态与雪旺细胞相似;免疫荧光染色S100、P75和GFAP阳性;RT-PCR结果显示诱导的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和P75表达上调。结论:脂肪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雪旺细胞,其表型和分子特征与雪旺细胞相似,诱导分化的脂肪干细胞是一种理想的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吴海歌  吴晨  姚子昂  高晨慧  李倩 《生命科学》2014,(10):1067-1072
肿瘤干细胞是指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具有干细胞特性,即能够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的一类细胞群。随着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乳腺癌干细胞成为当今科研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了解如何分选乳腺癌干细胞及如何维持其"干性"对治疗及预防乳腺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主要从乳腺癌干细胞分选、相关信号通路、上皮-间充质转换(EMT)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该文观察了雷公藤内酯醇阳离子聚合物(TPL-PEI-Cy D)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采用CCK-8测定TPL-PEI-Cy D、雷公藤内酯醇(TPL)对HL-7702细胞的毒性,用TGF-β1孵育培养MCF-7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CD_(44)~+CD_(24)~–标志的细胞比例;免疫磁珠法分选其中CD_(44)~+CD_(24)~–细胞群;TPL-PEI-Cy D作用于MCF-7干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CD_(44)~+CD_(24)~–细胞比例的变化。雷公藤内酯醇在接入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后,对肝细胞的毒性较雷公藤内酯醇单体显著降低(P0.05),用TGF-β1培养能富集高比例的乳腺癌干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法从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TPL-PEI-Cy D较TPL更高效地抑制MCF-7干细胞后中CD_(44)~+CD_(24)~–细胞的比例(P0.05)。结果说明,TPL-PEI-Cy D的肝细胞毒性降低且能高效地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性能,有望开发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新制剂。  相似文献   

11.
胶质细胞瘤(GBM)是人类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并且是人类癌症中最致命的肿瘤之一。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胶质瘤细胞的异质性和耐药性一定程度上归因于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存在。该研究通过对胶质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分选纯化、单克隆法成功建立A2B5+/CD133–胶质瘤细胞株SHG-ZW,再干细胞逆转培养成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株SHG-ZWs。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HG-ZWs显示,其高表达干性标记物A2B5、nestin、Sox2等,不表达CD133;体外二次球体形成表明,SHG-ZWs可以在体外进行自我更新,不断增殖;诱导分化后行免疫荧光,检测到SHG-ZWs可向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显示,SHG-ZWs具有成瘤性。该研究表明,可通过分选纯化、单克隆法从实体肿瘤中建立稳定传代的A2B5+/CD133–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株,为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的研究、人源GBM肿瘤组织原代培养以及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的靶向性治疗提供细胞工具。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非贴壁微球体无血清培养法,体外构建并鉴定了T-淋巴细胞瘤干细胞。采用细胞球悬浮培养方法富集T-淋巴细胞肿瘤干细胞,利用抑制分化作用的抑制剂CHIR99021和PD173074(2i)进行肿瘤干细胞的筛选,采用RT-PCR法检测Sox2、Oct4、Nanog、Klf4、Bmi1、C-Myc干细胞特征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验证Oct4蛋白水平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CD44抗体表达情况,用PI检测细胞周期,用CFSE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并将富集的T-淋巴细胞肿瘤干细胞进行裸鼠异体移植实验。在细胞球悬浮培养法基础上,利用具有抑制分化作用的抑制剂CHIR99021和PD173074,成功富集出Hut-102干细胞球。经RT-PCR鉴定,Hut-102干细胞球的其干细胞特征基因Sox2、Oct4、Nanog、Klf4、Bmi1、C-Myc表达均显著性高于Hut-102细胞并且高表达Oct4蛋白;经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CD44抗体表达,有74.20%的Hut-102干细胞球表现为CD34+,有90.82%的Hut-102干细胞球表现为CD44+,证明抑制分化药物应用于细胞球悬浮培养方法中,能够有效富集出具有CD34+CD44+表型特征的Hut-102干细胞球;用PI检测细胞周期,富集的Hut-102干细胞球中处于G1/G0期的细胞为64%,处于S期的细胞为30.56%,表明该细胞暂不增殖或处于休止状态;用CFSE检测到富集的Hut-102干细胞球分化增殖能力显著高于Hut-102细胞。在NON/SCID裸鼠中,分别移植Hut-102细胞球和Hut-102细胞,结果显示,前者检测到67.74%±5.32%的淋巴细胞表达Hut-102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3),而后者的裸鼠中未检测到,说明Hut102细胞球在NON/SCID裸鼠体内表现了T-淋巴细胞肿瘤干细胞特点和移植能力。首次在传统的非黏连微球体无血清培养法中加入两种抑制剂(CHIR99021和PD173074),富集出大量的微球体,通过干细胞特征鉴定及裸鼠移植实验,证明Hut-102细胞球具有T-淋巴细胞肿瘤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选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CD166+细胞,并验证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15例非小细胞癌组织标本以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组织中CD166+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对CD166+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对比CD166+细胞和CD166-细胞的成球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将CD166+细胞和CD166-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比较其体内肿瘤形成能力。结果:在15例临床样本中均检测到CD166+细胞,CD166阳性表达率最高为12.1%,最低为0.3%。CD166的高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肿瘤转移、以及肿瘤分型密切相关(P均0.05)。CD166+细胞的成球形成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显著的高于CD166-细胞,且CD166+细胞在裸鼠体内肿瘤形成能力显著高于CD166-细胞(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CD166+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CD16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D133不同亚群大肠癌细胞HT-29的miR-429表达情况,探讨miR-429及CD133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法(FACS)分选出CD133不同亚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两组细胞miR-429的表达,合成miR-429寡核苷酸和阴性对照miRNA并分别转染CD133+和CD133-两个亚群细胞。再将细胞种植于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构建移植瘤模型,不同时间测量肿瘤体积和重量,RT-PCR及蛋白质印迹检测CD133+和CD133-两组肿瘤CD133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血清检出CD133+细胞为67.9%,miR-429的表达量是CD133+细胞的(1.83±0.91)倍(P0.05),CD133+比例与miR-429表达呈负相关(r=0.591,P0.05);miR-429+/CD133+组的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miR-429+/CD133+组成瘤时间较对照组晚约2周,但miR-429+/CD133+组的移植瘤CD133表达量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429可能作为CD133的负性调控因子,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miR-429与CD133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因子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纳入本次研究,另选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导管原位癌患者30例,小叶增生患者20例及导管单纯增生患者20例的组织提取标本进行对照,分析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和不同病变类型中的表达,并分析CD44~+/CD24~-细胞在癌症免疫分型中的表达以及CD44~+/CD24~-细胞与乳腺浸润导管癌相关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内的CD44阳性率为52.50%,CD24的阳性率为57.50%,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1.25%和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4及CD24在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导管癌中的阳性率高于小叶增生和导管单纯增生,导管原位癌的阳性率高于乳腺浸润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CD44在乳腺浸润导管癌不同分化类型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在乳腺浸润导管癌不同分化类型中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CD44~+/CD24~-细胞在不同癌症免疫分型以及不同分化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CD24~-细胞与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之间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内存在较高的阳性率,且CD44~+/CD24~-在乳腺原位癌及低分化的乳腺癌组织内具有更高的阳性率,临床上可尝试通过监测CD44~+/CD24~-的阳性表达情况评价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喉癌细胞系Hep-2中CD133的表达;比较CD133~+细胞、未分选细胞、CD133~-细胞的体外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探讨喉癌肝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的抵抗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在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CD133阳性肿瘤细胞;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分选所得各细胞亚群细胞以及未分选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将CD133阳性肿瘤细胞和CD133阴性肿瘤细胞以一定的数量级注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腹部皮下,比较其成瘤差异性;此外,使用DDP干预分选所得各细胞亚群细胞,检测比较CD133阳性肿瘤细胞和CD133阴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与体内成瘤能力。结果:流式细胞仪示CD133在Hep-2细胞系中呈微量恒定表达,表达概率为40.12±1.32%;CD133阳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显著强于CD133阴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且其克隆形成能力也强于CD133阴性肿瘤细胞;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CD133阳性肿瘤细胞较CD133阴性细胞、未分选细胞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具有更强的成瘤性(P0.05);在DDP的干预下,相对于CD133阴性肿瘤细胞,CD133阳性肿瘤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结论:喉癌Hep-2细胞系中,CD133阳性癌细胞具有强的体外增殖能力、体内成瘤能力且对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抵抗性,可作为喉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Sprague Dawley(SD)大鼠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NM-MSCs)的获取、分离、培养方法,初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SD大鼠鼻黏膜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NM-MSCs,光镜下细胞形态学观察,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标记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再诱导其向骨组织及脂肪组织方向分化,最后对其进行细胞周期检测及分析。结果分离培养的NM-MSCs光镜下以梭形与多角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且生长旺盛;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M-MSCs同时表达STRO-1和Nestin;第4代NM-MSCs不表达CD19、CD31、CD34、CD45及HLADR细胞表面标记物,但表达CD90、CD105基质细胞标记物;NM-MSCs经成骨、成脂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NM-MSCs符合干细胞生长的特性。结论 SD大鼠NM-MSCs组织块贴壁法获取容易,操作简单,且可大量扩增用于细胞实验研究,经体外诱导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SD大鼠鼻黏膜组织块贴壁法为组织细胞工程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25,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和CD44+细胞的Oct4、CD133、CD44和GAPDH的m RNA表达;检测和比较CD44-和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CD44+细胞用阿霉素或β-catenin抑制剂LF3进行处理,分别使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一步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B检测β-catenin和TCF-4的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成功分离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细胞高表达Oct4、CD133和CD44 m RNA,CD44-细胞弱表达Oct4m RNA,不表达CD133和CD44 m RNA;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示显著强于CD44-细胞(P<0.05)。阿霉素显著降低了CD44+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P<0.05),显著提高了CD44+细胞的凋亡率(P<0.05);阿霉素显著降低了CD44+细胞β-catenin和TCF-4的蛋白表达(P<0.05),LF3对β-catenin和TCF-4蛋白表达的影响与阿霉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霉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5-FU富集人白血病细胞系KG-1a中肿瘤干细胞样亚群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利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从人白血病细胞系KG-1a中富集肿瘤干细胞样亚群细胞.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确定5-Fu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KG-1a细胞经5-FU药物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存活细胞群中CD34+CD38-亚群细胞比例;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内的核酸组成;RT-PCR半定量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mRNA的表达;半固体培养观察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显示,50 μg/ml 5-FU作用KG-1a细胞4天后,CD34+CD38-亚群细胞比例提高10倍以上;吖啶橙染色可见大部分细胞核酸以发出绿色荧光的DNA为主,RNA含量低;此类细胞高表达ABCG2 mRNA水平;而药物处理后细胞集落形成数量较未处理细胞明显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5-FU能够杀死增殖期细胞的性质,成功建立体外药物筛选富集人白血病细胞系KG-1a中肿瘤干细胞样亚群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儿童腘窝囊肿液中分离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um-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进行体外培养,鉴定其干细胞特性。本实验采用抽取囊肿液、细胞贴壁培养法从腘窝囊肿患儿的囊肿液中分离出滑膜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绘制及周期的分析,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标志物。实验结果显示可采取本方法稳定地从儿童腘窝囊肿液中获取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外观梭型状,体外成指数生长,高表达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CD105),表达胚胎间质细胞标记物波形蛋白(vimentin)和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经定向诱导培养基培养,可分化为骨,软骨和脂肪细胞,我们可以确定所分离出的细胞即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本研究证明可从儿童腘窝囊肿液中获取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有价值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