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北京长安复线隧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法,对该地区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的地表沉降和实测的基本吻合,验证了所选取的土体本构关系和采用的边界条件的正确性,同时证明该数值模拟方法具有很大的可信度。研究结果为浅埋暗挖引起地表沉降的相关因素分析打好基础,为采用更有效的工程措施控制地表沉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输煤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针对某电厂地下输煤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随埋深增大而减小;现场观测结果和数值模拟显示的地表沉降规律基本一致,地表最大沉降均在拱顶正上方地表处,且数值模拟均比现场观测的地表最大沉降小,衬砌对于地表沉降的控制起到很明显的作用。对于地下输煤隧道,只要选择合适的埋深和适当的衬砌,地表沉降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土压平衡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岩土体产生的扰动会引起地表下沉变形,从而对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设施等构成威胁.以广州地铁三号线某隧道工程为例,采用FLAC3D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讨论了隧道横、纵向沉降分布规律,并结合实际施工过程分析了产生沉降的原因,对隧道工程信息化施工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某浅埋暗挖隧道为例,应用Midas GTS软件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机理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地表沉降发展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御解决措施,确保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开挖工法的选择对控制浅埋地铁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地铁14号线某地铁站区间为依托,运用工程实际参数,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对地铁区间开挖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比对地表沉降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明确数值模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进而对台阶法、核心土法、导坑法3种方法进行模拟,通过对施工完成后地表测点的沉降数据、变形曲线的对比分析,明确不同开挖工法对地表沉降影响的差异,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青岛地铁三号线为研究对象,针对YK16+382断面,采用现场监控量测的手段,分析了该断面的地层变形特征。并通过Flac3D对该监测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地表沉降、拱顶沉降以及净空收敛的变化规律。最后将现场监控量测和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了该区间隧道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及净空收敛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SMW工法型钢起拔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周边土体变形的影响,基于南京某电缆隧道工程SMW工法型钢起拔工程实例,对拔除型钢后的基坑周边土体变形进行了监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将地表沉降及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对不同弹性模量以及拔桩顺序下周边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弹性模量不超过600 MPa时,水泥土弹性模量每增加100 MPa,地表平均累计沉降相应的会减小,减小幅度在16.2%~19.5%,增加弹性模量能有效减少距钢板桩6 m内的地表沉降;不同的拔桩顺序形成的地表沉降差值不超过0.65 mm。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对维护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地铁7号线九龙山—大郊亭区间隧道为背景,运用Peck法对实测断面进行位移反分析,得到区间隧道的沉降槽宽度参数K与最大沉降值S_(max),提出了北京地区类似工程中相应参数的参考值。并通过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对隧道开挖进行分析,研究施工中隧道间距、洞径、隧道布局与施工掌子面距离对Peck公式各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地铁工程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实际隧道开挖过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影响地表沉降的多个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同时对隧道开挖和加固措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论可供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青岛地铁M3号线沿线某砌体结构,本文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分析在地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基础上既有砌体结构的响应规律,给出了该结构在隧道开挖前的差异沉降控制值。此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地铁施工控制和结构变形监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