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由于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已有基础病变,康复治疗中仍有可能再发脑卒中。相关文献显示康复治疗不会增加脑卒中的再发率,相反,还能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有效降低再发率。故对康复科住院再发脑卒中患者仍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探讨脑卒中后坚持系统康复治疗与非系统治疗对脑卒中再发的影响,在住院或门诊患查体中,对资料较全的152例脑卒中患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再发性脑卒中共69例,坚持系统康复治疗与非系统治疗患的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21%,37%。  相似文献   

3.
运动再学习方法用于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姝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26-3127
脑卒中患29例在入院后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和运动再学习(MRP)训练,并与同期病情相似的28例未进行康复的脑卒中患进行比较。2个月后康复组BI评分和MAS积分均有显提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MRP用于脑卒中偏瘫患,可以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倪朝民  傅佳 《现代康复》1999,3(4):390-39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ADL的影响。方法:采用以Bobath和Brunnstrom方法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传统按摩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进行了临床对照性开究;结果:康复组ADL基本自理的恢复率为64.00%,对照组为23.53%,两组间的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的功能残疾,提高其生存质量,在病后1个月内.BI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患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的基本自理或自理。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脑卒中后坚持系统康复治疗与非系统治疗对脑卒中再发的影响,在住院或门诊患者查体中,对资料较全的15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再发性脑卒中共69例,坚持系统康复治疗与非系统治疗患者的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21%,37%。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偏瘫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或情感障碍,直接影响康复治疗和预后转归。对脑卒中偏瘫患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康复对策使所有患的心理问题均得到明显改善。说明对脑卒中偏瘫患在进行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心理康复,可明显提高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喜荣  张雯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49-164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住院脑卒中患74例,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入院和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显(P<0.001)。结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的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刘春梅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54-2955
目的:分析影响脑卒中发病后产生抑郁的因素。方法:将脑卒中患及其陪护(照料患日常生活的人)分成4组(总数为1048例)。其中423例幸存中的321例患和195例陪护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和12个月时以接受和不接受康复活动分组。390例幸存中的311例患和184名陪护于12个月时仍以是否接受康复活动分组。接受为康复组,不接受为对照组。追踪调查2年。结果:3个月时康复组患出现抑郁少于对照组(差异率0.59),12个月时仍保持差异(差异率0.55);3个月时康复组与对照组的陪护之间没有明显差异,12个月时结果相同。然而12个月时在对照组中,有比康复组患更明显的严重抑郁陪护。结论:脑卒中幸存及其陪护在3个月时普遍存在抑郁,它的几率在以后的1年中没有下降,康复组比对照组抑郁的发生率低,由此可见参加康复活动是降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张琳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68-7769
目的:探讨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脑卒中患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终点结局提供思路和技能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和万方数据库1977-01/2004-08期间有关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的章,中检索词“脑卒中/康复,综合疗法,电刺激,运动疗法”,英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electrical stimulatian,movement therapy”,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和英。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题目中含“个案、经验”等非随机的研究原,排除综述类献,共收集到120篇有关脑卒中康复医学的RCT献,对剩余的献开始查找全,重点引用献15篇。资料提炼:对检索到的关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其中新疗法有:运动再学习法,反复抗阻力练习,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仪器的使用有:Am800型神经网络重建仪及脑卒中康复领域国产计算机软件的运用。综合疗法有: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技术的结合,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的结合,物理疗法和心理康复疗法的结合以及物理疗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等。资料综合: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有了很多新的研究与进展,包括较新的康复疗法以及康复仪器的使用等。这些都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治疗线索和思路,会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的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结论:对脑卒中患的结局来讲,其改善功能状态的手段将不再是代偿与提高,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去解决功能障碍,以新的概念诠释“功能医学”,并应用不断出现的新的康复治疗技术提高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心理调整对中老年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丽珍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01-2301
针对中老年脑卒中患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理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指导家属配合心理调整,纠正不良情绪。经心理调整后。15例中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康复主动性增强,配合其他康复治疗后,身心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的站立平衡与运动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以Bobath技术和Brunstrom方法为主的治疗性锻炼和传统的按摩手法,对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患进行了综合康复治疗和临床观察。治疗后,病程在1个月内的患中.下肢Brunstrom上升到5级以上有72.00%,在1个月~3个月的有77.78%;而病程超过3个月或在6个月以上,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达4级,仍可以康复治疗中获益。结果表明,以站立平衡和运动控制训练为主的治疗性锻炼,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的常见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进行积极、及时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进行积极治疗。治疗1个月后,再次对患进行疗效及功能评定,并制定出患后期所需接受的社区康复治疗方案,以期最终达到功能恢复。发病3个月后进行第三次康复评定,发病6个月后进行第四次评定,以观测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的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再发性脑卒中与低血糖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再发性脑卒中发病与低血糖的相关性,收集1997—05/2002-06门诊住院的76例以低血糖为临床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在发病后24h进行脑CT或MRI检查,并与首次发病结果比较。有新的缺血灶或相关新的临床症状体征。结果低血糖时脑卒中再发率为59%,血糖0.5—3.0mmol/L。其中多发性腔隙性梗死64%,梗死部位以基底核区最高(40%)。提示低血糖是再发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正确处理各种诱发低血糖因素是防治和降低脑卒中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非致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再发风险认知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非致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再发风险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治疗依从性和脑卒中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致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同期的康复治疗,对提高因病致残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突发或再发脑卒中患者药物治疗1周后,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另外选择41例只接受药物治疗,0.5a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Banhel评分指数由46.3分提高到86.9分。而单纯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Banhel评分指数由48.2分提高到67.2分,疗效远低于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益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老年脑卒中康复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陆重琳  袁受涛 《现代康复》2000,4(11):1699-1699
目的 评价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康复的原因。方法 209例不同时期脑卒中患,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学历、对康复要求及康复时间与康复组不同。采用PULESE评分标准评定ADL。结果 康复组治疗前后PULESE评分差异显(P〈0.01)。与对照组比也有显差异。结论 康复治疗可有效恢复老年脑卒中患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同时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0.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老年脑卒中患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进行进食康复训练。观察患体重、吸入性肺炎情况,对比两组住院日。结果 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3.9%。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的患并发症少、体重下降少、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 对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