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基于混凝土的失效机理和统计理论 ,用最弱环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抗压疲劳寿命分布规律 ,并与正态模型进行了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 ,三参数Weibull分布较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更适宜描述混凝土抗压疲劳寿命分布规律 .在三参数Weibull分布置信限研究基础上 ,对要求高可靠度、高置信度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2.
Bootstrap方法在无失效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无失效数据可靠性分析经典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失效数据参数的Bootstrap估计,并对寿命服从Weibull分布和正态分布的两种情形,分别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了随机模拟,所得的结果与工程经验值一致。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大理岩力学性质影响的细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温度下的大理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后大理岩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大幅度降低,阈值温度在100℃左右.采用扫描电镜对各温度下大理岩断口进行扫描并对SEM图像进行了分析,对得到的不同温度下微裂隙的长度、方位角、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细观结构几何参数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布概型:长度在温度20~300℃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450~600℃时服从Weibull分布;方位角在不同温度下服从正态分布;间距在温度20~300℃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450~600℃时服从指数分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波、舒兰和郑州共3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数据分别进行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以及BS分布拟合检验,发现这3组数据都服从两参数BS疲劳寿命分布。针对多个两参数BS分布总体,给出了参数齐性的近似检验方法,就讨论的3组潜伏期数据可以认为其参数是相同的,并得到了刻度参数β与形状参数α的点估计,进而求得了确诊病例在其暴露开始后的14 d和21 d内出现临床症状或检测试剂呈阳性的概率分别达到0.968 412和0.997 324. 与文献相应结果比较后可知,用两参数BS分布来拟合新冠肺炎潜伏期比用Weibull分布与对数正态分布来拟合的优势明显,所分析的结果与当前的“14+7”的防控策略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检验分析的方法入手,在认真研究通常所用的方差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数学建模模型,建立班级考试成绩抽样分布,从简易的分布图形猜测班级考试成绩总体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出发,结合假设检验具体做法,通过分布拟合的χ^2—检验法验证班级成绩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通过检验说明教学过程是否正常,并通过标准差系数法对上述检验结果作了进一步的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6.
增强纤维复合材力学性能指标概率分布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增强纤维复合材(FRP)力学性能指标的概率分布模型,通过收集整理近1 000份FRP材性试验样本,利用3种拟合优度检验方法口(x2检验、K-S检验、A-D检验)分析FRP极限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厚度的概率分布类型,并检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重新定义FRP拉伸强度的标准值,将计算值与现行规范取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极限抗拉强度与弹性模量近似服从Weibull分布;厚度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同时3个指标间呈现一定的弱相关性.采用经验证的Weibull分布函数计算公式可较好估计材性标准值,计算结果较各规范更为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对27个强度为 C30、尺寸为150 mm×150 mm×300 mm 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疲劳寿命试验,推导了利用小样本数据对对数正态分布和三参数 Weibull 分布进行参数估计的方法。基于试验数据,利用相关系数优化法,分别用对数正态分布和三参数 Weibull 分布对混凝土疲劳寿命的概率模型进行拟合,回归得到其分布参数,从而确定了 C30混凝土疲劳寿命概率模型。运用得到的混凝土疲劳寿命模型对算例进行了疲劳可靠度的计算。拟合的结果表明,混凝土疲劳寿命基于这两种概率分布模型都拟合较好,但三参数Weibull 分布拟合精度更高。对混凝土疲劳损伤的研究表明,混凝土结构疲劳累积损伤所对应的可靠度随加载周期大致呈现二次抛物线下降的趋势,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损伤随着加载周期的增加而发展得越来越迅速。  相似文献   

8.
四川桤木人工林林分结构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家财 《武夷科学》2007,23(1):115-119
以光泽四川桤木人工林林5块样地资料为依据,应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分布、分布拟合及光泽四川桤木人工林林胸径及树高分布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适合于拟合及预测该林分结构的分布,并用卡方统计量对5种分布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正态分布和分布描述正态分布的直径及树高分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一份英语试卷是否合理、科学 ,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用其测试学生的考试分数在统计学上要服从正态分布。这样 ,它才具备科学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及难易度。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正态性检验法对两份不同的英语试卷考分进行了正态性检验 ,结果表明 :试卷Ⅰ考分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说明其命题难易适当、较为客观、合理 ;试卷Ⅱ考分的分布呈负偏态、尖峭峰 ,说明其命题较容易 ,且不合理。从而为今后英语教学与测试的改进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线性回归原理来检验产品寿命分布类型和估计特征量的方法及其自动实现寿命试验数据处理的通用计算机程序。此程序所涉及的分布函数有指数分布、双参数威布尔分布、三参数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五种,并具有自动判别最佳分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钢丝绳断丝声发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声发射(AE)技术对钢丝绳断丝进行定量检测研究·通过波形分析确定合适的定时参数,从而将断丝事件表征为单个AE撞击信号,实现了断丝的定量化表示·通过二维图示方法选择特征参量,并根据断丝与非断丝类别的分布特点,采用多段线性分类器,以机器智能方式实现断丝的自动检测与识别·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股簧的成形过程,分析了单股钢丝中心线的空间结构,在现有几何参数基础上计算了钢索分布圆半径、钢丝螺旋倍数和钢丝中心线的轨迹扫描参数。提出了基于特征扫描的多股簧辅助设计方法,通过一个扫描步即可得到多股簧单股钢丝中心线的模型,并给出了基于PROE软件的建模方法。在上述多股簧设计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模型结果,给出了多股簧加载过程中弹簧和钢丝应力应变特性的ABAQUS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了多股簧承载时钢丝的应力应变特性、钢丝截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加载速率对多股簧簧圈振动的影响,弥补了现有多股簧分析和测试手段的不足,为多股簧的生产加工和性能实验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钢丝绳损伤信号的抗混滤波电路,基于小波分析方法,对钢丝绳损伤信号进行了分解,探明了断丝信号的频带分布;通过信号的功率谱分析,确定了抗混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计算了抗混滤波电路的关键参数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阶段钢丝绳无损检测中存在的门限值与概率模型中特征参数的选择问题,提出运用神经元网络技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方案.并研究了神经元网络训练参数集的大小对门限值以及概率模型中特征参数准确性的影响,还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丝电爆过程中的能量沉积直接关系到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为研究电参数对此过程中能量沉积的影响,通过改变电极类型与气隙长度进行丝电爆实验,实验中使用高采样率的示波器采集电压电流波形,并对金属丝沉积能量与制备的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丝电爆电流中存在幅值很高的谐波成分,谐波沉积能量对金属丝总沉积能量有贡献,并能够影响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在两类电极之间,谐波沉积能量占比与总沉积能量在使用平行电极时多于使用同轴电极时,缩短放电气隙能够减少谐波沉积能量占比和总沉积能量.使用平行电极制备的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较小,说明此条件下总沉积能量增多.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镍基合金钨极氩弧焊焊缝中气孔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高速摄像机、光学显微镜获得了气孔在熔池及焊缝中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照片,研究了油污、送丝速度、保护气体和焊接电流等参数对熔池气泡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钨极氩弧焊对镍基合金焊接时,熔池表面有少量的气泡逸出,证明了焊缝金属中气孔源的存在;显微组织观察发现,有未及时逸出的气泡残留其中,但是利用UT,RT探伤手段无法检测出该类缺陷的存在;送丝速度和焊丝油污对焊缝金属中气孔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适当调整其他焊接工艺参数对气孔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避雷线预绞丝端口所产生的电磁损耗是预绞丝端口高温的主要热源,局部高温可能导致避雷线发生损伤.基于避雷线与预绞丝之间接触点的实际分布特征,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预绞丝端口的三维电磁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预绞丝端口的电磁损耗密度分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合稳态温升实验与接触电阻测量实验对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基于该仿真模型,探究了预绞丝端口电磁损耗与钢的相对磁导率和绞线绞合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足够的准确性,误差没有超过8%.预绞丝端口的电磁损耗主要集中于避雷线与预绞丝之间的接触点,各排接触点的电磁损耗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逐步递减.此外,预绞丝端口的电磁损耗与钢的相对磁导率、相邻接触点的轴向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镀锌钢丝干式拉拔工艺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镀锌钢丝干式拉拔时采用不同总压缩率和拉丝模工作锥角度生产的产品力学性能和锌层质量进行试验研究,获得最佳工艺参数:总压缩率应小于52%,拉丝模工作锥角度应使钢丝与模具的实际接触长度大于4.00 mm.  相似文献   

20.
摘要:
基于能量守恒和傅里叶定律,建立了电阻加热和熔池传热对热丝温度分布影响的数学模型;基于叠加原理建立了电阻加热热丝钨极惰性气体(TIG)焊热丝准稳态温度分布的数学解析模型,并验证了其计算结果;讨论了热丝电流密度、送丝速度以及焊丝干伸长等因素对焊丝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可用于热丝加热过程的分析.焊丝电流密度越大,焊丝各位置温度越高;送丝速度越大,焊丝各点的温度越低;焊丝干伸长越大,焊丝端部的预热温度越高.得到了一定条件下焊丝电流密度、送丝速度和焊丝干伸长三者之间的数值匹配关系. 关键词:
电阻热; 熔池传热; 叠加原理; 温度分布; 数学解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 TG 444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