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钒氮合金中氮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蒸馏分离一中和滴定法测定氮的含量,较好地解决了高氮含量的测定难题。  相似文献   

2.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是利用氮代替镍进行合金化的一种合金结构钢,氮的固溶存在是材料具备优良性能的前提。焊接是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工程应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氮是影响其焊接性的主要因素,为了获得与母材性能匹配的焊接接头,必须理解熔焊过程中的氮行为。对熔焊时电弧区、熔池区的氮行为进行了分析,以实现焊缝固溶氮含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太钢生产铁路轮轴钢炼钢过程影响氮含量控制的因素,基于炼钢过程脱氮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制定相应生产工序的控制措施。对实施控氮措施后各工序钢水氮含量的跟踪调查,实现产品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冶炼了氮质量分数为0.02%~1.20%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氮含量对强度、塑性、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可显著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氮质量分数为0.02%~1.20%时,其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关系基本为线性关系,并获得了其关系式。韧性对氮含量十分敏感,在氮质量分数为0.39%~0.78%时,冲击吸收功较高,均保持在380 J;氮含量过高或过低时,韧性都会下降。氮含量对断面收缩率的影响较小,氮质量分数在0.78%以下时均超过了70%;而氮质量分数超过0.78%后,塑性则有所下降。当氮质量分数超过0.60%时,拉伸断口上韧窝尺寸随着氮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减小;GN 12N钢断口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无韧窝区。  相似文献   

5.
八钢110t电炉投产后,实施了电炉加铁水,电炉加直接还原铁,减少精炼时间,加强连铸保护浇注等工艺措施,氮含量的控制水平明显提高,Q 235B的氮含量由平均0.0106%降低到0.0080%以下,SPHC的氮含量由0.0138%降低到0.0070%以下,实现了预期效果。采集了大量的氮含量数据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氮对冷轧薄板抗拉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炼钢》2015,(5)
针对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半钢炼钢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偏高的问题,对转炉冶炼过程钢水氮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规范废钢加入量、减少补吹、采用专用底吹供气模式及冶炼后期采用发泡剂促进脱氮等氮含量控制技术措施。应用效果表明,采用转炉终点氮含量控制技术后,200 t转炉终点钢水平均氮质量分数由18×10-6以上降低到13×10-6以内,实现了氮质量分数小于15×10-6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钢液脱氮理论及一钢自身的工艺特点,本文对一钢厂冶炼车轴钢影响钢液氮含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造成目前车轴钢氮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炉铁水装入工艺发生改变,导致吸氮增多,成品氮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直读光谱仪分析铬不锈钢中氮含量的方法,通过优化试样加工工艺及分析曲线,实现了铬不锈钢中氮的快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分析铬不锈钢中的氮含量,适合炉前的快速生产。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钢低氮钢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BOF—RH—LF—CC流程中各个工序氮含量的变化情况,讨论了控制钢中氮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含钛微合金钢Q355B的生产难点和炼钢工序对氮含量的影响,设计确定钛微合金化成分,并制定冶炼、连铸等关键工艺措施,稳定控制钢中氮含量在0.004%以下,成功开发出含钛微合金钢且实现批量稳定化生产,产品成分、性能等均满足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与电弧炉,平炉、转炉钢中氮含量相当的氮含量和微量钛对20CrMnB钢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中氮含量增加,其淬透性降低。用因子Cβ=3.43N—Ti来表达氮和钛对20CrMnB钢淬透性的综合影响。提出对于平炉.转炉冶炼的低氮20CrMnB钢,可用钛固定钢中氮;而对于电弧炉冶炼的高氮钢,宜采用铝和钛同时加入工艺。  相似文献   

12.
曹斌  徐建华 《江苏冶金》2004,32(4):11-12
分析了电炉-钢包炉-连铸生产工艺对钢中氮含量的影响,实现低氮钢的主要措施有:电炉使用DRI,铁合金、增碳剂等材料含氮量要低,控制熔清碳.造泡沫渣.低的电炉出钢温度.缩短钢包炉处理时间以及连铸钢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溶解氧对钢液吸氮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晶  傅杰  迪林  周德光  陈伯平  冯炳文  涂传江  张志明 《钢铁》2002,37(4):19-20,34
研究了经脱氧与不经脱氧钢液在裸露底吹氮条件下钢液吸氮情况。结果表明,底吹氮条件下,经脱氧钢液氮含量迅速增加,而不经脱氧钢液氮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分析了钢液增氮的热力学、动力学影响因素,进行了BOF+RH双联吹氮冶炼钒氮钢试验。结果表明,转炉底吹、RH喷吹均能有效增加钢液氮含量。RH真空度两段式控制既能满足控氢要求又能实现钢液搬出时较高的氮含量。BOF+RH双联吹氮气工艺可以不加含氮合金冶炼钒氮微合金钢。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炼钢工艺对SWRH82B氮含量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工艺进行优化改进,使钢中的氮含量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多数高端轿车齿轮用钢须控制一定的铝、氮含量,以保证其均匀的晶粒度和稳定的使用性能。氮的加入一般是在真空处理结束后,通过喂入氮化合金线的方式来实现,但这样的工艺将不可避免的对钢水造成污染。探讨了在出钢过程加入氮化合金料的方法来控制钢液中的氮含量。实施后,满足了高端轿车齿轮用渗碳钢的氮含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宫一衡 《特钢技术》2002,10(1):5-12
氮作为合金元素使用,它在钢种中的含量受钢中其它合金元素种类及含量的影响。在钢液中,它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而溶剂发生改变时,又有所变化,对此种情况本文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因此,对于氮的回收与去除,在冶炼时要考虑氮在钢中最大溶解度与实际含量之间的差距。去除氮时还多了一条路就是可以采用除氮化物“夹杂”的方法。因此,建议在选择操作方法时,应考虑氮在钢中的溶解与去除。  相似文献   

18.
孔晓眉  江波 《炼钢》2006,22(5):34-36
由于气体氮对车轮韧性有明显的影响,因而掌握钢中氮含量变化规律对于改善车轮性能具有实际意义。对车轮钢精炼过程氮含量变化及影响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易邦旺  胡燕  郎文运  杨志勇 《钢铁》1998,33(3):43-45
探讨了Cr18Mn18N无磁不锈钢中氮含量对钢的力学性能、磁导性能以及组织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r18Mn18N钢中氮含量大于0.31%时,组织才为全奥氏体状态,该钢氮含量的最佳区间为0.4% ̄0.6%。  相似文献   

20.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氮含量对3Ⅱ1479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满足550-590℃回火后的技术条件要求,氮含量应控制在上限,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均应控制在中下限;为满足640-680℃回火后的技术条件要求,氮含量应控制在中下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