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混合菌根对蓝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在温室接种试验基础上 ,对蓝桉接种菌根后生长的研究。用显微镜观察根系表明 ,真菌组合在桉树根系上形成混合菌根 :Laccaria lateritia× Acaulospora laevis。统计分析了苗期菌根接种效应 ,证实了桉树接种菌根菌能显著促进苗木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蓝桉接种组合 LA,接种 1 6周时与对照苗相比 ,接种苗高生长量增加 2 0 .4 0 %。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接种菌根真菌对滇柏和楸树幼苗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常水分(25%~30%)、中度干旱(15%~20%)、重度干旱(5%~10%)3种水分条件下,设对照(A)、接种内生菌根真菌(B)、接种外生菌根真菌(C)、混合接种(D)4个处理,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菌根真菌对滇柏、楸树地下生物量和根系N、P含量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后,根系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但滇柏以外生菌和混合菌接种的效果更显著,而楸树以内生菌的效果最为显著。除重度干旱以外,滇柏接种处理的氮和磷含量都要高于对照处理,楸树B和D处理的氮磷含量要高于对照。其中滇柏根系的平均直径、总长度以及表面积都有所增加,接种效果表现为D>C>B>A。接种内生菌根对楸树影响明显,根系形态和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外生菌根无明显作用。重度干旱条件下,接种处理对两种树种各指标的影响都较小。可见,接种菌根真菌能够提高滇柏、楸树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e(Karsten)Berch对正常水分和水分胁迫下的红橘(Citrus tangerine Holt.ex Tanaka)实生苗根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丛枝菌根真菌对根系的侵染.无论在正常水分还是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的感染对根系Fe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根系P、Ca、Mg、Cu和Mn的含量.丛枝菌根真菌的接种仅显著增加水分胁迫下根系N含量和正常水分下根系K含量.丛枝菌根真菌处理对根系Zn的效果依土壤水分状况而异.  相似文献   

4.
江苏几种杨树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2种外生菌根真菌接种I69杨、I72杨和小叶杨后,发现劣味乳菇(Lactarius insulsus)、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与3种杨形成菌根化率均大于50%,且可以显著促进3种杨的苗高生长,为较广谱的优良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南林895杨的6种菌根真菌中,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劣味乳菇(Lactarius insuls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可促进南林895杨扦插苗提早萌芽,处理120 d后能显著促进南林895杨苗的生长,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其中劣味乳菇对杨苗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接种试验苗根系最为发达。菌根真菌均在南林895杨根系表面形成菌丝套和哈缔氏网结构,并可以显著促进宿主的须根萌生并增加植物根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Rl)及其混合菌剂分别对湿地松苗接种,以小区对比试验设计,观测接种后的湿地松菌根形成率、成活率、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湿地松的菌根形成率和成活率,增加松苗叶绿素含量,对松苗具有显著的促生长效应。同时对接种后的湿地松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根际细菌数量显著增多,真菌数量显著减少,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青杨苗木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丛枝菌根(AM)真菌对大青杨苗木进行人工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弯丝球囊霉(G.sinuosa)、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都与盆栽大青杨苗木形成菌根复合体。菌根化苗木的主根长、地径、侧根数、根生物量均与对照苗木差异显著。苗木生物量的累积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证明大青杨为菌根依赖性树种。G.mosseae和G.intraradices侵染率分别是64.4%和67.4%,侵染效果最好。菌根真菌使苗木根系体积增大、总吸收面积增加,特别是使苗木根系的活跃吸收面积显著增加,其中接种G.mosseae的苗木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比是对照处理的1.64倍。根系中活跃吸收面积比与磷、钾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苗木生长的盛期和末期,菌根化苗木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在生长后期却显著低于对照(P<0.05)。由于受菌根真菌的影响,苗木根系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苗木生长盛期酶活性最强,不同菌种接种的苗木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生物方法来防治土传病害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具有广泛的潜力。本研究采用两种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对棉花黄萎病感染植株进行接种处理,建立AMF接种应用的基础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接种植株根系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得到了提高,酚类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AMF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AM真菌与施N量对白术幼苗化学成分和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非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下接种丛枝根菌(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白术幼苗化学成分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对AM真菌的接种效果有显著影响,接种AM真菌提高了白术根系菌根侵染率、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增加了根系全N含量和植株总干重.土壤施N量为0.15~0.3 g/kg时AM真菌接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对神东煤矿区塌陷地的修复作用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进行土地复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在神东煤矿区塌陷地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5个月后,系统地研究菌根对向日葵植株的生长发育、对土壤性状的改良以及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3个月后,向日葵的开花期较对照可提早2周。接种菌根5个月后其侵染率提高,菌丝密度明显增加。接种区植物生长较对照区明显提高,地上部叶片数和干重较对照明显增加。菌根植物的根系发育状况良好,植株干重提高,籽粒产量增加。菌根植物根际土壤磷和钾含量的有效性增加,微生物数量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菌根生态效应。在采煤塌陷地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改善复垦土壤的性状,有利于生态的恢复与稳定,为微生物复垦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D精氨酸对菌根化马尾松植株内源多胺和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内源多胺对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以分别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及其混合菌的5种菌根化马尾松小苗为材料,通过添加ADC竞争性抑制剂D精氨酸(DArg)进行室内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处理,分析了各处理植株的萎蔫度、针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未施加DArg的处理中,各植株的抗旱能力依次为接种混合菌根菌的植株较高、紫金蜡蘑(La)菌根化植株次之、CK植株较低,而DArg处理的各植株抗旱能力发生了逆转,依次为CK植株较高、La菌根化植株次之、接种混合菌根菌的植株较低。分析表明菌根化马尾松植株Put合成主要依赖以LArg为前体的途径,并且向Spd和Spm的转化效率较CK植株高;维持较高Spm含量、(Spd+Spm)/Put值,是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抗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