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现象,研究其凋亡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HIE的动物模型,应用DNA电泳、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技术等手段,分别对缺氧3h完成后1、4、18、24、40、72h及7d组和对照组海马凋亡细胞形态、密度、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光镜、电镜显示细胞皱缩、染色质边集、出现凋亡小体,DNA电泳图谱显示梯状形态,原位标记显示海马各区标记阳性的细胞,定量比较显示HIE后40h点海马细胞凋亡最明显,其中CA1区持续至7d以后。结论:在HIE中细胞死亡存在着凋亡作用;未成熟脑对缺氧缺血存在迟发性的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对脑缺氧、缺血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建立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HI)损伤标准动物模型(7d龄新生大鼠,结扎其一侧颈总动脉后予缺氧2.5h)基础上,2HE染色光镜观察及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分析缺氧缺血组,预给药组(DEX预处理后予缺氧缺血),后给药组(缺氧结束后即刻予DEX),假手术给药组(仅用颈正中切口后即缝合皮肤,不结扎颈动脉,假手术前12h予注射DEX)以及正常对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促新生小鼠生长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对新生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萌牙日龄和睁眼日龄的影响,结果表明h-EGF有明显作用。其萌牙日龄:h-EGF皮下注射组和口腔滴注组分别为4.7±1.0d和7.5±1.5d,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9.7±1.9d和9.8±1.9d;睁眼日龄:h—EGF皮下注射组和口腔滴注组分别为10.3±1.0d和14.2±1.0d,对照组均为15.8±0.4d。h-EGF处理组的萌芽和睁眼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其体重增长也快于对照组。而且,h—EGF经皮下注射给药比口腔滴注给药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细胞凋亡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方法:结扎新生7d龄大鼠左颈总动脉后吸8%浓度氧2h制成HIBD模型,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DNA电泳分析综合研究新生大鼠HIBD后脑细胞的死亡形式。结果:缺氧缺血(HI)后0hHE染色即发现左侧纹状体有一些神经元呈凋亡早期的改变;HI后18hTUNEL染色在左脑皮质及纹状体见到阳性凋亡细胞;HI后2dDNA电泳见到DNA梯形带;HI后2~3d凋亡达高峰;持续至少21d。结论:3种方法均表明细胞凋亡为HIBD后神经元的主要死亡形式,也是加重脑损伤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速避凝和肝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用速避凝(LMWH)治疗36例难治性肾病,并与肝素(SH)治疗21例难治性肾病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LMWH每次0.010~0.012ml/kg,1次/d,14d为一疗程;SH每次1mg/kg,1次/d,10~14d为一疗程。结果LMWH组尿蛋白转阴21例(58.3%)。尿蛋白减少++以下1例(4.8%),无效7例(33.3%),无效4例(11.1%),总有效率88.9%;而SH组尿蛋白  相似文献   

6.
三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德盛  李开宗 《医学争鸣》1998,19(2):169-171
目的: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切除供体大鼠肝脏体积的68%后移植给受体大鼠,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结果:共施行减体积肝移植手术36例,术后24h存活率91.7%,7d存活率58.3%,7d移植肝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脏的78.7%,14d,21d分别达到101.6%与102.1%,结论:三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操作简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是一种理想的动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血清与脑脊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清及脑脊液(C.S.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48h内、7d、14d血清VEGF及48h内、7VEGF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后各个时期,血清VEGF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以7d时更明显,与48h比较P〈0.05,与14d比较P〈0.01;48h内和7d两组间C.S.FVEC  相似文献   

8.
在2只兔的4只眼玻璃体内注入空气和自体血,利用CT和MRI观察其变化。2只眼玻璃体内分别注入空气0.3ml和0.5ml,另2只眼玻璃体内分别注血0.1ml和0.5ml。注血注气后分别在1h内,3d,7d,14d和28d行CT和MRI。结果:眼玻璃体内积气CT图像呈极低密度,MRI各扫描序列呈极低信号,7d时CT和MRI未发现眼内有积气影像;眼玻璃体内积血1h内和3dCT图像呈略高密度,7dCT图像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后7dSD大鼠制成缺氧缺血脑病(HIE)模型,在模型后2、12、24、48、72h处死动物,检测脑组织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模型后2hMDA显著升高,12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2h恢复正常;GSH-PX在模型后2h显著下降,以后逐渐升高,72h虽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新生大鼠HIE时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减弱。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海马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现象,研究其凋亡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HIE的动物模型,应用DNA电泳、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技术等手段,分别对缺氧3h完成后1、4、18、24、40、72h及7d组和对照组海马凋亡细胞形态、密度、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光镜、电镜显示细胞皱缩、染色质边集、出现凋亡小体,DNA电泳图谱显示梯状形态,原位标记显示海马各区标记阳性的细胞,定量比  相似文献   

11.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利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的死亡形式 ,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7日龄SD大鼠 6 6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 (缺氧缺血不同时间 ) ,实验组动物采用阻断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含 8%O2 的低氧环境中 ,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用HE、硫堇及TUNEL染色技术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大鼠缺氧缺血后 3h时脑细胞即有水肿 ,6h时发现有局灶性坏死 ,12、2 4和 48h可发现大量坏死神经细胞 ;在缺氧缺血后 3h细胞凋亡出现 ,之后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凋亡出现在细胞坏死之前。结论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 ,细胞死亡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Limk1蛋白在缺氧预处理后不同时间段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和对照组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7日龄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于单纯缺血缺氧组18只,假手术对照组18只,缺氧预处理组18只。各组再分为处理后0h、1d、7d组,每组各6只。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Limk1在不同组脑组织各部位的表达差异。结果:Limk1蛋白阳性神经元在各组的吸光度:单纯缺血缺氧组0h(21.658±3.990)、1d(30.369±5.156)、7d(41.546±5.677);缺氧预处理组0h(30.261±4.266)、1d(43.129±5.785)、7d(56.309±7.198);假手术组0h(14.113±2.983)、1d(16,098±3.116)、7d(15.983±3.009)。在单纯缺血缺氧组及缺氧预处理组脑组织的表达比假手术组增多(P〈0.01)。在同一时间段上,缺氧预处理组比单纯缺血缺氧组Limk1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同样在缺血缺氧后,无论是单纯缺血缺氧组还是缺氧处理组,Limk1的表达随着0h、1、7d的推移表达渐增多(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能够增加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组织中Limk1的表达,其提示缺氧预处理后的新生大鼠缺血缺氧的脑组织可能存在更强的神经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4 mg孕酮组、8 mg孕酮组和16 m孕酮组。动物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再吸入8%O2和92%N2的混合气体2.5 h建立HIE动物模型。药物组于建立模型前30 min给予不同剂量孕酮溶液,24h后动物全部处死,观察各组新生鼠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缺氧缺血组新生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药物组SOD活性明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丙二醛含量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孕酮通过升高新生鼠缺氧缺血时脑组织中SOD活性和降低丙二醛含量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SDF-1与NSCs各时间点表达情况和作用。方法:72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6只和模型组36只。模型组参照Rice法单侧结扎新生大鼠左颈总动脉复制HIBD动物模型,对照组只切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但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处死前2小时腹腔注射BrdU,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在3小时,1天,3天,7天,10天,14天6个时间点处死6只,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区SDF-1和BrdU的表达情况。结果:HIBD组SDF-1在1天时表达开始明显升高,3天达到高峰,到7天时略有点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BrdU表达在1天表达很少,在3天表达增高,7天表达开始下降,14天表达更少。IODBrdU阳性细胞/IODSDF-1阳性细胞的均值比在3天左右最大。结论:SDF-1可能趋化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脑损伤,并且在3天左右时能够更大程度修复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大鼠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又以1、3、7、21 d分为4个亚组,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缺氧缺血侧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m TOR的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电针组在21 d时,神经细胞界限清楚,排列有序,细胞肿胀变轻,细胞轮廓及核仁清晰,可见胶质细胞增生。模型组m TOR蛋白的表达均在第1天开始增加,第3、7、21天持续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在1、3、7、21 d 4个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m TOR蛋白水平的表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可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己酮可可碱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E模型,72只出生7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E模型组和PTX组,于缺血缺氧后72h取左脑,测定脑组织水含量、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SOD、MDA、NOS及NO。结果与HIE模型组相比,PTX组脑组织含水量、游离钙离子浓度和MDA、NOS以及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P〈0.05;P〈0.05;P〈0.05),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PTX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TX改善能量代谢及减少局部细胞毒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脑组织匀浆中内皮素(ET)的影响及CGRP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新生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3μg/(kg·d),腹腔内注射,连续3d;药物治疗组给CGRP3μg/(kg·d),腹腔内注射,连续3d,断头取脑,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新生大鼠脑组织匀浆中ET的含量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ET(112.55±20.70)pg/ml显著性升高,与正常对照组(53.02±12.39)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药物治疗组ET(61.01±14.44)pg/mlCG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T参与缺氧缺血时的病理生理过程;CGRP能降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ET的含量,CGRP对缺氧缺血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时脑皮质Fas-L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时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根据检测需要,在缺氧、缺血后24 h,3 d,7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左脑皮质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假手术组、实验组24 h依次为8.04±3.50,120.20±6.10 ; 3 d依次为8.20±3.10,87.6±5.90; 7 d依次为8.01±2.80,8.32±2.90.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在第7天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3 d时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24 h,3 d,7 d结扎侧脑皮质,Fas-L蛋白开始表达增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西藏小型猪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观察HIE模型MR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1~3 d龄西藏小型猪 6只(模型组4只,对照组2只)。模型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放入缺氧箱内(氧浓度为8%),60 min后,复氧及再灌注。对照组仅进 行双侧颈总动脉分离。模型组于模型建立后2 h、24 h、3 d、5 d进行脑部ESWAN检查。对照组于手术后2 h进行脑部增强T2*加 权的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 ESWAN)检查。常规MR检查采用SE序列T2FLAIR、T2WI及DWI,于模 型建立后24 h进行。最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新纹状体区T2*值于模型建立后3 d达峰值,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T2*值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皮层下白质区T2*值于模型建立后24 h达峰值(P<0.05)。新纹状体区R2*值于模型建立后3 d达最低值, 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层下白质区R2*值于模型建立后24 h达最低值(P<0.05)。Magnitude值于 模型建立后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动物脑部MR的DWI 成像可见双侧额部皮层下白质及双侧新纹状体略高信号, T2FLAIR信号变化不显著,T2WI未见明显异常。SWI可见粗大髓静脉及微出血。HIE早期病理变化以水肿及静脉淤血为主,偶 见局灶性坏死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ESWAN序列可以评价HIE是否有出血及脑组织水肿。T2*值、R2*值、幅度值可用于观 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动物模型,观察HIBD前后脑室周围白质Tau蛋白水平的改变,探讨新生大鼠HIBD早期Tau蛋白表达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清洁级7日龄Wistar大鼠8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n=40)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n=42)。参照Rice法单侧结扎新生大鼠左颈总动脉复制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对照组)只切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但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HIBD~大鼠置入低氧环境缺氧2小时,而后按时间随机分为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组(n=8)。HE及嗜银染色后,光镜下观察HIBD前后及不同时间组新生大鼠脑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各组大鼠脑室周围白质与皮层微管相关蛋白Tau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400倍视野下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Tau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dens卸,OD)测定,并统计学分析。结果:HIBD新生大鼠嗜银染色示脑室周围白质神经细胞中存在神经原纤维的增粗、缠绕。各实验组Tau蛋白随着缺氧缺血时间的延长参疫反应牲增强,其中H工后3小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IBD后6小时组、12小时组、24小时组以及48小时组的0D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IBD可造成新生鼠脑脑室周围白质中神经纤维变性,总Tau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