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现已认识到大多数心房纤颤 (Af)患者可采取控制心率策略治疗 ,但是最恰当的治疗药物仍不明确 ,某些小型临床试验对 β 阻滞剂、钙拮抗剂、地高辛进行了比较 ,但尚无大型试验来确定控制Af心室反应的最佳药物。大型多中心随机AFFIRM为评价和对比长期控制Af患者心室反应的某些  相似文献   

2.
老年心房纤颤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老年人颤发病率增高,由房颤所栓塞性卒中的发病率随之增高。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病率,但同时可以合并严重了血等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如何对老年房颤患者进行有效抗凝治疗并最大限度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第11届中国心房纤颤论坛(CAFS2013)上,北京安贞医院吴学思教授介绍了老年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要点,并强调了要进行适宜的治疗。吴教授介绍,我国心房纤颤患者已达800万,心房纤颤的一般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控制心室率、预防复发、进行复律、射频消融和抗凝治疗,其中,抗凝治疗重于节律和室率控制,阵发性心房纤颤和慢性心房纤颤均应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在人群中的总发生率约0.4%,65岁以上老人心房纤颤发生率为3%~5%,60岁以后每10年发病率增加1倍,80岁发病率可达8%~10%。合并心房纤颤后心脏病病死率增加2倍,如无适当抗凝,脑卒中增加5倍。现将心房纤颤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有:(1)风湿性心瓣膜病;  相似文献   

5.
心房纤颤住院患者3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心房纤颤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方法对湖南省衡阳冶金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320例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纤颤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纤颤各占10.9%、4.8%、84.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37.33%)、其次是冠心病(34.12%)、风湿性心瓣膜病(17.1%)。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46.21%心功能Ⅲ~Ⅳ级,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45.36±8.34)mm:(32.96±6.54)mm,P〈0.05]和较低的射血分数[(56.40±10.98)%:(63.36±10.23)%,P〈0.05]。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8%,其中风湿性心房纤颤为非风湿性心房纤颤的4.68倍。心房纤颤患者华法令应用率仅为10%。结论血栓栓塞是心房纤颤的重要并发症。心房纤颤和慢性心力衰竭互为危险因素,两者常常合并发生。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尽管近年来,在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房颤患者最常规的治疗选择.房颤的药物治疗在恰当的抗凝基础上可分为: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与心房电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房纤颤与心房电重构关系的角度,对心房纤颤的可能机制加以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防治措施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王爱红  党安森 《山东医药》1999,39(20):48-49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研究表明,房颤易导致致命性心脏事件,并引起左心功能减退,甚至死亡。现就其治疗处理作一概述。1 初发性房颤的治疗初发性房颤的治疗包括心室率的控制及窦性心律的转复,应根据患者起病急缓,病情严重程度、原发心脏疾患及心室率的快慢,确定治疗方案。据临床观察,44%~78%新发房颤可在24小时内自行终止;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转复窦性心律降低,<30天者占42%,>30天者占16%;用药物维持窦律的时间也缩短,房颤患者电复律后易在3~10天内发生栓塞。因此在房颤开…  相似文献   

9.
胡曙云 《内科》2007,2(3):358-359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房颤动的抗凝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了146例房颤住院病人华法林的应用情况。结果146例房颤病人中仅有20例加用华法林抗凝,总抗凝治疗率为13.70%,其中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45.16%,而非瓣膜性房颤抗凝率为6.3%。未加用抗凝治疗者有9例发生脑梗塞,3例发生下肢动脉血栓。结论基层医院对华法林抗凝的认识不足,抗凝率偏低,血栓并发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老龄化疾病,总的人群发病率为1.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6.5%,80岁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0.0%,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1]。房颤的治疗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射频消融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远期成功率可达70%[2]。房颤的治疗总体上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除射频消融外,还有外科手术(迷宫术)、起搏器防治(Medtronic的AT500及Vitatron的SELECTION900E起搏器)、埋藏型除颤器治疗等。尽管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到目…  相似文献   

11.
心房纤颤的治疗:治疗选择和临床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多见于老年和心脏病患者 ,尽管它不会立即危及患者生命 ,但它可产生许多症状且增加中风的危险。房颤通常伴发其它心血管疾病 ,因此房颤患者的治疗涉及许多问题和选择 ,必须注意个体化原则。1 房颤患者的治疗选择房颤患者的治疗需考虑三方面的基本对策 ,即中风的预防、心室率的控制和窦性节律的恢复与维持。每一患者经常需要一个以上的治疗。1.1 中风的预防 :随机对照试验强烈支持抗凝治疗可预防房颤患者的中风 ,有血栓栓塞高危的房颤患者 ;如年龄大于 65岁、近期发生心衰、糖尿病、有中风史、短暂…  相似文献   

12.
老年心房纤颤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年增高,AF的病因与不同时代及不同年龄有关。本文旨在对老年人AF的病因及临床资料作初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为1986年3月~1998年7月在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处理心房纤颤随访研究 (AFFIRM )试验对卒中或者死亡高危患者的心房纤颤 (Af)两种长期治疗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该试验将患者随机分为心律控制组 ,即转复心律并以控制心律失常药物 (AADs)维持窦性心律 (SR) ,和控制心室律组 ,即AF持续 ,控制心室对AF的反应。两组均使用抗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纤颤(A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人心房纤颤的临床情况。结果:本组资料中冠心病54例,占55.1%,居病因之首;阵发性AF41例,永久性AF57例;57例永久性AF中以心力衰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29例,占51%;并存其他心律失常24例,占24.5%;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2例,占12.2%;治疗时多以控制心室率为主;转复均以药物维持窦性心律;预后差。结论:老年人心房纤颤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房颤)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房颤复律治疗的方法及复律后影响维持窦性心律的因素。方法:PBMV术后4~6周仍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538例进行电复律治疗,转复后随诊3~6个月,动态观察房颤复发情况。结果:538例行体表电复律者,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老年特发性阵发性心房纤颤(IPAF)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择2001年4月-200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IPAF患者50例,均给予培哚普利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正常的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的RR之差的均方根(RMSSD)、每5 min的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和相邻的RR之差大于50 ms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PNN50)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培哚普利可以提高老年IPA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7.
郭兰敏 《山东医药》1997,37(1):48-49
心房纤颤(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正常人群发生率为0.15%~1.0%,60岁以上为8%~17%;二尖瓣病变患者发生率高达79%。Af发生后有三个临床后果:①心室律绝对不齐,心率增快,患者感心悸。②心房丧失收缩功能,心室充盈时间长短不一,心功能降低。③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增加血栓形成及栓塞的发生机会。Af发生早期,药物治疗可望转复窦性心律,若复律失败,药物的作用则仅限于控制心室率,一般不能解除心律不齐、恢复血流动力学功能及减少栓塞发生的危险。临床及病理研究显示,Af患者动脉栓塞发生率为33%左右,其中75%为脑栓塞,60%以上的脑栓塞以死亡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为结局。90年代以来,Af的外科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关键环节是在心电生理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认识到Af的发  相似文献   

18.
房颤与血栓栓塞的关系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现就我院1986年10月至1992年2月住院老年房颤患者101例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老年房颤患者101例,男性81例,年龄68~85岁,平均年龄67.08±5.14岁,女性20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9.4±6.55岁。阵发性房颤41例,慢性房颤60例.非瓣膜病房颤93例,瓣膜病房颤8例,房颤最短病程1月,最长病程25年。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窦性心律老年患者47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9.11±5.89岁。二、原发疾病冠心病55例,高心病20例,扩张  相似文献   

19.
心房纤颤与Binswanger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同Binswanger病(BD)的关系。方法:106例BD患者,按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最否有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既往中风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史等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及既往中风病史均为BD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纤颤仍为BD的危险因素之一(OR=2.533;95%CI,1.199-5.350;P=0.015)。结论:心房纤颤为BD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卒中是主要并发症,低治疗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5)的华法林抗凝,能安全而有效的预防老年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但需要定期监测IN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