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书刊的装帧设计是起步较晚,是从近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陈之佛便是近代书刊装帧艺术的引领者,他为书刊所做的装帧设计是一门图案装帧的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特征,为中国现代书刊装帧开拓了道路,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2.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我国近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倡导者、开拓者。为了使书籍从内容到形式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更好地发挥书籍的作用,鲁迅特别重视对国外和我国古代装帧艺术的研究,凡是经他手装帧设计的图书从插图,封面,题字,装饰,版式,到纸张,装订,边的切与不切,标点的位置大小,都是非常考究的。  相似文献   

3.
清末传人中国的西方近代印刷技术,不仅仅带来了中国图书印刷技术的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图书装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的图书印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由传统的印刷技术与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交替使用,到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完全采用,在图书开本、版式、装订形式、封面设计艺术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仅就这一时期期刊封面装帧艺术的演变做初步的探讨,以求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期刊的封面装帧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传人中国的西方近代印刷技术,不仅仅带来了中国图书印刷技术的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图书装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的图书印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由传统的印刷技术与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交替使用,到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完全采用,在图书开本、版式、装订形式、封面设计艺术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仅就这一时期期刊封面装帧艺术的演变做初步的探讨,以求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图书的装帧设计特点是以艺术的手法来体现科技的内容。如果仅仅做到准确地反映书籍内容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有它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要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和巧妙的抽象化装饰处理,通过色彩、文字、图像以及材质运用等,塑造出科技图书的"个性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一、立意完美的装帧艺术作品,首先应该从  相似文献   

6.
"中国味"可以理解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气息的中国元素。中国传统元素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在儿童图书装帧设计上,怎样将"中国味"与现代的图书装帧设计两者间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充分体现出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个性,赋予作品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已成为童书装帧设计者所面临的课题。本文将从"中国味"表现形式中的图案、文字、色彩等角度阐述"中国味"在儿童图书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装帧艺术,固然要靠艺术家们的聪明才智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装帧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条件。一个装帧设计家往往可以凭借各种具有独特性能的装帧材料,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段,去提高书籍装帧的设计效果。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装帧材料在提高书籍装帧艺术和出版物外观质量中越来越显示着重要的作用。 (一) 这些年来,国内一些书籍装帧材料加工厂,为出版单位提供  相似文献   

8.
装帧艺术家刘丰杰的新著《现代装帧艺术》,最近已由中国书籍出版杜出版,这是他继十年前出版《书籍美术》一书后,为我国装帧艺术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该书是我国迄今出现的第一部自成体系的装帧艺术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9.
科技图书的装帧设计特点是以艺术的手法来体现科技的内容.如果仅仅做到准确地反映书籍内容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有它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要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和巧妙的抽象化装饰处理,通过色彩、文字、图像以及材质运用等,塑造出科技图书的“个性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国统计出版社共同编辑的我国第一部书籍装帧艺术的年鉴《中国装帧艺术年鉴-2005(历史卷)》,经过数年的策划编辑已于2005年11月出版发行。《年鉴》图文并茂,全面记录了新中国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陈蕗 《出版广角》2019,(4):65-67
古籍装帧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影响至深。文章通过对中国古籍装帧演变的梳理,阐明其艺术传播的路径与特点,揭示古籍装帧艺术的特点和内涵。古籍装帧艺术把工艺上的技以载道,审美上的中正雅致以及思想上的天人合一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建构其文化整合性之特征,并以文化整体性的合力进行艺术传播。  相似文献   

12.
刘杰  张磊 《兰台世界》2013,(24):152-153
民国时期的著名装帧艺术家陶元庆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中国早期的装帧设计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推动中国现代装帧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丁志军 《编辑之友》2012,(3):116-119
装帧,对于图书的销售十分重要,就像人的脸,决定了读者对书的第一感觉.但图书类型不同,其装帧设计风格和追求就有差异,装帧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因此,如何运用好现代设计手段,做好词典类书籍的装帧设计,提高其艺术和文化品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繁荣,加强经验交流和学术讨论,举办书装展览,提高我国装帧艺术水平,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决定邀请在京部分装帧工作者筹建“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并已于去年11月10日成立了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筹备小组。筹备小组由王卓倩、李志国、张守义、张慈中、丘陵、吴寿松、郭振华、秦耘生、曹辛之、潘德润等10人组成。筹备组第一次会议由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06,(8S):39-39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国统计出版社共同编辑的我国第一部书籍装帧艺术的年鉴《中国装帧艺术年鉴-2005(历史卷)》,经过数年的策划编辑已于2005年11月出版发行。《年鉴》图文并茂,全面记录了新中国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装帧艺术工作大事和各地的装帧工作;汇集了著名的老装帧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和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的获奖作品、全国美术作品获奖书籍装帧插图作品、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获奖论文与研究成果获奖名单以及专家学术观点;选编了书籍装帧的法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装帧艺术民族特征的形成是中国哲学思想、民族文化、艺术审美等多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坚持文化思想的民族化对未来装帧设计民族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进入装帧艺术发展的“高速路”———第11届北方十省(市、区)装帧艺术研讨会述评●本刊记者张光一年一次的北方十省(市、区)装帧艺术研讨暨评奖会于8月5日在大连市召开。研讨的主题与我国装帧工作者目前面临的形势紧密相关。一位装帧工作者归纳得好:中国书籍...  相似文献   

18.
贺强 《编辑学刊》2001,(3):58-60
自装帧设计被提升为装帧艺术的时候,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装帧艺术在文化的传播中已取得了公众的认可.在艺术范畴里,这种观念的提升与转变对装帧设计者来说既是可喜的,又是无比艰难的.可喜的是,至少在出版行业,装帧设计者的地位已可与文字工作者相比肩;艰难的是,装帧艺术的商业性与艺术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书评,以评论图书内容为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也不应仅限于书的文字,书的装帧,也应是书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这里试谈评价书装艺术的审美标准。一、书籍装帧评价应着眼于意境的开拓。装帧艺术与建筑、音乐、书法等艺术一样具有表现艺术的特征,而这种表现艺术尤为注重意境的开拓。深邃意境的创造,旨在为反映书籍内容服务,不是为悦目而作装饰的所谓美化,它在于诱导读者深入领会书籍内容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装帧设计只是艺术行为,印刷工艺只由印刷厂来管。这是装帧设计界多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这个观念大大阻碍了中国装帧设计和印刷工艺的提高与发展,本文以香港的装帧设计为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将艺术与技术完美地结合,中国的书籍装帧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手段和工业加工技术,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