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疆达坂城盐湖中度嗜盐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度嗜盐菌作为一类新型微生物资源,已经在很多方面应用.从新疆达坂城盐湖18个样品分离得到17株中度嗜盐菌,其中11株为革兰氏阳性,6株为革兰氏阴性.并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完成表型测定.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该地区中度嗜盐菌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2.
嗜盐菌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嗜盐菌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资源,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如:为微生物生理、分类,系统发育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因此,嗜盐菌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讨论了嗜盐菌的嗜盐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达坂城盐湖嗜盐微生物数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嗜盐微生物作为一类微生物资源,已经在很多方面应用。从新疆达坂城盐湖18样品中分离得到不同类型的嗜盐菌。其中细菌数量和类型最多,土样中微生物数量多于其它样品。  相似文献   

4.
嗜盐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嗜盐菌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资源,不仅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及生命科学和相关学科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也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本文主要讨论了嗜盐菌的嗜盐机理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盐湖极端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一类独特的嗜盐微生物。阐述了青藏高原盐湖嗜盐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分析了青藏高原盐湖嗜盐微生物的特点、研究进展,以及盐湖嗜盐微生物资源的应用前景。青藏高原盐湖极端环境嗜盐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探索生命的本质与起源,开发新型的食物、药品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独特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嗜盐古菌是一类通常生活于高盐环境的极端微生物,独特的细胞结构和生理代谢系统赋予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获取玻利维亚进口商品盐中嗜盐古菌资源,筛选一批具有较高胞外酶活、产嗜盐菌素的嗜盐古菌,并研究该生境中嗜盐古菌的群落组成.本研究采用不同pH值的嗜盐古菌培养基,以纯培养划线分离的方式,结合16 S rRNA基因的测序和序列相似性分析,获得所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并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此外,采用胞外酶活的检测方法,对部分菌株的胞外酶酶活和产嗜盐菌素能力进行筛查.最终从该样品盐中共分离到505株嗜盐古菌,分别来自于Natronococcus、Natrinema、Natrialba、Halovivax、Haloterrigena、Halorubrum、Halopenitus、Halobellus、Halococcus、Halobacterium、Halalkalicoccus、Haloarcula和Halosimplex等13个属,其中有180株属于Halobacterium属,占比约35.6%,是本研究纯培养分离所揭示的优势类群.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样品中可培养嗜盐古菌数量较高、物种数目多,但优势种群明显且均匀度不高,总体而言多样性不高.不同pH培养基纯培养分离结果显示:pH8.0和pH9.0的培养条件下分离得到的菌株物种多样性较高:前者Shannon指数为2.8,simpson指数为0.9;后者Shannon指数为2.4,simpson指数为0.9.胞外酶活检测发现6株产胞外淀粉酶,5株产胞外明胶酶,2株产胞外蛋白酶菌株,胞外氧化酶和触酶活性在嗜盐古菌中较为普遍.拮抗作用检测获得1株产嗜盐菌素的菌株.本研究通过纯培养方法获得了丰富的嗜盐古菌菌株资源,并初步揭示了玻利维亚进口商品盐样品中可培养嗜盐古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7.
嗜盐嗜碱菌是嗜盐古菌中重要的组成类群,不仅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及生命科学和相关学科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也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文章主要讨论了嗜盐嗜碱菌的分类和嗜盐嗜碱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嗜盐嗜碱极端微生物主要分布于地球上的盐碱土壤中,嗜盐嗜碱放线菌适应并长期生存这一特殊极端环境,已具备独特的遗传特性和新陈代谢途径,能够产生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资源。文章主要综述了嗜盐嗜碱放线菌的资源、分类标准、分布、系统学及其发展趋势、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新疆达坂城盐湖中度嗜盐菌的16SrDNA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度嗜盐菌作为一类微生物资源,已经在很多方面应用。从新疆达坂城盐湖样品中分离得到17株中度嗜盐菌。其中11株为革兰氏阳性,6株为革兰氏阴性,并完成表型和16SrDNA序列的测定.其表塑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分别属于Halomonas、Bacillus、Salinicoccus、Halobacillus、Marinococcus、Thalassobacillus、Nesterenkonia属,其中大部分属于Halomonas属。  相似文献   

10.
嗜盐嗜碱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盐嗜碱菌是嗜盐古菌中重要的组成类群,不仅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及生命科学和相关学科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也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文章主要讨论了嗜盐嗜碱菌的分类和嗜盐嗜碱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沧州高盐环境嗜盐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NaCl的质量分数为10%和20%的不同培养基从35份采自河北沧州高盐环境样品中分离得到33株中度嗜盐放线菌和13株耐盐放线菌.多相分类研究表明,嗜盐菌株具有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分类特征的多样性,在系统发育上试验菌株分别属于拟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和纤维单胞菌科一新属.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地区高盐环境中嗜盐放线菌主要类群是拟诺卡氏菌属和链霉菌属,另有少量纤维单胞菌科放线细菌;也说明高盐环境是分离新物种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根据胜利油田的油藏特点,在温度(55 ~ 91℃)、矿化度(3 000~20 000 mg/L)及渗透率((207~6900) ×10-3 μm2)等油藏条件下,利用16S rDNA克隆测序技术研究了10个水驱油藏的内源微生物种群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油藏内源微生物由种类丰富的细菌和古菌组成.其中,细菌以变形杆菌门为主(其中Gammaproteobacteria数量占总菌数的41.4%,Betaproteobacteria数量占总菌数的25.0%),共计114个属;另外,古菌共计14个属.整体上涵盖了烃降解、产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产甲烷等多种驱油功能微生物,其中,石油烃降解菌Achromobacter、Arcobacter几乎分布于所有研究区块.群落结构受到油藏温度、矿化度、渗透率、水驱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高温度的油藏中古菌种类以及细菌中Thermus、Thermincola、Thermanaeromonas等嗜热菌含量均显著提升.其中:90℃油藏的嗜热细菌数量占总菌数的23%,并出现了极端嗜热古菌Geoglobus;矿化度10 000 mg/L以上的区块,耐盐菌数量占总菌数的30%左右,约为该矿化度以下油藏的2倍,而较高矿化度下的严格厌氧、反硝化等代谢形式未形成优势;油藏渗透率提高和水驱时间的延长会显著提高微生物多样性,种属数量增幅可达1倍以上.以上结果表明:研究的各水驱油藏普遍具有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的生物基础;不同的油藏环境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微生物驱油的激活配方及注入工艺需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 ),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1738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h 的CODCr去除率为86%,216 h 的CODCr去除率为98%,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通过分离筛选嗜盐菌强化高盐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嗜盐微生物的强化作用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在高盐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株盐单胞菌及其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d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1 738 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 h的CODCr去除率为86%,216 h的CODCr去除率为98%,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通过分离筛选嗜盐菌强化高盐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分离筛选的嗜盐微生物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在高盐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图4,参17.  相似文献   

15.
中度嗜盐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某晒盐池盐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al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测定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为1 738 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 h的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86%,经216 h处理后CODCr去除率为98%,表明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将分离筛选的嗜盐微生物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可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来强化高盐制革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极端嗜盐古菌是古菌域的一个重要生理类群,可以产生具有重要价值的产品,如生物可降解塑料PHBV和生物纳米材料紫膜等,但相关基础研究及生物技术亟待加强。该研究以重要海洋嗜盐古菌为材料,在基因组水平开展了其重要功能物质生物可降解塑料PHBV合成关键基因和途径的解析,以及其遗传、代谢及生物工程利用技术的研究,已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完成了两株产PHA的极端嗜盐古菌的基因组注释和分析工作,通过基因敲除等手段,鉴定100多个与PHA代谢、碳源利用及调控相关的新基因,包括合成PHBV的关键酶基因pha A、bkt B、pha B、pha E和pha C;PHA颗粒结构蛋白编码基因pha P;以及一系列PHBV途径特异性基因等,形成了对嗜盐古菌PHA合成生物学的系统认识。(2)结合功能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首次揭示极端嗜盐古菌合成PHBV独特的代谢途径,尤其是发现了4条可利用非相关碳源合成丙酰-Co A,进而为合成高质量PHBV提供3HV前体的独特的代谢途径。还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等方法,在基因组水平研究了嗜盐古菌PHA可能的代谢调控机制。(3)构建了两株极端嗜盐古菌高效遗传操作系统,尤其是高效的基因敲除体系和基因表达系统。通过敲除富盐菌胞外多糖的编码基因,获得了PHBV产能优化的工程菌株。(4)建立了富盐菌及其工程菌生产生物塑料PHBV的5L发酵缸发酵工艺,发酵水平由前期的2 g/L提高到25.15 g/L(占细胞干重的50%);同时,发现该菌可利用更加廉价的几丁质和水解的纤维素作为碳源积累较高水平的PHBV。发酵条件的优化和廉价碳源的使用明显降低了PHBV的生产成本。该研究开辟了PHBV在古菌域中的遗传工程研究与开发的新领域,揭示了极端嗜盐古菌PHBV合成关键基因及其独特的代谢途径,研发了相关遗传操作与发酵技术,获得了性能提高的工程菌。这不仅为生产优良性能的PHBV提供了理论指导,还为降低PHBV生产成本,向实现其工业化生产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盐度对Halomonas aquamarina外膜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膜蛋白(Omp)在维持细菌的生理状态和抵抗外界极端环境中起重要的作用.为研究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蛋白的抗盐机制,通过比较深海中度嗜盐菌Halomonasaquamarina在正常盐度浓度(0.56mol/LNaCl)、较高(1mol/LNaCl)和高盐度(2mol/LNaCl)下外膜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获得11个差异点.对这11个差异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及其生物信息分析,鉴定出其中的6个蛋白,并对中度嗜盐细菌外膜蛋白的抗盐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极端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极端微生物通常分为五个类群: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为了适应生存,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和生理机能,以适应环境.因此,研究适应机理并利用其特殊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极端微生物能产生多种极端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极端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产脲酶微生物诱导的碳酸钙沉淀是自然界生物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依靠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脲酶,高效催化尿素水解产生的碳酸根离子进而与钙离子形成碳酸钙沉淀.从产脲酶MICP矿化机理、微生物分布和工程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相应的最新进展,并对产脲酶MICP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思路和建议.MICP微生物属于氨化细菌的范畴,大都分布在厚壁菌门,然而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真菌界等亦发现了产脲酶菌,芽孢杆菌科的细菌是目前发现的具有前景的一类产脲酶微生物,如Bacillus和Sporosarcina属.产脲酶MICP在微生物建筑材料、土体性能的改善和重金属及放射性金属的治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盐田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物,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本文作者对塘沽盐田嗜盐细菌进行了周年调查,取得了大量数据,并初步找出了一年中不同季节嗜盐菌的变化规律及外界条件和人为条件对嗜盐茵的影响,为探索盐田生物与盐产量、质量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