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早期诊治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及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76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卵巢妊娠41例,宫角妊娠18例,腹腔妊娠5例,输卵管残端妊娠3例,子宫残角妊娠8例,阔韧带妊娠1例。腹腔镜手术36例,开腹手术40例。对比分析2组围术期情况。结果特殊部位异位妊娠(76例)占同期异位妊娠(2228例)的3.4%。腹腔镜手术成功32例,成功率88.9%,中转开腹4例,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开腹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18.2±4.3)mlvs(52.7±25.6)ml,t=7.53,P=0.00]和术后病率[56.3%(18/32)vs85.0%(34/40),χ2=7.32,P=0.01]均明显低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用于早期诊断及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交界性卵巢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卵巢生育功能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襄阳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予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52例,分为开腹组27例、腹腔镜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月经及生育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总妊娠率56.5%,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70.8%vs.40.9%,P0.05);总体复发率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342.0±60.9)vs.(422.0±69.8)ml,P0.05)]、手术时间短[(222.0±11.9)vs.(245.9±12.8)min,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26.3±7.5)vs.(41.6±6.4)h,P0.05]、合并感染少(8.0%vs.29.6%,P0.05)、住院时间短[(7.2±0.5)vs.(7.9±1.0)d,P0.05]。结论在交界性卵巢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中,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同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保留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的生育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和经阴道穿刺抽吸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IVF-ET助孕治疗的9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助孕前处理不同分组:52例曾在外院接受囊肿剔除术的患者为囊肿剔除组,46例促排卵前行经阴道行囊肿穿刺抽吸术的患者为穿刺组;并选择同期来我院就诊因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的55例患者为参照组。比较不同手术组的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以及与本中心一般IVF患者的临床结局差异。结果穿刺组窦卵泡数显著低于参照组[(10.41±4.69)vs.(13.68±7.78)个](P0.05)。囊肿剔除组和穿刺组的HCG日E_2水平[分别为(15 746.24±7 821.86)、(16 704.57±7 860.99)pmol/L]显著低于参照组[(21 082.45±10 316.09)pmol/L](P0.05)。囊肿剔除组和穿刺组的获卵数[分别为(11.37±5.98)、(10.84±6.01)个]显著低于参照组[(14.05±7.27)个](P0.05),但3组间双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穿刺组的临床妊娠率(39.13%)呈低于囊肿剔除组(53.85%)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的IVF-ET临床结局与本中心一般IVF妊娠结局相似。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剔除术和穿刺术各有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厚度与IVF-ET术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鲜胚移植后获得临床妊娠的5 565个周期,按是否发生异位妊娠分为两组:宫内妊娠组(5 489个周期)、异位妊娠组(76个周期),系统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因素构成、受精方式及子宫内膜厚度(ECT)等因素之间的差异,并将子宫内膜厚度、ICSI受精、输卵管因素、移植数目(胚胎或囊胚)等因素对异位妊娠的影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妊娠组患者中HCG日子宫内膜厚度(ECT)9mm、9~12mm及12mm的周期占比分别为23.68%、52.63%和23.68%,而宫内妊娠组患者相应占比分别为9.05%、50.15%和40.80%,两组间ECT9mm及ECT12mm周期占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与子宫内膜9mm组相比较,子宫内膜9~12mm组[OR0.225,95%CI(0.116,0.439)](P=0.00)及子宫内膜12mm组[OR0.543,95%CI(0.310,0.951)](P=0.03)的异位妊娠风险显著降低;此外,输卵管因素[OR1.835,95%CI(1.058,3.184)](P=0.03)和ICSI受精[OR1.91,95%CI(1.144,3.188)](P=0.01)也是异位妊娠高危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厚度≥9mm时,异位妊娠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伞端复通术中复原输卵管生殖功能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输卵管伞端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58例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良手术步骤;34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步骤。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平均(44.5±10.2)min,显著低于对照组[(68.5±12.8)min](P<0.05);术中出血量平均(24.1±6.2)ml,显著低于对照组[(46.3±5.8)ml](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5±0.4)d,显著低于对照组[(2.6±0.6)d](P<0.05)。实验组术后妊娠率为53.4%,显著高于对照组(29.4%)(P<0.05);实验组术后异位妊娠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40.0%)(P<0.05)。实验组未妊娠者输卵管再堵塞率为1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8%(P<0.05)。实验组术前及用药10 min后舒张压及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方式,可显著减少组织损伤,利于输卵管生殖功能复原,不但提高了术后宫内妊娠率,也有效降低了异位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澳大利亚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根据Medicare Australia提供的1994年1月~2008年12月异位妊娠手术963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878例,开腹手术27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4~2008年,澳大利亚全国及各州区异位妊娠手术病例数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1);1994年腹腔镜手术比例由51.3%(504/982)上升至2008年90.8%(417/459),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01);开腹手术比例由1994年48.7%(478/982)下降至2008年9.2%(42/459),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01)。结论澳大利亚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病例数量的下降提示早期诊断和药物保守治疗可能对其治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的首要选择,有望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结局为异位妊娠患者89例和结局为宫内妊娠并分娩的患者326例,分别为宫外孕组(EP组)和宫内妊娠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IVF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EP发生率为3.5%,EP组5例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发生率为0.2%。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既往病史、不育原因等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促排卵方案、助孕方式、移植胚胎数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宫内妊娠组相比,EP组Gn总量[(29.3±11.3)支vs.(34.1±14.1)支]、Gn天数[(11.0±2.2)d vs.(12.1±2.4)d]、HCG日E_2值[(14 186.4±6765.6)pmol/L vs.(16 507.3±8 082.4)pmol/L]、移植后12d血HCG值[(112.2±122.7)U/L vs.(319.7±239.1)U/L]均显著降低(P0.05),EP组获卵数虽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周期IVF-ET中,EP的发生可能与促排过程Gn的低用量、少天数、HCG日低E_2水平、ET后12d血HCG值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患者妊娠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有生育要求204例,其中单发肌瘤133例,多发71例,观察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流产率、妊娠结局等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妊娠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0.5~3.5年,单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为64.0%(73/114),活产率为45.6%(52/114),流产率为14.9%(17/114),异位妊娠率为3.5%(4/114);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为52.7%(29/55),活产率为43.6%(24/55),流产率为9.1%(5/55),异位妊娠率为0,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与患者年龄、肌瘤数目及肌瘤类型有关(P0.05),与BMI、盆腔粘连、肌瘤大小、术前宫腔形态及肌瘤是否复发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肌瘤数目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妊娠能力的危险因素(β=-0.344,OR=0.709,95%CI:0.606~0.829,P=0.000;β=0.228,OR=1.256,95%CI:0.995~1.585,P=0.051)。结论年龄和肌瘤数目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52例卵巢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与同期75例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开腹手术(开腹组)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61.4±9.3)min比开腹组(72.6±7.1)min明显缩短(t=7.692,P=0.000);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25.3±4.1)h明显早于开腹组(49.8±6.9)h(t=22.935,P=0.000);腹腔镜组术后病率(9/52)显著低于开腹组(31/75)(χ2=8.216,P=0.004);腹腔镜组术后痛经缓解率(26/37)与开腹组(34/51)无显著差别(χ2=0.128, P=0.818);腹腔镜组术后妊娠率(5/22)与开腹组(7/25)无显著差别(χ2=0.171,P=0.747).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调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雄激素血症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不孕不育科行FET的PCOS高雄激素血症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不同分为常规雌孕激素替代组(HRT组,n=76)和降调节雌孕激素替代组(降调节HRT组,n=63),观察两组患者雌激素使用时间和剂量、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血清激素水平及临床妊娠结局等。结果两组患者的胚胎移植(ET)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调节HRT组补佳乐使用时间[(13.67±1.91)d]及总剂量[(81.55±10.80)mg]显著小于HRT组[分别为(15.28±2.47)d和(94.25±14.17)mg](P0.01);降调节HRT组的ET日A型内膜占比(77.78%)、临床妊娠率(69.84%)及胚胎种植率(47.29%)均显著高于HRT组(分别为57.89%、51.31%、32.47%)(P0.05)。结论对于PCOS高雄激素血症患者,降调节后雌孕激素替代法准备内膜可以减少雌激素使用时间及用量,改善子宫内膜分型,有效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HCG注射日直径≥16mm的卵泡占≥14mm卵泡群的比例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探讨HCG扳机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接受短效长方案促排卵的IVF/ICSI治疗周期,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 391周期。根据HCG日卵泡群直径分布的不同,以直径≥16mm的卵泡占直径≥14mm卵泡群的比例分为三组:高比例组(75%)、中比例组(50%~75%)、低比例组(≤50%),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窦卵泡数(AFC,双侧)在高比例组[(14.65±4.07)]显著低于低比例组[(16.10±4.38)]及中比例组[(15.26±4.22)](P0.05);高比例组获卵数[(9.43±4.36)]显著低于低比例组[(12.62±5.28)]和中比例组[(11.00±4.28)](P0.05),且全胚冷冻率(39.73%)也显著低于低、中比例组(分别为57.88%和43.38%)(P0.05);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产率在低比例组(1.61%)显著低于中、高比例组(分别为10.48%和15.17%)(P0.05)。结论 HCG日直径≥16mm的卵泡占≥14mm卵泡群不同的比例分布并不显著影响IVF/ICSI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方法将2010-12—2013-12间收治的1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 a,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再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终止妊娠保守治疗、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手术治疗及经腹保留输卵管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患者生育结局。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输卵管妊娠患者523例,据患者情况及意愿分为药物终止妊娠组(药物组)203例,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手术(腔镜组)163例,经腹行保留输卵管手术组(开腹组)157例,比较三组患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降至正常时间、输卵管复通率、再次异位妊娠、宫内妊娠结局、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结果药物组的住院时间[(20.15±4.02)d vs.(5.21±3.05)d vs.(7.45±2.89)d]及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19.34±4.02)d vs.(6.89±2.02)d vs.(7.17±1.92)d]最长,住院费用最少,而其治愈率(74.88%vs.98.16%vs.98.73%)却最低。经卡方检验,与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发现,腔镜组患侧输卵管畅通率(91.7%vs.55.0%vs.75.8%)及宫内妊娠率(76.9%vs.49.5%vs.65.2%)明显高于药物组及开腹组,而继发不孕率最低(15.7%vs.40.4%vs.26.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治疗方法的再次异位妊娠率差异不明显(7.4%vs.10.1%vs.8.4%),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自身条件及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下保留输卵管的保守性手术应是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09年7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76例资料,根据患者要求决定手术方式,腹腔镜组40例,开腹组36例。比较2组腹腔内出血量、手术时间、需术后镇痛比例、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2组病变部位类型、手术方式、腹腔内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40.7±20.3)min vs(63.7±23.2)min,t=-4.609,P=0.000],肛门排气早[(10.1±4.3)h vs(20.2±5.4)h,t=-9.062,P=0.000],住院时间短[(4.5±1.3)d vs(6.4±1.6)d,t=-6.005,P=0.000],需术后镇痛者少[0(0/40)vs 36%(13/36),χ2=14.971,P=0.000]。2组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15例(腹腔镜组7例,开腹组8例)保留输卵管者,12例血β-hCG术后10~40天恢复正常,3例失访。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安全可行,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与合适的手术选择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一周期采用降调节长方案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未获成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改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第一周期长方案促排卵后助孕治疗未获成功,第二周期PPOS方案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共42例,自身对照两种促排卵方案中激素水平、药物使用、获卵及胚胎情况以及PPOS方案后FET的妊娠结局。结果PPOS方案中Gn天数[(10.33±2.00)d]、Gn总量[(2 325.00±449.08)U]显著低于长方案[分别为(13.00±2.27)d、(3 182.98±904.91)U](P0.05);PPOS方案扳机日血清LH水平[(1.64±1.31)U/L]显著高于长方案[((0.91±1.01)U/L]、孕酮(P)水平[(2.25±0.86)nmol/L]显著低于长方案[(3.87±1.68)nmol/L](P均0.05);PPOS方案的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与长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受精率[(71.82±17.64)%]、优胚数[(3.62±1.97)枚]和优胚率[(62.21±24.04)%]均显著高于长方案[分别为(63.75±15.77)%、(2.79±1.65)枚、(48.48±22.53)%](P0.05)。PPOS方案中有3例患者因无冷冻胚胎取消周期;39例患者行FET(共46个周期),22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47.83%,种植率24.74%,显著高于长方案[分别为7.02%、3.64%](P0.05)。结论对于长方案促排后助孕未获成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PPOS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为促排卵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区域淋巴结清扫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34例)和开腹组(34例)。采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分析,手术相关指标、区域淋巴结清扫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围术期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开腹组延长,而术中出血量[(93.5±15.3)、(175.5±31.6)ml]、胃管拔除时间[(6.3±1.5)、(7.2±1.4)d]及肠鸣音恢复时间[(2.7±0.3)、(3.4±0.4)d]明显减少(t=24.43,13.60,2.45,3.04,P0.05)。腹腔镜组脾门区域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开腹组[(3.9±0.4)、(3.7±0.3)](t=2.03,P0.05);腹腔镜组Ⅰ~Ⅱ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9%,显著低于开腹组35.3%(χ2=6.93,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与开腹手术相当,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行LC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加速康复组(ERA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方案,ERAS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方案。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术后首次下床活动、进食、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和总费用等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ERAS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8.8%比29.4%,P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9.3±2.1)比(15.3±3.2)h,P0.01]、进食时间[(20.5±7.8)比(31.3±9.7)h,P0.01]、通气时间[(10.6±4.5)比(12.9±5.1)h,P0.05]明显提前,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缩短[(5.5±1.3)比(7.4±1.5)d,P0.01],住院治疗总费用显著下降[(10 573.4±568.1)比(11 702.1±1 179.3)元,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AS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应用安全可行,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总费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将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伤口大小、镇痛药使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感染及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其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46例,开腹组38例。对两组病人短期疗效、造口比率、术后肛门功能、复发率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切口长度短[(6.8±1.1)cm比(16.0±1.4)cm,P0.01],术中出血少[(58.8±11.6)ml比(120.3±13.9)ml,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1.7±0.7)d比(3.5±1.1)d,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10.2±3.1)d比(15.1±2.6)d,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低[2.2%比15.8%,P0.01],但手术时间稍长[(172.0±16.2)min比(141.0±12.1)min,P0.01]。两组在造口比率[19.6%比18.8%]、切除标本长度[(18.7±1.2)cm比(18.1±1.0)cm]、清除的淋巴结数量[(16.0±2.2)枚比(16.3±2.9)枚]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腹腔镜组病人肛门功能正常率达94.1%,开腹组为9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和5.2%,总生存率均为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与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每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69.72±8.59)ml vs.(68.19±8.62)ml]、手术时间[(46.85±6.31)min vs.(45.93±6.29)min]、术后住院时间[(6.97±1.24)d vs.(7.12±1.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期间总妊娠率为65.12%,显著高于对照组(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