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变化。方法 用放免法和酶免法测定 43例糖尿病肾病组 ,55例糖尿病非肾病组病人和 2 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化血红蛋白 (GHbALc)及尿微白蛋白 (UmALB)的水平。结果 DN组和NDN组病人ATⅡ、VEGF、GHbALc及U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糖尿病肾病组ATⅡ、VEGF及UmALB明显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 (P <0 0 1) ;两组糖尿病病人血浆ATⅡ和VEGF、Um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γ =0 465,γ =0 485,P <0 0 5)。结论 糖尿病病人血浆ATⅡ和VEGF明显升高 ,可能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0例糖尿病肾病组(DN组)、65例糖尿病非肾病组(NDN组)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血VEGF、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水平.结果 DN组和NDN组患者VEGF、HbA1c及UmAL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N组VEGF、HbA1c及UmALB明显高于NDN组(P<0.01);两组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与HbA1c、Um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明显升高,可能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情况分为两组:无糖尿病肾病组(NDN组)30例,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Hey、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NDN组血清Hey水平(15.2±6.1)u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6±3.6)umol/L(P〈0.01),又明显低于DN组(22.5±8.1)umol/L(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DN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肾脏病变的关系,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两组:无糖尿病肾病组(NDN)30例,糖尿病肾病组(DN)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血清Hcy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N组血清Hcy又显著高于NDN组,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DN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测定与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6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及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例进行研究,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包括DN组及非DN组的HbAlc、mAlb、UA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DN组的HbAlc、mAlb、UAE水平明显高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测定对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诊断、病情发展的分析和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松  张敬  谢瑞玉 《淮海医药》2014,(6):528-53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lb)在2型糖尿病肾病(DN)肾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50例2型单纯糖尿病(DM)患者及同期28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肾病(DN)组的血清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2组,2型单纯糖尿病(DM)组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DN)组Cys C、HbAlc及U-mAlb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0.836、0.639,P值均小于0.01)。结论2型糖尿病存在肾功能损伤时,血清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可有显著升高。以上三项联合测定,可更加灵敏地反映肾脏的损害,在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一氧化氮 (NO)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5 8例糖尿病患者VEGF、HCY、NO血清含量 ,同时以 2 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1)糖尿病无肾病组血清VEGF、HCY、NO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 ) ;糖尿病肾病组血清VEGF、HCY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血清NO含量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 (2 )糖尿病组血清VEGF及HCY均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呈正相关 (r1 =0 4 98,P1 <0 0 1;r2 =0 317,P2 <0 0 5 )。结论 VEGF水平升高 ,HCY代谢紊乱及NO进行性减少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 2型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E法检测 15例正常人 (对照组 )和 5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VEGF ,其中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 (MAU)组 2 5例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 32例。结果 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及大血管病变组 ,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VEGF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颈动脉中内膜厚度 (IMT)呈正相关。结论 VEGF参与了糖尿病大小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可能是其早期临床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于DN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DN)、单纯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肾病患者(NDN)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ysC和尿mALB的含量,并对四组患者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DN组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高于对照组、NDN组、糖尿病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NDN组、糖尿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病情发展,DN患者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DN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显著(P<0.05);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对于DN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反映肾脏损害程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 (CysC)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联合检测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确诊的尿mAlb排泄率为20~200 mg的78例早期DN患者分为DN组,无肾病糖尿病(NDN)患者52例分为非DN(NDN)组,同时将6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受检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和CysC水平,同时测定三组受检者晨尿中mAlb并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DN患者中出现肾损害,血清中各检测指标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CysC+mAlb、CysC、mAlb、Cr、BUN,DN组患者血清CysC和尿mAl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DN组(P<0.05).结论 DN组患者血清CysC及晨尿mAlb水平升高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二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早期D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α-硫辛酸(AL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尿白蛋白(UALB)的影响。方法:92例T2DM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DM组32例)、ALA治疗组[DM 300 mg(30例)及DM 600 mg(30例),分别给予ALA 300 mg及ALA 600 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另选34例正常对照者(NC组)。分别于0周及2周测定尿PCX、血VEGF、尿肌酐(Ucr)及UALB。结果:DM 300 mg组及DM 600 mg组治疗2周后VEGF、尿PCX肌酐比(UPCR)、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低于DM组(P<0.05或P<0.01),DM 600 mg组VEGF、UPCR、UACR低于DM 300 mg组(P均<0.05)。结论:ALA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减少尿PCX的排泄,降低血VEGF,减轻足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1b)与脂质代谢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异常间的关系。方法:7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和临床蛋白尿(CAU)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对象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与血脂指标。结果:T2DM组FBG、G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NC组(P〈0.05)。CAU组、MAU组与NAU组比较,结果显示FBG、GHbA1c、TG、TC、LDL-C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HDL-C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高脂血症与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各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20例DN患者(DN组)血清PECAM-1,高效液相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法检测血糖(Glu),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其结果与19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16例正常人(C组)比较.结果 DN组PECAM-1、Glu、HbA1c水平高于C组(P<0.01).T2DM组PECAM-1与Glu、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1),Glu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PECAM-1高表达是促进T2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内皮损伤和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血清PECAM-1水平可作为该类疾病治疗效果评价及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判定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损伤中的意义及与DN进展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15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性DM组(SDM)、早期DN组(EDN)和临床DN组(CDN),另设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所有待测者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CysC、Hcy和hs-CRP,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分析CysC、Hcy和hs-CRP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各DM组的四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EDN组的CysC、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DM组,CDN组则高于EDN组(P<0.05或0.01)。各DM组患者的UAER和CysC、HCY和hs-CRP均呈正相关(r=0.783、0.651、0.663,P均<0.05)。结论血清CysC、Hcy和hs-CRP水平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随着UAER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智霞  乔玉春 《河北医药》2016,(16):2436-2439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胱抑素(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32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25例和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30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35例为对照组。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和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均接受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VEGF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尿素、CysC、Hcy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和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血清VEGF、CysC、Hcy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与CysC、Hcy呈正相关( P <0.05),且均与空腹血糖、HbA1c、肌酐、尿素呈正相关( P <0.05)。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减少蛋白尿,并降低VEGF、CysC、Hcy水平( P <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高表达VEGF、CysC、Hcy,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诊断灵敏度。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可能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并比较2型糖尿病(T2DM)及T2DM伴有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探讨联合检测对DN诊断的意义。方法依据24h尿蛋白的定量将90例T2DM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正常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mg/24h);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mg~300mg/24h);C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0mg/24h);健康体检的(NC组)正常人对照组30例,分别计算各组的血清hs-CRP、CysC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与CysC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及炎症因子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1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FC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UAER及sP-selectin。结果糖尿病病程、CRP、IL-6、UAER及sP-selectin在DM、DN1、DN23组间依次递增,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CP的水平在DM、DN1、DN23组间依次递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sP-se-lectin与糖尿病病程、LDL-C、CRP、IL-6、UAER呈正相关(r=0.17,P<0.05;r=0.23,P<0.05;r=0.39,P<0.05;r=0.31,P<0.05;r=0.56,P<0.05);与FCP呈负相关(r=-0.3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CP、IL-6、UAER是sP-selecti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与CRP、IL-6及LDL-C、FCP等一起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2、IL-8及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110例,其中糖尿病肾病72例,分为早期肾病(DN1)组35例,临床肾病(DN2)组37例,2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组(DM)38例,健康对照组3O例;分别测定血清IL-2、IL-8及TNF-α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血清中IL-2水平地低于正常人组及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而IL-8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人组及2型糖尿病非肾病组,且随糖尿病肾病的加重差异更为显著;相关分析发现,IL-2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IL-8及TNF-α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IL-2、IL-8及及TNF-α水平其发生的重要炎症介质,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mAlb/Cr结果分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组(DM组)及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组(DN组)。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观察各项指标与尿mAlb/Cr的关系。对照组20例。结果对照组TG、TC、LDL与DN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DM组TG、TC、LDL明显低于DN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