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Brevini轮边减速机内嵌的停车制动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限元分析法、数值模拟等方法,采用结构接触分析确定制动过程中的对偶钢片和摩擦片的压力分布,通过接触单元的变形协调条件计算接触应力,并保证变形与接触压力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针对湿式多片分离式离合器对偶钢片在空转下发生烧损等动力传递失效的问题,本文以某型湿式多片分离式离合器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了对偶钢片和摩擦片以及离合器摩擦副的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对揭示对偶钢片和摩擦片发生热失效的原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湿式多盘制动器是机械、航空、交通、船舶等行业中的核心部件,它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可靠性,正在取代传统的鼓式和盘式制动器.湿式多盘制动器结构复杂,设计过程中涉及机械学、动力学、传热学及材料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在湿式多盘制动器的设计中,产生了新的基础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针对摩擦对偶片表面接触建模、制动过程中振动及接合特性建模分析以及制动过程中热机耦合寿命预测建模分析等前沿研究进行论述,为湿式多盘制动器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湿式多片离合器是混合动力变速箱的换挡元件,由于卡环与对偶片的局部支撑,导致摩擦片和对偶片的内外圈位移量不一致,内外圈接触产生压力差。基于此建立了离合器有限模型,优化对偶片厚度,优化后通过离合器单体试验验证,摩擦片与对偶片的接触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分别针对离合器的3个对偶片厚度、卡环厚度、卡环内径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增大1号对偶片厚度对改善摩擦片接触状态效果最好,增大卡环厚度次之,增大3号对偶片厚度对改善摩擦片接触无明显影响,而增加2号对偶片厚度会恶化摩擦片的接触状态。分析结果为离合器结构设计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货车鼓式制动器的动作特点,建立了货车鼓式制动器的三维模型,进行了鼓式制动器组件应力和位移分析。结果表明,制动鼓最大应力值为33.3 MPa,制动鼓的最大位移为0.13mm,发生在制动鼓下部区域,位移量主要产生于下部,并且呈对称分布;摩擦片的最大应力为71.0 MPa,表现为左右摩擦片应力分布对称,上下不对称,最大位移量为0.27mm;2个制动蹄的最大应力为865kPa,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与摩擦片类似。为货车鼓式制动器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矿用重型刮板输送机可控启动装置的核心部件湿式摩擦副在启动过程中,呈现出液体黏性摩擦、粗糙接触摩擦、生热/传热/散热等高度复杂的耦合特征,对瞬态摩擦热特性的研究提出了较大挑战。以矿用大尺寸湿式摩擦副启动过程为研究对象,构建接触界面压力与瞬时热传导模型,基于界面压力的动态变化研究摩擦副瞬态摩擦热特性,揭示非均匀温度场的动态分布规律,分析对偶钢片和摩擦片温度的差异性,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摩擦副瞬态温度场受到接触界面压力、相对转速及对流换热作用的综合影响,径向方向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呈现不均匀性分布,最大值出现在外径附近,摩擦片最高温度只有对偶钢片的1/2。仿真值与试验值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可准确地预测温度场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大尺寸湿式摩擦副瞬态热特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首先探讨盘式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的摩擦接触和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具体的分析方法包括:摩擦接触算法,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按照制动盘与摩擦片的实际几何尺寸,建立了具有速度可变效应的三维瞬态结构应力有限元模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较真实地模拟了制动器的制动过程.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制动过程的一些结构上的性能变化.将同相同制动条件下的实心盘式制动器和通风盘式制动器对比,得出通风盘式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的接触应力,各向位移等.  相似文献   

8.
朱霞  冷志杰 《机械传动》2014,(6):123-127
为了提高和改进湿式多片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特性分析准确性和避免局部高温高压对制动器造成的破坏,以轮式装载机驱动桥湿式多片式制动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制动器热弹性失稳现象进行分析,依据等温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对湿式制动器制动器制动特性的计算方法,通过将摩擦因数和径向差异等因素的引入,修正传统对初始村片压力分布规律计算方程,进一步提高对制动转矩、制动操纵力及有效半径的计算精度,提出了基于等温设计原理的湿式制动器主要设计指标的约束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该压力分布计算模型相对压力均布模型计算精度高,满足通用计算条件;在热机理论作用下,由于冷却液作用,温升最终恒定,整体呈现相对稳定状态;等效外径相对均布模型较大,故可在较小的制动操作力情况下获得相同制动力矩;通过等温设计理论的引入提出了一种准确有效的设计理论,并得到湿式制动器主要设计指标之间的约束方程。  相似文献   

9.
朱新荣  彭俊  徐祥文 《机械工程师》2022,(1):98-102,105
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产生共振时会影响二者之间的接触状况,从而导致摩擦副之间的接触恶化,严重时会引起制动失效.文中基于三维实体软件SoIidWorks建立了轨道车辆盘形制动系统.针对车辆盘形制动系统振动噪声问题,利用ABAQUS建立了车辆盘形制动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模态分析方法,分别对制动盘、摩擦片和盘形制动耦合系统进行模态...  相似文献   

10.
盘式制动器制动过程分析时,难点在于建立制动盘和摩擦片之间柔性体接触摩擦力,影响制动器性能和可靠性重要因素。根据制动器结构和功能特点,分析制动过程中车轮和制动器的受力情况,结合制动盘片之间正压力和摩擦力实现方法,分析制动器盘片之间柔性体接触摩擦力,采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多柔体分析模型。利用模型对制动过程进行分析,对动摩擦因数、安装误差等影响因素对制动过程对制动性能和振动特性影响,获得制动过程中减速度和角减速度傅里叶变换等参数随时间变化趋势。进行盘式制动器样车测试,并将模型分析结果与试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模型分析与试车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为制动器问题深入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研究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某轿车的后轮鼓式制动器为研究对象,在制动器惯性实验台上对其平均制动器因数进行测试研究.在初始制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考虑初始温度和制动压力2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和二次正交回归方法,得到该制动器的平均制动器因数随初始温度和制动压力的变化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现代制动用刹车材料的应用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现代制动用刹车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了现代制动用刹车材料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制动用刹车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通风制动盘制动抖动情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得到了通风制动盘各结构参数的最优水平组合。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制动盘15次循环制动,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制动盘的热变形差异,得到各结构参数对制动盘热变形影响的敏感性,并利用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风制动盘各结构参数对制动抖动的影响敏感性由高到低顺序为盘厚、盘帽高度、颈部角度、制动盘外径、制动盘内径、颈部半径;盘厚、盘帽高度、颈部角度越大且制动盘外径及制动盘内径越小,制动抖动越小。  相似文献   

14.
王章忠 《机械制造》2003,41(10):41-43
从列车制动闸瓦的工作条件和磨损失效的分析出发,详细讨论了铸铁、合成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复合材料等4大类摩擦制动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应用范围,指出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行环境是选择闸瓦材料时应考虑的两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5):685-689
分析了制动液粘度、温度、吸水性、气阻等因素对制动拖滞的影响,总结了制动液粘度与制动拖滞间的关系。运用MSC.EASY5液压仿真软件对制动系统进行了虚拟建模,实现对制动过程的虚拟仿真,从活塞位移的角度对制动拖滞进行了分析。结合现有的试验台架,选取了与现用油沸点相近的几种型号制动液进行了拖滞力矩试验,其中重点分析了制动液粘度对制动拖滞的影响。归纳总结出制动液相关参数对制动拖滞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盘式制动系统参数对制动颤振的影响,建立了二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分别研究了制动初速度、制动压力、阻尼和刚度等因素对制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根据得到的位移曲线和相图可以看出:随着制动初速度的增大,系统黏滞阶段持续时间减少,并逐渐进入稳定运动状态;制动压力相对较小时,制动系统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制动压力的增大,摩擦片和制动盘的振动幅值也随之增大,振动强度变大;在阻尼增大的过程中,摩擦片和制动盘均由起初的纯滑动运动状态进入稳定运动状态,且达到稳定运动状态的时间也逐渐缩短;摩擦片在相对较小的制动刚度下即可达到稳定状态,而制动盘则需要有较大的刚度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转鼓试验台测试汽车制动力的原理,并比较了它和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测试方法的不同,设计了一组制动力测试试验,通过对数据的回归分析,实现了将转鼓测试得到的部分负荷下的制动力转化为汽车的最大制动力,从而数据满足GB7258对整车出厂制动力检测的要求,解决了生产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数控车床常用的主轴制动的几种方法及其优缺点,研究了ZD-15型电子制动器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机械制造行业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速列车刹车片的热结构耦合有限元求解方法,确定其边界条件,利用ABAQUS软件对刹车片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并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盘式制动器刹车片的偏摩现象.  相似文献   

20.
轿车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能有效地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而合理的控制策略是集成系统实现的关键.由于车辆制动系统存在非线性和时变性,为此,基于1/4车辆模型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模型分析、模糊控制理论,提出采用模糊控制电磁制动器线圈电流大小的控制策略.在控制策略中以车辆滑移率为输入量,以电磁制动器线圈通电电流为输出量,设计出系统模糊控制器.为检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某一安装有电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系统的轿车为应用实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对比采用模糊控制器汽车与未采用模糊控制器的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策略的集成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车制动所需时间,缩短制动距离,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