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小城镇成为城镇化前沿阵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小城镇发展成为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一部分发展比较快,还有一部分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实现大城市周边滞后小城镇崛起,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与支撑,是发挥小城镇集聚功能和集聚效应的前提。文章以陕西省西安市三个街道办为例,分析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探讨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认为通过区域城镇联合、差异协作和产业分工,推动小城镇间产业协同发展,使资源配置达到综合效益最佳,提升小城镇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升级与大城市经济联系,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快速助推周边小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2.
视点     
<正>郑新立:城镇化方向将从大城市转向特色小镇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表示,城镇化的方向要由重点发展大城市向重点发展特色小镇转变。过去30多年,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和问题。例如,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导致大城市病;城市布局不合理,过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落后;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因为户籍制度无法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他  相似文献   

3.
视点     
正01仇保兴:小城镇是大城市不可缺少的"拦水坝"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对城镇化做规划要坚守五类底线,其中,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第一类底线。拉美、非洲等国城市化的历史教训已证实:没有小城镇作为"拦水坝",人口的洪流就会大量地涌入大城市;没有小城镇提供的就地城镇化,农民进入城市就易引发"贫民窟病";没有小城镇对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贡献,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结构是经济结构的空间投影,认识国家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有助于正确把握国家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规律和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运行效率。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是城市人口规模最大、行政等级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超大城市。城市职能过于集中是导致大城市病的主要原因,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是根除大城市病的治本之道。北京作为最高等级中心地的国家中心城市,其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初具雏形,单中心集聚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北京应促进产业向多中心集聚和疏解,培育和发展郊区次中心;合理引导人口地区分布,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引导各区差异化发展,优化远郊区平原地区开发,并以京津冀为空间载体优化北京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城镇化过程中,大城市城郊移民安置模式、进入城市移民安置模式、县内移民城镇集中安置模式、小城镇集聚型安置模式下的移民村镇建设模式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各类城镇化移民安置居住模式,立足城镇化模式、村镇规划、建筑学等角度,采用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各类移民城镇化安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适宜性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
沈迟 《小城镇建设》2006,(12):75-78
一、从20世纪80年代到“十一五”:小城镇发展正在走出困惑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发展“22字方针”。“十五计划”更提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并且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党的十…  相似文献   

7.
刘燕红 《中国建设信息》2012,(19):116-116,118
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增强小城镇建设活力,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莱芜市地处鲁中地区,区域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是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莱芜市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为契机,小城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首先,坚持规划引领,积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了中心城区、重点镇、农村新社区、居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小城市,提升中小城市人口聚集功能是我国均衡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讨论发展中小城市的战略意义与对策,认为发展中小城市能有效拉动内需,避免人口过分集中大城市而导致的“大城市病”与过度分散的乡村工业化及小城镇所造成的“农村病”,有助于实现农民工的就地城镇化与举家迁移。当前发展中小城市,要把中小城市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通过深化政府财税体制改革与扩大民间投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中的资金瓶颈,以户籍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住房改革为重点实现农民工就地市民化,以完善创业扶持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工融入城市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道桥与防洪》11/2008小城镇发展与城镇道路设计该文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给道路建设带来新的要求与新的思考为题,总结了51年大城市发展中对城市人口、用地控制不严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绿化减少等城市病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注重推进城镇化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把小城镇建设列入了议事日程。1978年第三次全国城市会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小城镇,建设新的小城镇;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强调  相似文献   

11.
何小娥  殷毅  柳少杰 《城市规划》2005,29(10):48-51
城市的区域化发展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城市的区域化发展造成了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的巨大变化。本文分析了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在大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困难的根本原因,指出既适应大城市区域化发展需要,又要发展自身社会经济,是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然后,结合总体规划的实施,阐述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应该从大城市规划实施、区域协调以及小城镇自身发展要求等方面来解决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困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7.35%,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城市社会,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人口迁移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如何引导人口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小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处于中间环节,对上可以成为大城市过度饱和的功能和人口的疏散载体,对下可以成为将城市先进的现代文明传播到广大乡村的媒介、就近吸纳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和定居的载体.它们一般都聚集有一定的工业产业、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理应成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载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2013年,全国新型城镇化会议进一步提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然而,当前小城市普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以及与大城市之间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针对当前小城市发展动力不足、人口吸引力弱的问题,探讨如何推进小城市发展,增强小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并对未来我国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集群结构与我国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仇保兴 《城市规划》2003,27(6):5-10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无法回避的必由之路。其健康发展的基本标志为 ,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尽可能避免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萌发的诸如 :失业加剧、疾病流行、贫民窟泛滥、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升高和生态条件恶化等城市病。大城市具有天然的集聚和规模经济效益。如果任凭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就会重蹈人家的覆辙。但如果我们继续将规划调控的思路局限于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扩张 ,又将无济于事。事实证明 ,这一策略不但无法控制城市规模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其摊大饼式发展的倾向。采用逆向思维———从分析影响中小城市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和城市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入手 ,利用复杂系统的自组织原理阐述城市内部的企业集群和城市外部的城市集群的发展演进规律 ,从而证明不同规模的城市 (镇 )往往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集群结构 ,具有明显的等级、共生、互补、高效和严格“生态位”的“耗散系统”。提出了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 ,中小城市 (包括卫星镇和农村小城镇 )“超越”经济规模快速成长 ,有序引导移民、确保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和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动态资讯     
<正>·声音·何健(四川省住建厅厅长)大城市规划应把宜居放在首位: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追求大,功能大而全,所有资源向特大城市省会城市过度倾斜,这就造成我们的大中小城市不协调发展,尤其是中小城市发展特别滞后,一方面造成大城市病,另一方面造成中小城市功能不健全。何健认为,解决大城市病要从规划理念着手,任何城市的发展一定要把宜居放在首位,居住环境好了,招商引资自然好了,比如成都吸引外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居住环境好,历史底蕴深厚。  相似文献   

15.
郑静  陈革 《规划师》2000,16(5):90-95
文中主要研究我国城市化政策问题。指出我国目前人口巨大、资源稀缺、耕地减少、环境恶化等问题十分严峻。过度发展小城镇,将带来占用更多耕地、使环境污染源分散化、基础设施投入不经济等问题。大城市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城市病”,但有引导、适度发展大城市,对解决当前我国耕地总量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率的城市经济运转、增加就业等迫切问题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主要特征是集聚,城市的各种利弊也源于集聚,城市病就是其中一弊。所谓城市病(Urban Disease),是对人口及相关发展要素向大城市过度集聚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的统称。国际经验表明,城市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城镇密集地区重点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和产业在空间集聚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中小城市、小城镇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步快速增长、平行发展的态势。为了更好地了解城镇密集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情况,研究组进行了调研工作。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以局部高度城镇化为特征的城镇密集地区已初步显现。这些区域的镇域经济非常活跃,小城镇、尤其是重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一、城镇密集地区中心镇的地位和作用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镇二三产业均比较发达,产业和人口相对密集;城镇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交往频繁,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城市地区新城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学勇  李桂文  曾宇 《规划师》2011,27(5):93-98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城镇化内外动力叠加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新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新城在起到缓解城市过度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等作用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城变"空城"的现象.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新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新城发展模式.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建设应以综合型新城模式为主,主要遵循...  相似文献   

19.
刘磊 《中州建设》2014,(20):75-76
21世纪的今天,大中型城市是美的,而小城镇也应该是美的,但是人们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只考虑到城镇的总体规划,往往忽略了景观规划和设计。发展中小城市,是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避免人口过度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就业和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城镇改造过程中,小城镇景观建设应引起高度重视。;D-I南省新县是一个很典型的景观生态县,自然与人文景观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过去30年我国城镇化以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为重点,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长期得不到重视.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也侧重于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村镇的规划与建设处于薄弱地位.新型城镇化研究要以客观认识城乡关系为基础,加强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特别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加强城镇化的基层空间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