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发掘米草耐盐、甜高粱甜秆、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制海涂粮饲兼用耐盐甜秆水稻新种质。[方法]于2009~2012年开展了海涂米草、甜高粱、水稻的远缘杂交研究,并对得到的远缘杂交材料进行RAPD分子鉴定。[结果]试验得到了远缘杂交结实、移栽、杂交材料经济性状的试验证据;在经RAPD分析的14份杂交材料中,有5份具有与甜高粱、米草亲本共同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5份远缘杂交种具有甜高粱、米草亲本的遗传成分。[结论]该研究对于我国资源利用、农业增效、粮食安全、耕地战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掘海涂米草耐盐、甜高粱甜秆、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制海涂粮饲兼用耐盐甜秆水稻新种质,2009-2011年开展了海涂米草、甜高粱、水稻远缘杂交研究,得到远缘杂交结实、移栽及杂交材料经济性状试验证据;选择13份杂交材料,采用RAPD鉴定,有2份材料具有与甜高粱、米草亲本共同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这2份远缘杂交种具有甜高粱、米草亲本的遗传成分.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掘米草耐盐、水稻高产、甜高粱甜秆种质资源,2010-2012年开展了海涂米草、水稻、甜高梁远缘杂交研究,对杂交1代植株、秸秆含糖量进行了测定和耐盐发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米草/水稻/甜高粱远缘杂交获得成功,得到了海涂米草、水稻、甜高梁远缘杂交结实材料.杂交材料比水稻单株秸秆重量提高70.74%,秸秆含糖量提高2倍.在0.5% ~1.5%盐水中的发芽率:米草/水稻/甜高粱发芽率达65.38%,水稻发芽率为35.89%.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掘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耐盐、水稻(Oryza sativa L.)高产种质资源,创制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2009-2011年开展了海涂大米草、水稻远缘杂交研究.得到了远缘杂交结实、移栽、杂交材料经济性状试验证据;22份杂交材料经RAPD鉴定具有与大米草亲本共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22份远缘杂交材料具有大米草亲本的遗传成分.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掘米草耐盐和水稻高产种质资源以创制耐盐水稻新种质,在2005-2007年开展的米草与水稻属间远缘杂交研究的基础上,2008-2009年开展了海涂耐盐水稻新种质创制研究.2008年进行海涂播种、育苗移栽耐盐适应性试验,米草/水稻杂交种34号、32号,杂交种子产量248 kg/667m2.2009年海涂筛选结合分子标记辅助双选择,海涂筛选32个组合中,耐盐稻谷产量207 kg/667m2以上有20个组合,平均稻谷产量326 kg/667m2,最低稻谷产量207.5 kg/667m2,最高稻谷产量596 kg/667m2.选育出了产量在400~500 kg/667m2的耐盐水稻新组合6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现了耐盐甜秆水稻种质资源育种材料,秸秆可溶性糖含量在5.0%以上,比对照水稻提高65%以上.在60份杂交材料中选择18个杂交组合,经RAPD分析,有9个组合具有与大米草亲本共同条带且水稻亲本中有缺失的情形,表明9个组合远缘杂交种具有大米草亲本遗传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发掘互花米草耐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制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方法]于2009-2011年开展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研究,采用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属间远缘杂交育种方法,同时采用四选一突破结合技术--海涂种植筛选、细胞学检测筛选、回交表型筛选、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结合技术,寻找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结果]2009~2010年实际远缘杂交成功率为1.39%。7C14、中香1号2种水稻母本与互花米草(H)父本远缘杂交材料进行RAPD分子鉴定,发现RH-1-10K205-7C14×H、RH-2-8K157-7C14×H、RH-13-9H5-中香1号×H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水稻7K339母本与互花米草父本远缘杂交材料经RAPD分子鉴定,杂交种RH-5-10K215、RH-6-8K48、RH-12-9H9、RH-14-9H8、RH-16-9H28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其余杂交种与互花米草亲本和水稻亲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结论]育出耐盐优质饲料稻新品种,不但解决了沿海开发、盐碱地治理中急需解决的耐盐作物品种问题,而且解决了草食动物精粗饲料问题,同时对于资源利用、农业增效、粮食安全、耕地战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发掘互花米草耐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制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方法]于2009~2011年开展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研究,采用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属间远缘杂交育种方法,同时采用四选一突破结合技术——海涂种植筛选、细胞学检测筛选、回交表型筛选、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结合技术,寻找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l结果]2009~2010年实际远缘杂交成功率为1.39%。7C14、中香1号2种水稻母本与互花米草(H)父本远缘杂交材料进行RAPD分子鉴定,发现RH一1—10K205-7C14×H、RH.2.8K157-7C14×H、RH-13-9H5一中香1号×H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水稻7K339母本与互花米草父本远缘杂交材料经RAPD分子鉴定,杂交种RH-5-10l〈215、RH-6-8K48、RH-12-9H9、RH-14-9H8、RH-16-9H28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其余杂交种与互花米草亲本和水稻亲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结论]育出耐盐优质饲料稻新品种,不但解决了沿海开发、盐碱地治理中急需解决的耐盐作物品种问题,而且解决了草食动物精粗饲料问题,同时对于资源利用、农业增效、粮食安全、耕地战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海涂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草具有耐盐、耐淹等优良特性;水稻籽粒饱满,产量高.本研究通过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图选育耐盐高产的米草/水稻粮饲兼用作物新品种.2005~2006年,引种栽培了大米草1720株,水稻品种(组合)15种,进行了大米草与水稻杂交试验.结果表明:2005年,水稻培矮64S/04141(♀)与大米草(♂)杂交结籽149粒. 2006年,F1代自交结种224穗,获自交种籽11842粒,千粒重18.39 g;F1(♀)×大米草(♂)回交17穗,获BC1F1种籽24粒,回交结实率2.84 %;水稻(♀)×大米草(♂)杂交6个品种(组合)23穗,获种籽63粒,杂交结实率4.2 %.大米草与水稻杂交,其RAPD反应表明,杂交后代与水稻亲本相比,条带有明显差别,表明远缘杂交导致水稻发生了基因重组. 2005年,引种栽培了互花米草560株, 2006年进行了互花米草与水稻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水稻(♀)7个品种(组合)×互花米草(♂)杂交39穗,得杂交种籽115粒,杂交穗结籽率5.4 %;F132、F134(♀)×互花米草(♂)杂交12穗,得杂交种籽18粒,杂交穗结籽率2 %.2007年在启东协兴港海涂滩地米草稻田大米草/水稻F2在土壤含盐量7.83 ‰,pH8.20,灌溉水10.37 ‰情况下,千粒重达18 g,结实率52.8 %,单株种籽重19.97 g;在如东羊场米草稻田大米草/水稻F2在土壤含盐量5.28 ‰,pH7.9情况下,千粒重达22 g,结实率51.1 %,单株种籽重19.1 g.水稻×玉米×米草三元杂交种籽千粒重22.8 g,结实率69.9 %,单株种籽重41.4 g;在农科所试验地大米草/水稻F2代千粒重22.4 g,结实率58.2 %,单株种籽重33.7 g;水稻×玉米×米草三元杂交种籽千粒重25.2 g,结实率82 %,单株种籽重59.2 g.  相似文献   

9.
[目的]发掘海涂互花米草耐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新互花米草与水稻正反远缘杂交适用方法。[方法]正交:水稻♀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热气杀雄吸花授粉法;反交:互花米草♀剪颖去雄授粉法、连续去雄授粉法、温汤杀雄连续去雄授粉法。[结果]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法比温汤杀雄剪颖授粉法结籽组合数提高34.09%,穗均结籽提高121.21%,出苗率提高60.07%,提高工效6-7倍;互花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法比剪颖去雄授粉法结籽组合数增加3.14倍,穗均结籽增加4.21倍,出苗率提高68.47%,提高工效7-8倍。[结论]水稻♀热气去雄吸花授粉杂交法适用于水稻♀×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连续去雄授粉杂交法适用于互花米草♀×水稻♂。  相似文献   

10.
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6年,引种栽培大米草1720株,栽培水稻品种(组合)20种,进行了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2005年,大米草(♂)与水稻培矮64S/04141(组合,♀)杂交结籽149粒。2006年,F1代自交结种224穗,获自交种子11842粒,千粒重18.39 g;大米草(♂)×F1(♀)杂交17穗,获种子24粒,杂交结实率2.84%;大米草(♂)×水稻(♀)杂交6个品种(组合)23穗,获种子63粒,杂交结实率4.2%。水稻与大米草远缘杂交后代变异的RAPD分析表明:杂交后代与水稻亲本相比,条带有明显差别,说明远缘杂交导致了水稻发生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1.
应用SRAP技术从大米草根中分离盐胁迫应答基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2对SRAP引物分析盐胁迫条件下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根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在对照和盐处理的转录本之间存在81.65%的差异.进一步用Northern鉴定了一个差异表达片段.测序及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由463个碱基组成,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的β-1,3-葡聚糖酶之间存在30%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将野生稻耐旱特性转移到栽培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出具有耐旱特性的水稻品种从而经济地利用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试验旨在通过远缘杂交将野生稻Oryza meridionalis 和Oryza australiensis的耐旱特性转移到栽培稻Oryza Sativa.本试验用Oryza meridionalis花粉对Oryza sativa共2 419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1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胚胎拯救,最终仅有一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并获得一粒F2代种子,其杂交率为0.46%,萌芽率为50%,F1代杂种的结实率为0.024%;用Oryza australiensis花粉对Oryza sativa共1 848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4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了胚胎拯救,有11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全部不育,其杂交率为0.60%,萌芽率为31.1%.本试验还对F1代杂种的形态学和农艺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就提高杂交率的方法及伪杂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杂种苗与亲代之间的遗传变异及其真伪性,获取快速鉴定杂种的方法。[方法]利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凯特杏和莫尔特尼李的种间杂交种进行分析。[结果]叶片形态、RAPD和SSR技术对杂种的鉴定分析,表明子代与亲代电泳图谱之间存在差异,所获杂种为真杂种。[结论]将RAPD及SSR技术结合可有效鉴定李杏种间杂交种,是一种快速鉴定杂种的方法,可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4.
To transfer desirable resistance traits from O. minuta to O. sativa, intergeneric hybrid plants between O. sativa (AA, 2n=2X=24) and O. minuta (BBCC, 2n=4X=48) were produced by embryo rescue after sexual cross.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chromosome counts indicated their hybrid status (ABC, 2n =3X=36).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was further applied to confirm the parentage of the chromosomes of F1 hybrids. Chromosomes of O. minuta and O. sativa were distinguishable in the hybrids in different fluorescence colors. GISH indicated that A and BC chromosomes were not randomly assembled in a cell.RAPD profiles unequivocally revealed their hybrids with double parent patterns. The results of blast tests showed that the hybrids had obtained disease resistance from O. minuta, and had a level of susceptibility between the par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杂交兰亲本及F1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的含量。[方法]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母本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均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三者含量与父本相近的均约占10%,与母本相近的分别约占20%、30%和20%,介于亲本范围之间的分别占50%、50%和90%,低于亲本的分别占35%、40%和10%。[结论]为通过远缘杂交选育出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兰花新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骆开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40-2743
[目的]提高水稻中直链淀粉的含量,扩大稻米的利用范围。[方法]以水稻中花11品种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水稻幼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将淀粉分支酶基因SBE1和SBE3同时导入受体愈伤组织,经过一系列的共培养、预分化、分化、生根壮苗后,获得含有转基因的转化植株,并对转化植株进行PCR鉴定。[结果]通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侵染由水稻幼胚诱导的274粒愈伤组织,经过共培养、筛选,得到177粒抗性愈伤,然后将抗性愈伤预分化、分化得到103株分化苗,生根壮苗后获得49株转基因植株;从49株转基因植株中随机提取34株的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从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了片段大小约为500 bp的潮霉素基因序列。[结论]初步证实转基因植株的真实性,淀粉分支酶基因SBE1+SBE3成功整合进入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农业用水的缺乏严重影响着世界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尤其影响着水稻的生产。育出具有耐旱特性的水稻品种从而经济地利用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前人的研究表明野生稻Oryza属中有许多种具有耐旱性,如果水稻栽培种也具有耐旱性,那将会更能适应环境节约用水,大大地提高水稻的收获面积及适应性。Oryzameridionalis和Oryzaaustraliensis具有耐旱特性,试验旨在通过远缘杂交将野生稻Oryzameridionalis和Oryzaaustraliensis的耐旱特性转移到栽培稻OryzaSativa。用Oryzameridionalis花粉对Oryzasativa共2419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1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了胚胎拯救,最终仅有一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并获得一粒F2代种子,其杂交率为0.46%,萌芽率为50%,F1代杂种的结实率为0.024%;用Oryzaaustraliensis花粉对Oryzasativa共1848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4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了胚胎拯救,有11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全部不育,其杂交率为0.60%,萌芽率为31.1%。同时,还对F1代杂种的形态学和农艺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最后还讨论了提高杂交率的方法及伪杂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