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省西部许多市县打破了盐碱地不能种水稻的禁区,水田面积已从无到有,发展到近20万亩,平均亩产都达到400斤以上,多者千斤左右。实践证明,苏打盐碱土种稻,即可增产增收,又能冲洗盐碱。在苏打盐碱土上种稻技术性较强。综合各地经验,有以下几个必须注意的技术问题。 (一)要搞好系统排水过去许多盐碱地种稻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因为不了解盐随水来、盐随  相似文献   

2.
种稻改良盐碱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种稻排水洗盐符合改良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水稻耐淹性强、且田间蓄水量大。因此,在地势低洼、水源充足且适于种植水稻的地区,种稻洗盐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肇源县水利科学研究所曾于1984——1987年对苏打盐碱土种稻,旱育稀植“浅晒浅湿”型的灌溉制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现简述如下: 一、苏打盐碱土种稻“浅晒浅湿”型灌溉制度的确定苏打盐碱土种稻灌水方法不能采用死水补灌,容易加大水含盐的浓度,使稻苗引起盐害。也不能采用活水串灌,这样降低水温、泥温,浪费水,造成水肥流失。又不能深水灌概,不但增大灌水量,而且稻苗易徒长,扎根不良,易倒伏,造成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4.
农田排水措施对促进作物生长、防御涝渍灾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合理的排水系统布置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本文采用以水平衡为原理的DrainMod模型模拟淮涟灌区不同排水系统布置的水稻和小麦产量,结果显示水稻产量受排水深度的影响较明显,小麦产量受排水间距布置影响较明显,干旱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涝渍胁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当前影响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阻因素一是盐碱二是肥力不足。改土治碱的首要措施是做好灌排配套,充分发挥排水工程效益,排水排盐,降低地下水位,以达到改良盐碱土的目的。现在河套灌区水利工程配套的排水方式以明沟为主、因之排水沟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河套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锡县的农田地下灌排工程,包括灌溉输水和配水的地下渠道系统及田间暗管排水系统两个组成部分。灌溉水通过地下渠道输送至田块旁,再经由出水口流到地表进入田间。排水时,通过暗管排水系统排除地表水,降低和  相似文献   

7.
种稻改良盐碱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簡要的闡述了种稻改良盐碱地在我国盐碱地改良工作以及国民經济上的重要意义。种稻是利用盐碱地,特别是低洼盐碱地的最好方法。水稻的生理特性,正可以把低洼地区容易积水、两季易涝、盐分脫除困难等不利因素变成有利条件,不需要庞大的投資,当年就可获得300~400斤以上的亩产量。种稻由于用水期长、用水量大的特点,对于改良任何一种盐碱土,它起到的脱盐作用均較其他措施为大。并且还可通过灌溉水中大量的泥沙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在改善水文地質条件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本文着重指出了种稻改良盐碱地的关鍵措施——水利土壤改良技术的作用,特别对排水在改良盐碱地中的作用,作了比較詳尽的分析。对于种稻与碱土改良及种稻对周圍旱作地区的影响两个問題,也作了初步的探討。  相似文献   

8.
在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西部,分布着大片的苏打盐碱土,其中多属轻、中度性质。这种土壤农业生产特性不良,土质粘重发朽,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较大,通透性差。排水不畅,土温低,易旱易涝,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为了改良这种土壤,绥化行署水利局科技科组织有关人员自1983年至1986年在肇源县中心灌区进行了种稻泡田冲洗脱盐的小区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脱盐率达21.46%—44.74%,水稻增产幅度为12.3%—40%。最高亩产水稻900斤。在试验中,他们总结出两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市场动态     
《中国水利》2012,(15):76+78
湖北武汉将投百亿元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日前,湖北省武汉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该市排水建设拟投入资金124.7亿元,实施生态水网构建、区域性排水系统建设、骨干排水泵站(立交涵洞泵站)新改扩建及改造、排水干管配套建设、明渠综合整治、大型排水设施疏浚维护与应急设备添置等六大工程,新增抽排能力291.1m3/s,新改建骨干管网225.3km,改造社区排水管涵  相似文献   

10.
关中地区村庄排水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杨凌区典型村庄排水状况的实地调查分析,就关中地区村庄排水问题进行了探讨。调查发现了村庄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排水能力不足;②生活污水直接排放;③垃圾、粪便管理粗放;④道路排水设施清理、维修不及时。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关中地区村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村民生活习俗,提出了改进村庄排水的建议:①重新规划建设村庄排水系统,保证雨水充分排除;②排水系统雨污合用,出口设置简易分离措施,可采用砂滤处理系统处理污水;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注重培养村民环保意识;④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⑤加强排水系统的管理与维修。  相似文献   

11.
田间排水的任务是除涝、防渍、防止土壤盐渍化,改良盐碱土以及为适时耕作创造条件等.以下仅就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以及为达到这些要求而修建的田间排水系统的规格、布置和结构,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盐碱土灌区盐改步伐,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建设高产稳产商品粮基地。我们于1979至1981年在站内不同条田宽度(18米、25米、33米),不同排水沟深(0.3-0.5米、0.6-0.8米)的稻田、进行过盐改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盐改的节水增产效果,为盐碱土灌区建设高标准的排灌工程提供依据。在省、市有关科研人员的参与和指导下,从1982年至1984年在梨树灌区砂壤质盐碱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盐碱灾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北地区盐碱土面积384.15万h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1%,其中盐碱土耕地面积127.61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8%。本文简介了东北地区盐碱土的分布、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东北地区盐碱土治理面积57.06万hm2,占盐碱耕地面积的44.7%。盐碱土改良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治理措施为种稻洗盐,换土改碱斑,压砂改土,增施有机肥,浅翻深松耕作。  相似文献   

14.
建筑排水系统气压波动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压波动破坏建筑排水系统水封.气压波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排水立管中水流速度大.对横支管产生强烈的抽吸作用,其次是横管排水在主管中产生的水舌阻隔作用.本文还指出建筑排水系统发展的可能趋向.  相似文献   

15.
张翀 《中国水利》2012,(15):76-76
日前,湖北省武汉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该市排水建设拟投入资金124.7亿元,实施生态水网构建、区域性排水系统建设、骨干排水泵站(立交涵洞泵站)新改扩建及改造、排水干管配套建设、明渠综合整治、大型排水设施疏浚维护与应急设备添置等六大工程,新增抽排能力291.1m3/s,新改建骨干管网225.3km,改造社区排水管涵100km,整治箱涵港渠52.97km。  相似文献   

16.
尾矿库排水系统是否能够顺利及时的将库内水排出是其发生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尾矿库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对其安全运行尤为重要。以DCG尾矿库增容设计工程为例,对尾矿库不同运行工况下进行洪水计算与调洪演算,并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尾矿库拟定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尾矿库的排水系统均能将设计频率下入库内洪水安全有序的排出,调洪所需库容小于有效库容,对应工况下出现的最高洪水位低于相应坝顶标高,不会出现洪水漫坝现象,尾矿库拟定的排水系统在不同运行状况下能够满足防洪排水要求。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河套灌区由于多年的灌溉不协调及其他原因,致使地下水位不断抬高,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经多方面论证,解决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措施就是合理控制地下水位深度和实行排灌平衡,实现这一措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进行明沟排水。而实现明沟排水,打通排水系统的关键是合理确定明沟两侧边坡防止塌落阻水。本文从地质条件、土化学性质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角度对河套灌区的明沟塌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稳定坡角  相似文献   

18.
灌区排水系统是输出化肥、农药等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通道。了解排水系统布置与管理对农田氮素运移的影响,对提高作物产量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一组灌区排水稻田地下水氮素浓度变化的实测资料,应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田间不同深度地下水中氮素浓度受灌排水系统布置以及水位调控的影响,分析排水稻田地下水中氮素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两种排水条件下,生长季内田间0.3 m和1.4 m深处地下水中NO-3-N浓度的平均值均随着水稻生长而逐渐减小;常规排水稻田中,0.3 m深处的NO-3-N空间相关性比1.4 m深处强;控制排水使得随机因素对1.4 m深处NO-3-N的空间变异性影响减小;NO-3-N和NH+4-N浓度分布并没有随灌排系统布置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给水改土为中心进行土壤物理肥力(即水、气、热)的调节,创造作物根系生长良好的环境条件,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农田排水是给水改土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排除、降低并控制地下水,使盐碱土加速脱盐过程、低洼沼泽地免受涝渍之害。在上海郊区,渍害是影响三麦产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搞好农田暗管排水设计,已为广大水利工作者所关注。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20.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的东北部,全市盖拉地种稻面积0.85万公顷,占水稻总面积的19.1%,主要分布在低洼平原.盐往地大部分是以碳被钠、重破四纳为主的苏盐往土,也会流诏钠,耕层土壤可溶性含盐量0.1~0.5%.年平均气温在ZC左右,无霜期114~149天,为了改造盐往地低产田,治理涝区,增产增收,由1985~1987年进行试验,示范盐巴地井水种稻,自1988年起在大面积盐碱地上打并开来水源,并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后,面积迅速扩大。自1988~1992年的5年期间,盐社地种精累积面积3.29万公顷,平均亩产325.0公斤,比水稻前三年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