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可视化超声用于输液港植入前、中、后全流程医护一体化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133例于化学治疗前接受输液港植入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06例经颈内静脉、27例经腋静脉植入;并观察植入前、中、后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分析超声对其全流程医护一体化管理的价值。结果 133例患者中,术前超声发现一侧颈内静脉狭窄4例,一侧颈内静脉先天走行变异2例,一侧颈内静脉血栓2例。133例均成功一次性穿刺植入输液港。术后发现27例经腋静脉植入输液港中,导管异位于右侧颈内静脉1例;106例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中,导管附壁血栓13例,导管折断并异位3例,注射座周围皮下软组织感染2例,注射座翻转1例;以相应措施干预后,患者一般情况均良好。结论 可视化超声可于植入输液港前评估拟穿刺血管、于植入中实时引导穿刺、于植入后密切监控,实现输液港植入全流程医护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3D DSA引导下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3D DSA引导下前列腺动脉栓塞(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DSA引导下PAE的BPH伴中、重度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其中接受3D DSA (3D组)及2D DSA (2D组)引导下PAE各35例。对比分析2组治疗相关资料、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成功完成PAE。3D组左、右侧插管时间及操作时间、辐射时间、辐射剂量、剂量面积乘积(DAP)、总造影次数和造影图像帧数均小于2D组(P均<0.05)。术后2组均有发热、疼痛、泌尿系感染等轻微并发症发生,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70例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 DSA引导下PAE治疗BPH伴中、重度LUTS安全、有效,且能减少造影次数,缩短治疗及插管时间,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胡芳铭  雷丽香  邱洁  杨昌宇  林盛财 《骨科》2021,12(6):509-512
目的 评价肌骨超声辅助定位在经皮椎间孔镜穿刺技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拟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C臂透视组24例,常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完成椎间孔穿刺;超声辅助组24例,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辅以肌骨超声引导完成椎间孔穿刺。统计比较两组的总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穿刺并发症、术中透视次数、术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评分。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穿刺并发症。超声辅助组的总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术中透视次数较C臂透视组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型臂X线机引导椎间孔穿刺在肌骨超声辅助下能够提高穿刺准确性、穿刺效率,减少放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以不同方式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对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127例患者分别于超声引导下间断给药(A组,n=45)、超声引导下连续给药(B组,n=42)及解剖定位盲法穿刺给药(C组,n=40)后行首次SGB,比较组间首次穿刺成功率、SGB成功率、药物跨越警戒点(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交汇处)者占比、霍纳综合征出现和维持时间差异及短期并发症情况;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药物跨越警戒点与声音嘶哑的关系。结果 A、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SGB成功率均高于C组(P均<0.05)。B组药物跨越警戒点者占比高于A组(P<0.05)。A、B组出现霍纳综合征时间均早于C组(P均<0.05);A组霍纳综合征维持时间最长,B组次之,C组最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A组2例、B组8例、 C组12例声音嘶哑,B、C组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均<0.05);A组2例、B组2例、C组7例穿刺点疼痛;C组4例食管损伤,其穿刺点疼痛及食管损伤发生率均高于A、B组(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间断给药法SGB较超声引导下连续给药及解剖定位盲法穿刺给药成功率高,维持时间长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增强现实(AR)导航用于CT引导下穿刺犬肺结节模型的价值。方法 选取5只健康犬,各于肺部植入4个靶环,建立犬肺结节模型。按照交叉设计,分别于造模成功后2周及4周于AR导航下或无导航行CT引导下穿刺,以AR导航穿刺为AR组、无导航穿刺为常规组。比较2组穿刺时长、CT扫描次数、穿刺中调整进针路径次数及三维重建所示针尖至病灶中心点的误差距离。结果 AR组穿刺用时(13.62±5.11)min、常规组为(20.16±4.76)min;AR组CT扫描次数、调针次数及误差距离结果分别为(2.40±0.50)次、(2.75±0.44)次及(2.94±1.92)mm,常规组依次为(3.10±0.64)次、(3.70±0.57)次及(4.90±3.38)mm。引入AR导航可缩短穿刺用时、减少CT扫描和调针次数、降低穿刺误差(P均<0.05),而不同穿刺顺序及实验犬只对穿刺结果无影响(P均>0.05)。结论 AR导航系统用于CT引导下穿刺犬肺结节模型有助于提高穿刺准确性及穿刺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定位穿刺和常规定位穿刺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4月,贵港市人民医院采用PETD治疗LDH患者70例,根据穿刺方法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定位穿刺组(导航组)和常规定位穿刺组(常规组),每组35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透视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2组患者腰部及下肢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导航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透视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导航组术后出现LDH复发2例、脱出椎间盘残留2例,常规组术后出现LDH复发2例、脱出椎间盘残留4例,根据严重程度行非手术或再次手术治疗后症状均缓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透视次数、透视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手术时间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定位穿刺行PETD可减少透视和穿刺的次数和时间,进而减少手术时间及降低医患的辐射暴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微细血流成像(HDMFI)引导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切除病灶并明确病理诊断的单发占位病变患者,病灶位于浅表31例、腹腔8例、盆腔7例;术前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最大径<1 cm者接受细针穿刺,≥ 1 cm者接受粗针活检,其中25例以常规CDFI(CDFI组)、21例以HDMFI靶向引导穿刺(HDMFI组);对比2组取材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对CDFI组共行细针活检16例、粗针活检9例,穿刺61次,其中52次取材成功,22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HDMFI组细针活检15例、粗针活检6例,穿刺48次,46次取材成功,20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CDFI组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25%(52/61)、88.00%(22/25),HDMFI组分别为95.83%(46/48)、95.24%(20/21),HDMFI组均高于CDFI组(P均<0.01)。术中及术后均未见穿刺并发症。结论 HDMFI可清晰显示病灶内部微细血流灌注,用于精准引导穿刺效果较CDFI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ICPB)联合甲状腺囊下阻滞用于微波消融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68例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4)。对干预组于超声引导下ICPB联合甲状腺囊下阻滞消融,对照组于常规局部浸润麻醉后行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消融过程及消融后2、4、8及24 h分别记为T1、T2、T3、T4及T5。评价ICPB联合甲状腺囊下阻滞用于微波消融甲状腺结节的价值。结果 最终60例入组,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T1~T3期间心率-血压乘积(RPP)及T1~T4期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T2及T3期间40项恢复质量(QoR-4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术中接受利多卡因者占比及剂量、术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占比及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术后4例声嘶、2例呕吐。结论 超声引导下ICPB联合甲状腺囊下阻滞用于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安全性较高,可提供有效围手术期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辅助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靶向定位穿刺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洛阳正骨医院接受TESSYS治疗的72例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术中采用电磁导航靶向定位穿刺(导航组),另36例采用常规定位穿刺(常规组)。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透视时间、穿刺时间、减压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7~18个月,平均12.1个月;导航组导航建立时间为(11.97±2.14)min。导航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透视时间、穿刺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减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导航组优21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91.7%(33/36);常规组优18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6.1%(31/3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神经根损伤、血管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常规组4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神经根疼痛,调整穿刺方向后疼痛消失。结论 电磁导航辅助TESSYS靶向定位穿刺治疗LDH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与常规穿刺方法疗效及安全性相当,可降低TESSYS学习曲线,提高青年医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多囊肝病(P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超声引导RFA治疗的PLD患者,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及术前与术后12个月肝内囊肿总体积。结果 14例中,13例顺利完成RFA,1例因术中出血而中止治疗;术后即刻患者腹胀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1周症状明显缓解率92.31%(12/13);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术前与术后1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肝内囊肿总体积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PLD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穿刺联合DSA胆道双支架植入内引流治疗老年高位恶性胆道梗阻(MHB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老年MHBO患者108例,超声组54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肝内胆管穿刺,DSA组54例在DSA下行肝内胆管盲穿;2组患者穿刺成功后,于DSA下视情况行胆道双支架植入内引流、胆道单支架植入并对侧外引流、胆道完全外引流及优势侧胆道外引流;分析2组患者肝内胆管穿刺、近期并发症及4种胆道引流方式的疗效。结果超声组患者胆管穿刺次数、穿刺对比剂用量、胆道出血及穿刺点疼痛发生率明显小于DSA组(P均0.05),1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DSA组(P0.05)。4种胆道引流方式术后第14天肝功能指标及术后第21天总胆红素(TBIL)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技术联合DSA胆道双支架植入内引流治疗老年MHBO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褚武  陈立军  薛防震 《中国骨伤》2021,34(7):622-627
目的:研制用于封闭股骨交锁髓内钉中心孔尾端的万向型螺丝刀,以缩短尾帽植入髓内钉的手术时间,提高植入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交锁髓内钉(femoral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FIIN)手术患者77例,男28例,女49例,年龄55~80(76.22±7.32)岁,病程20~40 h。所有患者根据术中是否适用自行研制的万向型螺丝钉分为万向螺丝刀组(39例)和普通螺丝刀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尾帽植入期间出血量及尾帽植入时间、一次性植入成功率、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 (20.00±6.38)个月。万向螺丝刀组患者出血量以及尾帽植入时间与普通螺丝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向螺丝刀组一次性成功率与普通螺丝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疗效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万向螺丝刀组患者的疗效评分与普通螺丝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向型螺丝刀在股骨髓内钉尾帽使用时术中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简易穿刺定位法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采用PETD治疗的230例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4例采用传统方法穿刺定位(对照组),126例采用简易方法穿刺定位(观察组).记录2组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对照组104例患者中,96例(92.3%)一次穿刺成功,8例(7.7%)行二次穿刺;观察组126例患者中,122例(96.8%)一次穿刺成功,4例(3.2%)行二次穿刺,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2组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简易穿刺定位法行PETD既可保证手术效果,又能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与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在无骨无肺气遮挡胸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无骨无肺气遮挡的胸部病变244例,分为超声组114例(超声引导下穿刺)和CT组130例(CT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活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穿刺成功率[98.25%(112/114)]、活检成功率[96.49%(110/114)]高于CT组[86.92%(113/130)、79.23%(103/130)],并发症发生率[3.51%(4/114)]低于CT组[16.92%(22/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无骨无肺气遮挡胸部病变较CT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访分析2013年4月—2016年3月在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并记录输液港植入的过程、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结果 83例恶性肿瘤患者完成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其中经锁骨下静脉入路75例,右颈内静脉入路7例,右股静脉入路1例。操作成功率100%,其中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3.98%(78/83)。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1/83),表现为输液不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3%(6/83),包括术后局部皮肤感染1例,发生在术后第10个月,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导管血栓形成1例,发生在术后第8个月,经抗凝处理后取出输液港;导管堵塞1例,证实纤维蛋白鞘形成,经尿激酶处理无效后取出输液港;导管夹闭综合征3例,其中1例在术后第22个月导管断裂进入左肺动脉,通过抓捕器经右股静脉入路取出,1例在术后16个月因输液后肩膀酸痛拆除输液港,1例患者表现为输液不畅,植入输液港后6个月死于晚期肺癌。结论 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操作简单、可视、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可为恶性肿瘤提供长期、安全、方便的静脉通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针控"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近膈小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肺部疾病患者[肺内近膈小病灶共53个(直径3cm)]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n=34)或微波消融术(n=19),穿刺时全部采用"呼吸针控"法,术后及时行CT复查,随访1~5天。结果 53个病灶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53/53)。3例(3/53,5.66%)术后CT复查发现少量气胸,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未发现大量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无穿刺相关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未出现迟发型气胸。结论 "呼吸针控"法用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近膈小病灶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柯希建  吴银竹  张旻  李觅 《骨科》2023,14(6):547-55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技术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合并严重脊柱侧凸病人腰椎穿刺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8例确诊为SMA合并严重脊柱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6例,SMA2型5例,SMA3型3例,年龄为20~51岁。病例均收治于我院神经内科,送至手术室由麻醉科医生采用实时超声引导技术进行腰椎穿刺和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治疗。记录穿刺成功率、穿刺节段、入路、操作时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病人满意度评分、即时和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例病人共进行45次穿刺,成功率为100%。3例病人采用L3/4节段右侧入路,5例病人选择L2/3节段左侧入路。4例病人选择经椎间孔入路,另4例病人选择经椎板入路。操作时长:(24.1±8.7) min,VAS评分:(2.2±0.7)分,病人满意度评分:(8.3±0.8)分。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未出现神经损伤、穿刺部位感染、血肿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SMA合并严重脊柱侧凸病人,采用实时超声引导腰椎穿刺技术成功率高,病人满意度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