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对3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55.35%。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7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纤维化4例,慢性肝炎3例,慢性胃炎、肾小管酸中毒各3例,贫血、皮肌炎各2例,慢性腮腺炎、过敏性紫癜各1例。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应及时询问病史并作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误诊的原因及减少误诊漏诊的对策。方法:对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首诊误诊病名、首诊症状体征、误诊时间、确诊时器官受累情况及确诊时实验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部分原发性干燥综合表现复杂、首诊时症状不典型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的患者要加强管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方法对1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窒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时间5个月-8年,两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别足骨髓象有相似之处,明确诊断后调整为以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为主的治疗方案,血小板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征有相似之处,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排除继发原因特别是风湿性疾病,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就诊的5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8例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14.81%。8例中4例以双下肢肿痛并活动受限3~15年,加重1~7 d入院;4例以滑膜炎、下肢疼痛伴皮疹反复发作1~10年,加重1~5 d入院。8例均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误诊时间5个月~8年。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常规治疗,口干、眼干症状无明显改善,后经抗SSB抗体和(或)抗SSA抗体检查、角膜染色和(或)Schirmer试验、唾液腺动态显像、腮腺检查等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8例确诊后给予相应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时和类风湿关节炎表现相似,若接诊医生诊断思维片面,易引起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认识,综合分析病情,及时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误诊为干燥综合征继发1型肾小管酸中毒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因口干、多饮多尿20余年,血压升高2年,四肢无力10个月就诊,外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继发1型肾小管酸中毒,在治疗过程中乏力症状反复发作、血钾持续不升,我院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获得性肾性尿崩症、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予螺内酯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结论 以口干、多饮多尿、血压升高、四肢无力为临床表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易误诊为干燥综合征及肾小管酸中毒,应仔细询问病史、多学科全面分析、加强随访及时调整诊疗法思路,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5例误诊分析李捷,冯玉环我院自1992~1995年共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17例,其中15例在外院或本院初诊中误诊,误诊率达88.2%,本文通过对此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例病人中,男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误诊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膜炎3例,前庭神经元炎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颈椎病1例.结论 原发性低颅压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的MRI检查为一种有效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非创伤性手段.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征漏,误诊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伟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0):688-689
随着医学各学科分科趋细,对很多疾病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但对一些全身性疾患如某些结统组织病因、临床表现分散于各系统,有时被忽视,导致漏、误诊。我们分析了近年在本科明确诊断的干燥综合征(SS)8例,确诊前漏、误诊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科1993年1月以来在本科纠正或补充诊断的干燥综合征8例,均为女性,其中7例为本院门诊、住院患者,1例为院外会诊患者。年龄最大68岁,最小23岁。诊断均符合1992年欧洲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原发性SS6例,继发于其他结缔组织病者2例。2泪、进修儒况2.1被误诊病种:8例患者先后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误诊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误诊为多发性硬化(MS)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误诊为MS的pSS患者的资料。结果:误诊与pSS的症状缺乏特异性、血清学检查不平行及医师对pSS影像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认识局限。结论:应结合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谢丹红  盛志新  孔红娟 《新医学》2007,38(8):533-535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曾被误诊的1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 误诊为营养不良3例,缺铁性贫血3例,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2例,高脂血症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 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非特异性心包炎1例,抑郁症1例.误诊时间5日~10年, 中位时间3个月.误诊原因为: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复杂性、多变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详细询问和认真分析病史,体格检查不够全面,片面强调某些突出的临床表现;满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而忽略了鉴别诊断.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易被误诊, 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综合分析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长期误诊为低血钾症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综合征)是一种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1]。该病因早期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在我国误诊、漏诊率极高。本文报道临床误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VKH综合征1例,分析原因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缺乏干燥症状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附32例误诊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提高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的认识,探讨PSS与易误诊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无口、眼干燥症状的PSS误诊病例资料.结果:32例均无口、眼干燥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痛、雷诺现象、咳嗽、紫癜、发作性软瘫,部分有腮腺肿大、结节性红斑、阴道干燥、皮肤黄染和猖獗龋.32例均依据1992年PSS欧洲标准和2002年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确诊.结论:部分PSS患者可无口、眼干燥症状,本病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于误诊.唾液腺活检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52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 1991年 1月~ 2 0 0 4年 7月诊断PBC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期间共收治PBC 112例 ,误诊 5 2例 ,误诊率为 46 43 % ,平均误诊时间 ( 4 9 3± 62 7)个月 ,多被误诊为隐源性肝炎或隐源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瘙痒症等疾病。结论 :PBC在我国可能并非少见 ,应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粒细胞缺乏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粒细胞缺乏的病例资料。患者因双手遇冷变白发紫3年余入院,伴四肢末梢麻木,半小时后可缓解,皮肤潮红、皮温回升,渐出现口干、眼干,视物模糊,脱发,反复口腔溃疡。行相关检查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经治疗症状好转出院。近2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单纯疱疹,下唇为著,部分已结痂,伴疼痛,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经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粒细胞缺乏症。结果治疗11 d后患者无发热,干咳症状缓解,口唇疱疹好转,出院。结论干燥综合征首发口眼干燥主观症状少见且隐匿,常常被误诊,而干燥综合征合并粒细胞缺乏更罕见,故应把粒细胞缺乏作为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损害的表现之一,免疫和补体介导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只是可能的机制,其原因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原发性胆囊癌超声漏误诊原因分析,提高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而术前超声漏误诊的原发性胆囊癌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漏误诊的13例原发性胆囊癌中,3例漏诊,10例误诊(胆囊腺瘤3例,肝内占位病变3例,慢性胆囊炎2例,胆囊息肉1例,胰头癌1例).结论:超声医生仔细观察胆囊的形态、边界、内部情况,胆囊壁的厚度、连续性、回声特点以及有无转移,对声像图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误诊率为11.11%。3例分别因左眼眼压升高1周、右眼胀痛12 d、右眼虹视1 d就诊。就诊初期2例曾误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误诊时间10 d和1周),1例曾误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误诊时间长达5年)。2例误诊原因为发病早期未出现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 KP),1例误诊原因为羊脂状KP位于前房角处,但未行前房角镜检查。3例按误诊疾病进行治疗病情均无好转,后均进一步行眼科检查发现羊脂状KP,确诊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皆给予泼尼松龙滴眼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结论典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早期先出现眼压升高,然后才出现羊脂状KP。为了防止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误治,不仅需要对该病有深刻认识,还应该重视病史询问,详细眼部检查,尤其不能忽略前房角镜检查,并需对患者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干燥综合征(SSP)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介导的,主要损伤外分泌腺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缺乏特异性的单一检查项目,导致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困难。本文对我院近1 a时间,来我院就诊并由风湿科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P)的患者所进行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干燥综合征A抗体(SSA)和干燥综合征B抗体(SSB)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22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110例非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ANA、SSA及SSB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SSA、SSB、SSA/SSB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ANA检测阳性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SA、SSB及SSA/SSB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损伤机制和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999~2009年收治并误诊的44例原发性甲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为冠心病9例,肠易激综合征及慢性结肠炎8例,多发性肌炎6例,心肌炎、更年期综合征各5例,周期性瘫痪3例,特发性水肿、心律失常及焦虑、抑郁各2例,精神分裂症及药物性肝损害各1例。44例均经放射性131I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甲亢。确诊后予抗甲状腺治疗,其中24例同时使用升白细胞药物,8例同时使用保肝药物治疗。44例治疗4~8周后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后抗甲状腺药物减量维持12~24月,29例长期缓解,15例行131I治疗。结论原发性甲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不典型者易误诊,对高度怀疑该病者,应及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