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蓓蓓  刘庆华  郑静 《护理与康复》2013,(12):1136-1138
总结15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低氧血症、胸腔积液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积极预防和对症处理发生的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经治疗和护理,14例康复出院,1例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报道5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的护理,阐述了术后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道护理、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护理、维持电解质平衡、患肢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无1例出现肺部感染等重要并发症,随访5——22月,无死亡及心绞痛发作。认为术后精心监护是减少和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顺利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安丽惠  黄晓明 《现代护理》2002,8(12):929-930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36例瓣膜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结果:3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加强对病人的心肺功能的训练,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是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和痊愈的基础,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病情平稳,对患者顺利恢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康复锻炼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新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944-2944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影响,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康复质量。方法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8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各14d康复锻炼疗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心脏功能评定对比。结果18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1&;#177;2)d痊愈出院,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由术前第14天的(4.56&;#177;0.56)METs提高到术后第14天的(8.76&;#177;2.32)METs。结论康复锻炼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质量,促进恢复,改善术后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中心接受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采用PDCA循环进行术后运动康复干预措施,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和6 min步行试验在出院3个月后分别评估干预后效果。结果:经PDCA循环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状况、疾病认识程度4个维度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出院3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运动康复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影响,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康复质量。方法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8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各14d康复锻炼疗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心脏功能评定对比。结果18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1±2)d痊愈出院,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由术前第14天的(4.56±0.56)METs提高到术后第14天的(8.76±2.32)METs。结论康复锻炼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质量,促进恢复,改善术后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例。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9例次,释放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5枚,封堵器直径8~38mm。住院时间13~33d,平均16d。5例患者术后随访6~38个月,无心绞痛复发,无脑卒中发生。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和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罗静  曹影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81-4181
目的探讨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治疗疗效,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分析接受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监测与综合护理措施,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本组3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因呼吸功能不全而脱机困难,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应用IABP可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正确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逐渐取代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而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但两种手术方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6/1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 对象:选择2005-06/2005-1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50例进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严重急性肝、肾功能不全。 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30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20例),分别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射血分数、术前肝肾功能及手术危险因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及2周抽血测定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值评价患者肝肾功能。 结果:纳入患者5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肝功能变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于术后2周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②肾功能变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尿素氮及肌酐值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素氮及肌酐值于术后2周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 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但在术后早期均可恢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较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肝肾功能的不利影响更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实施随访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法,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出院护理和指导方法;实验组100例患者由责任护士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康复手册>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复诊与随访指引手册>实施电话随访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伤口疼痛评分、睡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后心肺功能维护措施。方法:动态监护心率、血压、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血液动力学、血氧饱和度,规范化呼吸管理、体疗。结果:17例患者CABG术后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结论:调整氧的供需平衡,维护心肺功能,防治心律失常,预防再发心肌梗塞是保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后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血糖监测护理方案对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6—12月入院行CABG于72 h内转出ICU的冠心病合并高血糖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血糖监测在内的综合护理策略。比较两组CABG术后患者转至普通病房3 d内每日平均血糖水平(MGL)、血糖标准差(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结果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后的MGL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SD存在组间效应;MAGE存在时间和组间效应;CV存在组间效应以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结论在患者转出ICU到普通病房术后1~3 d内,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继续给予强化血糖监测与护理能够减少血糖变异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支架植入“杂交”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007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行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阶段做好健康教育,根据治疗流程分别做好各阶段专科护理。术前主要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及加强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引流液的观察,同时加强肺部、疼痛及抗凝护理。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前做好强化抗凝治疗,PCI术后主要观察心、肾功能情况,做好饮水指导,防止发生造影剂肾损伤,同时做好穿刺局部伤口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研究无手术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毕患者循环稳定,恢复顺利。术后第2天患者即下地活动。患者平均住ICU时间(37.8±5.6) h。患者支架置入术中造影检查未发现旁路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3~5d出院,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全面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支架植入“杂交”手术患者顺利康复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后心肌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冠心病病人术后麻醉苏醒期发生心肌缺血加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对16 3例冠心病病人术后进行持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肛温、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 (CVP)监测 ,观察心电图ST -T变化。结果 :发现术后低温、低氧血症、心动过速、血压异常可引起ST -T改变。结论 :冠心病病人术后出现心肌缺血 ,甚至心肌梗死可无临床症状 ,提示应加强监护 ,及时发现各种危险因素 ,防止心脏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急诊冠脉搭桥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8例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2例。结果:16例恢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病死率11%。5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28%。结论: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氧饱和度(SctO2)监测在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反映脑氧供需平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冠心病冠脉搭桥术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I~III级,术中常规监测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体温(T)、SctO2。术中以SctO2为导向进行脑氧供需平衡管理。结果体外循环期间,SctO2明显下降(P0.05),但高于基础值的75%,术后无认知功能障碍和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手术期间以SctO2为导向进行脑氧供需平衡管理,能够及时准确反映脑血流及氧供需平衡的变化,预防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糖尿病病人合并心力衰竭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庆  孟晓敏  姚静  席佳楠 《护理研究》2004,18(2):117-118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 )突发左心衰竭预见性护理。方法 :将 10 0例老年DM病人根据其合并症的不同分为DM合并冠心病组(CHD组 )和DM合并心肌梗死组 (AMI组 ) ,分析病人是否使用胰岛素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及治疗后血糖、血压、水肿情况及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结果 :老年DM发生左心衰竭主要诱发因素是感染、高血脂症。且心力衰竭时可能出现血糖降低 ;注射胰岛素者在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水肿较明显。结论 :通过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 ,监测及控制血糖 ,可减少心力衰竭病人合并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various parameters have been used to monitor patients clinical status. Direct monitoring of myocardial oxygenation can be performed by measuring intramyocardial partial oxygen tension pressure (p ti O2).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perioperative time course of this parameter in correlation to standard monitoring parameters. METHODS: Twenty-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standar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A special polarographic microprobes was inserted into the myocardium in the distribution zone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which was one of the target vessels of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Intramyocardial p ti O2 was monitored intra- and up to 12 hours postoperatively. Values were correlated to hemodynamic, oxygenation and procedure associated parameters. RESULTS: Myocardial oxygenation during CABG is characterized by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p ti O2 during cross-clamping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fter removal of the cross-clamp. The postoperative time course of p ti O2 shows a steady increase of p ti O2 in the first 12 postoperative hours investigated. Preoperative ejection fraction as well as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 does not seem to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postoperative p ti O2 in these patients. Various standard monitoring parameters show complex influence on intramyocardial p ti O2- CONCLUSIONS: Determination of intramyocardial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bypass surgery shows characteristic changes. Changes in p ti O2 as a direct online parameter of myocardial oxygenation occur immediately after procedures that influence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therefore, may help to detect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earlier than standard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cardiac surgery.  相似文献   

19.
气管插管拔除对老年冠脉搭桥术患者生命体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拔除对60岁以上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生命体征主要指标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明确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前后的护理要点,制定护理计划。方法2004年9月~2005年3月在我院行CABG患者39例,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CU)后予呼吸机支持,当患者病情符合拔管指征时予以拔管,观察记录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动脉血气主要指标值。结果患者拔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与拔管前显著升高(P〈0.05),拔管后30min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前后的舒张压(DBP)、氧饱和度(SatO2)、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嵌压(PAw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拔除对老年CABG患者的收缩压有短暂的升高作用,应在拔管后加强血压监护,同时做好胸部体疗,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低高龄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在我院行CABG的41例年龄大于70岁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On—pump手术32例,Off-pump手术9例。On—pump手术采用顺逆灌冷氧合血心肌保护法。40例术中使用左侧乳内动脉与大隐静脉做旁路移植材料,行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大隐静脉与其余病变冠状动脉吻合。围手术期应用预防性治疗方案。结果1例病人术后2周突发腹膜后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心绞痛缓解。术后哮喘发作2例,房颤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脑栓塞致左侧肢体偏瘫1例。结论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高龄冠CABG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